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20300000045

第45章 大慈大悲,才是菩萨

南怀瑾先生认为,要有一颗兼善天下、包容万物的慈悲之心,要以一颗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他说:“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南怀瑾语录”

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菩萨,南怀瑾的解释就是“觉悟有情”。也就是说,自己觉悟了,又发善心度人。他说:“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境,还没有成佛,但他们却发愿将众生超度到更高层次,也就是让众生成佛。

菩萨自己还未成佛,却想让众生成佛,这是什么境界?

修佛有成者,有三种很高的境界: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无情”的,正如南大师所说:他们觉悟了,就“脚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们的“极乐”去了,不再理会我们这些尚在红尘中挣扎的人。

佛在有情无情之间,对芸芸众生,在管与不管、度与不度之间。他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不肯亲手帮忙。好比一个父亲看见孩子摔在地上,不扶他也是爱他、帮他。

只有菩萨是“有情”的,她有时会亲手度人,我们能从菩萨那里看到实惠,自然就感觉亲切些。这种心情,如同孩子感觉母亲比父亲更亲。但是,菩萨毕竟不是世人的母亲,她的“有情”不是“人情”,是“大情”。人、鬼、畜生她都要管。她的“有情”不是爱憎之情,而是慈悲之心。她无爱亦无憎,自己觉悟了,却悲悯后进者被贪、嗔、痴的枷锁所系,想做一些事,帮助众生挣脱枷锁,同臻极乐之境。

在这个世界上,佛、菩萨、罗汉是否真的存在?你可能要说,不要迷信了,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行。

但是,南怀瑾说:活佛、活菩萨、活罗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或者说,有佛心、有菩萨心、有罗汉心的人世上很多。活佛境界太高,虽然他们存在,我们也看不见——站在平原上的人,哪看得见珠穆朗玛峰顶上那个人呢?而罗汉、菩萨则较易看见。比如:陶渊明不就是一尊活罗汉吗?他自己觉悟了,就跑到深山老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人做事也要有几分菩萨心肠才好。一位财大势大的董事长,他原本拥有好多个矿山,家产富足。但是却恃富而骄,贪迷五欲,财大气粗,对人苛薄无情,对朋友无义,更不知体恤工人。天有不测风云——后来,矿区频频出事,他也发生车祸撞断了腿。他为了医治腿,找遍名医,但皆无效。医到后来,矿山、房子都卖光了,事业也一败涂地。以前认识他的人却说:“这是报应!?”可见,平时为富不仁,落难时也难得他人同情。

还有一个平时爱花钱的老板曾说:“佛教讲广结善缘,我也结了很多缘啊!你想想,我一天到晚请客,那一桌桌的酒席,光一桌就一万多元。我不是很慷慨吗?而且每次给小姐的小费每人都一千元以上。很多人说我不慷慨,到底我哪里不慷慨?”他是非常慷慨。可是他不知道一桌的酒席费用,可让暗角的众生维持很久的生活费用;在他豪掷纵乐时,有许多破茅屋中淋雨受寒的老弱贫病、孤儿寡妇还等待救助!他更不知道一桌数万元酒席的钱在医院中也许可以救回一条人命。他只是天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便是顺于生死的众生。

谁才是真正的“菩萨”?是那些怀有一颗善心去做一件件小事的人。比如那些勤奋敬业的老师,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非常有限,却愿意用自己的肩膀将学生们送到更高的境界。这不正是“自未得度,先度他人”吗?比如那些奔波于各地的社会志愿者们,自己尚且工作难保,却愿意拿出有限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比如那个乞丐,到处要饭,却愿意把自己讨来的钱捐给希望小学。——这才是真正的“活菩萨”。有善心的人佛家称菩萨,道家称圣人,儒家称仁人,现在称为大公无私。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讲大公无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大慈大悲、大公无私在中国自古有之,自古讲求。但真正做到的人实在太少,因为身处俗事,人人多少都有私心。而有些伪善之人有所企图的行善,是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的,被揭穿后还会显得吃力不讨好。

公元527年,梁武帝大通年间,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9月21日从广州上岸。梁武帝得知,急忙派遣使者把他迎接到首都南京。

一见面,梁武帝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自即位以来,大兴佛事,造寺庙、译佛经、刻佛像,供养的僧侣不计其数,可以给我算多少功德呢?”

达摩坦然答曰:“并无功德。”

梁武帝大惑不解:“做这么多事情,还一点儿功德也没有?为什么?”

达摩祖师答道:“你所做的都是世俗的小果报,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圆融的智慧、最纯净的心灵,它存在于你的内心。你怎么能用世俗的方法企图从外面得到它呢?”

达摩见梁武帝还是不能参悟禅机,便渡江到北魏去了。后来,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为时已晚。

据说,在释迦牟尼佛成就佛果之前,世界上就已经成就过好几尊如来了,而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尊如来(包括释迦佛),我们习惯称他们为“过去七佛”。就在过去久远的第七尊佛——毗婆尸佛——涅槃之后,四众弟子将他的舍利子以七宝塔恭敬之礼供了起来,整座宝塔里里外外非常庄严。

后来,宝塔里毗婆尸佛的佛像金身脸部脱落,缺了一小块,此时有一位贫女沿途行乞,得到了一颗金珠,心里非常高兴,就想要发心将佛像的脸部补好。而迦叶尊者这时候的前身是个锻金师,于是贫女便将金珠带过去,想要请迦叶尊者的前身为佛像金身修补。

迦叶尊者的前身在听到贫女的这种发心之后,欣然答应要将佛像补好。在恭敬地将佛像金身修补好后,二人更共同发愿说:“愿我俩生生世世都能结为夫妻,而且全身真金色,恒受无上殊胜的妙乐!”

就是由于这样的因缘,他们二人在往后九十一劫当中,都在人中、天上受生,快乐无比,而且每一世身上还真的都散发出真金色的光芒来,一直到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都还是这样子,并于这一世彻悟成就。

为什么同样是布施作佛事,梁武帝花费巨大地去做,反而被达摩祖评为“无功德”,而迦叶尊者与贫女只是用一小颗金珠去做,却能得到这么大的果报呢?

关键在于敬佛的“诚心”上。

梁武帝虽然做了很多佛事,但却经常计较、在意自己所做的功德多少。就是因为着于这样的一个“功德相”,而着相布施与着相修行,因此都不是真功德与真修行。而迦叶尊者夫妻俩却是基于一片真心,想要把破损的佛像补好,是真心、恭敬地在做布施,因此“舍一得万报”,有很大的功德!

佛家布施如此,平凡生活中我们做好事也是如此,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更是如此。如果是真心帮助别人,不管是给予别人的一杯水、一个微笑,还是举手之间的搀扶,都是为善。相反,若是为了虚名,为了博得社会、他人、世俗的赞扬,即使是大笔捐献,也只是作秀,只会令人厌恶。

佛陀曾说:众生看到别人布施做功德,为了名声、为了面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花大钱来布施,但是当他看到一些贫穷孤苦的人,却对他们百般刁难与呵骂,还把人家赶走,连一分钱都不给他们。这种做法,叫做“颠倒作善”、“痴狂修福”,是“不正修福”。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们花费了大笔钱财,却获福甚少。

如果有人愿以无量之身供养十方佛菩萨及声闻圣众,不如布施畜生一口之食,后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万倍以上,无量无边。

佛法讲求的大慈大悲、大公无私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段故事:

宝寿禅师在五祖寺库房担任司库时,住持和尚戒公禅师因病服药,需用生姜作为药引。侍者来到库房取生姜,被宝寿禅师呵斥而去。戒公禅师知道以后,就让侍者拿钱去买些生姜,宝寿禅师这才把生姜给他。

后来洞山寺院缺人住持,郡守来信托戒公禅师介绍住持,戒公禅师便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可以去得。”宝寿禅师便去做了洞山寺的住持。后来,禅门中就流传着“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

宝寿禅师爱护禅门公物,不拿公物增进私人感情;住持戒公禅师不以私利作好恶取舍,力推宝寿。一个公事公办不徇私,一个维护贤能重公德,千载而下,其人其情仍然熠熠生辉!

有一位哲人问他的学生:“对一个人来说,最需要拥有的是什么?”学生们给出很多答案,哲人都摇头否定,但有一位学生的答案令他露出了笑容,那位同学答道:“一颗善心!”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

为人处世,要完全做到“自未得度、先度他人”的菩萨境界,极难极难。但是,存几分菩萨心肠,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有所奉献,自可感染他人、感化他人。它是人类温情的源泉,它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这不正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吗?“菩萨心”能净化心灵,使世界变得澄清。

同类推荐
  • 职场“司马他”生存新法则

    职场“司马他”生存新法则

    本书从方方面面讲述了职场的智慧,这些职场中的点点滴滴,也许不被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却关系着你在职场中的地位。正是这点滴的积累,成就了许多的成功人士。平凡的一举一动决定你的成败。谨记这些法则,在职场中它们可助你一臂之力。
  • 人生三省

    人生三省

    我们需要倡导人生自省,应当说,我们的人生中,最需要补习的功课,就是学习自省,最容易引导你成功的智慧,当是时时进行自我反省。而在自我反省中,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得失之省、利害之省与进退之省。得与失是生命追求过程中的两种形式和两种结臬。人生在世,不必过于为得所喜,也不必过于为失所忧。舍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大聪明。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反省人生中的利与害,目的是让人们省悟出人生的义利观,亦不可为贪利而陷入人生泥潭,切不可为逐利而害人害己。生命之舟,承载不了过多的私欲和贪心,力戒贪心,与人共享,才能获得生命的大自在。自古以来,人们往往喜进厌退,以退为耻。然而在智者看来,退进自如者方能稳操胜券。
  •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内容简介:有的人,也许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得人缘,屡遭人忌;有的人,也许刚正不阿,品德高尚,却常遭暗算;有的人,也许勤奋努力,满腔热忱,。却不被赏识,郁郁终生……你可以说,他们对为人处世缺乏了解;也可以说,他们在办事求人方面缺乏手段;还可以说,他们的人生经营得很失败。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是不成熟的人,这种人不但在社会上吃不开、行不通、玩不转,而且还会时时受掣肘,处处碰霉头。即便是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不通达人情世故,最终也将难成其事。
  •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人生短暂,时光无情,谁不希望能够活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相信这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当我们面对现实时,才发现快乐是最不容易实现的情感。尼采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诚然,人生需要经历困苦磨难,大起大伏,没有谁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通常让我们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太多的境遇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空如其来,让我们一进找不到出去的路。
  • 从心开始慢生活

    从心开始慢生活

    让工作更有效。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心态更阳光。情绪更稳定。感情更丰富。心态改变生活。在这个讲究速度和节奏的年代,我们需要一种慢理念。而慢。不是一种简单的减速,更不是停滞和放纵,它是一种豁达、平和、从容、淡泊的心态。是对生活的一种成熟的态度。在快的节奏中。如果能够保持心不杂。心不急,心不乱,心不冷,心不贪。生活自然会变得有条不紊。轻松愉快。
热门推荐
  • 三国之西凉霸业

    三国之西凉霸业

    西凉霸业,铁骑纵横,天下无敌,鲸吞天下!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金主横刀夺心:抢来的甜心

    金主横刀夺心:抢来的甜心

    她,是秦心然,他,是冷子夜。当商界霸主爱上了当红影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飞侠少侠之双侠传奇

    飞侠少侠之双侠传奇

    飞侠变身为司空见惯的太阳能热水器潜伏在都市的屋面上,和小学生知己一同行侠仗义。
  • 无上尸道

    无上尸道

    上古修炼界奇才沈放,死去无尽岁月之后,携带半卷《尸神录》以僵尸之身复活,成为一只在修炼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僵尸,而此时,他记忆中的修炼界已经在无尽岁月中奇诡的消失了,现今的世界是一个怪物横行,人类挣扎求存,弱肉强食的末世时代。而糟糕的是,正极度饥饿,渴望一顿鲜血盛宴的他竟给专门抓人卖做奴隶的强盗抓住并关了起来....自强不息,遇强越强的奋斗之心,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袍泽之情.......无上尸道,小风为大家奉上一个关于奋斗,关于同伴的热血故事!
  • 位面旅行之路

    位面旅行之路

    刚刚结束高考的王坤,毕业晚会回家的途中,一场奇遇突然降临,于是一场场位面旅行之路开始……《喜羊羊与灰太狼》、《神奇宝贝》、《白雪公主》、《末世》、《名侦探柯南》、《黑猫警长》、《熊出没》、《哆啦A梦》、《百变小樱》、《成龙历险记》、《巴拉拉小魔仙》、《迪迦奥特曼》、《海贼王》、《七龙珠》、《秦时明月》这些奇妙的世界等你来看。嘿嘿,此书又名《动画片世界大穿越》
  • 夫子撩妹日常

    夫子撩妹日常

    司马玥顶着脑残郡主的名声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连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顺利的闯了一遍。可身边这个撩妹高手是怎么回事?说好的高贵冷艳夫子呢?读书就读书你撩我为毛?!再撩我,再撩我,我就把你吃掉!
  • 穿越之谱人生

    穿越之谱人生

    结婚了,新娘却是别人,登个山,却穿了,嫁了人,却是共妻,头疼,请容静静
  • 致命性游戏

    致命性游戏

    他将承受天崩地陷式的灾难,他将承担家族复仇的使命,他将如何抉择亲情和银河的未来,他将怎么抗拒上帝安排的命运呢,又将在什么样的情爱洗礼中成长起来。一切都将在致命性游戏中揭晓。
  • 重生之复仇少女狂霸夫

    重生之复仇少女狂霸夫

    令人心碎的绑架案牵引出一场巨大的阴谋,在阴谋之下的苏浅能否化解一场场的危机?14年前,目睹陪伴出游的父母意外身亡,为了查出事实真相的他与她。在茫茫人海重重迷雾中,两颗脆弱的心逐渐靠近,直至缠绕融合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