登陆注册
15229600000004

第4章 十年磨一剑(4)

在南朝梁代东莞(今属山东)莒镇旁的一个小山村里,一天天刚蒙蒙亮,村东头一间破旧的房屋的门“吱”的一声开了,打里面出来了一个人。只见这人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年纪约摸二十岁左右,一张略带稚气的脸上,长着一对深邃的大眼睛。他出得门来,放下手中提着的两个装满书籍的担子,又回到门口,向屋里看了看:屋里已是空空如也。他想着自己就要离开这间已经生活了整整二十年的小屋,内心里一阵悲伤,忍不住长叹一声。然后,他锁上门,毅然回转身,挑起担子,踏上了通往村外的大路……这个年轻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离家?他要到什么地方去?

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文心雕龙》一书的作者刘勰。

刘勰,字彦和,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那个时候,腐败的朝廷为了保持自己奢侈的生活,竟不顾人民的死活,随意增加税收,苛捐杂赋多如牛毛。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老百姓妻离子散,四处逃荒。刘勰的父母身体多病,干不了地里的活计,又不能带着年幼的刘勰外出讨饭,竟被活活地饿死了。父母死了之后,刘勰失去了依靠,他每天只有靠邻舍的救济过活。后来,刘勰长大了,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七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自立了。

他每天早晨很早就到山上去打柴,然后再背到镇上去卖,换取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生活。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小刘勰慢慢地长大了,长高了。

十岁那年,有一次,刘勰同往常一样,从山上打了柴,背着往镇上走。路过街道旁的学堂时,正好从里面传来了一阵朗朗的读书者,这声音一下子就把刘勰给吸引住了。他悄悄地走到学堂门前,侧耳倾听,一直到下课才走开。卖完柴,在回家的路上,刘勰一边走一边想:“我正愁没钱上学读书呢!这下可好,既可以学习,又不耽误做事。”从此,刘勰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每天都去听课,从不间断。

由于刘勰刻苦努力地学习,他长到16岁的时候,就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乡里。加上他本人干活又勤快,更是深得邻舍的称赞。古时候男子16岁时就要把头发扎起来,谓之“束冠”,表示已经成人了。成人以后,按照一般的习惯就要结婚,即所谓成家立业。刘勰虽然没有父母,家境贫寒,但是凭他的人品,凭他的勤快,要想娶一个媳妇还是不成问题的。可刘勰却并不这样想。

刘勰有个邻居,对刘勰很关怀,总是帮这帮那,极为热情。刘勰父母去世后,生活很艰苦,多亏这位邻居照顾,才使得他没有和父母一样被饿死。刘勰对这个邻居非常感激,自己长大以后,也经常帮邻居干些粗活重活;邻居家里偶尔有了什么好吃的,也都要分些给刘勰吃。

刘勰把邻居当父母,邻居把刘勰当儿子,两家人亲如一家人。邻居有一个女儿,比刘勰只小一岁,和刘勰从小青梅竹马,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两人感情也颇深。刘勰成年以后,邻居曾多次暗示愿意把女儿嫁给刘勰,但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一般都须男方主动到女方家里去求婚,所以邻居的意思就是要刘勰赶快来求婚。刘勰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这点意思岂能弄不明白?可他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如果结了婚,那么他就必须真正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老人,媳妇,孩子。一大堆的家务活等着他干不说,整个家庭的生活就必须全靠他一个人来负担。这样,他只能整天整月整年地忙碌奔波,以求得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如果这样,他哪还有功夫来看书呢?他的着书立说的愿望不就成了泡影吗?不,不,不能这样!

没办法,刘勰只能装作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仍和以前一样,不停地干活,看书,看书,干活。过了一段时间,邻居看到刘勰还没来求婚,也猜出了他的意思,就没有再强求。

谢绝了这一家,又来了那一家。随着年龄的增大,村里给刘勰说媒的人也越来越多,几乎踏破了他家的门槛。不管刘勰怎么婉言推辞,大家都不相信这么能干、有学识的小伙子会一辈子不娶媳妇。对于这些热心人,刘勰无可奈何,只能报之以苦笑。

20岁的时候,刘勰为了表示自己笃学不娶的决心,收拾好了行李,离开了自己的家,搬到了附近的一个庙里,与和尚住在一起。一方面帮和尚干些事,另一方面利用庙里的清静环境拼命读书。这样坚持了十几年,读了大量的书,使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特别是对佛教经典和文学理论很有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着作中,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密的巨着——《文心雕龙》就是他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在历史上,这本书被称为艺苑之秘宝,影响很大。

许多人对他的治学精神更是推崇,清代黄叔琳说:《文心雕龙》在于一个“心”字,如果能像刘勰那样用心读书和钻研,文章一定写得很好。

目光和理想不可以不远大,但行动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狱中学书

提到读书,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或者想到家里安静的小屋,干净的小书桌,几个小朋友一起复习功课。可是,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却是一个阴冷的监狱里学习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汉宣帝时代。当时有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官吏,叫黄霸。一次,有一个叫夏侯胜的官员因为讲了汉武帝的缺点,被汉宣帝抓了起来。黄霸因受株连也被抓进了监狱,和夏侯胜关在一起。

黄霸平时工作忙,学习时间不多。现在关在监狱里整天没事干,觉得时间白白浪费了太可惜。他知道夏侯胜是研究《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的专家,便对夏侯胜说:

“夏侯胜先生,平时我就很敬佩你,可惜没有时间向你请教。现在,我想趁坐牢的时间向你学习,不知你肯不肯收下我这个学生?”

自从被抓进监狱以后,夏侯胜天天为自己和黄霸将可能被杀头而担忧和苦闷。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候,黄霸还有心思学《尚书》。

“黄先生,你太客气了。只是这监狱……”夏侯胜感慨地回答。

黄霸笑了一下说:“监狱里条件是差,可是,如果把宝贵的时间放过去了,不是很可惜吗?”

“黄先生,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我们两人说不定哪一天就要被拉去杀头,还学习《尚书》干什么?”夏侯胜苦笑着说。

黄霸听了夏侯胜的话,心情也很沉重。他庄重地说:“早上学到了大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啊!”

黄霸的话是那么坚定,态度是那么诚恳,夏侯胜深受感到,答应了他的要求。

从此,不管是白天还是黑衣,不管是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黄霸都坚持跟着夏侯胜学习。有时他听夏侯胜讲解,有时自己背诵,有时两个人讨论。三年的监狱生活,黄霸不但没有消沉下去,反而学到了许多知识。

追求真理到了十分喜爱的程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放羊读书

西汉宣帝时,临淮郡(今江苏省盱眙一带)有一位很能干的太守,他的名字叫路温舒。他一生担任过许多职务,都很有成绩,也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路温舒所以能干,是和他不怕困难、肯动脑筋、坚持学习分不开的。

路温舒的父亲是一个看守大门的人,收入很少。穷苦的生活使路温舒从小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他每天一早就要赶着羊群去放牧。

一天,路温舒赶着羊群上山吃草。羊儿在欢快地戏耍,路温舒躺在草地上,望着蔚蓝的天空在沉思。周围是这样安静,他忽然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学习环境啊。

“对,从明天起就利用放羊的时间读书!”想到这里,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愉快地哼起了牧羊曲。

可是,到什么地方才能弄到书呢?年幼的路温舒又发愁了。那时候还没有纸,书是抄写在竹片或绸子上的,价格很贵,买是买不起的。自己抄吧,又到哪里去找竹子和绸子呢?路温舒沿着池塘边走边想,越想越急,他气呼呼地拣起一块小石头,使劲地向池塘扔去。池塘里的蒲叶被小石头打得摇来晃去,路温舒看见心头一喜:“这又宽又长的蒲叶多像那些抄书的竹简呀!不也可以用来抄书吗?”这时,父亲以前对他讲过的孙敬把柳木削成片子用来抄书的故事,又再现在他眼前。他劲头就更大了,很快就割了一大捆蒲叶。回到家里,他把蒲叶切成大小一样的叶片,再在叶片边上锥两个小孔,用绳子串起来,抄书的本子就做好了。想到自己很快就可以抄书、读书了,他兴奋得一夜未睡。第二天,他向别人借来了书,认真地抄写起来。

从此,路温舒晚上在家抄书,白天带着自己抄写的蒲叶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他抄了一册又一册,读了一本又一本,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任何风浪也不能使他屈服。

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是个流传很久,为大家所熟悉的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匡衡,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人。他家住东海郡(今山东省郯城一带),家里生活很贫苦。但是,匡衡人穷志不穷,他很爱学习。白天他要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就只能利用晚上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饭都吃不饱,又哪来钱买油点灯呢?匡衡非常焦急。

有天晚上,匡衡突然发现墙壁上有一丝亮光。仔细一看,原来亮光是从隔壁邻居家透过来的灯光。这一发现,使匡衡高兴极了。他马上拿了一本书来看。但是,裂缝大小,光线太暗,书上的字根本看不清楚。匡衡读书心切,他就把墙壁上的裂缝凿成一个小孔。这样,每天晚上,只要邻居屋里的灯一亮,他就可以读书了。

不久,家里仅有的几册书都被匡衡读熟了。再到哪里找书来读呢?这时,匡衡想起了“文不识”。原来,村子里有个姓文的大户人家,家里藏有很多书,可是自己却不读,人们给他送了个外号叫“文不识”。匡衡决定到“文不识”家去当不要钱的雇工。“文不识”对匡衡的这一行动感到蹊跷,就问匡衡:“你为什么不要工钱呢?”

“我只希望你能把家中所藏的书都借给我看看。”匡衡诚恳地回答。

“文不识”听了匡衡的回答,感叹不止,就把书借给了他。

匡衡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也一天比一天丰富。后来,他又去拜同郡的后苍为老师,虚心学习,终于成为西汉研究《诗经》的专家。

为意气而发怒不可有,为真理而发怒不可没有。

三年见师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叫郑玄。他年轻时,因为家里生活不宽裕,没念几年书,便被迫辍学在家。后来他当了个收税的小官吏,郑玄渴望读书,不愿做官。有几次,他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要求:“爸爸,请你允许我再去读书吧!”

结果呢,郑玄每次提出要求,都遭到父亲的斥责。但他并不灰心,仍千方百计地争取上学。

父亲拗不过他,只好把他送到京城的太学里读书。学业结束后,他又到处拜师求学。郑玄曾拜当时有名的学者张恭祖为老师,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听说陕西有个马融(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很有学问时,他又不远千里地来到陕西拜马融为老师。

马融的架子很大,谁要想成为他的学生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最后通过博士卢植的介绍,马融才同意收郑玄为学生。

马融有400多名学生,平时能够进到马融屋子里去听课的只有50多人,然后再由这些弟子去传授给其他学生。郑玄在马融那里学了快三年,一次也没见到过马融。但郑玄没有一句怨言,他学习仍旧是那样认真。他在马融家旁边盖了一间小屋子,住在里面一边埋头学习,一边等待机会求见马融。他的数学成绩很好,但他一点也不骄傲,而是随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在见到老师时问个明白。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马融和他的学生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难题,算了很久也算不好。

卢植也只算出了三道题,还有五道题算不出来,他就向马融推荐:“郑玄的数学很好。”

“那就让他来试试吧!”马融说。

郑玄等了三年,终于见到了老师。他算出了全部难题,并向马融请教了那些记录下来的疑难问题。马融看到郑玄既虚心又肯动脑筋,赞不绝口地对卢植说:“我和你都不如郑玄呀!”

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一个人绝不可以被强迫改变志向。

书店览书

东汉时期,在京城洛阳的一些书店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青年人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书。

书店的主人有时斜着眼看他,表示看不起这个穷书生;有时叽叽咕咕地讲几句难听的话讽刺他。但是,这位青年只顾读书,根本不去理睬他们。这个青年人就是王充,他后来成为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王充是今浙江省上虞人。他6岁开始识字,8岁到学堂读书。他学习十分用心,成绩非常优秀,因此,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继续深造。太学里的老师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班彪。许多人羡慕王充,王充自己也觉得很幸运。

不久,王充发现老师讲课中有些问题。他是个追求真理的人,不满足于太学里学到的知识,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真理。

他想找一些书来读,可又没有钱买书。洛阳城里有几家书店,允许买书的人阅读挑选。王充想出了个好办法:“我可以只阅读不购买,书店不就变成了读书的地方了吗?”从此,他每天一早就到书店等候,店门一开,他总是第一个“顾客”。

然而,书店到底和图书馆不一样,书店里既没有桌子也没有凳子,王充每天只能站着看书。

古时候的书是竹片子做的,两手捧着它可吃力哩!看的时间长了,两腿两臂就会又酸又疼。

但是,王充却十分珍惜时间,他不肯休息,只稍微活动一下手脚,就又坚持着看下去,中午只简单吃一点干粮,便又一直读到傍晚书店关门。

一年四季,不管是晴天雨天,王充一直这样苦读不懈,洛阳书店的书几乎全被他读遍了。他读书很专心,又比较聪明,凡是看过的书,他差不多都能背下来。王充就是利用这种办法博览了群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坚定自己的志向,但不要意气用事。

读书百遍

三国时期,有个着名学者叫董遇。

董遇小时候,家乡连年遭受战争,董遇的哥哥只好带着他远离家乡,投靠朋友。

在朋友那里,董遇兄弟俩为了维持生活,每天天刚亮,就上山砍柴,然后卖柴买粮,糊口度日。但是,这样的艰苦生活并没有使董遇放弃学习。他每次上山也好,换米也好,都要带上书本,利用空隙时间朗读课文。别看小董遇讲话口齿不流利,读起书来可顺口哩。可是他的哥哥不仅自己不喜欢读书,还常常讥笑小董遇,说什么:“看你这么用功,以后想当个大文人吗?”又说什么:“书读得再多,肚皮也饱不了。”董遇听了,只当没听到一样,照样专心致志地读书。

同类推荐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创新的思考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创新的思考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
  • 心灵盛宴

    心灵盛宴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清新、精彩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从品德修养、性格情绪、处世待人、治学之道、职业打拼、友爱情感六个方面展现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小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小故事中涵盖着大人生。
  • 借梯登天

    借梯登天

    本书阐述了“借梯”(包括借钱、借人、借名、借机、借势等)的各种方法,同时结合古今中外众多成功人士的“巧借”案例,为那些正在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人们指明了一条捷径。
  • 人生逆境应变术

    人生逆境应变术

    本书介绍了人生逆境有千种,应变之道有万种,每一种逆境都需要高超的智慧去应对。
  • 生活格言

    生活格言

    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热门推荐
  • 前夫驾到:宠妻无下限

    前夫驾到:宠妻无下限

    童璐璐被男友欺骗,误闯豪门宴会,从而陷入唐睿铭的纠缠中。而这一切源于三年前的一个约定,违背约定的她,被唐睿铭不择手段地执着追债变成对方女仆。然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这个错误的意外,竟然引发出一桩桩阴谋,死亡之手悄然而来,而这个自封为债权人的坏总裁,却总是屡屡不顾性命保护她。
  • 似水凝烟

    似水凝烟

    同样空间都是有功法有宝物,但为什么她的空间和别人比差那么多?不能进也就算了,竟然功法都要靠自己来找,还必须穿越到三个地方呆满二十年!好吧,这些她都忍了,可是为什么连个萌宠都没有!
  • 帝国老公别太猛

    帝国老公别太猛

    被军长老公扫黄扫到,送局子是种什么体验?宣笑笑表示很委屈,解释一句之后就理直气壮的说:“那就离婚吧!”“你婚后行为不检点,还敢跟我提离婚?!”军长大人勃然大怒,“我告诉你,门都没有!”以后宣笑笑就开启了苦逼的新婚生活,穿着军装道貌岸然的男人其实属狼,夜夜喂不饱。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来一次。“顾雷霆,你到底有完没完?”“没完,体能太差,预计再战999次才能把你训练出来。”宣笑笑终于是明白什么叫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 妖祭逆缘

    妖祭逆缘

    主要讲述了两个人公用一个身体,与妖怪、魔王殊死搏斗的故事。
  • 楞头保镖

    楞头保镖

    他从深山来到H市,为的就是帮他师傅找一个人,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的当起了亚东集团大小姐的保镖?从那开始,唐林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
  • 异耳闻

    异耳闻

    她是一个能听见奇怪“声音”的一般人。他是一个被称作为道士的警察。这世上,总有些奇奇怪怪的事,有些奇奇怪怪的人。
  • 桃花当铺异闻录

    桃花当铺异闻录

    如果有一天,我变作一棵树,将前尘种种忘却,我们就重新开始吧。
  • 冥中注定:鬼君大人是我夫

    冥中注定:鬼君大人是我夫

    我是一个捉妖师,从小就有着通灵的能力,也因此身边诡事不断……无意中得到的一柄古剑,却不料还买一送一,被鬼君大人缠上。当身边一个个疑团的解开,我与他千年的宿怨,前世的纠葛,今生的仇人,又该何去何从……当然是节操无下限!且看女主如何一统冥界,变身白富美,迎娶高富帅,节操碎一地,走上人生巅峰……
  • EXO之女配重逢逆袭

    EXO之女配重逢逆袭

    谁说女配就不配得到爱?谁说女配就一定要被女主炮灰?
  • 修仙之黄金血脉

    修仙之黄金血脉

    某宅女加班至深夜回家,家中出现自称是她姨姥姥的小萝莉。对方强大的武力值让她不得不相信自家有着黄金血脉,从此踏上修仙之路。能穿越空间的异兽,浩瀚无边的宇宙文明,神秘的两极空间。她的冒险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