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4800000043

第43章 起名须避开冷僻字

人名本来是一种让人叫的符号,是供交际使用的,用怪字、生僻字做人名,有时甚至连拥有丰厚学识的学者也认不出,更别提一般的人了。这样的名字叫别人怎么叫?很明显,名字如若不能被人认识,就失去一部分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一个人想同你交往,而你名字的发音太生僻,别人不会读,也不好书写,你想别人还好意思先问你的名字怎么念,再同你进一步交往下去吗?大概那人也只能望名兴叹,见名却步了。

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42174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过去人们取名字的时候,总是喜欢翻看《康熙字典》,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康熙字典》中的字虽然多,但有3万多字是不常见的,常人能认识的汉字,一般在3千多字左右。

我们起名字的时候如果要使用工具书,最好是使用《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了与这个字有关的词语,这对于命名很有参考价值。但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尽可能注意避开。

我们都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常用工具之一,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命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很多人初次见面都要问:“这个字怎么念?是什么意思?”用生僻字取名给生活带来的困扰颇多,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为避免出现重名的情况,一些人在给孩子取名选用氍、芏,暹、镱、遄等生僻字,不仅多数人见了读不出、叫不准,而且,有的不规范文字在电脑上根本打不出来。

有的人在起名时,总是喜欢用这些字典上也查不到的不常见的、电脑上也打不出来的字,也许这些人认为,用一般人不认识的冷僻字起名,就会给人一种有学问、有教养的好印象,其实不然,这样的名字不仅不能给人带来高雅、新奇的感觉,反而会给人传达出故作深沉、虚伪、孤傲、不易相处的信息。人们在起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不落俗套。

有的父母常常认为,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珍贵的礼物,取个名字查了好多书而且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但就像上面说过的那样,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不过三四千字,而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认知,取名字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在社会交往中,这样的名字往往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许多不便和尴尬。而且从心理学上看,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名字认不得或读不出来时,必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甚至不愿与他交往。这是因为有些汉字冷僻拗口,读起来十分费力,听起来也不顺畅。名字作为一种常用的字,如果生涩、怪异就容易惹人厌烦。这怪僻的名字虽说重复率低,但会给人一种不朗不畅、很别扭的感受。有位心理学专家作过统计,如果一个人用比较冷僻的字起名,其社交能力一般都会较差,而且其中80%的人性情孤僻。看来,这是颇有一定道理的。

举一个例子,当你去某个单位申请工作时,主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他在叫你时,如果把你的名字读错了,你又得纠正他,这样的场面可能会使领导感到很尴尬。领导如果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因为领导居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对他生出轻视之心。在今后的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

找一些生、冷、怪、僻、繁的文字给孩子起名字,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同时也会给起名字的人和名字的所有者带来许多困扰。万一名字填错、写错、拼错,将来要改也很麻烦。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名字太脱俗了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方便。因为使用生、冷、怪、僻、繁的汉字,孩子可能无法上户口、上学籍,长大以后难办身份证。要知道现代社会没有证件可能寸步难行,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从法律上看,给孩子起什么名字是完全自由的。《居民身份证法》也只要求居民身份证要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这只是间接要求居民身份证上的名字必须是规范汉字,如果名字使用了不规范汉字,公安机关可以不给你办理身份证。从人文关怀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给起名字设定法律规章或用法律规章的形式来规范人们起名字的行为,但在名字里使用了不规范汉字的确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口那么多,常用字却那么少,不使用特别点的字就很容易和别人重名,即使没有遇到重名的,有些人会错误地以为,用常用字根本就取不出雅致的名字。起名字当然又要尽力地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既影响了形象,又妨碍了交际,可谓是得不偿失。

同类推荐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的基因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只有经过后天培养,这种文化基因的积极作用才会明显。所以学习中国文化应该是现代人的分内之事。其意义小可从个人学识修养,大可从民族文化上讲。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拥有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课堂实录,初版后竟然立即畅销海峡两岸,成为马英九先生巡视台北书市时的首购之书,而参加课程的各位学生,全都成为社会各界竞相招聘的对象——这就是本书创造的奇迹。本书前半部分,是北京大学学生、台湾大学学生与余秋雨先生之间迅如雷电的“闪问”、“闪答”,涉及当代社会大量艰涩的话题。但一来一往之间,却显得那么干脆、痛快、幽默,充满了阅读愉悦,被评论家誉为“高速运动状态下撞击出来的文化哲学”。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热门推荐
  • 莫神君传奇

    莫神君传奇

    江山代有竖子出,一代庸人换旧人。前一个一百年过去了,此后还会不会有另一个一百年,死的是人,故事还没有结束,死的是肉体,血液还可以流淌。武道没落,人才凋零,剑法早已昔非今比,使剑的人死了,剑与剑法虽传了下来,可无人能使。总是青锋应垂泪,无人识却宝物心。
  • 玉树林枫

    玉树林枫

    世间诸多不平事,一己恐难安天地。遍集众口污垢秽,誓诛神州贪枉横。——判官判官林枫遭人设计,意外降临圣树大陆,开始了新的征程……
  • 神赐记

    神赐记

    天师者,先入丹田开元穴,寻的隐海,直达洞天,后通识天地气息,开三花神穴,得天慧,最后纳天地与体内终成大道。
  • 剑气啸天

    剑气啸天

    此间有江湖、此处有武林;这里是剑的世界,这里有剑影纵横,这里有剑气啸天!一场场武林惊天密谋,一次次力挽狂澜抚平巨浪!江湖的仇杀,异族的入侵,身世的机密,情感的纠结!跟着主角的脚步,去感受江湖的波澜壮阔,异域的奇异风情!陪主角一步步走上那万人敬仰的神坛,感受那属于你们共同的万丈荣光。看主角如何以啸天的剑气成就无上威名......作者QQ号:935073663
  • 异界训练师

    异界训练师

    当喷火龙遇上火属性巨龙,当豪力碰上兽人,当宠物小精灵到了异世回事什么样的呢?让我带你们走进这个魔幻的世界吧
  • 妃谋天下:帝王榻上来!

    妃谋天下:帝王榻上来!

    重生前,越珠玑一直以为皇上是个又老又丑的花心大萝卜,到死也没能见帝王一面;重生后,谁来告诉她这个自称皇上的帅哥是谁?嗯?独宠她一人?喵喵喵?
  • 肖鸿钧:排心毒,增心能

    肖鸿钧:排心毒,增心能

    本丛书采访了多位著名国际心灵导师、心理专家、佛家道家高师,通过与专家的身心灵的探讨与对话,引导读者走向净心、静身之路。是一套有关身心灵修炼的丛书。
  • 噬宙武帝

    噬宙武帝

    一次武帝间的对决,使他意外穿越到了几万年后!也罢,大不了再修炼一次。但,为何他成为了一个被废修为的人?“只有不勤修炼的人,没有不成强者的人!”且看他如何走向武道巅峰,超脱他上一世的强横实力!
  • 应征少东娇妻

    应征少东娇妻

    最近发生的事情都好奇怪,看到这个多年不见的讨厌鬼,应该要骂他、揍他、躲他或是什么的,怎么会莫名其妙地答应当他的秘书,那样子看起来好像很紧张她,而且还常常忍不住想要接近他……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