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01000000012

第12章 家庭生活

19世纪60—70年代,托尔斯泰很少出远门,他在雅斯纳亚·波良纳过着相当平静的生活。他的家庭里充满着和睦、温馨的气氛,虽然偶尔也会起些风波。这是当时托尔斯泰理想的知识分子型的庄园贵族的生活,托尔斯泰在他认为的“最好的生活条件”下埋头创作。

1863年6月,索菲娅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谢辽沙。在此后的10年里,她又生下了7个孩子(索菲娅共生了13个孩子)。索菲娅除了养育孩子,操持家务外,仍尽心尽力当好丈夫创作上的助手。她在日记中写道:“他有时跟我讲他的创作意图和计划,我对此总是感到十分高兴,我也总是能够理解他。”索菲娅成了托尔斯泰作品的第一个读者,而托尔斯泰也总是乐意听听她的意见。他们的长女塔尼娅在回忆她的童年时说:

“有时我看到,爸爸走到妈妈身边,从她的肩头上看她抄写,而她在这种时候总是要抓起他那强有力的大手,深情地亲吻它,他则含情脉脉地抚摩她那乌黑光洁的秀发,亲吻她的头。每逢这种情况,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油然升起对他们两人的爱。”

托尔斯泰虽然很忙,有时无暇顾及孩子,但是他从心底里喜欢孩子,只要一有空,他就来到儿童室,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塔尼娅回忆说:

“工作之余,爸爸是我所知道的最快活的人。只要他一感到有什么非常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就要发生时,他总是愉快的。仿佛新的生命活力像潮水一样涌遍全身。他叫我‘丘尔卡’,我非常喜欢这个绰号,因为每当他这样叫我时,都是他高兴,想要抚爱或者逗我玩的时候。”

托尔斯泰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并且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有时,他会让一个孩子爬上自己的肩头,然后扛着孩子满屋子打转,再顺手一翻,孩子就站在了地上。有时,他会突然从桌边站起来,举起一只手挥动着,绕着桌子跑动起来,孩子们立即也举起一只手跟着他跑着喊着,于是,房间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托尔斯泰反对给孩子买价格昂贵的玩具,但有时出门回来也给孩子们捎来一些小礼物,如草编的小马车、瓷娃娃等,当他慢腾腾地从衣袖、领子、腰间等意想不到的地方掏出这些玩具时,总是引来孩子们一阵阵欢呼雀跃。

托尔斯泰喜欢孩子,但不溺爱他们。他希望孩子们有强健的体格。因此,打很小的时候起,孩子们就得跟着他学做体操,有节奏地转动头部、屈伸双臂、原地踏步、蹲下站起等等,稍长些还得练单杠、跳木马和跑步。托尔斯泰注重孩子有良好的教养。长子谢辽沙回忆说:

“在我童年时期,父亲的观点中甚至感觉得出有贵族思想,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他对贵族气派的含义首先理解为良好的教养——就这个词的最好的意义上来理解,自尊感、有学识、有涵养、宽宏大度等等,除了这种意义上的贵族气派以外,在他的心灵中同时并存着对农民,像他一贯说的那样,对供养我们的人的特殊尊敬和爱戴,而且他的这种尊敬也不断地熏陶着我们。”

托尔斯泰最不满意的是孩子对人说谎或对人粗暴——不管是对母亲、对教师,还是对仆人。次子伊里亚回忆说:“他几乎从来不惩罚我们,而当他看着我的眼睛时,他就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我也就心虚害怕。我可以在妈妈面前撒谎,但在爸爸面前却不能,因为他反正会立即识破。”托尔斯泰为孩子们聘请了家庭教师,有时他还亲自为孩子们授课。

1864年秋天,托尔斯泰一次出门探望邻居比比科夫。他骑的是一匹牙口很轻的快马米什卡,并随身带了几条猎犬,行至野外,突然从田埂下面窜出一只灰兔,托尔斯泰撒开猎犬,喊了声“追!”,便催马赶去,米什卡迅跑起来,可是前面出现了一条深深的辙沟,没有狩猎经验的米什卡纵身一跃,但后蹄踏空,栽倒在坑里。托尔斯泰摔倒后,一只胳膊被马身子压在下面,没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米什卡已跃出辙沟,径自回家了。托尔斯泰清醒过来后,忍着剧痛,爬出沟外,艰难地挪动双腿,跛行了近2.3公里,倒在了公路边,过路的农民把他抬上马车。托尔斯泰怕惊吓即将分娩的妻子,就让农民将他先送到村里。索菲娅闻讯立即赶到托尔斯泰身边,并从图拉请来了医生。当晚,图拉来的医生将托尔斯泰的胳膊扭来转去,试了8次,都未能将红肿脱臼的胳膊复位。早晨,又来了一位外科医生,他给托尔斯泰上了麻醉,并校正了臂骨,但是他给骨折的锁骨做的复位手术很不理想。卧床一个多月,托尔斯泰的右手仍不能自由活动,他不得不再赴莫斯科就诊。又一次做了手术,将骨折处重新正位。就这样,他被迫在莫斯科滞留了一段时间。

在莫斯科养病期间,托尔斯泰一方面与卡特科夫谈妥了《战争与和平》第一部在《俄国导报》上刊出的有关事项,另一方面用口授方式继续着创作,担任着记录的是丹尼娅和丽莎。时隔60年后,丹尼娅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他的脸上流露出聚精会神的表情,他用一只手托着另一只病手,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向我口授。他丝毫没有留意我,只是大声地说着:‘不行,糟糕,不合适!’或者简单地说:‘删去。’他的口气是命令式的,声音中可以听出他的急切心情。常常在口授同一处时,他要改动三四次。也有时,他的口授变得流畅和安详,仿佛在背诵什么似的,但这样的时候不多,而在这种时候,他脸上的表情也会变得平和多了。他口授时非常急切,而且显出可怕的激动。”

这时的托尔斯泰正处在创作欲望高涨的阶段,他在致索菲娅的信中说:“我之所以能比较容易经受同你和孩子们的分……,是因为我热爱而且时刻惦记着我的写作。否则,没有你在我身边一天也没法过,这一点你很清楚,因为写作之于我,就像孩子之于你一样。”不久,托尔斯泰又在致费特的信中写道:“我向您讲一件关于自己的意外事情:那次我从马上跌下来,摔折了一条胳膊,当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我对自己说:我是文学家。我确实是文学家,但是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无声无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全身心地沉浸在紧张的文学创作之中,但是他并非“与世隔绝”。60年代中期,有两件事特别牵动了他的心。1865年春夏,图拉省发生了大旱灾,粮食歉收,农民生活相当艰难。作家为此焦虑不安。他在5月中旬致费特的信中写道:

“近来我对自己的事情很满意,但当前人民饥馑这一件大家关心的事情却一天比一天使我痛苦,这是何等荒诞的怪事,甚至是荒诞得十分可怕。在我们铺着洁净桌布的餐桌上,摆着粉红色的洋萝卜、奶油和烤得黄黄的软面包,在花园的绿荫下,我们那些身穿薄纱连衣裙的年轻太太们高高兴兴,没有丝毫闷热的感觉。可是,在别的地方,这只凶恶的饥饿鬼却猖獗起来,田野长满滨藜,干涸的土地出现裂缝,把农夫农妇长茧的脚后跟磨破,使牲口的蹄子开裂,并使所有牲口和人都深受刺激而骚动起来。真的,我们这儿的天气很可怕,庄稼和牧场都枯干了。”

1860年夏天,发生在离雅斯纳亚·波良纳不远的驻军步兵团中的希布宁事件也使托尔斯泰深受震动。那是6月底的一天,有两个与托尔斯泰相熟的军官来到他家,告诉他说,驻军的一个连队里有个名叫希布宁的士兵文书因不堪上司侮辱,酒后打了那个冷酷残忍的上司一记耳光,结果被送交军事法庭审判。根据沙皇政府的法令,希布宁要被判处死刑。托尔斯泰立即搁笔,去为那个士兵辩护。他访问了在押的希布宁,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上法庭,为赦免希布宁而据理力争。尽管托尔斯泰认为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4次对公众致辞中最满意的一次,可是法庭还是判处希布宁死刑。托尔斯泰通过亚历山德拉写给亚历山大二世的呈文,也被军事大臣米留京借故搁置了。就在这时,莫斯科军区司令部批准了法庭的判决。8月9日,托尔斯泰目睹了希布宁被枪决的情景,以及老百姓出于同情而自发为死者举行的宗教仪式。这一事件使托尔斯泰心情沉重。他后来在谈到这件事时写道:

“这件事对我一生都比那些看来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财产的损失或恢复,文学上的成功与失败,甚至比失去亲人都有更大的影响。”

托尔斯泰深深同情被压迫者的不幸,并由此看到了现存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他明白了,任何乞求都无济于事,对那些压迫人民的人只能给予无情的抨击,托尔斯泰后来确实用他的笔这样做了。

60年代末,托尔斯泰工作十分紧张,他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情绪压抑。1869年8月底,为了调剂一下情绪,也为了增加自己的产业,托尔斯泰决定稍事休息,前往平札省购置一处庄园。中途,他在一个名叫阿尔札马斯的小城市过夜。当天夜里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夜里两点,托尔斯泰疲倦极了,想躺下睡觉,可是突然一阵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强烈的忧愁和恐惧向他袭来,仿佛死神就在眼前,“整个身心感到生之需要和生之权利,同时也感到大限难逃,这种内心的痛苦可怕极了!”婚后温馨的家庭生活带给托尔斯泰宁静的心境,多年来第一次被打破了。托尔斯泰内心深处要求彻底更新自我的风暴开始在酝酿了。托尔斯泰终生都没能忘记这个夜晚留给他的恐怖的印象,并称之为“阿尔札马斯的忧伤”。十年后,他还在一篇未完稿的小说《狂人札记》中描述了这一夜的感受。虽然有过这样的“忧伤”,虽然购置庄园一事无功而返,但这次外出旅行使托尔斯泰见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他很喜欢平札省的自然环境和那里强悍的人民。

《战争与和平》完稿后,家里人都劝托尔斯泰好好休息一下,托尔斯泰也觉得需要在体力劳动中恢复自己的精力。于是,他放下了笔。1870年春夏,托尔斯泰整天用铁锹清理庭园,铲掉杂草,布置花坛,有时则和农民一起割草和耕地。他在致费特的信中写道:“对于我来说,现在是最为恬静的时期,我不去思考,也不去写作,我高兴地觉得自己是傻头傻脑的。”在另一封信中他又写道:“感谢上帝,这个夏天我变得像马一样地蠢头蠢脑,整天劳动,挖啊、掘啊、割啊,至于那个讨厌的文—学和文—学家,谢天谢地,我压根儿也没去想它们。”

其实,托尔斯泰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探索和思考。在这期间,特别是秋冬时节,托尔斯泰又开始了广泛的阅读,而种种构思则如汁液一般“愉快地沿着神妙漫长的秋冬之夜流了出来”。当时,索洛维约夫的《俄国史》、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著作、莎士比亚、歌德、莫里哀、普希金和果戈理等人的创作,甚至博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都引起过托尔斯泰浓厚的兴趣。他曾想以俄罗斯壮士歌的内容为题材,执笔写一部正剧或喜剧,但是很快他又被一部以彼得大帝时代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的构思所吸引,因为在托尔斯泰看来,“一切都开始于这个时代”,要解开俄国社会的“疑团”,必须“上溯到彼得的时代——源头在那里”。托尔斯泰继续为《战争与和平》中的“人民的思想”所激动着。他在读了索洛维约夫的著作后写道:

“读这部历史,就自然地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俄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丑事。那么为什么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国家会出现这么多丑事呢?——这一点就证明,不是政府创造了历史。被破坏的东西是谁创造的呢?是谁和如何用面包供养整个人民的呢?是谁生产供沙皇和大贵族们穿的那些绫罗绸缎的呢?是谁猎取那些赠送给使臣的黑狐皮和黑貂皮,是谁采金炼铁,是谁喂养马、牛、羊,是谁建造房屋、宫殿和庙宇,是谁运送货物的呢?人民在生活,可是在人民生活的活动中,必然有那些进行破坏、进行掠夺,过奢华生活和任意妄为的人们。而这些统治者是些应当为全人类所摈弃的可恶的东西。”

托尔斯泰在这里强调,人民不仅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们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基础。而这一点,也正是他试图在新构思的那部长篇史诗中加以表现的。

1870年秋天开始,托尔斯泰以其固有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收集和研究着有关彼得大帝时代的各种材料。他阅读各种历史书籍,在不同的本子上分别记下了彼得时代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动植物情况、官兵和百姓的衣着,以及当时流行的民间语言等等,并对人物、情节、场景作了反复的构思。他在11月中旬给费特的信中说:“我很烦闷,什么也没有写,可是却工作得很苦。您简直不能想象,这种在我不得不播种的土地上进行深耕备种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多么艰苦。反复考虑眼前这部极庞大的作品中所有未来的主人公身上所可能发生的一切,考虑一百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以备将来采用其中的百万分之一。这是困难得可怕的工作,而我现在做的正是这种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作品的准备工作曾一再中断。

那年年底,托尔斯泰突然以极大的热情学起古希腊文来。他很想通过原文阅读荷马、柏拉图等人的经典作品,因为在他看来,译著同原文,犹如“开水或蒸馏水同泉水相比,泉水虽然扎牙,受风吹日晒,甚至表面还飘着木屑和尘埃,但是它却因此更加清冽、甘美。”他为自己请来了教师,每天潜心学习希腊文,连梦中也在说这种语言。经过了三个月的学习,托尔斯泰竟然奇迹般地掌握了这种语言。他能够自由地阅读原文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并由此发觉许多他以前所没有感受到的美。有一次,他途经莫斯科,为检验一下自己的语言能力,托尔斯泰找到了希腊文教授列奥其耶夫,并同他一起阅读一本希腊书。当时,他们在三个地方对原文的理解产生了分歧。经过查对,教授承认托尔斯泰的理解是正确的。教授对托尔斯泰竟然能在三个月内如此熟练地掌握古希腊文万分惊讶,觉得不可思议。托尔斯泰的语言才能确实是惊人的,他精通多种外语,如法语、英语、德语、教会斯拉夫语、拉丁语等,还能阅读意大利文、波兰文、保加利亚文、塞尔维亚文、乌克兰文、捷克文的书籍。这种卓越的语言能力为托尔斯泰打开了世界文化的宝库。

1871年开春,托尔斯泰身体状况不佳,咳嗽、胁痛、乏力。索菲娅很为丈夫的健康担忧,托尔斯泰也担心自己染上了肺病,他的两个哥哥都是患肺病而早逝的。在妻子的催促下,托尔斯泰在6月初再次前往萨马拉草原进行马乳酒治疗。因索菲娅刚生下女儿玛莎,未能与他同行,陪伴他的是妻弟斯切潘。经过火车、轮船和骑马的长途旅行,托尔斯泰终于到达了草原腹地的卡拉卢克村,9年前他曾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当地的巴什基人像对待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接待了他。托尔斯泰住在草原上的鞑靼包里,和当地人一样吃抓羊肉,喝马乳酒,纯朴的巴什基人把他当作自家人看待。一个半月过去了,无所事事的生活和对家庭的蒙课本》是我建立的一座丰碑。“我……灌注在它上面的辛劳和热爱超过我所做的其他一切工作,我知道它是我一生唯一的重要事业。十年后用这个课本学得知识的孩子们将会对它表示珍爱。”托尔斯泰教育人民的良好愿望终获收获。1875年,该书经修订后,以《新启蒙课本》的名称出版,引起热烈的反响。此后盛销不衰,仅托尔斯泰生前就印行了30多版。

托尔斯泰先后为这套课本写了629种作品,其中艺术作品就达496种。它们包括经过改编的歌谣、寓言、童话等民间文学作品,以民间谚语为基础创作的小说或故事,以及托尔斯泰自己撰写的儿童文学作品等。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篇章渗透着托尔斯泰的宗教道德思想,如《上帝看见真相,但不马上道破》、《大主教和强盗》、《印度人和英国人》等,但像《高加索的俘虏》、《心甘情愿》、《布尔卡和米尔顿》等许多作品却是托尔斯泰儿童文学的杰作。如《高加索的俘虏》一作在斯特拉霍夫主编的《朝霞》杂志刊出后,立即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称赞小说“语言新颖独特,朴实无华是这篇作品的显著特色,没有一个多余的词,没有一点藻饰”。而这种朴实无华“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西欧最有才华的作家在这种朴素雄浑的风格面前莫不黯然失色”。托尔斯泰本人也很喜欢这部作品,认为这篇小说从语言和艺术的简朴性来讲都是他笔下新的民间风格的典范。事实上,编写《启蒙课本》的过程,也成了托尔斯泰探索以简洁明了为基础的新的语言风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托尔斯泰意识到革新文学语言的重要,而革新的途径就在于向人民的语言学习。他说:“我爱明确、清晰、既美丽又温和的东西,而且在人民的诗歌、语言和生活中都能找到它们,可是在我们自己的事物里却找到了与此相反的东西。”他在致斯特拉霍夫的信中表示:“如果课本中的文章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在于构图和线条,也就是说——语言的简洁和明了。”

《启蒙课本》脱稿后,托尔斯泰再次回到他渴望完成的那部以彼得大帝时代为背景的历史史诗上来。然而,这一次仍不顺利。在那几个月里,托尔斯泰致亲友的信中一再出现这样的语句:“计划中的这件工作困难得可怕。研究准备工作多得没个完,计划不断扩大,而精力却感到愈来愈不支。”材料工作已“陷入到绝境的程度”。“这个时代真够呛,无论你朝哪里看——到处都是问题,都是谜,而谜底只有凭幻想才可能猜出。甚至我觉得,我的全部准备工作将毫无结果。”尽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部作品“机器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但是托尔斯泰最终还是没能“把它发动起来”。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困难处,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作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当时正处于剧烈动荡时期的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紧紧地吸引住了托尔斯泰的视线。作为一个在时代生活的激波巨浪中紧张探索,并把自己的精神血肉深深地融入作品的艺术家,托尔斯泰选择了能够更鲜明更尖锐地触及他所探索的问题的现代生活题材。于是,文学宝库中有了那颗“明亮的巨星”——《安娜·卡列尼娜》。

同类推荐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从县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他一直清廉之风不改,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书中穿插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廉洁小故事,如带一筐萝卜去福建上任;回乡葬母住最低等客栈,结果被当作歹人等等。细节描写逼真风趣,极具艺术魅力。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热门推荐
  • 爱是不离开

    爱是不离开

    陆燃近乎偏执的认定乔稚就是他的”她“,一股脑的闯进她的生活,却因为追求太凶悍惹得学姐倒退......你来了,你说你爱我,恰好我也觉得你不错。那我们就在一起吧,只有你和我。--你的酒窝很下饭--你的味道很好闻。后来我深爱着你,你悄然离去。TA以为等不到了,却迟迟移不开转身的步子,猛然发现你也还在原地。爱是我们兜兜转转,却不曾离开。
  • 主宰封神

    主宰封神

    【封神演义】之中,所有人最害怕的一句话估计就是:“我送道友上榜!”在这个世界,无数修仙之人抱着陆压的大腿道:“伟大的鸿蒙诸天至高神圣主宰啊,给个机会让弟子上【大道封神榜】吧!”顺则成神,逆则成仙!升仙界中,所有修行者都为成仙而努力。但是,天资再高,也有劫难,一百名有望成仙的天骄,有九十九位要倒在长生仙门之前,被劫难化做飞灰。那么,当无灾无劫的神道出现之后……
  • 邪王慢慢宠:至尊甜妻要翻天

    邪王慢慢宠:至尊甜妻要翻天

    一次意外的穿越,洛浅陌成了西隐国郡王府废柴三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还被太子殿下退了亲成了笑柄。貌美柔善的二姐?阴狠毒辣的情敌?不可一世的太子殿下?洛浅陌表示,赶紧滚!别耽误老娘修炼!异界之上,强者为尊,这幅身躯下的灵魂,她就是神!只是那个权势滔天、修为逆天的皇叔,你靠我那么近干嘛?皇叔:小洛儿,咱们一起双修吧。
  •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靡靡之音系列)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靡靡之音系列)

    [花雨授权]这么优质的好男人,当然要拐回去留着当老公!可是,眼光好的女人不止她一个,怎么可以让他落入别的女人手中?组织起四重声大合唱,天天对着他唱——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那要采什么?当然是她这朵公司里的“家花”咯!
  • 99度甜:纪少的捉鬼新娘

    99度甜:纪少的捉鬼新娘

    新婚之夜,“老公,你来追我啊,追上我就让你嘿嘿嘿……”某男邪魅一笑,“那你可别后悔。”“必须的啊……”很快她就真的后悔了,谁来告诉她,为什么他追上她后,却被一纸定身符定在那儿,而不是吃了她?于是乎,某人妖娆如花,媚眼如丝,摆出撩人姿势,一双清亮的眼睛却幽怨无比。这似乎打开的方式不对啊,明明说好的是她先撩呢?所以这讲的就是一个捉鬼新娘如何与霸道总裁相爱相杀,上演你侬我侬的爆笑故事。
  • 三宜盂禅师语录

    三宜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中,关于微软帝国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却没有一本书去真正关注微软帝国中的华人领袖,也没有去探索他们成功的秘密,事实上,他们的非凡才华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的。因为,在这些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代的英雄的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民族习性。在编写此书时,我们没有像记流水账一样来谱写这些天才们不平凡的事迹,所以,在行文中,剔出了那些死板无力的编写手法,取而代之的是,只要能让读者从中受益,也就不惜一切行文的手段,更多的是着眼于他们成功的方式以及对成功的感悟。
  • 商战奇谋三十六计

    商战奇谋三十六计

    现代商战的群雄竞争,是智慧的角逐,谋略的较量。虽然不见硝烟弥漫,战火连天,但其艰险、残酷,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胜者财源滚滚,败者血本无归。可以这样说,企业胜在智谋,败也在智谋。目前,中国企业在融入市场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道路上,只走了一段很短的路。一些企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战略、经营理念、运作机制,以及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能力,与时代发展还有许多不适应。为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和自我解危的需要,作者编著了这本《商战奇谋三十六计》,其目的是依靠智慧探索一条智胜之路。在商战中强者和弱者都不是绝对的,谁智高一筹,便能成为强者;否则,便难逃失败之劫。
  • 逆道神录

    逆道神录

    道,天地规律,一入道,则无回头……修真之人,窃天之大道,为己所用……修真,以力抗天,跳脱三界五行,不入轮回,不堕天衰……修真者,上体天心,遁天道之圈,逃脱大道禁锢……修出大自由之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桃花劫:只原来世不再见

    桃花劫:只原来世不再见

    她,身份重重,却因他原舍去一切。他,虽爱她。但因为身份和误会最终使得他屠尽她的亲人,逼迫她在预言的劫难上牺牲了自己。可真相早已浮出水面,他也后悔莫及。转世重生后,她虽带记忆但与世无争。他为了寻她,不惜付出一切,但该来的依然到达,误会,肯定了一切,他又像之前一样对待她。她说:“什么拯救苍生,都只不过是自己为了活下去的借口罢了”。说完,便把剑捅向了自己。血慢慢从口中流出,她冷笑一声,说:“只愿来世我们不再见。”天空中飘落了她最爱的花,花瓣一片片落下,落下,虽知道了真相,可她已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