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72600000027

第27章 简论生活化阅读

生活化阅读,就是用生活经验来解读。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就如把鸟儿放在林子里一样,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著名观点,此种教育可以沟通生活与书本,从而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生活与书本可以对照着读。宗白华在《我和诗》中这样说:“我小时候虽然好玩耍,不念书,但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是发乎自然的。天空的白云和覆成桥畔的垂柳,是我孩心最亲密的伴侣。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着幼稚的幻想。云的许多不同的形象动态,早晚风色中各式各样的风格,是我孩心里独自把玩的对象。都市里没有好风景,天上的流云,常时幻出海岛沙洲,峰峦湖沼。我有一天私自就云的各样境界,分别汉代的云、唐代的云、抒情的云、戏剧的云等等,很想做一个‘云谱’。”作者喜欢天上的云,留意各样的云,并幻想出各种形态。作者还分别云的各种境界,从而读解出相应的文化内涵来。作者有一部小诗集,就叫《流云》,可见对云的钟情。其中一首小诗《人生》中说:“白云流空,便是思想片片。”可见云不只是读解的对象,也是思考的象征。

夏丏尊在《读诗偶感》中说:“文艺作品的有意味与无意味,理由当然不很简单,说法也许可以各人不同吧。我现在所觉到的,只是一点,就是:对我的生活可以发生交涉的有意味,否则就无意味。”此种解读,正是基于生活立场的。接着作者举了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即李白的《静夜思》,认为:“这首诗从小就记熟,觉得有意味,至今年纪大了,仍觉得有意味。”不用说,这样的诗结合着生活经验,是可以常读常新的。有生活经验作基础,欣赏中较能引发共鸣。夏丏尊在《文学的力量》中说:“文学作品要对于读者发生效力,其主要条件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鸣’。作品对于读者有共鸣作用的便有力量,没有共鸣作用便无力量。这共鸣作用因空间时间而不同,因人的思想环境有别而各异。”不妨举两个为人熟知的例子,《列子·汤问》中讲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从俞伯牙的弹奏中,钟子期听出了高山流水之意,于是高山流水便常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由琵琶声引起感触,再加上身世际遇,从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感喟,这是诗人与琵琶女的共鸣。夏丏尊还说:“一个作品里所表现的东西常有一般的与特殊的两种,大概描写一般的人性的东西,容易使多数人感动,对多数人发生有力量;至于叙写特殊的境遇的东西,如失恋的痛苦、孤儿的悲哀之类的东西,非孤儿和未曾尝过恋爱的滋味的人看了,感动要比较少。”这里讲到共鸣的一些条件或情况,但生活经验仍是不可少的。所谓一般人性的东西,就是多数人都具有的经验,较易达成彼此的沟通。

张爱玲在《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中这样说:“就连我这最不多愁善感的人,也常在旧诗里看到一两句切合自己的际遇心情,不过是些世俗的悲欢得失,诗上竟会有,简直就像是为我写的,或是我自己写的——不过写不出——使人千载之下感激震动,像流行歌偶有个喜欢的调子,老在头上心上萦回不已。旧诗的深广可想而知。”这里讲到旧诗的空间深广,可以切合于不同的人生经验。只要用心去读,不愁找不到心灵的对应。何其芳在《诗歌欣赏》中说:“我们欣赏诗歌,鉴赏诗歌,也是要以生活为基础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虽然它可以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我们不曾经历的新的世界,我们还是要有某些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新的世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然后才可能真正地理解它,较深地理解它。”对阅读及鉴赏来说,从字里行间捕捉情感意绪,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文本,并相应的激发阅读的兴味。至于想象的作用,则可补记忆之不足,从而有所开拓。生活化阅读,并不排斥想象,但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仍得有所凭借。朱光潜在《想象与写实》中说:“所谓‘写实’就是根据经验,所谓‘想象’就是集旧经验加以新综合。”想象是经验的重组,并非胡编乱造,想象需要生活的阅历。阅读中想象的发挥,大可设身处地,让自己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比如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就可由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意象,再现出江山如画的景象来,然后关联起赤壁之战的人事,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心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心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自然情景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自然情景的故事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它们大多是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古代诗文和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少成语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 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成就未来

    本书是一位民办教师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集结,共分三编,内容有我们的班级教育行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我们的师生真情。
  • 小公主

    小公主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世界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积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礼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礼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热门推荐
  • 改变她的人生

    改变她的人生

    一个混混女变成一个乖乖女,与父亲的不和,与朋友的相处。
  • 高效团队的十个特征

    高效团队的十个特征

    团队建设的十把金钥匙,开启高效团队的大门。助力管理者,打造高绩效团队。
  • TFboys之复仇女王

    TFboys之复仇女王

    我是不透剧的乖娃娃。。。。。。。。。。。。。。嘻嘻
  • 全金属狂潮之飞翔的鸟

    全金属狂潮之飞翔的鸟

    穿越到全金属狂潮发现自己竟然变成小孩子了之后的故事之后在说...本人第一次写作........纯属练笔喜欢就收藏不喜欢也别喷我.群号:71425791谢谢.........
  • 风云大唐之伪修仙

    风云大唐之伪修仙

    进京赶考的学子叶舟因行程意外受阻错过了约定到达的时间导致自己的名额被人顶替。悲愤落魄的他慌乱地游走在江边。意外地拜得名师,从此踏上修仙之路。谁知道修炼多年之后他却得知自己这样下去根本无法成仙,而且还回不了头。
  • 草根神医

    草根神医

    有些人注定要孤独一生,来到了这个世界还没有尝试到这个世界的冷暖就伴随着无数的悲剧事情让一个人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不是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换做是五十年前,这样的人肯定挨不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许可怜的人总是会受到上天的眷恋,每个人总是幻想着拥有电视或电影里面那些特异功能能在自己身上,通天下地无所不能,甚至还有神话里面的七十二变,但是那些也许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父母留下的唯一遗物让一个穷山沟里的熊孩子走出了十万大山,利用那神乎其乎的医术掀起了医术界的一场风波,因为没有高学历,没有上过专业的大学,被救治的人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草根神医!
  • 聊斋妖人传说

    聊斋妖人传说

    每章都有一个奇异的故事,一些妖幻化成人形,每个故事离奇古怪,这是一本山海经,这是一本聊斋奇异故事。并不恐怖。它传说了人妖恋,它记载了仙人恋,它放纵了人鬼恋!它掺杂着报恩。一本道听图说的故事。如果你也有故事,在评论里写一些你道听途说的故事
  • 婚姻向左爱情向右

    婚姻向左爱情向右

    在爱情和婚姻里,若桑是个失败者,她一直在慢慢摸索着,也在受伤着……她以为她可以选择逃避地过一生,可丈夫不会放过他,她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和自己的感情……一次次的伤心和难过,她会成长起来,会变得更加强大,她学会了去爱……
  •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聪明的船长利用“鲶鱼效应”让自己致富,处于迷茫中的穷同学们也能如此!面对困境,不必失落、不必绝望,只要学会用富同学思维经营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差距定会逐渐缩小!
  • 长袍与牢骚

    长袍与牢骚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