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7400000015

第15章 西行求法(2)

但是你要知道,傅奕也是一个牛脾气的人,他也不是好惹的,而且他的主张就是孝。他才不管你和高祖是什么关系。所以这么一说,傅奕就更来气了,傅奕说:“你还跟我讲《孝经》。你知道什么是忠?什么是孝?什么是礼?礼的根本就在于侍奉双亲,孝敬父母,侍奉皇上,这才是忠,才是孝,才是父子之礼,君臣之道。而佛不行君臣之礼,不事父子之道,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是无父之教,无君之教。你萧瑀这么讲,难道你萧瑀是捡来的呀,你不是父母生的、爹妈养的!我听说没有爹妈的人才这样,说的不是萧瑀你吧!”

这话说得萧瑀无言以对,只能合掌说“地狱就是给你这种人设的”。

傅奕一生都在反佛,萧瑀一生都在护佛。有一次李世民问张亮“卿既事佛何不出家?”一下子问得张亮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呆在那里不说话。这事本来跟萧瑀没关系,结果萧瑀自己没憋住,跳出来说“臣请出家!”李世民一看,呵!好啊,还真有往枪口上撞的,“准!”李世民说,“我知道爱卿一向喜爱佛法,今天既然提出来了,我也不能违背爱卿的意愿啊,准!”可是萧瑀根本就没想出家,他只是想替张亮出口气,替佛教争点面子,而且想着李世民不会同意。谁想到李世民“准”了。怎么办?过了一会只能硬着头皮出来说:“臣近来考虑,还不能出家。”

李世民勃然大怒:“萧瑀你想干什么,跟我开玩笑吗,你以为什么话都能随便跟我讲吗?你忘记你的先祖梁武帝是怎么亡的吗!朕告诉你,就是因为信佛亡的。你现在身处俗世却口中念佛,正邪不分,自己提出出家又自己否定,在朕面前变化不止,实在是有失国家大臣的体统。你还是好好回家想想吧!”李世民说萧瑀倾心佛教是有“亡国遗风”。

那么玄奘为什么要拒绝呢?志不在此。实际上玄奘终其一生都没有任过住持之职,受过住持之名,但他却在28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住持之能,住持之贤。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他现在关心的不是做不做住持的问题,而是谁能解决他心中的烦恼。知识越学越多,问题越来越大,他发现他一开始接触的那个问题其实就没有那么简单。

什么问题呢?佛性问题。

自从南北朝时期以来,中国僧人对这个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各家报出的方案也不太一样,答案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就是“降成本”,不断地降低成佛的代价,降低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槛。

一般说来,小乘要求比较高,成佛必须经过累世修行,积累功德,由量变达到质变。这就把很多人吓回去了。第一,太苦太累;第二,时间太长。很多人只知道有今生,哪有来世,只有这辈子,哪有下辈子。而且按照你这种方法那都不知道要到哪辈子,谁受得了。所以小乘的这种方法成本太高,收效太慢,不划算。有没有今生就可以见效的?有。大乘空宗说成佛不要求累世修行,只须皈依三宝,礼拜如来,就可以。三宝就是佛、法、僧,就是说你只要相信我这一套,就能成佛。到了后来成本就更低了,天台宗就提出“无情有性”的学说,说连没有感情的东西都有佛性,石头都能成佛,你说人能不能成佛?这就把成佛的可能和范围进一步扩大,降低了成佛的成本。华严宗更宣扬,进入佛国不必努力苦修,不必等到遥远的将来,只要在眼前改变一下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立刻就可以成佛。禅宗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最有名,最便宜,也是最流行的。

佛性问题在玄奘时期主要体现为当、现二常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先有佛还是先有佛性的问题,有点类似于鸡和蛋的问题。当常认为先有佛,只有成了佛才有佛性。现常认为先有佛性,没有佛性你怎么成佛?所以当常与现常之争,即佛性始起和本有之辩。当常认为佛性始起,修行的目的在于成佛之后获得佛性。现常认为佛性本有,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与人就如同玉在石中一样,你要凿一凿,修行的作用就在于开显本来就有的佛性。所以到底有没有佛性,到底什么时候有佛性,是先有佛还是先有佛性,这就是玄奘的问题。

其实有问题的不止玄奘,但是恐怕只有玄奘在思考问题,也只有玄奘想解决问题。问题对于有些人来说成了阻力,对于有些人来说成了驱动力。而且问题到了玄奘这里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玄奘的学习方式是遍求名师,学无常师。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续高僧传》的记载,玄奘在国内师从的高僧就有十二人包括景法师、严法师、空法师、道基、宝暹、道振、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也有说十三人,十三人说认为景法师和慧景法师是两个人。,学习的经论就有多部,比如《涅槃经》、《摄大乘论》、《毗昙经》、《迦延》、《婆沙》、《杂心》、《成实论》、《俱舍论》等等。所以这里面的矛盾体现就非常明显:

第一,宗派矛盾。首先大乘和小乘之间就有矛盾,其次大乘有宗和大乘空宗之间也有矛盾。而这些矛盾玄奘都有所学,比如《毗昙经》和《婆沙》就是小乘经,《摄大乘论》和《涅槃经》又属于大乘论。

第二,佛典矛盾。比如《成实论》和《俱舍论》之间就有矛盾。《成实论》讲“人法两空,一切皆空”,空到最后连自己都是空的,佛也是空的,信仰也是空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空的,反正一切都是空的,那这样还有追求吗?这样的追求还有意义吗?追求什么呢?追求也是空的。《俱舍论》又讲“法空我有”,我是真实的,法是空的。所以现在到底有什么,没有什么,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搞不懂。

第三,各个老师之间的讲法有矛盾。即便是同一佛典,也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讲法不同。而玄奘最大的不同恰恰就是他没有固定的老师,其他僧人你可以说他是哪个派别的,哪个老师教的,哪个寺庙的,但是玄奘没有固定的派别,没有固定的老师,也没有固定的寺庙。他在净土寺出家,在空慧寺受具足戒,在庄严寺住过,在天皇寺讲过经,然后又在大觉寺学过经,所以你说他哪个寺院的和尚,都不是。而正是他这种遇到人就学,逮到机会就问,不懂就请教,遍求名师,广涉各种经论的学习态度使得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广泛,矛盾更加巨大。

第四,同一本书之间也有矛盾。比如讲“佛性”的《涅槃经》就有三个版本,一个是东晋末年法显的六卷本,一个是北凉昙无谶的四十卷本,称为北本,一个是慧观、谢灵运等人在北本的基础上改编润色的三十六卷本,称为南本。这三个版本,每个版本内部都有矛盾,而且三个版本之间也有不同,那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不知道。所以中国僧人在到底什么是佛性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遍求名师,广涉经论,学无常师的结果是各道“真气”全都会聚在玄奘的身上,但是不能相通,玄奘自己就成了一个矛盾综合体。当然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大师奠定了基础,什么是大师?“学无常师,谓之大师。”

既然有问题,玄奘便要解决问题。方法有三,第一,自己思考;第二,查阅经典;第三,找专家。但是专家也找了,经典也查了,自己也想了,“遍谒众师,备参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结果仍然是“莫知适从”。为什么呢?因为经典本身就有问题,专家也各有不同意见,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历史原因”。

第一,传入问题,渠道不对。最初传入中国的佛教是西域佛教,而非印度佛教,教材也不是梵文原著,而是二手教材,这就有两层损失。首先,西域文字对印度文字的翻译,本身就有遗失,如果它带点错误和删改的话,你不就“将错就错”了吗?而且,汉文对西域文字的翻译又有损失,你自己再弄点错误,这就错上加错,请问这还是原文吗?所以这就是最原始的问题,中国佛教是已经西域化了的印度佛教,这就等于说用西域佛教去解释印度佛教,在西域佛教的基础上去理解印度佛教。这就好比说你用研究这个东西的研究成果去研究这个东西,请问你研究的是什么?到了后来,才逐渐有印度原版教材进入中国。所以这渠道就不对,教材引进就有问题,而且即便是梵文原版,是不是权威教材也未必,这就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

第二,翻译问题,方法不对。首先不可能不翻译。不可能让每个中国人都捧着一本梵文书,看不懂,也不可能让每个中国人都去学梵文,不现实。隋朝僧人彦琮就曾经幻想废译,鼓励人人学梵文,说这样一来“人人共解,还省得翻译”,而且“代代咸明,没有疑虑”。但是这个太不现实了,他自己首先就没有学好。学一门外语你以为容易呀,所以还得翻译。

但是翻译也有问题,意思谁能保证,文采谁能兼顾,谁能说他就是忠于原著,他的翻译就是对的,翻译过来的意思恐怕是译者的意思,而未必是原著的意思,辞不达意,相去甚远,这就是为什么彦琮主张废译的原因。要搞好翻译,你就要懂中文,还要懂外文,而且对研究的领域还要懂,任何一个不明白你都不可能做好,而当时的情况就是懂梵文的不通汉语,通汉语的不晓梵文,“或善胡义而不了解汉旨,或明汉文而不晓胡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两头都不懂,这样做的结果是“听言揣意”,不知所云,翻译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果这种猜测是有组织的也好,大家一起猜没准还能猜对,可偏偏他没有组织,纯属个人行为,无组织,无纪律。季羡林先生在《玄奘与〈大唐西域记〉》中说:“最初的组织人少,也很简单,而且松散,基本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懂梵文的为主译,一个通汉文的为笔受。”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佛经梵文原本最初没有写本,全凭记忆,一直到法显时代基本上还是这样子。所以,有时先要有一个人口诵,另外一个人或者第三个人先依其所诵写成梵字或胡字,然后才加以翻译”。这就“没谱”了。

即便后来大家认识到集体翻译比个人单干要好,有组织比无组织好,有纪律比无纪律好,但是还有问题,首先,你以什么方式去翻译。直译的话,逐字逐句地翻译,结果是晦涩难懂,如果不与原文对照,甚至不知道说什么。意译的话,意思勉强表达出来了,但是文采却无法兼顾。其次,你以什么为底本去翻译。源头错了,翻译也不会正确。玄奘说中国佛经,多源自西域,如果西域人将某一本佛经,带点错误和删改,译到西域去,而中国人又将这部作品,带点错误和删改,从西域译到中国来,那么请问这部作品还能保持原来一半的正确性吗?再次,哪些要翻哪些不翻的问题,比如鸠摩罗什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就主张“除繁去重”,难翻就不翻,这就给后来理解造成了影响。最后,如何让老百姓都理解。文采要兼顾,意思要表达,而且要让大家明白。那只有用大家熟悉的东西去解释大家不熟悉的东西。比如,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家说这是什么东西没见过呀,于是就用道教的思想去解释佛教,用“老子”去解释释迦牟尼,这么一来大家就明白了:哦!外国神仙!这种解释固然容易让人理解,但是也失去了佛教本义,而且和道教扯上了关系,不利于佛教本义的阐述。

第三,流传问题。即便我们说渠道也对,翻译也好,前面说的问题都不存在,但是能不能流传下来是个问题。因为佛教在历史上遭到过创伤。北魏太武帝灭佛手段残忍,所有佛像佛经,“尽皆击破”。所有沙门不分少长,“悉坑之!”北周武帝灭佛,打击很大,“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所以经过这样的重创之后,佛教经典到底能够留下多少就是个问题。即便是后来有所恢复,毕竟有断代。而且中国经历南北朝的分裂,又使得佛教教义在南北朝各自发展,形成南北两道。比如当常就属于北道,现常就属于南道。

第四,佛法本身也有问题。条例复杂,宗派众多,每个人都抓住一点试图自圆其说,自成一家。这就是造成中国佛教现存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病那就要看病,有症结那就要看大夫,玄奘看的是西医,不是中医。玄奘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本溯源。佛教既然起源于印度,那就应该到印度去找答案,也只有那里才有答案。只有找到最权威的佛教经典,再加以准确的翻译,才能解决中国佛教现存的问题。所以玄奘决定西游。

可是方法有了,但不确切。第一,印度很大,到哪里呢?没有具体地点。第二,经典很多,找哪一本?没有具体目标,不过马上就有答案了。

公元626年的京城长安,已经是一个开放性很高的国际化都市,经常有外国人来这里做生意,搞旅游,传教布道。十二月,来了一位僧人,全名波罗颇迦罗蜜多罗,简称波颇,来自中印度。波颇来中国干什么呢?讲经,作为外援支持中国佛教事业,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位来自佛国的僧人一到长安,马上就引起了轰动,《慈恩传》的记载是京邑僧人纷纷前来求师问学,答疑解惑,玄奘也不会错过。

可惜波颇没能解决玄奘的问题,但是却指出了玄奘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这次,玄奘知道了,他要去的地方是印度最好的寺院那烂陀寺,要找的是印度最好的法师戒贤法师,要求取的经是印度最高学说《瑜伽师地论》。

为什么呢?因为波颇就是那烂陀寺出来的,戒贤就是那烂陀寺的住持,《瑜伽师地论》就是戒贤的主讲课程。所以波颇说这都是最好的。

既然目标已经明确,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将愿望转化成实际行动,把构思变成为事实。所以公元626年,玄奘“结侣陈表”,上奏朝廷,申请出国。可是朝廷会批准吗?

同类推荐
  • 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热门推荐
  •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涉及其环境特色、营造兴建、建筑趣谈、装饰艺术、楹联匾额、百年传奇等。
  • 销售沟通术

    销售沟通术

    十年积累,提示成功奥秘;一书在手,成就销售高手。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就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销售人员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考虑问题,提供服务,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客户是永远不会将你拒之门外的。
  • 伊生伊世

    伊生伊世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余生有你,不负往生。
  • 末世净土

    末世净土

    平凡的女孩,幸运的得到了不平凡的宝物;遭遇乱世,拥有了维护亲人的能力;是末世,还是新生?
  • 我的极品同桌

    我的极品同桌

    因一次骚扰了偷偷进来视察的副校长整整一节课,老师作为奖励从此让话痨的我单独坐在教室角落,方圆2米内只有苍蝇和扫把……这天,来了个美女转校生,老师居然将她安排在我身边!哇哈哈,小同桌,看哥带给你一个活泼的学生时代吧!
  • 媚骨杀手:苏媚儿

    媚骨杀手:苏媚儿

    在遥远的天际有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在那里,有一座宫殿,江湖上排名前一百位的杀手全部出自此处,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美丽世界,也是一座如炼狱般可怕的诡谲之地,在这里,只有站在制高点上才能称霸一切,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 折翼天使:你在我的右手边

    折翼天使:你在我的右手边

    在不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他和她相遇了。他单恋她12年,他的爱情最终是否会迎来开花结果。“我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能装下你。”靠在树旁的他喃喃自语。
  • 无尽侠客行

    无尽侠客行

    有中国神话,有希腊神话,有北欧神话……有文明的地方就有神话。不约而同传说有无所不能的神人。然而神人终究被赶出了世界,赶出了我们的现实,即便上帝也不再显现一个奇迹。网络,就是新的神话之地。这里讲的,是NPC的神话!PS:这本书归类在网游,但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网游。
  • 独眼的沙利文

    独眼的沙利文

    恶魔战争时期,双冠王国发生伊兹那大屠杀之前,一个士兵曾做出过一个决定。有人说,正是这个决定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伊利温三世最终能打败恶魔军团与士兵的决定是密不可分的。但还有人说,正是这个士兵的决定导致了伊兹那大屠杀事件、女神之盾被攻陷以及成千上万的诺亚人因此死亡。无论如何,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独眼的沙利文”的士兵,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在任何文献中出现过,他那被战争而毁坏的家乡也仿佛从未存在过。但在一部分人心中,独眼的沙利文才是双冠王国真正的英雄。历史可以被篡改,但真相会永远留存,独眼的沙利文的事迹,那些奴隶们知道,平民们知道,贵族们知道,国王也知道。至于他的是非功过,相信历史自有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