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7400000041

第41章 无法无天

迎宾车队,来接玄奘。当国王听说玄奘要路过迦湿弥罗国的时候,马上派出车队来迎。所以玄奘在迦湿弥罗国照样受到了热烈欢迎。

当玄奘在一寺院住下之后,这个寺院搞起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当天晚上,所有的和尚刚睡下就都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说“你们怎么能睡觉呢?”大半夜的不睡觉干吗?唱卡拉ok呀,给人开光啊?没有提前通知嘛。而且从社会治安上来讲,晚上睡觉显然有助于社会稳定。

干什么呢?神人说你们应该起来念经啊!念什么经?大半夜的不睡觉念什么经啊!神人说这个是一定要搞的!你们不知道吗?我们寺院里刚来了一个僧人是从远方大国——中国来的,要去印度求法,你们想想,从中国到印度需要多远,没有神仙保护他能到了这里吗?肯定有无量善神陪伴,说不定他自己就是神。你们发达了,还睡什么觉啊!你们应该起来念经!让他震撼,敬仰,看到你们是多么的虔诚,怎么还能睡觉呢?

这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以为领导视察,以为玄奘是神或者有神陪伴,所以要做给他们看。

所以这群和尚果然就集体起来诵经,参禅的参禅,打坐的打坐,念经的念经,而且比平时都认真,一直从晚上念到白天。

结果玄奘果然佩服得不得了,厉害,厉害,大半夜的还在做功课,够专业!

当玄奘到达王城的时候,国王就已经率领群臣及城内高僧、“羽从千余人”在城外迎接,道路两旁摆满鲜花,放满经幢,等玄奘一到,国王亲抛洒花瓣,然后牵出一头大象,请玄奘上坐。象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只有最尊贵的人才能坐。然后国王与玄奘“相随而进”,就好像风光的不是玄奘而是国王自己。

到了王都,安排在王城最好的寺院,皇家寺院,国舅开办的寺院入住。第二天就把玄奘接到王宫供养。

吃完饭就请玄奘讲课,玄奘一张口,王就“观之甚喜”,一说话,王就佩服得不得了,再一听说玄奘是中国来的,要去印度求法,就又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我这里也有经啊,你也可以带一部分回去。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人力支持,给玄奘配“秘书”也就是“书手”二十人,负责抄经。另给五人供驱使,做仆役。第二,物力支持,打开馆藏,所有经论,任由抄写。第三,政策支持,财力支持,承诺玄奘所需一切,国家出钱,“事事公给”。所以玄奘在迦湿弥罗国一停“首尾两年”,这是玄奘在西行途中首次停留的最长时间。除了得到迦湿弥罗国的政策支持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有停留的价值,迦湿弥罗国有经。

迦湿弥罗国为什么有经呢?因为佛教的第四次结集就是在这里搞的。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结集关于结集次数,时间,地点,各有不同意见,此处参考一般说法。,第一次是王舍城结集,时间是如来涅槃后一年;第二次是吠舍离结集,时间是如来涅槃后一百年;第三次是华氏城结集,时间是阿育王时期;第四次就是迦湿弥罗结集。所以迦湿弥罗国有重要的佛典。玄奘从印度带回去的经典就包含有在迦湿弥罗国所抄的经书。

所谓结集就相当于僧侣代表大会。释迦牟尼在传法的时候都是口述,没有记载,所以释迦牟尼逝世之后,大家都不知道释迦牟尼说过哪些话,没有一个完整的文本,都以为是一字真言,得到了如来的真传,实际上都是断章取义,后来分歧越来越大,所以就从全国各地选出一些僧侣代表,大家坐在一起集体表决某项结论。比如这个话释迦牟尼有没有说过,如果集体表决通过那就记入经纶。这就是结集,最新一次的结集就是在迦湿弥罗国。

玄奘在迦湿弥罗国不光受到了国王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当地佛教精神领袖“法师”的高度赞扬。他说:“依我看,这个中国僧人智力宏赡,你们之中没有能超过他的。只可惜生在远国,没有早早习佛法。”这话一说之后很多人就不舒服,什么意思,他行我不行,很多人认为自己还是有本事的,虽然比不上精神领袖,但是比其他人绰绰有余,所以“无不发难”刁难玄奘。

名气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子,看似是个光环,实际上也是个负担,能招来蜜蜂也能招来苍蝇,能招来鲜花也能招来臭鸡蛋,当你接受大家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的同时,你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嫉妒和怀疑的目光。

面对怀疑所能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打消疑虑。让人闭嘴的最好方法不是不让他说,而是让他没话说。所以当这些人来到玄奘跟前的时候,玄奘并没有说我拒绝回答这些愚蠢的问题,而是认真地对每一个问题做出回答,没有任何的傲慢,这就是大师的态度,不光在道理上征服你,更在态度上征服你。但是如果是谩骂,那对不起,概不接待,拒绝回答这种愚蠢的问题。所以当玄奘摆出这样一个姿态的时候,这些人不得不服。

公元629年,玄奘三十岁,按照孔子的话讲正是“而立之年”。当他离开迦湿弥罗国继续前行的时候,所看到的又是凄凉。

半笯嗟国:“伽蓝五所,并多荒圮。”

遏逻补逻国:“伽蓝十所,僧徒寡少;天祠一所,外道甚多。”

磔迦国:“少事佛法,多事天神。”

……

为什么呢?明哲保身的结果是大家都保不住身,没人愿意牺牲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去牺牲,不想死的结果是大家一起死。原因是一次不适合的推举活动。

当时的印度是大族王时代,这位国王“有才智,性勇烈”,脾气不好,“邻境诸国,莫不臣伏”。而且处理国事之余,想要学习佛法。

这是一个好事,因为不依国主,则法事不兴,宗教活动首先要获得政治上的支持,而政治支持首先是国王本人的支持。所以很多人挤破头颅想向国王推销自己的学说,可惜没有机会。结果这次大族王主动去学,可是没人去教。当大族王让僧团推举一个有才有德的人给他讲授佛法的时候,有才的人很多,但是想去的没几个。大家都你推我让,推三阻四,不愿去。可见不是什么好事。举其原因,两点,第一,国王脾气不好;第二,僧人清心寡欲。伴君如伴虎,何况伴的还是恶虎,而且僧人“少欲无为”,“不求闻达”,所以没人愿去。

但是不去又不行,国王要人,总得有人去,谁去呢?王府上的一个老仆人,他愿意去。为什么呢?两点原因,第一,符合条件,出家已久,言谈高雅,反应机敏;第二,本身就在王府,就在官场,就在皇帝身边,所以不存在进入官场的问题。所以大家就一致推荐他去,其目的是应付差事。这个人的出现让所有人感觉如释重负,既交了差,又保全了自己。这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可是有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身份不对称。有才有德没有错,可惜没有身份,是王府的一个奴才。在官场没有错,可惜没有官衔。有时候仅仅有才是不够的,还得有身份,讲求门当户对。你可以找一个没有职务的人去,但你不能找一个奴才去。而且大族王这个家伙本来就是个阎王脾气,搞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发,结果当这个仆人被推举到大族王面前的时候,他大怒,说奴才是能教我的吗!问都不问,推出去斩了。这一砍,砍掉的就不仅仅只是老仆人的脑袋。当老仆人脑袋落地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自己的脑袋不保。

大族王说你们搞什么!我看得起你们才让你们推举一个贤能,而且你们经常说自己怎么贤明,结果给我推荐一奴才。这就是你们说的有才有德吗,现在看来,你们也没有什么贤明,杀!统统杀掉!马上下令:“五印度国,所有佛法都将毁灭,所有僧徒全部驱逐。”

暴行终究要暴动,厉政就必将有反抗。当时大族王的一个附属国臣子幼日王就马上站出来公开反对,说鉴于你的残酷暴行,我现在要和你划清界线。但是幼日王有勇气反对,却没勇气杀人,甚至连敌人他也不愿意杀。

当大族王的军队开到他家门口的时候,他躲到山里去了。为什么呢?不忍心杀人。他说敌人也是人,而且都是印度人,不忍心杀害,所以要到山里去。这样一说,慕从者数万人,大家一起到山里去。但这样的反对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反对声音,没有反对行动,难道等着大族王自己反省。恐怕他不会反省,反而变本加厉。这就相当于用肉包子打狗,有用吗?打狗就得用打狗棒,怎么能用肉包子?

敌人并没有因为你的仁慈而变得仁慈,你一逃再逃,他一追再追,你一忍再忍他穷追不舍,你想放过他,他不想放过你。结果就是忍无可忍。其实一开始就不应该忍。当幼日王逃到一个海岛上的时候,无处可逃,大族王兵临城下,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还是得打。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幼日王占据天险,大族王被生擒。

当大族王被带到幼日王面前的时候,大族王把衣服撩起来罩在自己的头上蒙住脸,什么意思呢?没脸见人,没脸见人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犯错,而是仗败。自始至终大族王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暴行。幼日王说:“你把脸露出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大族王说说什么说,有什么好说的!我是阶下囚,你是座上客,“臣主易位,怨敌相视,既非交好”,有什么好谈的,不谈。

幼日王说好吧,不谈就不谈。然后一一列数大族王的罪状,结论是罪无可赦,理应当斩。

可是正要拉出去斩了的时候,幼日王的母亲跑出来说不能斩,为什么呢?因为大族王是帅哥,幼日王母“善占相”。当她听说大族王相貌英俊,“奇姿多智”的时候,想见一面。

马上大族王就被送到老太太的宫中。太后的意见是只要你把头罩摘下来,或许还能免你一死。那么到底能不能免死,关键点在哪里呢?帅与不帅。而且为此老夫人还大讲了一番道理,安慰大族王说:“呜呼,大族,世间无常,荣辱更替,兴废随时,存亡有运,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当大族王拿掉衣服,露出面容的时候,老太太马上对自己的儿子说杀不得。为什么呢?四点原因,第一,“先祖有训,祖宗有教导:上天有好生之德,君主应该宽恕他人的罪过,珍惜他人的生命。”这话没错,可这话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惩罚有罪的人,有些事情情有可原,但有些事情就罪无可恕。可惜,老太太不懂这个道理。第二,大族命不该绝,老太太说大族“积恶虽久”但是“余福未尽”,这其实是迷信。第三,杀了对你不利,如果杀了此人,十二年中,我们人人面如土色。这就是无稽之谈,也纯属迷信,迷信害死人。第四,老夫人说大族王“虽有中兴之气”但“终非大国之王”,成不了气候,所以可以安排他到北方去做一个小国的国王。但是这个结论下得有点早。按照幼日王母自己的话说,“世间无常,荣辱更替,兴废随时,存亡有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说不定。

不但不杀,而且还把自己小女儿许配给大族王,分配到北方一个小国去做国王。但是施恩要对感恩的人讲,对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来说,这么做只能是引祸上身。

放大族王这就相当于是放虎归山,留下隐患。

大族王并没有上任,而是流窜。当他流窜到迦湿弥罗国的时候,迦湿弥罗国王很同情他,给了一块土地,这是养虎为患。同情的结果是大族王一稳住脚就干起了反革命,首先杀掉迦湿弥罗国王,自立为王。然后西进健陀逻国,“遂杀其王”。而且他还变本加厉地捣毁佛塔,废除寺院,无法无天。

杀到最后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说“大王,不能再杀了,再杀就是自杀”。为什么呢?我们说打击的原则是首恶必办,不计其余。况且现在的情况是首恶已办,其余亦办,要杀百姓。百姓有什么错呢?他们只是借一方天地,只要能够好好生活就好,安居乐业,别无他求。所以你现在杀他们干什么?无辜呀。

大族王说干什么,装好人呀,你们都去做好人,我来当坏蛋,你们都成佛做祖,我去下地狱,有这么好的事吗,都回去,谁再多嘴杀谁。

结果没一个人敢说话,还是杀,所有的人推到印度河畔杀死,或者扔河里淹死,一时间印度河漂红,浮尸漂橹。

所以我一直在想幼日王和他的母亲是个好人吗?是个好人,但也是个蠢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憎之处,有些人可怜,但不值得同情。你可怜他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祸国殃民,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怀柔政策,仁慈也不能对任何人都讲,对待“禽兽”就应该杀,否则我们到底在保护谁。因为我们知道朋友来了迎接它的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是什么?猎枪。对象不同,方法不同。

最后大族王死的时候据说天气不好,云雾昏暗,天地震动,狂风骤起,但他毕竟是终老一生,自然死亡,没有人把他的头砍来扔在印度河畔。虽说天气有些异常,但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老天也是瞎了眼了,生的时候不敢说话,死了吼两声,有用吗?有人说这是大族王“枉杀无辜,毁灭佛法”所以坠入无间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但是谁知道呢!

佛法大概就是这样才逐渐没落。所以玄奘来到这些地方看到的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景象。

但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至少我们还有梦”。是的,一个人要往前走,至少我们还有梦。过去的事情已经成史,我们无法改变,读历史,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望“史”兴叹。唯一能做的是今天怎么才能让这种事情不再发生。今天才是我们更要关注的,我们应该解决的是当前问题,历史仅供参考。

玄奘就首先要为他自己担忧,当他穿过波罗奢大林的时候,突“逢群贼五十余人”,从树林里跳出来,个个凶神恶煞,手持长刀。

同类推荐
  •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本书中的沃尔顿则是全球著名连锁零售帝国――沃尔玛的缔造者,他使得身受制造业控制的零售业摆脱了必要的束缚,走上了世界首富之林,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打破了人们多年的生活习俗。天底下有许多贫困的智者,机会好像总是躲避着他们;世上也有极富强毅精神的人,机会一直就跟随着他们。而他每次遭逢不测,最后却总是极大的利好等着他,摆脱必要的束缚,走上世界首富之林。
  • 汪精卫大传

    汪精卫大传

    本书写了汪精卫出生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广东三水,辛亥革命时成为名宝时的风云人物,一首因歌被传诵一时。刺杀摄政王,为国父孙中山执笔遗嘱,跃跃欲试要争权夺势。日寇侵华后,他亮出“和平反共,”的黑旗,派汉奸钦差秘密访目,又是取经,又是会谈。群奸相约河内,“艳电”出笼夹着尾巴潜伏上海,、后堂而皇之地做起了走狗!他集汉奸、傀儡于一身,为了追逐权势,玩弄权术,不惜滚进汉奸的泥潭,成为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千古罪人,最终当之无愧在中国历史上地坐上了汉奸王的头把交椅。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 名人传记丛书——伊莎多拉·邓肯

    名人传记丛书——伊莎多拉·邓肯

    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著名的舞蹈家,是第一个披头赤脚站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被尊为世界现代舞的先驱人物。她在舞台上拥有光芒四射的美丽,现在让我们沿着她生命的足迹,一点一点地探寻她的一切。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嵩焘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嵩焘

    在近代中国,出现过很多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志士仁人,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是他们的代表,郭嵩焘也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郭嵩焘从小聪明过人,深得父辈喜爱。加之他又勤奋好学,因此,家里决定不惜一切让他读书,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超越前辈、有所作为的人。1835年,郭嵩焘17岁。这一年,他考中秀才,在科举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第二年,家里送他到湖南最有名的岳麓书院读书。在岳麓书院,他与后来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藩、刘蓉等结为至交。
热门推荐
  • 1980年代的爱情:无处安放

    1980年代的爱情:无处安放

    这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爱情故事。故事主人公小关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学初恋丽雯,两人再续了一回纠葛虐心的爱恋。最终,以小关回城作结。时隔多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人再次邂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无法抑制深藏在内心多年的暗涌。而小关在最终明白丽雯对自己的深情后,将再也无处安放剩下的余生……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本书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为基础,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以回归生活和回归学生为主题,基于德性论、系统论、传播学等理论基础,系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实践模式,把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切入点,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传说圣挽歌

    传说圣挽歌

    圣物的世界一切都如同传说。被从鬼门关救下拥有精湛剑法的银瞳少年还有父母双亡跟随舅舅相依为命的血腥却又善良粉发少女。与兄同在的玲,为情所随的雨,和那高贵也憧憬着外边世界的圣子。复仇之焰在心中夜夜无法扑灭,焚烧一切烈焰之火、诅咒生灵的堕落恶魔。展开天使般的翅膀吧!飞翔在这记录着一切的蒂尼克斯之上...蒂尼克斯战迹第一曲之传说圣挽歌,就在此拉开序幕。
  • 祸国银妇:暴君滚远点

    祸国银妇:暴君滚远点

    不惜背负着强抢妹妹丈夫的罪名,银紫郁也要想办法报仇,可她过尽千帆,却是得到一个行为不正勾引成性的臭名。当现代国家军情局的超级特工穿越时空,成为北周皇宫这个凄凄惨惨永远不受宠的皇后。一把世人无法认知的黑色短枪抵上那些觊觎天下却又不把她放在眼里的男人的胸膛。“别动粗,咱们,谁死?还不一定呢!”高手与高手的较量,冷情与无情的悬殊,到最后谁丢了心,谁动了情?谁拯救了谁?谁又灭了谁?
  • 李洛克的狂想曲

    李洛克的狂想曲

    从小学开始追火影直至大学时代火影完结,突然感觉生活中少了一点什么似的,火影中角色众多,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他可能是二少,可能是卡卡西,可能是好色仙人!而我却偏偏喜欢“西瓜头”组合——凯和李洛克。读过很多火影同人小说,没有一个以单纯励志的李洛克为主角的火影故事。今天让我为大家写一部李洛克的狂想曲
  • 末世狂杀

    末世狂杀

    古影从小就和别的女孩不同她热爱古武和冷兵器,她拿手武器是把长刀和匕首,不过古影越练武杀戮知心越重,后来就进入精神病院,为什么,因为她感觉自己一直想砍人可惜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古代。从精神病院出来第一天,脑袋里就多出来了个系统,并被告知末世到来。
  • 重返中考后

    重返中考后

    重新回到初三中考后那天,以瑶开心自己重生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这要是把她送回中考前她不一定能考好,比较离开学校都这么久了。同时想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以瑶要阻止,重新回来了,她就要抱住她的家庭。
  • 王爷别惹我

    王爷别惹我

    呃……怎么那么疼?不是在做梦吗?欧阳飞雪艰难的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身在不知名的地方,一个美得让男人嫉妒、女人为之疯狂的俊美男人正一脸不耐烦的看着她。看什么看,小心姑奶奶我把你吃干抹净了,然后再一脚把你踹掉,哼。呃,她不是最讨厌这个男人吗?怎么竟和他……算了,本姑奶奶就当是做了场梦,没这回事。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夜清歌说:“我不是看不惯你幸福,我在意的是你的幸福是谁给的。”任然说:“如果接受不了最坏的我,那也不配拥有最好的我。”李艺佳说:“机器人也有一个浪漫的故事,只是那故事中没有你的位置。”陈宇说:“你眼中的我太完美,我是人,不是巧夺天工的作品。”谁的青春不颠肺流离,如果不走到悬崖上,怎会有绝处逢生。
  • 九转神王

    九转神王

    神秘天柱贯穿天地,恒古存在,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不知身在哪里,又通往何处。天柱之上林立最强元修之名,乃是元修朝圣之地,纵然粉身碎骨,若能登上天柱,亦在所不惜。少年沈傲身修神秘九转夺元诀,左眸星瞳,戴上面具,化身嗜血修罗,踩着森森白骨,踏上天柱之巅,却愕然发现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