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02600000029

第29章 高尔基:我的文学父亲

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的孤陋寡闻与年龄有关,但也与当时的那个时代有关,因为那本身就是一个孤陋寡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文学领域里似乎只推举这两位巨人,甚至不惜把他们神化了。在他们的名字前面,总要慷慨地冠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之类头衔。这两位太阳型的作家,使其他的星辰都黯然失色了。所以,我的童年,只留下对这两位作家的记忆。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像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的关系,甚至其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浓密的八字胡。 他们的作品,对那个时代都起着圣经般的作用。现在想想,他们简直是那个时代的两位文学神父。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必须承认:我是因为对这两位偶像的崇拜而关注起文学的,甚而至于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童年以极大的影响。在那个时代,作家的地位似乎是因为他们精神上的存在而得到提高,以至令世人羡慕的。从主观上来说,如果我今天能算一个作家(可惜作家已不吃香了),完全来自于他们给予我最原始的教育,他们相当于我的文学父亲。即使我长大成人了,即使时代又使他们走下了神坛,由巨人而还原成凡人,但我仍应保持那种对父亲般的尊敬与感激。假如没有他们,我的人生将大有区别。至少我的童年,将彻底在无知中度过。文学原本就促人早熟,而他们又使文学更早地进入我的生活,我似乎是由童年就直接进入“我的大学”,一座文学课堂。

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垒森严。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而是一套黑白效果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异国的伙伴来看待。鲁迅的童年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有个乡下伙伴叫闰土的,还曾划船去看社戏或偷蚕豆什么的,但总体的轨迹很单纯。高尔基的童年则苦难而又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图师当学徒、逃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借着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些离我很遥远的事物,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又新鲜的画面,我进入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我过早地体会到某种隐秘的忧伤与快乐。有时候,一部书就能帮助一颗混沌的心灵认识到:世界是如此之大,每个人的命运又是如此悬殊。在我的心目中,高尔基既是一位巨人(当时社会的评价),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他是一位能让别人共享其喜怒哀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别人的童年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

大约十年以后,我果然成为一个文学青年,大约十年以后,我也进入了“我的大学”,只是这是一所与高尔基的“大学”迥然有别的常规化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时代变了,高尔基这个名字,反而很少有人提起了。在思想解放的时代,那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挣脱禁锢重现了——就像不约而同在一夜间获得了新生。譬如对高尔基的祖国,我们知道除高尔基之外,原来还有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索尔仁尼琴……对那么多新面孔还认识不过来呢,也就淡忘了高尔基这张老面孔。更主要的是,人们仿佛对于文学家乃至文学本身也有了重新认识。在重新界定的殿堂里,高尔基似乎处于一个被罢黜的尴尬的位置。至少在书店里,他的著作不像以往那么醒目了,快被形形色色的新版名家名著淹没了。在我之后的下一代中国人,恐怕很少有谁读过《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或深受其感动了。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流浪到北京。居京大不易,薪水菲薄,只够在郊区租一间农民房栖身,我白天骑车去上班,晚上则闭门读书、写作,但深刻地感到自己是从象牙之塔回到人间,命运对我生活的安排恰恰与高尔基颠倒,先有“我的大学”,然后才有“在人间”。或者说,走出菁菁校园之后,我才真正地进入了“我的大学”——一所高尔基式的充满人间烟火的大学。仿佛为了求得心灵的安慰,又像为了汲取某种力量,我居然从旧书堆里重新翻检出来那本纸张已泛黄的《我的大学》:“于是我就到了这座有一半鞑靼人住的城市。我住在一所平房的一个狭窄的小房间里。这所房子孤单单地坐落在小土岗上,在一条很窄的、破破烂烂的街道尽头。房子的一面墙紧挨着一片失过火的空场。空地上长满茂密的杂草;在苦艾、牛蒡、马蓼的杂草丛中和接骨木灌木林里隆起一片砖瓦建筑的废墟。废墟底下有一个宽敞的地下室,无家可归的野狗集在这里,也慢慢在这里死去。这座地下室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它也是我的一所大学。”由于生活经历的相似,高尔基离我更近了。或者说,是生活本身,帮助我不断地理解着高尔基,理解着那个年轻流浪汉的奋斗史。并且自我安慰:许多人(譬如高尔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由黯淡的现实走向光明的前途。后来我租房的那个村落面临拆迁,房东催促我紧急搬离,说一星期后推土机就要开来了。我四处打听,而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住所,心情太郁闷了,就坐在旁边的工地上抽烟,我永远记得那个死亡一样的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我。我为生活的无情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鬼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出现了《我的大学》里的一幅画面: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下过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种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内心的悲哀演变成某种悲壮,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散发出淡淡的诗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不会像高尔基描绘年轻时的落魄经历一样,回忆自己失败的青春和这个失败的黄昏的,伤口总会结疤,而伤疤像勋章一样值得胜利者炫耀。就这样假设着,血液里仿佛又灌输了新的力量。其实这种心路历程早已被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描述过了:“我已经学会了幻想出非凡的惊险的事业,幻想建树伟大的业绩。在艰难的生活日子里,这种幻想给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种艰难的日子真是太多了,我的幻想也随着越来越丰富了。我没有指望从外面得到帮助,也没寄希望于偶然的幸运。但是,在我的身上渐渐地养成一种顽强的意志,生活条件越是艰苦,我就觉得自己越是坚强,甚至越是聪明。我很早明白了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我永远不会否认:高尔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从精神上拯救过我一次。不管他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对于我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哪位作家能对我的实际生活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不管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地位如何(伟大抑或平庸),对于我都是有意义的。我为自己是他忠实读者而庆幸。我回忆着他(在别人逐渐将之忽略的时代),就像回忆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哪怕他在世人眼里只是个凡人,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英雄。我写这篇文章赞美他,哪怕仅仅出于私人感情。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叫“高尔基”(意指苦命人)。“高尔基”本是俄文的音译。童年的我,却一直无知地以为这位作家姓高呢(就像以为鲁迅不是姓周而是姓鲁一样)。但至今在我心目中,他仍然姓“高”,高大的意思,多么嘹亮的名字啊!

同类推荐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本书汇集老中青三代著名作家,涵盖传统名家、畅销书作家、80后偶像作家、当红网络作家、著名诗人、以及著名文学评论家、出版人、教授等各个文学领域的顶尖人士,一起探讨文学,将他们对文学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为广大读者揭开这些名家及其优秀作品的身世之谜。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沙漠旋风

    沙漠旋风

    1941年2月北非,“沙漠之狐”隆美尔指挥他的装甲师冒着沙漠风暴迂回穿插,凶猛进攻,令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
热门推荐
  • 一代天骄唐弦

    一代天骄唐弦

    唐弦本是废柴,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历经无数的传说之地,在传说之地一次意外,唐弦抱着敌人跳天涯同归于尽,但是大命不死,得到上古传说中的天机珠,天机珠唤醒了他的前世记忆,他的前世居然是李小龙.........!天机珠改变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 佳人有约

    佳人有约

    失去父母,还丢了工作,这个被上天遗弃的可怜人徐又佳,在好友的怂恿下,做了秦风朗的管家,令她不解的是,自己妈妈留给自己的手链,居然戴在这个跨国企业继承人的手腕上。难道这个人跟自己有什么其他的关系?一番冷情霸者和狡猾小女仆的大战轮番上演,最后终于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竟然是个笑话!为了挽救嗜赌爱钱的闺蜜,徐又佳不得不开口向秦风朗借100万巨款,而且签下了一年零10个月的契约。以至于后来徐又佳的求助,终于让他找到了让她留在自己身边的借口。一朝逃出,却很快被抓了回来,又被逼签了三年的利息,再逃,再签,如此重重复复的举动,只因为秦风朗已经放不开这个令自己爱到发狂的女子。三抓三逃,佳人有约……
  • 凤城诀

    凤城诀

    七年前,他救她于风尘里,她满心感激,发誓终身报答。七年后,她成为慕容家最好的武器,为他赴汤蹈火。一颗芳心,自幼遗落,却换来,他冷漠的回应。一次又一次的心碎,依旧摧不毁她挚爱他的心。而他,从来不曾爱她一分一毫。他的心,满满的都是仇恨。究竟是她爱得不够深,抑或,是他太冷血?最后,当得知她的死讯时,他还会如此不在乎么?一场恩情如山的相遇,一段苦苦单恋的爱情。如果能够用生命换来你的一次回眸,那我宁愿粉身碎骨。
  • 倾世情缘

    倾世情缘

    应是荆山一璞玉,粉颜初来梦相依。可怜薄暮落沧海,秋水若纱罩琉璃。铁骨铮铮踏寒潭,几番惊恍几番奇。桎梏不为往生事,笑看六宇帝王尊。她,一个21世纪的神秘家族少女,穿越成为将军府孤女,出生时一头银发,红眸。因政治追杀,出生不足一月时离家,与兰儿相依为命。从小天赋过人,在人间四处奔走,兰儿传授她武功,炼丹,音律,诗词,丹青,以及为人之道,把她毕生所学都传授与她。在尘世间打滚,谁又晓得她是一颗沧海遗珠?七岁那年因为机缘巧合,开启了独自一人天下。汀兰袅袅玉露娇,髣髴轻掩雪腮香。婵娟仙姿峨眉误,孑立琼轩淡寂寥。无奈春风妒凝香,珠帘憔悴楚泪长。椅烛屏画清秋梦,西楼月光竹影摇。
  •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录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药师仪轨布坛法

    修药师仪轨布坛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守陵人秘录

    守陵人秘录

    我叫王靖一,我是一名守陵人,专门守卫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暗墓……一对青铜面具引出了一个朝代的惊天秘密,山海经里记载的鬼怪竟然真的存在过!那一个个暗墓里放着的物件、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 编外

    编外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代的潦倒小青年,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大陆,那里……只有征伐!
  • 重生之雄起

    重生之雄起

    重生优势加外星科技加超级智商再加武力超群等于极度妖孽。不雄起就没有天理了!!毕业后失败的林飞竟然被一场流星雨给砸中了,醒来时发现,居然重生回到了高中时代,而且凭空多出了一件带着外星智能的项链。逍遥人生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