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71600000021

第21章 沉樱留言

沉樱(1907—1988)中国新文学早期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

亲情解读

关于我的母亲

梁思薇

我的母亲沉樱,当代青年或许不太熟悉。她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就成名的女作家,原名陈锳,后来因为去了一次日本,喜欢日本的樱花,则将笔名取为沉樱。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父母的情感就出现了问题。后来父亲对母亲发生情感背叛。(许多年后我才知,同为翻译家的父亲当年是掉进了一个陷阱,无法自拔而已。)本来父母之间彼此互相尊重,钦慕对方的学问与才华,但因性格不合,很多事情格格不入。他们之间感情紧张以后,并没有因此而闹家庭大战。1947年,母亲未与父亲离婚,便毅然决然带着我的外婆、她的家人,以及不满十岁的我们三个姐弟同赴台湾,旋而在地处斗换坪的大成中学教书,几年后又受聘于“总统府”对面最有名的台北女子第一中学任教。母亲在那所学校的教学极显示了她的才华和实力,深受师生爱戴,直至退休。退休后的母亲长期生活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后来又到马利兰州弟弟那里安居。

母亲到台湾后,在教学之余和退休以后的漫长岁月里,翻译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教学与翻译中。她早期的小说曾为读者喜爱,而她的翻译作品更令读者爱不释手。她翻译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在台湾畅销之极,竟在一年内再版十次,之后又连续出版达几十次。母亲的翻译,如同阅读原著,读来丝毫没有异国文学之感。因此,母亲的译著曾掀起台湾阅读翻译小说的热潮,也可以说,母亲将翻译小说推向一个很高的阶段。她翻译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作品吃透,易于中国读者接受。正如章洁思女士写母亲的文章中所言:

沉樱来访不久,我们收到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沉樱译作《女性三部曲》。这是她离开大陆后的部分译作,内收不同国家的三个中篇,其中有我喜爱的屠格涅夫的小说。因我对屠氏作品早已烂熟在心,所以没加在意,就把书随便放置书架。没曾想,一天,年幼的妹妹告诉我说,书,好看极了!我立刻拿出翻阅,竟一口气读完。我学的是英文专业,从事的是外文编辑,而眼前沉樱的译本,竟是我所读过文笔最优美最流畅,而且感觉也最切合原文的。我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后来实在好奇,就用她的中译文去还原英文,居然很容易做到,再找出英文本对照(限于自己的专业,我只能找英文本),禁不住大声惊叹。后来才知,沉樱在每篇小说翻译之前,都要先为孩子们讲述多遍,等到故事在脑中全部融会贯通,才拿笔写下。试问这样的翻译,当今还有几人会做?

洁思女士真是一位母亲的知音,一位母亲作品的真诚读者。她介绍的母亲表达贴切,我从内心感激她如此熟悉和了解母亲及她的翻译工作,并借此机会表达我对章女士的谢意。

长久以来两岸隔绝,我对许多往事印象已经不深。许多母亲那个年代的朋友和往事,国内“文革”期间的家庭,凡是有海外关系是很避讳的事情。在台湾也是一样,也是回避提及大陆的亲人。加之母亲那时全身心投入教学和文学翻译,以此来抚平自己往日的情感痛苦,所以对往事很少提及。我所知道台湾的林海音、罗兰、钟梅音、潘琦君(《橘子红了的时候》一书的作者),这些朋友与母亲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都称呼母亲为“先生”,我想,这是对母亲人格与学问的尊重。至于母亲以前在大陆的文坛朋友,有徐志摩、朱自清、朱光潜、丁玲、巴金、赵清阁、方令孺、章靳以……还有翻译家罗念生等。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一个与她结识的人不是母亲的朋友。

1980年,母亲回国拜访了很多朋友,其中有巴金、靳以家属、赵清阁等,更多的我也不十分了解。大约在1996年我去医院看望巴老,我当时曾经问他:“您是先认识我父亲梁宗岱,还是先认识我的母亲沉樱的?”巴老马上回答说:“我是先认识你母亲的。”从这一点可以想象母亲当年的知名度与影响。

林海音在母亲去世前,将母亲多年的散文结集在台湾编辑出版,书中也收入许多前辈对母亲人品和文品的评论,书名为《春的声音》。我想这个书名正显示了母亲就如春风一般,她到哪里,哪里就充满春意。章洁思女士所记述的,从她母亲口中知道的热情心灵手巧的母亲,照顾产后洁思母亲的往事,我读了就如同看录像一样把母亲再现了。母亲温和、大度,没有妒忌心,喜欢青年,豁达宽容。看到小滢女士保留的六十多年前母亲的留言——“后生可畏,前途无量”,或许她是随意为小滢写的,但那正是她善良人性的自然反映。她喜欢孩子,喜欢青年,喜欢她的学生,她一生对于青年非常提掖。母亲给小滢题字留言时才39岁,可那时她就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来表达对于青年的厚望。

几天前我从海南回到上海的家,见到编辑高艳华在几个月前给我的来信和母亲的墨迹,心中荡起许多往事的涟漪,马上与高艳华取得联系,才知道本书的编辑工作已进尾声。但是艳华告诉我,在这个时间我与她取得联系就是母亲冥冥之中对我的希望与期盼,所以我庆幸搭上《散落的珍珠》出版前的末班车,向读者介绍我的母亲。以后我要抽些时间请大家帮助寻找和我父母有文学接触的人,也从而加深对母亲的研究了解。我这些年也想静下来写写回忆父母的文字。台湾、香港和大陆很多出版社都找过我,由于我有多个住所:美国、上海、海南、台湾、香港,我又喜好旅游和绘画,故因为忙碌而未与他们联系。(明天我又要飞回海南)或许,“百花”这次与我的联系,就是我的一个新的开始,使我了解国内出版界,了解“百花”做的这件有意义的出版工作,也觉得把父母及文化前辈的许多故事记录下来是很值得做的事。我还从艳华编辑口中得知,为了寻找母亲的照片,罗家伦、梁实秋和浦薛凤等名家在海外的后代都不遗余力,借此机会,谢谢这些热心的人们。现将母亲一些照片送给你们,送给读者。

梁思薇口述于2007年11月15日晚

高艳华整理

名家后人群言堂

美丽的樱花

章洁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接到一个电话,之后便告诉我们,有远道客人拜访。那天母亲郑重其事,准备了一桌子的菜,又几次跑到门口恭候。

我们都在心中诧异,平日冷静而不太会激动的母亲,是什么客人令她如此张罗。远道的客人终于来了,她个子不高,脸色非常白皙。她仪表端庄,说话声音轻轻细细。她比母亲年长得多,身体也似乎有点虚弱。

母亲向我们介绍,让我们称她“沉樱阿姨”。原来她1947年就去了台湾,后来又移居美国。母亲与她已经一别三十多年了。

时空向前推移。那是1941年8月10日,重庆乡间的老店子,那个燠热的八月天的中午,在那所孤楼上,父亲靳以刚写完他的长篇小说《前夕》。父亲这样描述道:

那正是大热天,中午的太阳吊在空中炙烤着,我一身都湿透了,把笔向桌上一丢,便跑到××那里去,好像喘不过一口气来似的和她说着:

“我完了,我完了……”

“什么完了?”

“我的长篇,我的……”

不等我再说下去,她早已伸出她那揉面的手,握着我那满是汗水的手,由衷地笑着:

“我恭贺你,我恭贺你!……”

挂在脸上的汗珠纷纷地落下,因为我也笑了,她就赶紧送给我一条毛巾,使我能好好揩拭一下,免得总是那么湿润。她是我们一个姐妹般的可敬爱的朋友,她能了解我,知道我并不夸大自傲,她所恭贺的并不是它的空言的伟大,而是三年间不断的辛苦的工作。

文中的“她”,正是沉樱。那时她的丈夫梁宗岱先生,正与父亲一起,在内迁的复旦大学任教。那年,因学校所在地黄桷树镇屡遭敌机轰炸,父亲、沉樱梁宗岱夫妇,还有其他几位复旦教授连同他们的家眷,就一同迁居到这个更为偏僻的老店子,大家在这座属于当地乡绅的大楼房里分室共居,同甘共苦。

时空再往前追溯一年有余,那时的父母正迎来他们的头生子。二十刚出头的母亲什么也不懂,她是为了离开孤岛上海,而与父亲偷跑到内地的。产后的母亲手足无措,正在思念远方的双亲时,沉樱就像一位慈爱的大姐,来到母亲身边。她天天跑来照料母亲,还变着花样,为母亲烹制不同的饭菜。

那些香喷喷的鲫鱼面、腰子面,令置身穷乡僻壤的母亲体验到亲情和温暖。母亲赞叹沉樱那一双灵巧的手,难忘她为刚出世的我的哥哥缝制的许多婴儿衣袍,还有她用碎花布做出的一双双可爱的婴儿鞋,排列成行,犹如艺术品一般。这令年轻的母亲很受感染。沉樱,正如父亲所说,是“一个姐妹般的可敬爱的朋友”。

缘于这段经历,母亲那天才会如此激动。

沉樱来访不久,我们收到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沉樱译作《女性三部曲》。这是她离开大陆后的部分译作,内收不同国家的三个中篇,其中有我喜爱的屠格涅夫的小说。因我对屠氏作品早已烂熟在心,所以没加在意,就把书随便放置书架。没曾想,一天,年幼的妹妹告诉我说,书,好看极了!我立刻拿出翻阅,竟一口气读完。我学的是英文专业,从事的是外文编辑,而眼前沉樱的译本,竟是我所读过文笔最优美最流畅,而且感觉也最切合原文的。我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后来实在好奇,就用她的中译文去还原英文,居然很容易做到,再找出英文本对照(限于自己的专业,我只能找英文本),禁不住大声惊叹。后来才知,沉樱在每篇小说翻译之前,都要先为孩子们讲述多遍,等到故事在脑中全部融会贯通,才拿笔写下。试问这样的翻译,当今还有几人会做?

自1928年以《回家》成名于文坛的沉樱,一生从未放下手中之笔。纵使人生坎坷,生活艰难,她对于文学世界的美丽追求,始终执著不变。她,正像当初为自己取名“美丽的樱花”所憧憬追求的,一直在文坛美丽地绽放,至今令读者流连。

写于2007年8月9日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心灵独语

    心灵独语

    本书共分不老的四季风、人生开不败的凝重、不散的路魂三辑,收录了卫学昌先生的“西域情结”、“春(组诗)”、“晨”、“夜”、“夏雨”等诗作。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一个人的山水

    一个人的山水

    本书为作者的随笔集,分“品味”“乡味”“情味”三辑。“品味”以读书随笔为主,记录作者在阅读中的思考;“乡味”以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为主,有家乡的人、物和历史的探求;“情味”以人生体验为主,记录作者生命成长中的感动和思考,富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热门推荐
  • 从未想过会相遇茫茫人海

    从未想过会相遇茫茫人海

    那一年的夏天,身穿白衫的你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将我撞倒在地。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幸福与我相遇了。
  • 彼岸繁花,冷血复仇三公主

    彼岸繁花,冷血复仇三公主

    八年前,你怎样对我,现在,千百倍奉还!我们回来了
  • 谁述天下我为王

    谁述天下我为王

    雪崩之后,穿越大唐,谁为天下,我为王!!!重回大唐,争霸天下天宝五载,大唐建国已过百年,经历的近数十年的治国,已知天命的李隆基有些疲惫了,自从他册封了杨氏为贵妃后,他的心思也渐渐地离开了枯燥而繁琐的朝政。欢歌慢舞凝丝,舞榭歌台催泪......
  • 倒带青春

    倒带青春

    在32层高的大厦落地窗前....一口哈气完美的在玻璃上形成霜雾,仿佛什么都存在,但是...却又模糊的很。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故事的莫小西以为自己放下了过去,重新回到故乡,却没想到,时隔多年,伤疤还是会被慢慢的揭开,同时,也揭开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 致沈佳怡

    致沈佳怡

    后来,其实就是后来,才觉得,我们可以不是一段故事,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把这故事写一辈子。
  • 雨落樱花何时与你相遇

    雨落樱花何时与你相遇

    盛夏,谁染指的流年,我们的回忆,是否还在。流年,谁勾勒的盛夏,我们的曾经,是否依存。樱花飘落,又是一个初夏,你还记得我吗?雨落樱花,天流泪了,我也流泪了。
  • 地衣

    地衣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网游之剑术至尊

    网游之剑术至尊

    剑术大师云岚重生八年前《神话》刚刚运营的时候。且看他如何重新登上巅峰,角逐世界的舞台,成为最强的剑术至尊!
  • 登天侠影

    登天侠影

    杨航踏上修仙之路,劈妖斩魔,接济世道,游恋红尘之中,与相爱的月瑶艰难结为连理的故事
  • 冷王毒妃

    冷王毒妃

    她,22世纪王牌杀手,因识人不良被陷害致死。她,蓝炎国丞相嫡女,被庶妹嫉妒陷害致死。他,蓝炎国夜王,冰冷无情。她穿越重生为她,替她继续活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上。当他遇到了她,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绝对一对一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