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3200000033

第33章 论唐朝农业管理的调节手段与方法

■赵强

“内容提要”唐朝农业管理的调控手段和方法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归结起来主要有减免租税、赈贷贫困、和籴出粜、地区调拨等,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对安抚灾民、平抑物价、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关注、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唐朝农业管理手段租税赈贷和籴出粜转运

唐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管理体制比较完备的时期,农业管理的调节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既有指令性的行政和法律措施,也有指导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从行政和管理学的角度论述唐朝农业管理的体制性功能,以期对当今相关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减免租税

这是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对灾区农业所采取的一种最普遍、最简捷有效的手段,是对农业整体税法的修正和调节,也是农业税收灵活性的集中表现。

古代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每逢水、旱、蝗等大的自然灾害,广大灾区民众往往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度日。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唐政府制定了有关减免租税的管理条例。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层层申报。朝廷届时派出巡察使、安抚使等巡视灾区,了解灾情,制定救济方案,再由户部总体平衡,指令地方适当减免赋税。租庸调法本身就已明确规定,对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损失在40%以上的灾区免收田租,减产60%以上的灾区免收租、调,达70%以上的则租、庸、调全免,给农民休养生息的余地。

早在唐太宗时期,朝廷为了取信于民,“不欲空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非常重视对灾区农业税收的减免。贞观元年(627年),山东诸州大旱,朝廷免收当年租赋,并派魏徵等前往各地进行赈恤。玄宗以前的几代皇帝对灾区农业税收的减免是卓有成效的。而在“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各种开支十分庞杂,农业税收越来越重,名目繁多。两税法的实施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各地的两税额定得过高,免税只是对百姓多年积欠而无力交纳的虚额租赋从名义予以免除,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

二赈贷贫困

这是对灾民所采取的救济方法。唐朝“凶荒则有社仓赈给,不足则徙民就食诸州”。已经形成一种制度。

唐代的社仓(又称义仓)创建于贞观二年(628年),朝廷规定,“王公以下垦田,亩纳二升”,上交到所在州县,“每有饥馑,则开仓赈给”。

义仓的基本职能有两种:一种是无偿赈给;另一种是借贷,待农作物收获后按规定偿还。

唐朝的地方州、县一般都设有义仓,具体业务由所在州县的司仓负责,中央由仓部司统一管理,国家可以集中调拨义仓的仓储。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朝廷下令“运剑南道义仓米百万石救饥人”。从常规上讲,每逢灾荒,“诸州皆待奏报,然后赈给”。边远地区可以“给讫奏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恪守这种规定,州县主管官员有一定的自主权。若灾情严重,刺史、县令有权直接下令赈贷,然后再呈报户部。“本置义仓,只防水旱,先给后奏,敕有明文”。意在更好地发挥义仓的赈贷作用。

武则天以前,义仓专门用于赈贷灾民,其作用比较明显。到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天下义仓费用向尽”,至开元年间已变为国家的正式税收项目。不过,赈贷贫困仍旧是它的基本职能。玄宗曾下达《发诸州义仓制》,诏令“自今已后,天下诸州每置农桑,令诸县审责贫户应粮及种子,据其口粮贷义仓,至秋熟后照数征纳”。开元二十年(732年),玄宗又令州县审查贫户,用义仓的粮储进行赈贷。

唐朝赈贷主要取用义仓的粮米,但又不局限于义仓。尤其是中宗以后,义仓不专门用于赈贷,赈贷也不单纯地依赖义仓,常平仓、正仓、太仓和转运仓都兼有赈贷的职能。各种仓廪互补互济,国家可以统一调用,以解燃眉之急。开元十五年(727年),朝廷从江淮地区转运税米一百多万石用于救济河北灾民。文宗在位时对遭受旱蝗灾害的关中地区深表关切,下诏“以常平、义仓及侧近宫中所贮斛斗,量加赈赐”。

类似这种赈贷的事例在唐朝不胜枚举。其规模之大,形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信念,维护了农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是农业管理中一种颇为有效的举措。

三和籴出粜

这是一种以商业手段调节农业经济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并非唐朝首创,但是,唐朝统治者却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历史传统。

早在西汉宣帝时就创立了常平仓,开创了常平之法。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常平之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仓部司在长安东西二市重设立常平仓,显庆二年(657年)又置常平署官员。

起初,这只是一种纯商业性质的官府经营粮食买卖的活动,规模甚小。开元二年(714年),全国谷物普遍丰收,粮价低廉,为了不损伤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朝廷下令诸州以每斗高于市场二、三钱的粮食价格进行收购,称为“和籴”,待收之年再以低于新的市场粮价贱卖给农民,称为“出粜”。这种做法很快便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当时地方政府还没有专门用于储备和供给籴粜的粮仓,限制了和籴出粜的规模。开元七年(719年)六月,朝廷下令在关内、陇右、河南等五道以及扬州、益州等十多个州设立常平仓,由户部的度支司提供本钱,鼓励籴粜。以后每逢丰收之年,官府便大量和籴,并规定“事须两和,不得限制”。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全国喜获丰收,户部以每斗优惠于市场二、三钱的价格广泛和籴,共收购粮食近四百万石,并配备和籴使,在关中开设和籴业务。

和籴的前提是粮食丰产,而出粜的基础则是官府的常平仓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开元时期,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官府有条件大规模地和籴粮米,除了供应国用军需以外,还可以大量储备,待灾荒之年再以低于市场的粮食价格卖给百姓。这样,由国家垄断粮食的经营活动,可以从根本上限制和打击富豪奸商哄抬粮价,维护市场粮价的稳定,维系民众的日常生活,从而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安史之乱以后,社会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农业生产江河日下,粮食短缺,常平仓空荡如洗,和籴出粜曾一度中止。广德二年(764年),第五琦奏请诸州重新整顿常平仓,米价贱则加价和籴,贵则减价出粜,恢复了常平之法。建中元年(780)九月,官府出米麦各十万石在长安东西二市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公开出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虽然连年干旱,但粮价没有暴涨。因此,陆贽建议在丰收地区“广和籴以救农人”。唐宪宗更加明确地强调常平仓要“以时粜籴,务在救乏赈贷”。

唐代的和籴出粜或曰常平法,从自身体系上讲是比较完备的。朝廷由户部的仓部司总领,度支司统筹规划,支付本钱。州府的司仓和各县的司仓佐(或仓督)负责管理本境内的常平仓,成本利润及经营情况都要及时向朝廷汇报。

从表面上看,常平之法似乎是国家采取的一种粮价补贴形式。实际并非如此。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粮食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丰收之年每斗贱至三、四钱,而灾荒之年可猛涨到数百钱,差额十分悬殊。这样,国家在丰收之年以高于当时的市场粮价大量收购,灾荒之年再以低于新的市场价格而高于收购价格出售,官方既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营利润,又维护了市场粮价的相对稳定。

和籴出粜,这是唐政府调节农业经济的有效方法之一。白居易称赞“和籴之法,其理最当”。即使到唐朝后期,官府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常平仓的管理,千方百计地扩大和籴、出粜的规模,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调节维护作用。

四综合平衡地方经济

农业的发展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制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形势各不相同。从南北朝开始,南方经济一直稳步发展。两季稻的普遍种植使粮食产量成倍增长。而北方则因战乱频繁,政策多变,农业生产时起时落,以至萎靡不振,远远落后于南方。这种差别到唐朝已表现得十分明显:一方面,北方农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基本用于维护自身的再生产,无法满足国家浩大的非生产性开支;另一方面,南方经济不断崛起,农业、商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相互促进,特别是粮食产量丰盛有余。唐王朝为了平衡这种地域性差异,确保国用军需,便采取了国家统一调拨的形式,进行粮食转运。中央由户部总体管理,度支司负责“转运征敛送纳”等方面的具体事宜,并设使监督,全面领导。仓部司承担转运粮米的交纳和接收业务。

唐代的粮食转运分水路和陆路两种。水路以大运河为基本航线,北有陆路相接,形成了从江南至长安的一条繁忙的转运带。“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陆运至陕。《旧唐书》亦载:“自洛至陕为陆运,自陕至京为水运。”由此,大量江南粮米源源不断地流入北方。

转运指标的确定取决于南北方农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长期的转运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传统定式——“旧制以关中用度之多,岁运东方租米,至有斗钱运斗米之言”。许多人主张转运乃“国之大计,不计费损,虽知劳烦,不可废也”。陆贽对此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近岁关辅屡丰,公储委积,足给数年”,而江淮水灾,“斗米直百五十钱,运至东渭桥,僦直又约二百”。共计每斗三百五十钱,且米质陈旧,可谓“耗其九而存其一,馁彼人而伤此农”。他建议暂时停止转运,在关中广开和籴,把江淮租米贱粜给当地百姓,以维护南方的农业生产。然而,国家对南方经济的依赖性已经无法疏缓。宪宗时朝廷的农业税收基本上来源于江西、福建、湖南等八道四十九州。穆宗以后,史书上有关粮运的记载比较少见,但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各转运仓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应有的职能,直到宋朝政和年间才被最后废除,“其利可见久矣”。

同类推荐
  • 清东陵研究丛书·清东陵拾遗

    清东陵研究丛书·清东陵拾遗

    孝陵位于清东陵中心,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与他两位皇后的陵寝。本书将为你揭示清东陵。
  • 雄途天下

    雄途天下

    肉体,幽蓝,仙路,圣途,涅磐,轮回。六重境界!皇族后裔少年借邪恶诅咒入道,成名天下,一步步重建分裂了五千年的帝国王朝,创下五千来从未有过的辉煌!为了逆转生死,他踏上追求轮回天生的道路,一步步踏上颠峰最后终于打开轮回之门!
  •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宋教仁遇刺,是袁世凯下令限期破案,令凶手两天内归案,此案至今未有定论,当时唯有政敌咬定袁世凯,可我们却众口一词他是唯一的嫌疑人。效率极低的内阁让列强环伺的民国险象环生,是袁世凯一人挑起重担,顶住内外压力,在争吵声中拖着中国跨入近代,开创了中国民族产业的第一个黄金期,最后社会各界的劝进“民意”终于让心力交瘁的袁世凯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以君主立宪的国体称帝,可我们误会了他称帝是重开历史倒车。读懂了袁世凯,您也就读懂了1894年到1916年这段诡异荒诞、迷雾层层的大变局时代。
  • 三国之殇

    三国之殇

    公元183年,十常侍当朝弄权,又有黄巾符道之流以“济世”惑民,以窃图天下,实是汉危难固。同年秋七月,有偌大陨星坠于东南,谣称紫微黯落。故事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 混迹于元朝末年

    混迹于元朝末年

    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就在他窃窃自喜之时,他偶然得知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元朝末年。元末,在元朝政府的高压剥削下,农民起义不断,风云四起,他这身大少爷身份着实有些危险。在这混乱动荡的年代中,看他如何步步为营,成就一世霸业!一切精彩皆在书中!PS: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热门推荐
  • 殷妖记

    殷妖记

    九幽有岛,名曰冥海,为妖族世代栖身之地。人、魔、仙三族惧妖族之强大,以三才锁魂大阵镇妖皇胤泽于冥海之下,永世不得超生。千年之后,十岁少年殷破亲眼见到家破人亡,种族灭绝。阴差阳错之下被带到了人族的领土,从而开启了一个逆天小妖报仇复族的征程。
  • 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她,是成昊氏的巫女,她,敢爱敢恨,敢做敢为,心中总有一种执着,一种信念。她悬壶济世,受人尊崇,但却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惜杀人。一步错,步步错,亲人的背叛,爱人的离去,还有朋友的背后一击,最终她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
  • 三生三世烟花繁

    三生三世烟花繁

    一个是天上圣主,一个是妖邪魔神。他从未对她说过我爱你,到后来却是没机会说了。这转世轮回撕心裂肺的痛,又有谁能领会?她倒在他的怀中:“方陌,若是我死了,你会为我哭吗?”他咬牙切齿:“唐绫,你若是敢死,我就去转世重生,再戴上那无双戒,永远忘了你!”她看着他笑:“陌哥哥,你真傻。”她以为他是最狠的,却没想到,他也是最傻的。“唐绫,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能让你死,其他的,你想都别想!”
  • 珠心池

    珠心池

    珠心现,只因他的呼唤:珠心落,只因他的一句话。珠碎,早已掏尽心肺,却不知阴谋阳谋尽在其中。
  • 一花开放为一季

    一花开放为一季

    。。。。。。。。。。。。。。。。。。。。。。。。。。。。。。。。。。。。。。。。。。。。。。。。。。。。。。。。。。。。。。。。。。。。。。。。。。。。。。。。。。。
  • 豪门危情:我的爹地是只狼

    豪门危情:我的爹地是只狼

    “宝贝,你叫什么名字?”一夜缠绵,他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她笑了,“我叫vivi,总裁常来照顾我生意啊!”丑女逆袭成功,梦中情人变饿狼,夜夜索爱还不够。是捕狼计划成功?还是已入狼口不自知?爱情,谁说的清。看着眼前和自己小时候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人,叶景殊凌乱了。“小朋友,你爸爸是谁?”“妈咪说我爸爸是条掉毛的大尾巴狼。”
  • 青葱狂想曲

    青葱狂想曲

    在教室,我们互相鼓励,一同进步;在球场,我们尽情奔跑,挥洒汗水;在舞台,我们激情澎湃,光芒四射。期间我们会叛逆、会迷茫、会烦恼、会无奈、会痛苦!但拥有青春,我们永远不会被打败!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幻想的小说
  • 随棋所欲

    随棋所欲

    風景再怡人,不及你顰笑之顏。文章再動人,不及你情動之時。
  • 亿万契约:杠上钻石老公

    亿万契约:杠上钻石老公

    她是自我放逐的豪门孤女,小心翼翼地在上流社会挣扎,只为查当年真相,还自己清白……他是酷霸狂帅拽的名门帝少,神秘、俊美,全球女人的幻想对象,无数女人为了与他邂逅而费尽心思,偏偏她走哪都能遇上!工作上处处挑剔,生活中样样指责。白想终于爆发,“你为什么处处针对我?!”某男人认真回答:“因为……你长得很讨厌。”“靠!你才长得讨厌,你全家都讨厌,你满户口本讨厌!”某男慢条斯理抽出红本本,“嗯,你现在也在我家户口本上。”
  • 蜜恋小甜妻

    蜜恋小甜妻

    沈知安,Z市出了名的钻石王老五。沐木,呆萌可爱,被沈大叔一眼相中,视为珍宝。人人眼中的谦谦君子的他,只有沐木知道,实质是一枚披着温柔外衣的大灰狼!两人闪婚闪离,沐木本以为他们的爱情早早就走到了尽头。谁知一年后的重逢,这枚腹黑大叔,步步为营,精心设局,让沐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喂,沈大叔,说好的合同呢?”沐木横眉瞪眼叉着腰,久久不肯进房。“丫头,乖,我们回房慢慢谈!”沈大叔长臂一伸,强势一扛,娇小的人儿便被沈灰狼送进了“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