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2500000015

第15章 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原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中学毕业之后,他突发奇想,决定不再升学,志在归心佛法,一心要出家当和尚。于是他潜心研究佛学,24岁那年,写出一部《究元决疑论》的着作,这是一部鼓吹人生唯一的出路在皈依佛法的出世主义哲学。他拿着自己的这部哲学论文,大胆去拜访请教当时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看过梁漱溟的哲学论着后,即与也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商量,决定聘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梁漱溟到本校哲学系做讲师,专门讲授印度哲学。只有中学学历,既没上过大学,又没出洋留学的梁漱溟就这样走上了着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讲台。在北大讲授印度哲学一年之后,他把自己撰写的讲义整理成《印度哲学概论》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梁漱溟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着,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讲授印度哲学的同时,梁漱溟又开授了儒家哲学、孔子绎旨等课程,把注意力集中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研究。1921年暑假,他应山东省教育厅之邀,到济南讲授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连讲了40天。他根据这40天的讲课内容,整理成一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论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哲学论着,是我国最早用比较学的方法研究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论着。梁漱溟在这部论着中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得出了“世界人类的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个令人振聋发聩的结论。《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出版后,再版了十几次,影响很大,连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梁启超也亲自登门来向梁漱溟请教佛学和儒学的问题。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听了梁漱溟讲解儒学与佛学之后,也十分钦佩梁漱溟的学识。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7年的讲师生涯奠定了梁漱溟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然而梁漱溟认为,讲学、做学问要与社会运动合而为一,不是单纯课堂上讲哲学,书斋里做研究,而是有言又有行,与社会改造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但是,他这种认识在当时中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是无法实施的,为了实践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新认识,梁漱溟于1924年暑期,毅然辞去了他在北大哲学系当了7年之久的讲师之职。同年秋,梁漱溟到山东省曹州主办山东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第二年春天,因为要急于整理编印父亲的遗着《桂林梁先生遗书》,他将这所学校交给别人接办,自己回到了北京。

梁漱溟在山东曹州办高中部的时间虽然短,但影响很大,他一走,便有十多位高中生跑到北京来追随他。梁漱溟与这些学生在什刹海租房共住共读,互相敬勉,讲求策励。这种新形式的教育持续了一年多。接着梁漱溟到了广东,在李济深的支持下开办了乡治讲习所,分10个题目讲述,听者千余人,但只办了一期,梁漱溟便到各地去考察参观乡村教育。他先后考察了陶行知在南京城外办的晓庄师范,又到江苏昆山县考察黄炎培主持的中华置业教育社的乡村教育,再到河北定县考察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会在华北的试验区。1929年秋,梁漱溟到河南村治学院任教务主任,他亲自制定《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及组织大纲、学则课程等规章制度。第二年1月开学,他担任讲授乡村自治组织等课。河南村治学院只办了一年,梁漱溟又马不停蹄地到山东邹平县去办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去了。这一办就是7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不得不停下来。

山东省建设研究院设在邹平县,开始时只有一个研究部,一个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一个邹平实验县,一个农场,梁漱溟亲任研究院院长和研究部主讲。研究部招收大学、专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员,学生学习乡建理论后,再进修各种专题的研究工作。训练部招收中学程度的学生,培养乡村服务人员,担任乡村实际工作。训练部的课程比较繁多,如乡建理论、精神陶炼、乡村自治、乡村礼俗、乡村教育、农村经济、农村自卫、农业常识、土壤肥料、畜种改良、水利建设、农家副业、现行法令,等等。经过两年的努力,研究院进一步扩大,增加了菏泽县为实验区,研究院的组织机构、干部、教员、学员也增加了。1935年又以菏泽为中心,增划济宁等13个县总共14个县为实验区,经过研究院各部及所属乡村师范、乡村人员服务训练处各部门培养、训练的学生累计共3000多人。各实验区还进行了广泛的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乡农学校的试验,校长即乡间有威望者,教员即乡村服务人员,学生即全体乡民,课程包括识字扫盲、历史地理、音乐歌唱、精神讲话、农业科技等,内容包括指导农、林、牧生产,组织生产合作社,改进技术,保健防疫,乃至节制生育,禁赌禁毒,等等。经过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效果明显,试验区乡村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情风习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显着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气象。正当梁漱溟在山东醉心于实验他的乡村教育、乡村建设理念之时,日寇大举入侵山东,全省大部沦陷,研究院再也办不下去了,梁漱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山东。

在北大7年,梁漱溟成为了中国着名的哲学家;在山东7年,梁漱溟成为了中国着名的教育家,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梁漱溟出任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他不顾个人安危,到敌后游击区巡视,到香港办报,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他作为民盟的代表人物,为争取国内和平,积极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成为着名的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文革”结束,梁漱溟的命运已众所周知。但在逆境中,他仍坚持学术研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于1975年7月完成了自己晚年的最后一部巨着——《人心与人生》。梁漱溟写这部着作的着眼点在于补正他1921年28岁时出版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错误与不足,阐述人类心理活动之规律。但书写出来之后,却找不到出版单位,直到1984年他91岁高龄时,才不得不“倾平日全部节余”自费出版,只印了2500册。不料,《人心与人生》出版后,供不应求。1985年9月,三联书店公开出版并发行国外,掀起了一股“梁漱溟热”,引起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学者的关注。

梁漱溟晚年对他一生的学术思想作了精辟的回顾。他从人生态度这个角度研究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各自的特点,提出“人对自然”、“人对人”和“人对自己的生命”三个概念。

他认为“人对自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近代西方文化之所长,一方面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它的主要特色是物质文明的崛起和注重对大自然的认识、征服和利用,而另一方面,就是重视个人自由和彼此平等的观念。

但是,近代西方文化所推重的物质文明之发展,就全人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它又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的。

中国的“四大发明”就启发了欧洲人,使得他们后来超过了中国。由此而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它的“人对人”的特色,表现在以伦理为本位,重心在父慈子孝、社会和谐上。

所谓社会和谐,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首先要考虑到他的家庭及社会之上下左右,并为之尽心尽责,而不是把个人权利放在主宰一切的地位。这一特色,显然同近代西方文化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处处以个人为出发点迥异;同时它亦不同于出现在世界新文化潮流中之以集体主义为本位者。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对人”这一点上是早熟的,而早熟就是不成熟,不成熟就会阻碍文化的发展,所以近现代中国的物质文明便落后了。

说到“人对自己的生命”,梁漱溟认为这是印度文化的特色,其依据是作为印度文化之主体的佛教文化对人的生命持否定的态度,所谓出世、做和尚、不问世事,便是集中表现。如果将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学说相比较,则恰恰相反,儒家是极力主张入世,重视家庭、伦理、社会和谐,并主张把家庭伦理扩展到全社会,使人人亲切和美,相亲相爱,从此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佛家看到人生是苦,苦海无边;儒家看到人生是乐,其乐无穷。但是,如果与西方文化相比较,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共同的特点是:早熟。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之迅速,梁漱溟认为,我们首先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特征,认识到它不但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而且直至今日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然后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作一认真而科学的比较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吸收、融取近世以来世界上崛起的新文化,来创造我们自己的新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梁漱溟认为,“这个主张是很英明,很合中国文化传统的”。

哲人逝去,思想长存!大师梁漱溟的思想,必将伴随绵延不尽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同类推荐
  •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不管是“世界如此险恶”,还是“世界如此浮躁”,当下的社会和时代,都无法让人放下奔波和焦灼而去淡然生活、御风而行,因为现实充满了各种诱惑、陷阱、迷乱和争执,由此人们心中装载着过多的悸动和浮躁,生活里灰霾漫布。比如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怎么办?要学会静心!
  • 3步赢得人心

    3步赢得人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什么有人把事办得恰到好处,进退方寸间俘获人心,而有人总和人话不投机,与成功失之交臂?《3步赢得人心》为你找到成败得失的根源,提供实用的说服方法,让你快速赢得人心。人际沟通培训专家鞠远华潜心研究20年,从实践中打磨出高效沟通的“上方宝剑”,助你在“人际江湖”上左右逢源,所向披靡。
  • 行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你的行动力

    行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你的行动力

    如果你想在一切就绪后再行动,那你会永远成不了大事。有机会不去行动,就永远不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不在于有什么,而在于做什么。身体力行总是胜过高谈阔论,经验是知识加上行动的成果。
  •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本书以企业招聘为出发点,立足求职者能力素质的培养,从面试例题、面试技巧、面试经验等多个方面展开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面试的诸多事项,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准备踏上求职之路的应届毕业生和准备向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跳槽的求职者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书中不仅涉及了国内中小企业常见的面试案例,还对一些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讲解,对金融类岗位、管理类岗位、销售类岗位等许多职位进行了重点剖析。全书案例生动、技巧实用、紧扣现实、着眼未来,用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理念为求职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事业巅峰的大门。
  • 听大愿说禅(中册)

    听大愿说禅(中册)

    这本听大愿说禅(上中下)由释大愿讲述,内容包括:四会——六祖成就之地、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以六祖坛经为例、与心对话禅悟人生、禅与身心灵健康、如何照见五蕴皆空、经营管理中的佛法、禅宗智慧与企业发展、禅与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之道等。
热门推荐
  • 卿卜姿靓

    卿卜姿靓

    周卿和梓靓那一场邂逅是缘分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让我们敬请期待
  • 掌上四明珠

    掌上四明珠

    宛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在二十一世纪的颁奖典礼上!原来之前的二十几年自己所认识的人,所经历的事都是一部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掌上四明珠》?好吧,随着续集的拍摄,她以一个新人的视角去解读娱乐圈规则。唉,其实古代和现代都一样嘛。
  • 快穿小娇妻:百变夫君停一停

    快穿小娇妻:百变夫君停一停

    (这是一篇快穿文)好痛,全身都好痛,就像碾压过了一样了,我努力睁开我像针缝上一样紧密的眼睛。昏暗的灯光下,隐约看到一个精致五官迎面靠过来,突如其来的亲吻像暴风雨一样让人措手不及,我的脑袋陷入一片空白,接下来的事情好像都那么的顺其自然,身体如同像过山车一样来回颠荡。等我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时分。窗帘依旧厚重的遮挡着外面的阳光,昏暗冷冰冰的房间依旧残留着那个英俊男人的气息。那个男人到底是谁?和我现在所在的身体主人是什么关系?
  • 忆槿

    忆槿

    青青素伞执于手,看千秋,花开花落,良人容颜早已老去,却不知伊人独在原处等待,千年之久,闭眸之时,细雨绵绵,千丝万缕,终究一剪落下,如此,罢了……
  • 乱世邪君:独宠逆天弃妃

    乱世邪君:独宠逆天弃妃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不到一日就被打入冷宫。小小冷宫,她并不放在眼里,想出就出,想进就进。欺她者,百倍还之!害她者,百倍虐之!“卿本佳人,奈何是这么的桀骜不驯。”"难道女子就该温柔似水吗?这是哪门子的歪理!"“歪理也是理,成为朕的女人,朕会守护你一生一世!”他是乱世之中的腹黑帝王,冷血无情,杀伐果断,却因一人而改变,明明深爱,却又不能爱,既然如此就将你此生禁锢在我的身边。就这样看着,足以!本文1v1宠文,大家可以放心追文!本书读者群:562361487
  • 午夜两点:我在镜子里等你

    午夜两点:我在镜子里等你

    有个都市传说不知何时在女高中生之间悄悄传开。喂喂,你听说过吗?在午夜两点钟,阴气最浓郁的时候,对着镜子拿剪刀用力的戳自己的眼睛就会变成瞎子,甚至可能死掉!……你试过了吗?
  •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习习清风,琪开得南

    习习清风,琪开得南

    昔日的好友,如今的敌人,一场车祸,使两个家庭支离破碎。仇恨?还是欲望?无声的硝烟弥漫在许习习与葛天琪之间。一次次的算计,一次次的陷害,一次次的背叛。许习习望着那个对她微笑的葛天琪,看向身后的万丈深渊。进,是死,退还是死。许习习的眼神暗了暗,低下头思考了良久。进,尚得一线生机。退,便是身败名裂。
  • 心灵鸡汤·翡翠心田·小故事珍藏版

    心灵鸡汤·翡翠心田·小故事珍藏版

    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心灵有太多负累。渴望夜晚的明灯照在这温暖的书页上,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的感动。本书选用了国内一些作家或者译者的作品。它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它以至深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它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它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它的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悠悠流传;它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力。本书语言优美,广大读者不妨在空暇之余,拿出看看,或许您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 校花有约

    校花有约

    我是来应聘经纪人的!不错,有前途!听说汪鸿有个漂亮的女朋友?你问这个干吗?那啥,你姓什么?我姓宋,叫宋……不招,不招,你听错了,我们不招经纪人!好吧,这是一个本来想当经纪人,最后却成为美女的暗中保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