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800000018

第18章 《史记》: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代的历史学家大多采用了《史记》中首创的纪传史体裁。作为一部不朽的历史巨作与文学名著,后世对《史记》相当推崇,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一共130篇,50多万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通史,它不同于以前史书只记载某一时期,如《春秋》、《战国策》,而是上记轩辕,下至汉武帝,纵贯三千年,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我国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2000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纪、传,都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司马迁纂修《史记》的动机如下:

秉承先父遗志。司马氏世代为太史,为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由此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

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继承《春秋》精神。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

《春秋》的下限,到鲁哀公获麟之年,此后的史事就没有完整的史籍记载。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及太初元年改历下限,撰写史记。

然而,司马迁继承《春秋》,不仅是要在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而且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的缘由所在。

肩负史家职责。司马谈早有整理上代历史的计划,可惜却“发愤而卒”,临终前叮嘱司马迁,认为“自获麟以来,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甚多,司马迁身为太史公,有完成论载上代历史的任务。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

在《报任安书》中也透露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中阅读该书,其中有些篇幅已经不对宫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少了10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其中少10篇是因为皇帝没给他,不能说《史记》真的缺了。

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唐初,《隋书·经籍志》在介绍《史记》、《汉书》的流传时说“《史记》传者甚微”,司马贞说“汉晋名贤未知见重”。

汉晋时期对《史记》也有一些积极的评价,如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在晋代,也有人从简约的角度夸奖《史记》。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这些评价虽然不错,但在今天看来,却还远不足以反映出《史记》的特殊地位,因为得到类似评价的史书并不止《史记》一家。如《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华峤所撰《后汉书》在西晋也颇受好评,时人以为“峤文质事核,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至于说到简约,那也不是《史记》独有的,如“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干宝《晋纪》,“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总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重视《史记》。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治学严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治学严谨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四美图

    四美图

    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作品,文字清新流畅,其中有对童年、青春的歌颂,有对家乡的怀念,还有对人生的感怀。
热门推荐
  • 下一秒转身爱你

    下一秒转身爱你

    他想用他一生的约定把她捆在身边。“那个,咱们有话好好说,别动粗,成吗?”
  • 天地太极

    天地太极

    仙侠类作品《太极》。天地初开,道魔相争,浩劫将至,道圣出世,魔君降临,力缆狂澜,挽救众生......
  • Polyuecte

    Polyuec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界往事

    冥界往事

    自古便流传孟婆的传说。可你知孟婆的样子吗?不。你只知孟婆汤让人忘掉前世所有的回忆。可事实并非如此...你可知泉路上处处孤魂野鬼,奈何桥上熙熙攘攘,奈何桥下忘川河化风化雨,轮回井中脱人皮,枉死城中思乡鬼等等等以及作者对冥界规则的另类认识,以及不一样的冥界传说人物的性格刻画,比如伤心的黑白无常,贪吃的牛头马面,心口不一的阎王?你不知。你又可知何为轮回?只是往生那般简单吗?你又如何得知冥界的规则是何人所定?本书将告诉你关于孟婆,关于轮回,关于冥界的一切真相...本书文字过于细腻,一目十行者恐有不喜,但若喜欢本书,便一定是真爱粉。
  • 话千古

    话千古

    十六年前,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天地玄黄’四字刀客突然消失......刀客,即杀手。以杀戮为业的刀客为何没了踪迹?是放下屠刀,退出了江湖,还是遭人暗算,身首异处?少年背着刀,懵懵懂懂,以杀手的身份,踏入江湖......
  • 总裁宠妻无节操

    总裁宠妻无节操

    她被他强行拽入车内,他说,“帮我,我可以给你一切。”一夜纠缠,他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家,但是,我不可能会爱你。”于是两人约法三章,可是现在是什么情况?叶北城发现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睡俞静雅。除此之外,无其余特殊癖好。俞静雅每天最倒霉的事情就是,被叶北城白天么么哒,晚上啪啪啪,除此之外,每天都欢天喜地。尼玛,总裁大人太凶猛,她还有命见到明早的太阳么!
  • 殿逝万卿

    殿逝万卿

    岁月如酒,故事续写。久伴不离,初心依旧。断句残篇,续写情缘。
  • 中外地理故事

    中外地理故事

    本书呈现在你眼前,会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它不仅生动而翔实地讲述了上面提到的地理奇观,同时还能让你了解一些你从未听过的地理奇闻或找到长久以来困惑你的答案。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你会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对基于地理基础上的人类历史和文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陌梨陌上来

    陌梨陌上来

    陌梨的座右铭一直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看刚迈出大学里的单纯小白再遇见渣男之后,如何蜕变成一代驰骋职场的女神。(撇嘴,女神经还差不多好么~~)咳咳,一代女神的故事~“覃陌梨,别再纠缠我了,我不想玩你,都说了我不喜欢你,这样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和我开房,我就和你一人谈恋爱,要么离我远一些”某渣男一脸痞相。“别逼我恨你”眼泪顺着某梨的眼角滑落到嘴唇,她的内心很绝望。五年后“陌梨,这么多年我发现我最爱的人只有你,给我个机会好么?”“不好意思啊,想不起来了,您是哪位?”某渣男石化本文不虐心,不虐肺,开始小虐虐女主,后来大虐虐渣男~总之以真人真事改编,绝对有意想不到的狗血剧情
  • 末世纪元之圣战

    末世纪元之圣战

    三十年,石未烂,海未枯;三百年,地未老,天未荒;三千年,山盟存,海誓在;三百年,海可枯,石可烂;三千年,天可老,地可荒;三万年,山盟依,海誓旧;在时间的长河里,苦苦寻觅;在岁月的波澜里,风雨飘摇;三十年前,在你面前许下海枯石烂,矢志不渝;三百年前,在你坟前许下地久天长,来世相依;三千年前,轮回门前许下万世不离,生死相依;三万年前,山盟存,海誓旧,而你却九天三界,万世传颂;而我苦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