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100000072

第72章 孤独的思想巨人——康德

有这么一个怪人,他终身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他的活动区域曾仅限于教堂的钟声所及的范围,他没有妻子、子女,鲜有朋友,他一生沉浸于书籍和思想的世界,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定时的机器般准确。

——题记

一、康德的生平

康德(1724—1804)出生在德国普鲁士王国东部的边陲城市哥尼斯贝格,父亲是马鞍匠,他的家庭属于被称为“新教中的新教”的虔敬派,这对于他的道德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康德成年之后几乎没有进过教堂。从1740年开始,康德在哥尼斯贝格大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就离开学校到家乡附近做家庭教师。

1755年6月,康德以一篇拉丁语论文《论火》获得了硕士学位,同年9月,第二篇拉丁语论文《对形而上学知识的基本原理的新解释》通过了答辩,康德由此而成为哥尼斯贝格大学哲学系的编外(无薪酬)讲师,开始了长达41年之久的教学生涯。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先后讲授过数学、物理学、自然地理学、人类学、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自然神学、教育学等课程,甚至开设过要塞建筑术和烟火制造术。经过多次申请,康德终于在1770年成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

康德1770年的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在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常人们以此作为标志,将康德哲学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阶段,不过这一划分并不十分准确。实际上,康德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直到12年后《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时,他的批判哲学才真正达到了成熟。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休谟,一个是卢梭。康德在他们的启发下,形成了后来批判哲学的两大主题,这就是自然和自由。康德前批判时期的思想是“非批判的”,属于唯理论的莱布尼兹-沃尔夫学派,在自然哲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1755年匿名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康德运用牛顿力学的成果研究太阳系的起源,首次提出了天体演化的星云假说,史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被恩格斯誉为打开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上的第一个缺口。在深入研读了休谟的著作之后,康德受到很大启发,开始走上了批判哲学之路。他曾经说:“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的独断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如果说休谟的怀疑论使康德深入到了科学知识的基础问题,那么可以说卢梭对于启蒙主义的反思则使康德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和自由问题的重要意义。为了阅读卢梭的著作,他甚至打破了多年以来由于体弱多病而为自己制订的严格的生活规律,放弃了一向准时得可以让人们据此对表的下午散步,而且从此在康德的书房里多了一幅卢梭的肖像。康德终生独身,一生活了80岁。

去世时的康德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临死前的若干年里,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极为衰弱,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也只剩下了一个影子,那时德国哲学界的风云人物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他们作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领军人物誉满天下。1799年,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学之关系。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科学哲学给予的评价是:一钱不值。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将康德与柏拉图和奥古斯汀(354-430)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虽然康德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事情,他一辈子没有踏出过哥尼斯堡方圆四十英里的范围,他也没有发展任何社会、政治关系。然而,他却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幽默的健谈者和极富魅力的主人。他常被描绘成一个老单身汉,他的每件事情都是规定好的,以致邻居们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来对表。他每天四点半开始在林荫路上漫步,来回走八次。只有一次,发生了偏差,那是因为他在读卢梭的《爱弥尔》。有人也因此说卢梭对他的哲学有很深的影响。但其实未必如此,只能说康德对《爱弥尔》一书很喜欢。

他终身未婚,据说有两次他准备结婚。第一次是他想向一个年轻的寡妇求婚,他在清算资产看自己的财产实力如何时,别人却捷足先登,抢先向这个寡妇求婚。第二次,是一个Westphalia来的游客,康德陪着她四处游玩,被这个女孩深深吸引,他正在考虑是否要向这个女子求婚、犹豫不决时,这个女子却带着仆人走了。此后终身未娶。

康德对德国人心灵的影响非常之大。他那种严格遵守纪律和确保精确性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的德国人身上普遍存在,最精密的仪器甚至武器就是出自这个认真得近乎偏执的民族之手。更重要的是,他为德国人的哲学思辨立下了一个榜样,让哲学这门科学在德国的大地上大行其道,以致世界领域内,最有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出自德国的此类比例太高了。黑格尔、费希特、马克思、尼采……在许多国家,只要能出现一位,就足以夸耀世间的人物,在德国却接二连三地出现。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二、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在1770年前,也就是他在被提升为教授之前,他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此后才转入哲学。人们一般以1770年为界,把康德思想的发展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的重大研究成果就是他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打击了17、18世纪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观点,为近代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康德在1754年发表的《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论文中,提出了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延缓的假说。康德的这个假说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证实,其哲学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天体运动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康德的这个思想在他1755年发表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得到了系统的发挥。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在天文学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在《天体运行》一书中,哥白尼用“太阳中心说”取代了当时教会奉行的“地球中心说”,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宣布了自然科学对神学的独立。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是一位才气横溢、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的科学家。他把16、17世纪数学、力学发展的成果概括为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但是牛顿的机械论思想使他自己走上了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错误道路。在他看来,天体及其相互关系是亘古不变的。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可是这个学说也只能描述行星运动的现状,而不能解决天体运动的根源问题。因此,牛顿无可奈何地引出了“第一推动力”,即上帝,似乎行星及卫星一旦被神秘的“第一推动力”推动之后,它们便按照预定的轨道一直运转下去。

和17、18世纪流行的关于自然界绝对不变性的见解相反,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Nebular Hypothesis)。按照这个假说,宇宙原来是一团云雾状的、炽热的、旋转着的物质粒子——原始星云,由于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而发生旋涡运动,逐渐形成太阳、行星和卫星。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康德重申了笛卡尔的名言,宣称: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给人们指出,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不难看出,康德的星云假说中包含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对宗教神学的有力冲击,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康德身上,始终带着德国市民的软弱性格。就是在这部匿名发表的著作中,康德也还是给上帝留了点地盘,说什么自然规律是上帝的意旨,只有上帝才是宇宙的“原始原因”,声称,“我的体系是同宗教一致的”。

后来,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独立地提出了类似康德的假说,并做出了数学结论(这个假说后来便以“康德-拉普拉斯假说”为名而载入史册)。和康德不同,拉普拉斯在他的天文学体系中闭口不谈上帝。据说,有一次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在他的天文学体系中不给上帝一个位置,拉普拉斯说,我感到没有必要。

大约从18世纪70年代起,康德转入研究哲学,着手批判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先后发表了《纯批》、《实批》和《判断力批判》。康德在这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思想和美学观点,构成了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另外,康德还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和《道德形而上学探本》这两本书中扼要而通俗地讲述了他的认识论和道德思想。1795年,康德发表的《论永久和平》一书,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康德对后来哲学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他的“批判时期”所阐发的哲学思想。

贯穿整个康德哲学体系的有两个基本概念:“现象”(Phenom-ena)和“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感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客体,即所谓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断言这个客体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现象。可以看出,康德在这里企图调和唯物和唯心的对立。他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某种客体——自在之物,这使他的哲学包含有唯物论的倾向;他排斥唯物主义反映论,否认感觉对客体的反映,这就使他的哲学具有强烈的休谟式的不可知主义的性质。

在康德哲学中,“现象”和“自在之物”是两个很含混、很复杂的概念。康德所说的现象,并不是指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指一种主观的感觉表象。在康德看来,现象,即感觉表象,虽然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引起的,但是由于我们感官机能的影响,它并不反映自在之物的任何性质,而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心理状态。按照康德的观点,如果人们身上产生了热的感觉,那必定是“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所引起的,但这种热的感觉只是主观的心理状态,并不反映自在之物的性质,自在之物是什么样子,我们一无所知。康德把我们日常感官所接触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树木鸟兽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统统称之为“现象世界”。就是说,这些东西都不是离开我们感官而独立自在的东西,统统都是由我们的感觉表象所构成的。这样,在康德面前就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可以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一个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说是在“现象世界”中不可达到的彼岸的“自在之物”的世界。康德借助于这个二元论,在批判神学、肯定科学的同时、又保留神学;在论证资产阶级理想的合理性的同时,又证明其实现的不可能。在康德看来,在现象世界中,只有科学的地位,没有神学的地位。上帝这个东西属于彼岸世界,不出现在“现象世界”中,因此是不可认识的,无法从理论上证明其存在。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为了维护道德,求得道德和幸福的统一,还必须假定上帝在彼岸世界的存在。

康德哲学就是围绕着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关系,也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他的二元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点,就是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他的著作主要有:《纯粹理性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原理》,《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论永久和平》。

三、康德名言语录

1.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2.人是万物的尺度

3.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4.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5.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6.有学问,然后有先见;有先见,然后能力行。

7.生得伟大者,笑对无常。

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0.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11.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2.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13.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利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 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工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工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热门推荐
  • 我家古宅连着异界古战场

    我家古宅连着异界古战场

    萧风无意之间闯入了异界战场,他从废材到觉世强者,的过程是怎么的,想知道的下载本书观看!
  • “穷”养的男孩有出息

    “穷”养的男孩有出息

    “穷”养,就是用传统粗放式教育手段塑造男孩的韧性、责任感和坚强意志。男孩将来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理应从小穷着养。经过磨砺的男孩,才能远离骄娇二气,具备男子汉的品质,长大之后有所作为。“穷”养的男孩,步入社会后更容易适应环境、承受逆境,具备独立支配金钱的能力。望子成龙不能等,现在就应当“穷”养男孩,为儿子将来有出息打下基础。今天对男孩“狠心”,明天才能对男孩“放心”。
  • 夺宫:谁揽红颜醉倾城

    夺宫:谁揽红颜醉倾城

    皇位交割,权利更迭,煮豆燃萁,兄弟阋墙……他和她生在乱世,身不由己,他和他本是同根,却要相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轮回!夜雨洒西窗,长风舞落叶,他修长的手自她清浅的眉眼间划过,他说,“阿漓,我等不及你长大了。做我的妻子好吗?”冰月寒塘水香榭,他的弟弟轩辕予汶指着冰水寒塘对她说:“要么跳下去,要么从我,二选一!”……血雨腥风中,谁在推波?谁在助澜?谁在权衡?谁在露怯?日下长秋,城乌夜起,乱世孤女有情难收,流落漂泊,江山谁寄?
  • 转身才落泪

    转身才落泪

    曼珠沙华,开在黄泉的彼岸花,昭示着痛苦与死亡。存在,本就是一个错误。她,一生为爱所缠,为恨所缠;他,为爱,放弃爱;他为恨,放弃爱;她,为爱,背叛朋友,用尽心机;她,用尽力气,维护爱情,得到的却只是客气与距离。等到转身时,才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而自己却已错过太多,太多。
  • 为你称王

    为你称王

    他被误为费武魄但生于豪门世家,本可安渡一生,却因她一句话,不畏艰险为她称王,死而无憾!
  • 诡魅湘西:赶尸日记2

    诡魅湘西:赶尸日记2

    在前往辰州的途中,农凡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女子,她以血算命,道出农凡身世异常,然而他并未在意。在比赛期间,农凡奋力拼斗,过关斩将,终于进入最后一轮决赛。对手是赶尸界三大长老之一苗问的得意弟子,农凡稍逊一筹,可凭着惊人的毅力,他最后与对手战平,双双昏死过去。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赶尸界三位长老决定两人另作比斗,而比斗的内容便是赶尸一趟……在凶险难测的赶尸路上,农凡又将有何诡异遭遇?
  • 缘来是你,蓦然回首阑珊处

    缘来是你,蓦然回首阑珊处

    “阿琛,我很笨的,要是我走丢了,你一定要把我找回来。”八年,他等她;六年他和她;四年她等他。这是何欢和沈琛之间十几年的爱情,也是唐亦欢和叶南琛之间的约定。误会与不信任到底是阻隔了他们的感情,但所幸,感情还足够坚定,缘来终究还是你。
  • 心意拳拳谱

    心意拳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唯有爱和梦想不可辜负

    唯有爱和梦想不可辜负

    青春是程单程票。曾活过那么混沌,错过太多美好,因此现在去做那些没做的事情。世界很大,但就在脚下。爱情很大,但你就在身边。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达到。世界太大,生命太短,我只想让一切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每个篇章都是一个故事,清新治愈,温馨动人,语言隽永,韵味悠长,内容积极健康,很适合人们阅读。
  • 持魂师

    持魂师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灵异小说,而是用特别手法讲述灵异学与超自然学。用另类手法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是一个奇幻并附有神秘诡异色彩的故事。讲述一位平凡的高中学生在一次偶然,触碰到一件有相当长历史的物品,就这样各种各样未知的事物奇幻的事情在他身边发生着,危机每天都潜伏在他周围,要解决总总危机,他只能不断成长...这就是【持魂师】的命运,正义与邪恶的双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