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1300000003

第3章 导言

丧葬习俗和许多礼仪风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

在遥远的荒古时代,早期原始人没有安葬死者的习惯。《孟子·滕文公》说:“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把死人随意丢弃到野外沟壑。在生活极度困苦的远古社会,不幸的死亡者也常常被饥饿的人们当做美餐吃掉,如澳大利亚沿海的一些原始部落,很晚还保留着吞食亡亲尸体的原始遗风。有的部落则沿袭着把尸体留在原处、活人离之而去的古老习惯。

生活在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距今约七万至三万五千年),尸骨旁堆放着燧石、石英块以及野牛和驯鹿的遗骸,说明当时已有埋葬死者的习俗。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的葬俗遗迹。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人类居住的洞穴深处,尸骨旁有随葬的石器,周围用红色的赤铁矿粉撒成圆圈。这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葬俗遗迹。

如果从世界上最早的猿人算起,人类社会已经有了三百万年的历史,而葬俗的出现只不过是数万年前的事情。由此可见,葬俗的产生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葬俗来源于灵魂不死的观念,是鬼魂崇拜的产物。

关于灵魂不死的观念,恩格斯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末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灵魂观念产生之后,又从灵魂观念发展为鬼魂观念。灵魂依附于活人的肉体,是人的“复身”;活人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就变成鬼魂,它是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礼祭·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说文解字》也说:“人归为鬼。”

古人迷信鬼是灵魂变的,但并不崇拜附着在活人身上的灵魂,而只是崇拜离开了人体独往独来的鬼魂。因为他们确信,活人的灵魂除对本人起作用以外,和其他人不发生任何关系;但独立存在的鬼魂则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对死者以外的人起好的或坏的作用。鬼魂来无踪去无影,千变万化,在活人难以察觉的暗中广施魔力,以保护或作祟人类。正因为鬼魂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原始人对它产生了无比恐惧的心理,进而演变为鬼魂崇拜。

鬼魂既然是死人的化身,蒙昧的原始人为了取悦于鬼魂,以避灾求福,就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死者轻慢无礼和漠不关心的态度,根据他们对鬼魂阴间生活的种种幻想,妥善处理死者的遗体,并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这样,丧葬习俗就应运而生了。

山顶洞人在死者尸体周围有意识地设计红色的圆圈,无疑具有一定的宗教含义。据民族学提供的资料,近代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一些氏族部落,认为红色表示鲜血,它既是生命的来源,也是灵魂的寄身之处。山顶洞人将死者的葬地和红色融为一体,可能是受类似观念的支配。这说明,我国古代的葬俗一开始就和灵魂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

脱胎于原始宗教的葬俗,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中国古代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演变为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丧葬之礼。安排死者的后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形式也日趋复杂化。

在古人看来,丧葬不只是单纯安葬死者,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伦理规范乃至政治秩序。《大戴礼记·盛德》云:“凡不孝生于不仁爱也,不仁爱生于丧祭之礼不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致爱故能致丧祭,春秋祭祀之不绝,致思慕之心也。夫祭祀,致馈养之道也。死且思慕馈养,况于生而存乎?故曰: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故有不孝之狱,则饰丧祭之礼也。”意思是说丧祭可以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和尽孝之道。同书《礼察》篇云:“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礼众矣。”如果没有丧祭之礼,君臣之义和父子之情就会受到削弱,导致伦理崩坏的严重后果。《孟子·梁惠王》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各得其所,王道乐土的理想社会自然就来临了。

正因为丧葬有如此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广泛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周代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奠基时期,丧葬之礼亦不例外。周人以礼治国,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规范集中体现在所谓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之中,五礼之一的“凶礼”就是以丧葬为主体的。后代继承了周礼的传统,无不将丧葬之礼置于封建礼制的殿堂。上自真龙天子,下及庶民百姓,社会各阶层普遍看重丧葬,培育出了枝繁叶茂的丧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丧葬文化独树一帜,始终占有重要的席位。在古代世界民族之林中,像中华民族这样重视丧葬,实在是不多见的。

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有哪些特点呢?

事死如事生。受灵魂不死观念的支配,古人的心目中有两个世界,即活人生存的现实社会和鬼魂活动的阴间地府。人死犹如搬家,仍然好端端地生活在九泉之下,衣食住行不异于往昔。因此,古人总是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为其安排后事。《荀子·礼论》云:“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就是说对待死者要像对待生者一样,将现实社会的一切原封不动地搬到鬼魂世界。“事死如事生”是我国传统丧礼的基本原则,这在古代的丧葬习俗中有很多反映。例如:入殓时备足衣物,供死者四时穿戴;模仿人间的房屋修筑坟墓,象征死者生前的居室;随葬各种日用器皿和贵重物品,让死者在阴间享用;殡葬和祭祀时瘗钱烧纸,为亡亲提供冥界使用的货币;帝王贵族还常常将身边的侍从奴婢殉葬,以照料他们死后的饮食起居……所有这些,都是按照人间的生活习惯精心安排的。

奉行儒家礼仪。儒家提倡孝道,对送终之礼尤为重视。儒家的祖师爷孔子主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在周秦诸子中,议论丧葬最多的首推儒家。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儒学经典《仪礼》,汇集了儒家所规定的一系列礼仪制度,其中的《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篇,是专门记述丧葬礼仪的。战国秦汉儒生的论礼文集《礼记》,系儒学的又一部重要经典,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论述了有关丧葬的各项礼仪规范。《仪礼》和《礼记》为后代的丧葬礼制奠定了基础,秦汉以来,无论是朝廷典礼还是民间家礼,丧葬礼仪中的葬前丧仪、五服制度、居丧守孝、祭祀亡灵等基本程式,都是根据《仪礼》和《礼记》设计的蓝图制定的,使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

等级森严。阶级社会实际上是等级社会,生活在人世间的芸芸众生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高低贵贱之别。在中国古代,生前的社会地位不同,死后的待遇也千差万别,如坟墓的高度、茔域的大小、棺椁的配置、随葬品的多寡、碑志的规格等等,都有相应的等级规定。古人通过丧葬礼仪,将现实社会的等级关系移植到了鬼魂生活的冥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域广袤、民族林立的国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丧葬习俗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民族性,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丧葬习俗根植于古老的中华大地,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一定影响,兼容并蓄,丰富多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丧葬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习俗容纳的古代社会的信息量是其他礼仪风俗所无法比拟的,是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古代丧葬的轨迹作一番考察吧!

同类推荐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治学严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治学严谨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以“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为中心内容,分为总报告篇,改革与发展篇,统计研究篇,专家论坛篇,行业报告篇,区域报告篇,个案研究篇,大事记篇等。
热门推荐
  • 爱是心里一个结

    爱是心里一个结

    四年前,为了爱,她不惜众叛亲离,却只换回了他一句“我们完了”。四年后,她历尽艰辛,终于苦尽甘来,再回来,只为了解开缠绕在心里的那颗结。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 穿越——情诱天女神医

    穿越——情诱天女神医

    她拥有傲人的身世和惊人的才情,却被恋人背叛,性命垂危,是谁救了她的性命?相继遇到两个钟情于她的出色男子,可她却已无心动的痕迹。他们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不凡出身?在大江南北成就了一段传奇,她是天女神医。本以为可以一袭白衣、青丝垂肩,洒脱一生,却在顷刻之间卷入江湖纷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龙天领主

    龙天领主

    新出首发,竭心力作。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是一个被遗弃的世界,这是一个被多族统治的世界,妥协意味着死亡,唯有不断前进,不断杀戮。。。。。。。
  • Outlines of Psychology

    Outlines of Psych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猎神团

    猎神团

    天为笔,地为棋,演一场弑天大战,猎神屠魔横扫六合,步步飘血步步杀。
  • 爱情“宅”急送

    爱情“宅”急送

    宅女安雅怎么也没想到,一次迫不得已的出门觅食却得罪了毒舌如簧、追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的富二代金龟林子墨,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他的女秘书;工作无比努力,却为时尚所累的编辑陈薇无聊泡吧,和宋以轩结下深仇大恨,故意诬赖他是“男公关”,从而惹祸上身。当林子墨抗婚被母亲逐出家门,当宋以轩赖上了陈薇,安雅和陈薇的小窝一下子被撑得满满的。四个人,处一室,冤家对对碰,爱情宅急送。
  • 残花败柳俏王妃

    残花败柳俏王妃

    去万花楼,扮青衣,随便找个寻芳客……她原计划是这样的,怎奈管家出尔反尔,临时改变主意,她只能靠自己了。求人不如求己!劫官道,就劫官道。这点儿小事难得了谁呀?!天道酬勤,在烂雨地里守了几夜,终于让她守到一只兔子,还是兔中“绝品”!咔咔,她赚大了。——带回去!一夜辛苦,她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株人见人厌的残花,败柳!幸运的话,已经有个小生命在她的肚子里茁壮成长了。看她那个狼心狗肺的舅舅敢不敢送她这样的残花败柳去败坏皇家门楣——亲们,多支持一下喽!收藏!评论!推荐!留下你的脚印哦……~~~~~~~~~~~~热荐~~~~~~~~~~~~~~~~好友raven诗意美文:《倾觞》推荐偶的新文:《与狼共舞玫瑰正在滴血》
  • 猛狐

    猛狐

    2010年,一个痴迷于武学的大学生陈天在地摊上偶得一本《狐心诀》,沉迷数百年的狐族仙术重新崛起,陈天不但掉进了狐族的美人窝,也开始了彪悍的人生。商业怪才,武林盟主,狐族统领,南极之王,亲善大使,诺贝尔和平奖,军火走私商,月球开发商……声明:本书故事发生在平行都市,本书图片皆转载于互联网。
  • 民国传奇四部曲:栀子花开

    民国传奇四部曲:栀子花开

    这个系列的小说是以民/国时期的老上海为时代背景,他们本是一对青梅竹马、深情相爱的恋人,却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从此,一片茫茫的台湾海峡便隔开了这对有情人!一个在海的这边望穿秋水,日日倚门期盼!一个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