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1100000002

第2章 从莫斯科到彼得堡

来到莫斯科后,屠格涅夫便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他先被送进韦登哈麦寄宿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呆了大约两年时间。如今人们对屠格涅夫在这所学校的学习生活知之甚少,仅从他后来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雅科夫·巴辛科夫》里对他这一时期的情况有所了解。在作品所描写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与一个穷苦的孤儿交往并成为朋友的故事中,多少透露出作者当年的一些经历和情怀。1829年,屠格涅夫离开了这所学校,被送进另一所寄宿学校,但也只在这所学校里呆了几个月。这以后他就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虽说离开了学校,但家中的学习却比学校更为严格和系统,并且难度也更大。父母亲所请的都是优秀的家庭教师,功课也安排得十分全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在这样的条件下,屠格涅夫学完了一门又一门的课程:地理、历史、数学、语文、图画。在外语学习方面更为严格,而屠格涅夫在这方面的天分也非常出色,他在12岁时便掌握了法语、德语和英语,特别是在法语学习上成绩显著,能够用法语写作论说文。父母亲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当满意,唯独对一件事情有些担心,那就是从当时的情况看,孩子对祖国的语言——俄罗斯语的掌握却不尽人意,而这一点却是当时俄罗斯的一种风尚。所以,他们多次告诫孩子要多用自己祖国的语言来写作和写信。屠格涅夫后来在国外一直坚持用纯正流利的俄语来创作,看来和少年时代父母亲在这方面的反复要求是分不开的。

1833年8月4日,还未满15岁的屠格涅夫申请报考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自费生。当时正逢实行新的考试制度,考试科目相当全面,要求也很严格,而且对自学者和私立学校出来的考生要求更加苛刻。当时报考的学生有160多名,录取的名额只有27个。屠格涅夫在这16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秀的成绩被正式录取。须知当年能考大学就不是易事,而进莫斯科大学对青年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我们援引比屠格涅夫早两年进莫斯科大学的、后来也成为著名作家的冈察洛夫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一点:“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年轻人把大学视为圣地,并且是战战兢兢地跨入它的大门的。我说的是……莫斯科大学……在莫斯科,我们的大学不独对我们学生,而且也对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圣地。在这所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比在其他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更受人器重。莫斯科以自己的大学自豪,她爱自己的学生,视他们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出类拔萃的社会活动家。”这段话绝无任何夸张之处。这只要列举几个当年在这所大学里就读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批评家和作家的姓名就可证明这一点:赫尔岑、别林斯基、斯坦凯维奇、莱蒙托夫、冈察洛夫,自然也包括屠格涅夫,这些在俄罗斯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名字无一不是和莫斯科大学相联系的。在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著名的“斯坦凯维奇哲学小组”也是在这所大学里孕育和诞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摇篮。尽管屠格涅夫在这所大学里只学习了一年的时间,但这段生活给了他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他的长篇小说《罗亭》的素材。

1834年夏天,屠格涅夫全家迁居彼得堡,他的兄长尼古拉也进了彼得堡近卫军炮队。为了让他们兄弟俩在一起,父母亲希望他转到彼得堡来学习。这样屠格涅夫就转入了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到彼得堡不久,屠格涅夫的父亲就因中风而去世。

这一年年底,屠格涅夫完成了他最早的诗歌习作——诗剧《斯捷诺》。虽说作者后来羞于提起它,承认它是对拜伦作品的“幼稚而笨拙的模仿”,但它毕竟是屠格涅夫的处女作。

不久,他见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关于这件事,屠格涅夫在回忆录里有生动的描述:“在我们家迁居到彼得堡的那年——当时我16岁,我的母亲突然想让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记起她来,便在他的命名日之前绣了个很精美的天鹅绒枕头,派我去把它送给他。我得先自报姓名,说明我是谁的儿子,并献上礼物。可当我走进宏伟的、以前从未见过的宫殿时,当我穿过长长的石廊,登上石级,不断地碰到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的卫兵时,当我终于找到了茹科夫斯基的府邸,来到一名身高有三俄尺、穿着所有缝口上都镶有金边、金边上又绣有老鹰的红制服的侍从跟前时,我已是战战兢兢、惶惑不安了,以致当我走进红衣侍从领我去的书房,当诗人本人沉思而又亲切、庄严而又有惊讶的面孔从又长又高的写字台后面直对着我时,我不管怎样使劲,还是说不出一句话来。正像通常所说的,舌头粘在喉咙上了。我羞得浑身发烧,几乎要掉下眼泪来,站在门槛上呆若木鸡,只是用双手托着——就像行洗礼托着一个婴儿一样——那个不幸的枕头,我记得上面绣着一个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少女,肩上还站着一只鹦鹉。大约是我的窘迫在茹科夫斯基善良的心中引起了怜悯之情,他走到我的身边,轻轻地接过我手中的枕头,请我坐下,宽厚地和我说起话来。我终于向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说完后得空就溜之大吉……当时在我看来,茹科夫斯基作为一个诗人,已失去原先的意义,虽说我们的这次会见不是很圆满,但我仍然为这次会见感到高兴。回到家中,我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回想起他的微笑、他的亲切的声音、他的缓慢而优雅的举止。”

在彼得堡大学的两年期间,屠格涅夫最接近的是俄罗斯文学教授普列特尼约夫,他把自己的最初的文学试作《斯捷诺》呈送给这位教授,请他指点,得到的是善意的否定性的批评。后来他把自己写的一些抒情诗送给教授看,在教授的帮助和推荐下,其中有几首发表在《现代人》杂志上。一次,普列特尼约夫教授邀请屠格涅夫参加在他家举行的文学晚会,但屠格涅夫因故迟到了,当屠格涅夫走进普列特尼约夫家的前厅时,碰见一个人正从教授家里走出来,他来不及看清楚这个人的整个模样,只记得他长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和敏锐的眼睛,当他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就是他心中崇拜的偶像普希金而他却与他擦肩而过时,他真是追悔莫及。不过这之后,他还亲眼见过普希金一次,那是在诗人去世的前几天,在一个音乐展会上,普希金站在门口,身子靠在门框上,双手交叉着抱住宽阔的胸膛,带着不满的神情环顾左右。可能是上次错过了机会的缘故,这一回面对着心中的偶像,屠格涅夫不由自主地盯着普希金,也许是这种盯着人看的样子引起了普希金的不快,他也向屠格涅夫急速地瞥了一眼,耸了耸肩膀走到一边去了。而在几天以后,屠格涅夫看见的则是躺在棺材里的普希金了。

在普列特尼约夫家的文学晚会上,屠格涅夫还见到过农民出身的诗人柯尔卓夫。他身穿一件旧式常礼服,谦虚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眼睛里流露出深沉的智慧的光芒。当主人请他朗诵一首新作时,他显得有些窘促,于是主人也就不再坚持了。晚会结束后,屠格涅夫用他的雪橇送柯尔卓夫回家,路上,他们攀谈起来,屠格涅夫问他为什么不念自己的诗,诗人回答说,普希金刚走,我怎能马上就朗诵自己的诗呢?看得出来,他是非常崇拜普希金的。屠格涅夫感到自己的问题有些冒失,于是便转换了话题。在一条街的转角,柯尔卓夫下了雪橇,裹上了他那件破旧的皮袄,消失在寒冷的夜雾中。这是屠格涅夫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位来自民间的著名诗人。

在彼得堡大学,屠格涅夫结识了后来成为杰出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格拉诺夫斯基。当时,屠格涅夫在读一年级,而比他大五岁的格拉诺夫斯基马上就要从法律系毕业了。但年龄的差异并不影响这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接近和友谊。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和情趣,比如说,他们都喜爱艺术、文学和科学,并且都充满热情,身上都洋溢着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当时他们都醉心于诗歌,特别是醉心于普希金的诗歌。此外,名噪一时的浪漫主义诗人别涅季克托夫也是他们心中的偶像之一,当时,他们都被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华丽的词藻和虚幻的比喻所迷惑。年轻而又多情的屠格涅夫甚至达到如痴如狂的地步,居然不止一次地对着别涅季克托夫的诗集流泪。后来,当他回忆起这一切时,不禁对自己当年的这种举动感到不解和可笑。

1837年,屠格涅夫从彼得堡大学语文系毕业,当时他才19岁。摆在这个青年人面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前途呢?

同类推荐
  • 王小波十年祭

    王小波十年祭

    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原有的,也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希望读者从这本书中了解王小波其人其书,希望他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转眼之间,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的文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仍旧如日中天。他传播的许多思想仍然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这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为纪念王小波辞世十周年,特辑此纪念文集,希望他的声明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天子家奴

    天子家奴

    清朝太监虽没有东汉、唐代、明代太监那样专权跋扈,但也出了几个著名的太监,广为人知。主要介绍了四名清代太监的故事,他们分别是:慈禧心腹、趾高气昂、被斩于山东的安德海;处世圆滑、背地人称“九千岁”的李莲英;性格忠直、为变法勇于献身的寇连材;靠唱戏改变命运、后成了宫中大总管的小德张。此外还专设一章,介绍清宫太监生活及官廷轶事;有些材料来自清官太监、宫女的晚年回忆,十分真实,历史感很强。相信通过《天子家奴》,读者朋友可以对清代宫廷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青雨兰

    青雨兰

    有一种选择叫没有选择,既然天不遂愿,既然道不随心,那么,我命由我!我们自己走出一条通天大道!看少年林彦青如何在友情的羁绊下守护同伴成就自我!本书前面讲现世故事,相当于前传,后面是异世,才算真正开始热血生涯,新人新书,感谢大家多多点击收藏
  • 种芝草法

    种芝草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

    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

    西点军校以管理理念创新为世界瞩目。这批政商优秀人才以自己超凡的执行力与智慧书写了卓越人才,演绎了军人物质的神话与传奇。韩远方编著的《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立足于培养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突出现代企业管理的神奇魅力,把每一条军规延伸到企业和团队的执行力锻造上,给人大有启示意义。
  • 末世重生女皇

    末世重生女皇

    每一个位面都是一个世界,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生命。然而宇宙的阴谋和奥秘却也无处不在。赵默带着系统的遨游史。
  • 炎狱殇皇

    炎狱殇皇

    地球上数一数二的冷血杀手,在一次执行暗杀任务时,被授予自己金钱、美女的杀手组织老大所出卖,与暗杀对象合谋,想要致自己于死地,导致自己被追杀,穷途末路是跳下万丈悬崖,却巧获传承,再次醒来,周围的世界,人事已经变成了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文明的科技,没有为上班而赶时间的上班族,这里的人,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修炼!
  • 把工作做到位

    把工作做到位

    本书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阐述了把工作做到位的重要性,剖析了工作不到位的种种表现,最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位。
  • 职业宫女守则

    职业宫女守则

    她本是最低贱的宫女,最终摇身一变成为后宫第一人。她就是,兰映春!
  • 都市狂战修罗

    都市狂战修罗

    回忆往昔的岁月超越前人的成就手挥寒锋挺军末日直达传说领悟奥义年少轻狂书生与天争齐弹指间灭古神挥手秒主宰坐拥银河宇宙铸就无敌军团穿越时空血染青天不败神话舍我其谁誓以修罗定乾坤
  • 运动是最好的长寿药

    运动是最好的长寿药

    本书从个人健康、大众健康、棕色健康、女性健康、男性健康和老人健康六大方面为101种常见病提供了健身处方。
  • 铁血雄狮

    铁血雄狮

    一场为了自由而战的革命一场推翻君王专制的革命一个人一个影响整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