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投资资金来源,FDI不仅促进了我国生产要素存量的增长,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潜在供给能力,而且,与之相伴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扩散和普及,直接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并同时带动了我国贸易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了工业的增长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进外资以来,外商对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特别青睐就从未彻底改变过,而且近年来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国内外商投资的大型重化工业项目日益增多,石油化工行业中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大型投资,如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与英国石油公司合资的90万吨/年乙烯项目,总投资27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的乙烯装置之一;拜耳公司31亿美元的一揽子7个投资项目也已于2001年11月2日在上海动工;英荷壳牌集团在我国广东省投资额约40亿美元设立新的大型石化工厂。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年即显现出其入世的成果,2002年上半年,我国引进的大型项目明显增多,广东、上海、广西、山东等省引进的约3000万美元的大项目约占到了合同金额的31%。
外资增加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也拉动了国内需求,工业总产值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外资进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经济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快速下降,由原来的60%~70%下降到2001年的44.43%,2002~2003年又进一步下降到30%左右,而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经济的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外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化不难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向型程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大量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规模中有近一半左右的贡献来自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多年来,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国内企业的自主出口……而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大进大出,尤其是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这两类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总量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一般贸易,高达50%。
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了5000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7.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2590.98亿美元,同比增长9.46%,占进出口总额的50.8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又进一步分别提高到54.28%和55.47%。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贸易已经占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尤其是出口方面,外商投资企业2001年的出口总值达到了1332.35亿美元,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0.06%,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1.4%。这一方面是因为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急剧上升。
加入WTO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关税的大幅度削减和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将使中国的对外经贸联系更加密切,加工贸易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提高。随着国内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以及竞争能力的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出口的比例也有望上升,新的贸易形式将会不断出现。
外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外资的进入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更加先进的技术,在国内开始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优势,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也推动了技术、资金密集矽钢行业内部产品结构的升级。
这些将有利于扭转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为主的被动和落后局面,促进我国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