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成功人士,究竟要靠什么?有人说成功靠战胜自己,每天前进一小步以至千里;还有人说靠人脉、靠奋斗、靠读书……这些说法都有其事实依据,但绝不仅仅是唯一。
一颗星星造就不了璀璨的夜空,一粒石子也惊动不了一池的清水。仅凭一门特长就能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但没有独特个性的人只会沦为凡人。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突出的竞争力,也在于自身的人格魅力。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这是“知己”,也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的“智与体”、“德与行”则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和核心因素。若你能真正的做到以上,你也可以为成功定义。
众所周知,火可以把水烧开,但是给你一个打火机,一壶水,你能把水烧开吗?很难!为什么?因为理想与能量不匹配。在我们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这个前提就是知己。
何为知己
知己,顾名思义,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在《孙子·谋攻》篇里就讲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说,在军事斗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现实意义,我们的人生战场更需要这种思路。
要透彻了解自己,既要内审,也要把自己放到公众中去审视,但切勿过分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忽略了“真我”。生活中有着这类人,他们为了财富,为了权力,为了争取到众人所认为好的东西,迷失了自己,他们常常用众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却很少问自己:“我追求的是他人赋予我的,还是真正来自于本心?”难以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失去了独立的个性和自由。他们生活得很累,这种“累”不是生活艰辛造成的,而是他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影响,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行为受他人所左右。
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往往比别人眼中你需要什么来的更为重要。我们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走属于自己的道路,过属于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获得成功,这就是知己的目的。
如何知己
知己,这是成就我们成功人生首先要做到的,但是简简单单地说想要了解自己,最后的结果还是糊里糊涂。所以要真正了解自己,走向成功,就必须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何处?我要通过什么方法到达目的地?
1.我是谁
乍一听这个问题,似乎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可以从家庭、社会等角度出发。从家庭方面出发,我们是父母亲疼爱的子女,是另一半温暖的依靠抑或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可能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或者一名无私的志愿者,甚至,哪怕你是受万人唾弃的窃贼,这都是一个社会角色。大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考虑,比如一个团队中所担任的角色,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也就同时扮演很多角色,你可以写下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是
我是
我是
……
我们也可以通过更为理性的手法分析自己,这样更具体些。
我们通过运用心理学中的“橱窗分析法”来分析如何认识自己坐标的横轴正向表示别人知道的你,负向表示别人不知道的你;纵轴正向表示自己知道的自己,负向表示自己不知道的自己。
坐标轴划分出四个区域,分别代表四个自我:
(1)“公开我”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的外在表现,没有隐藏的部分,例如,身高、性别、婚姻状况等。
(2)“隐私我”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就是属于个人私有秘密,不外显。比如自私、嫉妒等平常自己不愿袒露的缺点,不愿提及的经历,以及心中的愿望等不敢告诉别人的部分。我们可以采取撰写自传或日记的方式来了解自我。
(3)“背脊我”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如自己无意识做出的动作和自己常常忽略的个人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跟周围的人交流得知。
(4)“潜在我”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开发潜力巨大,却不易察觉。我们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来发现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潜力,也可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多做尝试来发现自己的潜力。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许多研究都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套百科全书。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由此可见,认识与了解潜在的我,是自我剖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背脊我”和“潜在我”常常是人们自我认识的一个盲点。“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背脊我”是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如果你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背脊我”。当然,这需要开阔的胸怀、正确的态度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否则就很难听到别人的真实评价。记住,依据这个方法认识自己有三个途径:第一,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第二,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第三,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自我。
2.我在何处
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实现的理想,就要看看自己到底身在何处,有多少能量,到底离自己所期许的目标有多远。这就要了解自身状况,包括周围的环境、家庭以及社会的氛围、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自己的技能,等等。
身在何处,这关系到我们所说的命运。命运分为两部分,先天的条件是我们所说的命,后天机遇归之于运。先天的命很难改变,但后天的运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凭借道德、品行等优秀的品质使之改变。所以我们不必计较于先天的“命”,而要多花费时间在我们后天的“运”上,这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但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命,动不动说这就是命啊!自我放弃,永远倒在了失败的地方,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鉴定自己是否是成功人士,处在哪个阶段。只需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是否可以自食其力,衣食无忧?我是否事业有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知识、财富或岗位?我是否愿意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我是否为优秀思想卓越思想的流传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四个问题分别对应四个阶段,看看自己是处在哪个阶段,如果你已经达到某个阶段,那么请保持谦虚的心态向下个阶段继续奋斗吧。但假如你不符合如下的任一情况,那么也不用灰心,只要从现在起,向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你迟早会成为成功人士中的一员。
第一阶段做“饥”,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已经不是社会与家人的负担。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都在为此而努力。
第二阶段做“事”,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了自己的事业。可以凭借自己现今的实力,将自己的事业做大,为别人提供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三阶段做“善”,有足够大的能力,将自己所得到的反馈社会。这里强调的是做大善,即做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善事。做到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四阶段做“传”,有独特而且高尚的思想,能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流传开来,并延续下去。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平等所发表的演讲《I have a dream》,等等。
3.我要去哪里
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要确定自己的目标,问问自己心底最渴望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要成为谁?想到了就找准自己的方向,坚定走下去的决心。不管追梦的旅途有多远,总会有实现的一天。那个叫蒂夫·凯斯的小男孩就是这样做的。
蒂夫·凯斯是当代美国商界一位风云人物,从小就胸怀大志,雄心勃勃地想要创立一家公司。父亲笑他说:“凯斯,你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别整天做白日梦了!”母亲也劝他说:“凯斯,你想开公司,我不反对,但你必须等到18岁以后,因为你现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小凯斯听后理直气壮地说:“没有试过,你们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起初,大家都以为凯斯是闹着玩的,但没过多久,他真的和哥哥创立了一家公司,还起了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凯斯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上门推销各种各样的产品。当然,“凯斯企业”推销的产品,要么是亲戚朋友家剩下或不要的东西,要么是他们自己制作或低价收购来的东西,比如:花籽、手表、圣诞贺卡、玩具等。尽管凯斯经营的产品利润微薄,但市场大,销路广,他还是从中赚到不少钱。当凯斯将一大沓钞票放在父母的面前时,他们全都傻眼了,从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对凯斯说“你是个小屁孩儿”、“你不行”之类的话了。
大学毕业后,凯斯的同学大多选择了进政府机关或者学校工作,而凯斯却异想天开地选择了宝洁公司,并且是奔着营销经理一职去的。有同学劝他说:“宝洁可是一家大公司,他们的要求非常高,咱们刚刚跨出校门,最好还是将目光放低些,免得期望越高,失落越大。”果然,在众多应聘者之中,凯斯第一个被刷了下来。宝洁公司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既没有工作经历,又不是科班毕业(凯斯学的专业是政治),能做好营销这一块吗?凯斯却很不服气地反驳道:“你没有用我,怎么知道我干不好呢?”后来,凯斯直接去了俄亥俄州辛辛那堤,那是宝洁公司的总部。凭着一股子牛劲,凯斯硬是争取到了面试的机会,并成功当上了助理品牌经理。
27岁那年,凯斯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一家像微软和苹果那样的大公司。很多人都笑他,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可凯斯却满不在乎地说:“没有试过,谁又能说我不能成为第二个盖茨和第二个乔布斯呢?”说干就干,凯斯很快就与人合开了一家名为“量子”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公司(后来更名为“美国在线”),主要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当时不少业界人士都不太看好“美国在线”,因为凯斯对计算机技术十分外行,并且对市场也缺乏了解。凯斯却信心满满,他认为其他公司过于依赖技术,却忽略了消费者本身。于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舒适、快捷的服务,因此,凯斯从不出售复杂软件、复杂程序编码,他只把简单、方便和网络出售给消费者。正是凭着差异化营销理念,“美国在线”吸引了众多的普通消费者,短短20余年时间就声名鹊起,成为了全球第七大公司,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
在凯斯的一生中,他曾接受过无数次挑战,但每一次他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就不要因为差距大而产生畏惧之心。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是自己的畏惧之心。要像凯斯骄傲地向世界说出那句话:“你怎么知道我不行?”要敢于相信自己能行。
那么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1)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所做的事要有助于实现目标,不能背道而驰。
(2)懂得资源整合,少做无用功。例如凯斯与哥哥开“凯斯企业”,用身边的资源挣钱。
(3)周围人的话有选择的听取,限制的思想会扼杀许多可能。
(4)第二个“比尔·盖茨”是谁?第二个“比尔·盖茨”会不会成为别人心中某一领域的第一顺位者?谁知道呢,万事皆有可能。
现在,请你写下自己心目中的“比尔·盖茨”是谁,你想成为谁吗?
了解了成功人士的经历,我们总能得出一点:想成功,没目标不行。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3%的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前写下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目标付诸努力。历尽20年的跟踪调查,令人吃惊的是,那3%的人所创造的财富竟然超过其余97%的人财富的总和。
很多人总说,我生活得很茫然。那么你是否发现生活在茫然中是因为自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无头苍蝇,漫无目的,这样的人就会成为那97%。那么那些有目标的人呢,是否为自己的目标列出长远清晰的行动计划?常人,一天做一事;有想法的人,一月做一事;想干大事的人,一年做一事;非凡的人,十年做一事,而你们是属于哪种人?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是为有目标的人干活,你若不想成为那97%,就必须要设定目标,确定方向,一直走下去,成为那3%。制定明确的目标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制定什么目标
目标是我们人生的指向标,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这个指向标,以免南辕北辙,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细节化,把细节的问题框架化。我们把目标设定分为四个层面,这使我们做事情更加具有针对性,让目标有高实现率。
第一个层面:总体目标。指个人发展的总方向,也就是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那么好确定,但我们必须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发现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以较少的时间确定目标,这就考验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了。
我在大学讲课时,曾对在场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的目标是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茫茫然,有一个同学说:“我要做IT界精英,一个与时俱进的IT精英。”我说:“首先,我要肯定你,你明确了自己的总体目标。其次,我要告诉你接下去该如何做。你要去了解当今顶级的IT精英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成功的,接着你就知道你应该做什么了。我们要想实现总体目标,就要时刻关注与实现目标相关的讯息,让自己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只有注意这些“与时消息”、“与时能量”,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当时我还问了一个问题:“‘嫦娥奔月’一开始要定位瞄准的时候,瞄准了多少?”很多大学生举手,97%、98%、99%左右,其实瞄准了多少?3%!这么低的瞄准率,“奔月”竟然还能成功。告诉我们设置的总体目标不要因为畏难情绪而不去实践,即使我们的总体目标一开始的成功率只有3%。
第二个层面:阶段性目标。比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你想要达到的某一阶段。
“嫦娥奔月”发射成功是我们当时航天工作者的总体目标。但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航天工作者也为此做了不少努力。
1994年他们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第三个层面:具体目标。如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日计划。把目标量化。学会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天天坚持做,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你就会发现,你之前完成的小目标,已经让你到达了一个新高度。
第四个层面:微调目标。一开始我们设定的总体目标实现率可能不高,但可以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目标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优状态,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大家在制定目标时,注意以下几点:
(1)总体目标唯一,局部目标可调。
(2)大多数人设定目标时容易犯一个错:近期目标太高,远期目标太低。近期目标设定应略高于自己的能力,但又能实现,就像俗话说的,踮一踮脚就能摘到那个苹果。
(3)设定目标应符合SM ART原则:
S—明确的(Specific):不要含糊不清。
M—可测量的(M easurable):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何时能达到目标。
A—行动导向的(Action-oriented):不要将小目标,局部目标定的过高,否则你会觉得难以实现。
R—务实的(Realistic):确保自己能找到达到目标的方法。
T—有时间表的(Time-related):给自己要完成的目标定个时间表和期限。
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我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是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让足够多的人从中受益。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社会大环境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并且我每天都在享受,因为我一直徜徉在我喜欢做的事情中。所以,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往往让我们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信念是强大的,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做的事,不要跟风,这就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李彦宏通过14年的努力做到了,我们不得不说,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百度了,一些人甚至亲切地称百度为“度娘”。由此看来,在制定目标时,一定不要说,自己想做的事太大了,然后就放弃。你要坚信,只要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完成总体目标是迟早的事。
4.通过什么途径取得成功
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走向成功,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说要靠人脉的,认为人际关系是生产力,也是快乐的源泉;有说要靠读书的,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说要靠奋斗、坚持、家人的支持;不同的人走向成功的道路似乎都不同,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故事。
延伸阅读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90,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让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运石到渤海边,冬夏往返一次。
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者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即使我死了,我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
好,看到这里,你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心中思考一分钟,思考好了,写下自己的答案,继续阅读。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将这件事报告给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大山阻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与你刚才所想的是否一样?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像生活中困难横亘在我们面前,我们凭一己之力无法撼动,却可以通过自己不畏艰险,始终如一面对挑战的精神感动上帝,最后解决困难。“愚公移山”精神,就是面对困难不能望而却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思考自己的头顶之天是谁,找到一个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神”,去感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