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01300000070

第70章 作为阐释者的批评家

语际阐释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分。就中国诗歌而言,希望大多数说英语的读者都学会读中文太过乐观,因此将继续需要用英文对中国诗歌进行阐释。如果确实对汉语兴趣继续增长的话,对这样阐释的需求也将增加。阐释当然是批评家的主要任务。有些人甚至会说这是他唯一的任务,但正如刘若愚前此所指出的那样,阐释必然包含评价,一个批评家不得不承担起这两项任务。用英语写有关中国诗歌论著的批评家不得不面对阐释的一些问题。

中国本土诗歌批评家面对的阐释问题已经是相当困难的,对语际批评家来说,它们变成双倍的困难:因为有着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区别产生的问题再加上由于文化和语言不同而产生的问题。语际批评家不得不在面对这样的不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基本态度上作出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将决定着他提供的是哪种阐释。这个决定不容易做出,因为甚至在同一个文化和文学传统中也可能有相互冲突的阐释学派别。如皮特·索恩迪(Peter Szondi)所说明的那样,在西方传统中就有历史—语言学派和寓意派的阐释学之间的冲突。在中国清朝出现了儒家学者所谓的汉学和宋学之间相似的冲突,前者重视语言学和文本批评,后者重视哲学和经常是寓意的阐释。在西方,如弗洛伊德学派和原型说等各种批评派别都可以被认为是寓意派别的现代变种。马克思主义批评则出现了一些矛盾的情况:在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通过考虑产生这些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来阐释文学作品这个意义上,他们是历史主义者,但当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过去的文学采取合乎正统思想的态度时,他们是反历史主义者,如D·W·福克玛所指出的那样。实际上,批评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不是在历史主义和它的对立面中作出简单的选择,而是在多种可能的态度中间作出选择,因为有各种历史主义的替代物:现在主义(Presentism)、历史相对主义(His torical Relativism)、视域主义(Perspectivism)和超历史主义(T ranshistoricism)等等。关于中国文学的阐释,批评家有一系列的观点态度可供选择:中国中心主义(Sinocen-trism)、欧洲中心主义(Eu rocentrism)、文化相对主义(Cul tu ral Relativism)、文化视域主义(Cultu ral Perspectivism)和跨文化主义(T ransculturism)。

刘若愚所说的历史主义指这样一种态度,即面对一部文学作品,人们必须在思想上回到它的写作年代,必须根据作品的历史环境和本时代的时代精神去阐释。有一些中西方的批评家持这样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刘若愚能够同情他们对时代错误、语源学错误和对中国诗歌有意或不明智的歪曲的恼怒,对说英语的读者随意践踏中国的孔子,刘若愚也和历史主义者一样恼怒,但刘若愚不全盘同意历史主义者的观点,他与历史主义者的不同随着下面的讨论将会变得清晰。

当历史主义应用于中国诗歌的阐释时,它自然和一种形式的中国中心主义相伴随。根据这种历史主义—中国中心主义者的态度,我们必须像作者同时代的读者理解的那样来阐释一首诗歌。这会导致一些难题:第一,在中西文学史上很著名的现象是作者可能被他的当代人误解而后代却更好地理解了他;第二,一个人是否能真的像作者当代人那样去读一首诗歌,这很值得怀疑。至少这个人无法证实这就是作者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当然没有人会否认相关历史知识的必要性。正如韦勒克指出的那样,没有哪位新批评家曾经排斥历史知识,尽管他们是反历史主义者。然而了解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并不等于有了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的思想意识。当刘若愚说读者应该悬置自己正常的假定和信念而采取作者或说者的假定和信念时,他不是说读者应该在那种情境中滞留下来。短暂的悬置对理解来说是必要的,但对阐释来说却远远不够。刘若愚重申,我们需要历史知识和想像来进入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创造的境界,但这么做以后我们需要回到我们自己的世界。一部文学作品中我们认识到的境界不是存在过的一个真实的过去世界,只是可能存在过的一个想像中的世界。

和历史主义截然相反的是现在主义或当下中心主义,根据这种观点,文学作品应该从现在的角度进行阐释。应用到中国诗歌中现在主义既可以和中国中心主义,又可以和欧洲中心主义相伴随。现在主义—欧洲中心主义者可以用一句谚语概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同样导致了一些难题:即使我们愿意接受时代错误和歪曲并追随在中国的同行,我们仍然经常无法确定一部作品目前正统的阐释是什么或它明天会是什么,因为正统阐释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反孔运动”中李商隐被称赞成“反孔”的法家学者,现在这场运动已经结束,可能李商隐不再需要被称为法家学者了。

当现在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相随的时候,中国文学就被从现代西方的角度用西方体裁、习惯和文学运动来阐释。尽管很少批评家会像弗罗德沙姆(J。D。Frodsham)那样公开声称持这种态度。许多人,当他们使用如喜剧、情节、浪漫主义等术语时,会有意无意地在批评实践中采取这样一种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某些批评家指责中国没有史诗和悲剧并悲叹“中国小说虚构的局限”。这种态度潜在着一个假设:同一种类、规范和传统手法既适用于西方文学又适用于中国文学,两者因此能以同一方式被阐释,所以我们发现弗洛伊德主义、原型说和符号学都是这样对中国诗歌进行阐释的。刘若愚说,他不完全反对把现代西方批评方法适用到中国诗歌上,毕竟他也是最早尝试这样做的人之一。他企求的是对任何批评方法适用到中国诗歌的程度以及它的成果作出公正的审视。写出一篇分析中国诗歌的长长的论文不犯任何实际错误但也对理解它没有任何帮助是很有可能的。同样,西方文论术语在应用到中国文学以前也应该仔细地审视。例如有时在中国文学批评中被称作“原型”(archetypes)的东西并没有证明在所有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而仅仅在中国文学中存在,它们就不符合“原型”的普遍性定义,可以称作“中国文化传统母题”而不是“原型”。

刘若愚理解的历史相对主义指一种在阐释中没有绝对有效的衡量尺度,认为每个时代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一部文学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认知。历史相对主义区别于历史主义和现在主义,因为它不主张任何特定时代的阐释享有特权地位。当这种态度应用到语际和跨文化阐释时被称作文化相对主义。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和福克玛(Douwe Fokkema)所说的并不怎么相同,后者更关注评价而不是阐释。刘若愚指出尽管历史相对主义优于教条的历史主义和现在主义,但它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实际上等于说:“你的是猜测而我的也是猜测。”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阐释都是同等有效或同等无效的。确实相对主义的极端形式就是希尔斯(Hills)所说的“认知上的无神论”,根据这种态度,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过去,所有的阐释都是伪装的“虚构”。这种自暴自弃的态度,尽管它在某些圈子里很时髦,但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那些持这种态度的人依然不厌其烦地写作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这点,正如萨特(Sartre)自寻烦恼地写出戏剧《间隔》来说明人际沟通交流的不可能性这个戏剧一样。

接下来,刘若愚考察视域主义(Perspectivism),这是韦勒克起的名字,即在阐释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应该注意它在自身时代以及后来时代的价值。韦勒克用这些话来反对历史主义:“要求我们只能用莎士比亚或他的观众的观点来阐释《哈姆雷特》是要求我们忘记三百年的历史。它不允许我们使用歌德式或柯勒律治式的视野,它使一部在历史进程中吸引和积累意义的作品失去活力。”这段话的真知灼见值得称赞。然而正如福克玛意识到的,视域主义在一个某种文化层次中描述文学呈现出线性发展的轨迹,但当应用到跨文化的阐释时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发展一种“文化视域主义”,不仅考虑到本土批评家关于一部文学作品说了什么,也考虑到非本土的批评家说了什么。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见诸实践。刘若愚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一些研究中国诗歌的西方学者如此严重依赖日本学者的观点,以致用英语写有关中国诗歌论文的批评家会因为没有提到研究这个对象的全部日本作品而遭到指责,尽管一位美国或英国学者研究莎士比亚的论文似乎不可能因为没有提到用中文写的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而遭到责备。无论如何,除非而且直到我们能够拥有用所有主要语言写的研究中国文学的作品,否则全面奉行文化视域主义恐怕是不现实的。

通过以上排除式的讨论,刘若愚认定,在语际的中国文学批评中除了采用超历史主义和跨文化主义外别无选择。他这样说,不是意味着发现了绝对不变的规则,而是企图寻找超越历史和文化区别的共性,即文学特征、特质、功能和效果。这样的共性必然存在,否则就不可能有语际的阐释。他对超历史主义和跨文化主义阐释的信念最终建立在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基础上:所有的作者和读者都是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否认超历史主义和跨文化主义阐释的可能性就是满足于生活在此时此地,从历史和世界中孤立出来。

同类推荐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 末世·2012

    末世·2012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或许你会将信将疑,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无所不知、洞悉天地的地步。2011年日本大地震,全球灾难频繁爆发,古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会到来?本书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视角全面解读“2012”末日预言,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末日”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相,也许数千年来成长的观念世界,即将面临崩溃……
  •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淡淡地向人们诉说着老北京的古迹和风俗以及那些逐渐远去的故事。
  • 楚湘读本(大夏书系)

    楚湘读本(大夏书系)

    楚人的蛮狂是执著坚忍,同时也是僭越否定。这是一种很有意味的性格结构。靠着怀疑、否定和浪漫的少年品质。楚人为中国贡献了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世界、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世界、一种标新立异的价值传统。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春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春

    生活也许不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人生也许不是每天都能如意顺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每天给生活一缕清风,每天给心灵一次放假,每天给生命一帖处方,每天给人生一个惊喜,每天给自己一片阳光……
  • 总裁哥哥请放手

    总裁哥哥请放手

    悲催哇,意外得知她竟是爸妈领养的孩子?那也算了,还意外惹上霸道总裁,把她吃干抹净后,却告诉她只是替身?悲痛的她,沾染毒瘾神志不清,偶然间得到怀孕的消息,匆忙逃离。数年后,她带着两个奶娃娃再次出现,对着他邪魅一笑:“游戏才刚刚开始!”
  • 快穿之女配已上线

    快穿之女配已上线

    夏末,二次元蠢女一枚。某日,夏莫打开电脑,小弹窗里显示一个名叫『女配系统』的游戏,要知道夏莫常年混在jj文学网上看女配系统文,怎么能抵挡这个游戏的诱惑。打开游戏,弹窗显示,『是否绑定原身?』夏莫点了『是』,人便晕了过去。且看二次元蠢女如何蠢出天际,蠢破宇宙。
  • 三生石

    三生石

    狼烟四起,他毅然从军报国。玉笛换折扇,我心换你情,但怎奈天意弄人!山河垂败,他亦魂归离恨天,选作商女,怎能相从?!她情愿一死待来生。三生石畔,涅槃重生,当他们再次相遇,今生定当不离不弃,只为一句我等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莫染

    倾城莫染

    前世的莫染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子一个,她只有一个清秀的脸蛋,平平的身材。这样的人应该来说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但是她却身处在一个修仙的世界,以实力为尊。然而她也有灵根,虽然也只是一个平平的灵根,但是足够她被那些修仙门派看中,这个世界天才可以很多,但更多的是基石。莫染就是这样一个基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一直这样修炼下去,可以飞升也能圆寂。世间偏偏就有那么多的意外,她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她还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她才是真实的她。
  • 强者回归之寻找九魂锁

    强者回归之寻找九魂锁

    强者回归,再入都市。却意外成为豪门千金的贴身保镖。只为寻找无上天帝的至宝“九魂锁”。从此,超能强者入驻学校,不畏校霸、恶棍。都市称霸纵横天下!修武,绝学。纵横八方、踏上至尊。
  • 妖帝

    妖帝

    歌若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成长公主的男宠!还是女尊国!拼死与血玉守护神兽修罗幻达成契约,三死三生后还他女儿身!
  • 斩神绝

    斩神绝

    这是一个神秘的大陆,灵气十足、强者如云!却因一件至宝而引发灭世大战,导致大陆七分,称之为“七域”。若干年后的络元域……少年钟子浩,意外获得至宝混沌珠,从此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历程,一步步登临武道巅峰。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书中有绝世天才的碰撞,快意恩仇的江湖;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女,让人刻骨铭心的感情!一个少年,一段传说;一座洞府,千年企盼。携手红颜,仗剑天下;混沌神珠,破天诛魔!《斩神绝》书友交流群:417678686
  • 弹道神游

    弹道神游

    身为天才学生的李铭驹误入歧途因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在游戏中李铭驹亦要像在学校考试中独霸一方、所向无敌。在升学初二的前一晚,李铭驹无故的穿越到了他认识了两年的泰坦城。在这里,学习等于战争······
  • 逆天七小姐:废柴王妃快坐好

    逆天七小姐:废柴王妃快坐好

    生与死,不过是眼睛一睁一闭的距离。不过,一睁眼这身废柴身体是怎么回事。哼,姑奶奶我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医界毒皇岂是吹得,再一睁眼,称霸天下,灵兽强大,实力逆天。“主人,你就嫁了吧。”“就是,嫁了对你有好处。”看着被食物收买的两个球,某女泪奔。“云陌影,你就从了我吧。”某男看着一脸懵逼的人儿,趁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