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2700000023

第23章 春潮

三月中旬一天的午后,和丽的阳光,同爱人的微笑似的,洒满在一处静僻的乡村里,这乡村的前面,流着清沧的钱塘江水,后面有无数的青山,纵横错落的排列在蓝苍的天空里。三五家茅檐泥壁的农家,夹了一条如发的官道,散点在山腰水畔农家的前后四周,各有几弓空地围着,空地里的杂树,系桑拓之类,地上横着的矮小的树影,有二三尺长。大约已经是午后三点钟了,几声鸡叫的声音,破了静寂的空气,传到江水的边上来。一家农家,靠着江边的高岸。从这农家的门前,穿过一条在花坛里躺着的曲径,就是走下江水边上去的一条有阶段的斜路。这斜路的阶段,并非用石子砌成,不过在泥沙的高岸中,用了铁耙开辟出来的。走下了这泥路的十一二级的阶段,便是贴水的沙滩。沙滩上有许多乱石蚌壳,夹在黄沙青土的中间。日夕的细浪狂潮,把水边的沙石蚌壳,洗涤得明净可爱,一个个在那里返射七色的分光。

在这沙滩的乱石中间,拖着两个小小的影儿,有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在那里敲磨圆石子。几声鸡叫的声音,传到江水边上的时候,一个蹲近水边的小孩,仰起头来向高岸上看了一眼。他的小小的头上养着一个罗汉圈。额下的两只眼睛,大得非常,从这两只大眼睛里放出来的黑晶晶的眼光,足以使我们大人惭愧俯首,因为他的这两只眼睛,并不知道社会是怎么的,人与人的纠葛是怎么的,人间的罪恶是怎么的。一个狮子鼻,横在他的红黑的两颊中间。上翻下跷的两条嘴唇的曲线,又添了他一层可爱的样子。

一排细密的牙齿,微微的露现在嘴唇中间。他穿的是一件青花布衫。从远处看去,他和他旁边蹲着的那女孩子,并无分别,身上穿的青花布衫,身材的长短,全是一样的。但是从他们的前面看来,罗汉圈和丫角不同,红黑的脸色和细白的肉色不同,他的扁圆的面形同她的长方的相貌不同。她虽则也有黑晶晶的两只大眼睛,但她那一副常在微笑的脸色却和他那威猛的面貌大有不同的地方。她比他早生一个月,但是她总叫他“三哥”的,他回头向高岸上一看,看见一只美丽的雄鸡,呆呆的立在桑树的阴影里,他就叫她说:

“秋英!你们的那只雄鸡立在那里,阿母说,这是给我的,真的么!”

“不给你的,我们家里有六只鸡娘,要它生蛋哩!”

“你别太小气了,雄鸡又不会生蛋的,要它做什么?不如给了我的好,年底下就好杀到来吃。”

“你只想吃的,没有这雄鸡,鸡娘怎么生蛋呢?”

“你怎么会这样的小气,不肯给我就罢了,我们的谷也不粜给你们了,你把圆石子还我,不要你磨了。”

“给你……给你……给你……”

“不要不要。你快把圆石子还我!”

“……”

他把秋英手里在那里替他磨的圆石子夺了去之后,秋英就伏在他那小小的手臂上哭了起来。他一声也不响,呆呆的把秋英的身体抱住了。秋英的一声一声的悲泣,与悲泣同时起来的一次一次的身体的微颤,都好象是传到他自家的心里去了的样子。他掉了两颗眼泪,呆呆的立了一忽,看看秋英的气也过了;便柔柔和和的对她说:

“这几颗圆石子都给了你罢。”

一边这样的说,一边他那粗圆的小手,便捏了一把圆石子递给秋英。秋英还是哭得不已。用了右手揩着眼泪,伸着左手去接他交来的圆石子去。他因为秋英那只小手一时拿不起许多圆石子,所以就用了两手去帮她。秋英揩干了眼泪,向他的捧住的两手看了一眼,就对他笑了起来。太阳斜到西面去了。天空的颜色,又深了一层,变成了一种紫蓝色。清沧的钱塘江水,反映着阳光和天宇,起起深红的微波来,好象在那里笑他们两个似的。

秋英的父亲,本是一个读书人。当秋英三岁的时候,他染了急病死了。她的父亲在日,秋英一家原是住在县城里的,有祖遗的许多市房出租,每月的租钱,足足可以支持一家中流人家的费用,所以秋英家里的收入,常被县城里的贫民所欣羡。她父亲死了之后,她的母亲因为秋英的外祖母孤冷不过,所以就带了秋英迁住到这离县十里的穷僻的乡村里来。秋英并无兄弟,所以她母亲非常痛爱她,她家里除了她和她母亲之外,还有一个忠心的老仆,是她祖父时候的佣人,今年已六十一岁了。秋英和她的母亲搬到这乡下来的时候,她的外祖母还强健得很。去年的冬天,外祖母由伤风得了重症,竟也死去了。秋英虽则说是八岁,其实还未满七岁,因为她是六月二日生的。她的家便是江边高岸上的那一家农家。门朝着钱塘江,风景好得很。她的母亲最爱种花,所以她们的屋前屋后都编着竹篱,满种了些青红的花。她家里本来是小康度日的,自从搬到乡下来之后,更加觉得收入多开支少了,所以她家里颇有一点积蓄。

和秋英在江边游玩的那男孩,是山脚下陈国梁的三儿。陈家和秋英的外祖母家是一家人,所以诗礼——这就是那男孩的名字——和秋英也可算是远房的表姊弟。乡间的习俗每喜欢向富裕人家攀亲,陈国梁也不能脱离这种习气,所以老上秋英家里去说她外祖母长外祖母短的。礼诗的长兄二兄都是务农的,只有诗礼有些聪明的地方,因此诗礼三岁的时候,国梁特进城去,请秋英的父亲替他起了一个风雅的名字,名叫诗礼,这是秋英的父亲死的前一个月。

诗礼和秋英又是同年,又是表姊弟。所以天晴的时候,他们两个老在江边沙滩上,高岸的草地上,或花园里游玩,天雨的时候,诗礼每跑到秋英的家里来,和秋英两个开店,画菩萨,做戏的。秋英的亲的表弟兄,都是长大,是以秋英反和诗礼相亲相爱,和自家的亲的表弟兄,却不时常在一起。

秋英的母亲,因为秋英没有同伴,所以诗礼上她们家里去玩的时候,也非常喜欢。有糕饼的时候,秋英的母亲每平分给他们,由他们两个坐在屋角的小椅上不声不响的分食。有一次秋英从她母亲处得了六个蛋糕,因为诗礼不来,所以秋英也不愿一个人吃。

用了纸包好,藏在那里。后来诗礼来了,秋英把蛋糕拿了出来与诗礼两个拿到花底下去请菩萨,请了菩萨就分来吃。秋英还没有吃完一个的时候,诗礼却早把三个吃完了,秋英把剩下的又分一个给他,他却不再吃了,红了脸就跑回家去。

烂熟的春光,带着了沉酣的和热,流露在钱塘江的绿波影里。

江上两岸的杂树枝头,树下的泥沙地面,都罩着一层嫩绿的绒衣,有一种清新的香味蒸吐出来。四月初旬的午后的阳光,同疾风雷雨一般,洒遍在钱塘江岸村落的空中。澄明的天空里波动着的远远的蜂声,绝似诱人入睡的慈母的歌唱,这正是村人野老欲伸腰偷懒的时候,这也是青年男女为情舍命的时候。

吃了午饭,看看他的哥哥们都上田里去耕作去了,诗礼就一个人跑上秋英家来。在这似烟似梦的阳春景里,今日诗礼不晓为了什么原因,他的小小的眉间带着几分隐忧。一路上看看树头的青枝绿叶,听听远近的小鸟歌声,他的小小的胸怀,终觉得不能同平日一样的开畅起来。走到了秋英的家里,他看见秋英正在那里灌庭前园里的草花。帮秋英灌了一忽花,诗礼就叫秋英出来上后面山上去采红果儿去。从绿荫的底下穿绕了一条曲径,走到山腹的一块岩石边上的时候,诗礼回转头来,看见澄清如练的一条春水中间,映着一张同海鸥似的白色的风帆,呆看了一刻,他就叫秋英说:

“你看那张风帆,我不久也要乘了那么大的船上杭州去。”

“杭州?你一个人去么?”

“爸爸同我去的,他说我在家里没用,要送我上杭州纸行里学生意去。”

“你喜欢去么?”

“我很喜欢去,因为我听爸爸说,杭州比这里热闹得多。昨天晚上,我们正在那里讲杭州的时候,妈妈忽然哭了起来,爸爸同她闹了一场。我见妈妈一个人进房去睡,所以也跟了进去,她放下了洋灯,忽然把我紧紧的抱住,说:‘你到外边去可要乖些,不要不听人的话。’我听了她的话,也觉得难过,所以就同她哭了一场。”

秋英听了这话,也觉得有些心酸,她的眼睛,便红了一圈,呆呆的对江心的风帆看了一忽,她就催诗礼回去说:

“我们回到家里去罢,怕妈妈在那里等我。”

秋英听了诗礼的话,见了江心浮着的那载人离别的飞帆,就也想起她家里的母亲来了。

时间不声不响的转换了原野上的青草,渐渐儿郁茂起来,树木的枝叶也从淡淡的新绿变成了苍苍的深色。钱塘江的水量在杀信的时候,一直的减了下去,平时看不见的蛤蚌的躯壳,和贴近江底的玲珑的奇石,都显现出来。晴天一天一天的连续过去,梅雨过后的炎热,渐渐儿增加起来了。

五月将尽的一天早晨,诗礼同太阳同时起了床。他母亲用了细心替他洗了手脸,又将一件半新的竹布长衫替他穿上。他乘他父亲在那里含着了怒气问答的时候,就偷了空闲跑上秋英家里来。

诗礼的家住在后面山脚下,从他家里走上秋英的地方,足有五六分钟的路程,要走过一处草地,一条大路。走过草地的时候,诗礼见有几颗蒲公英,含着了珠露,黄黄的在清新的早晨空气里吐气。他把穿不惯的长衫拖了一把,便伏倒去把那几颗蒲公英连根的掘了起来。走到秋英家里的时候,他见秋英呆呆的立在竹篱边上,看花上的朝阳。他跑上秋英身边去叫了一声,秋英倒惊了一跳,含着微笑对他说:

“你今天起来得这样早?”

“你也早啊。”

“衣兜里捧着的是什么?”

“你猜!”

“花儿。”

“被你猜着了。”

诗礼就把他采来的蒲公英拿出来给她看,这原来是她最喜欢的花儿,所以秋英便跑近他的身来抢着说:

“我们去种它在园里罢。”

两人把花种好之后,诗礼又从他的袋里拿出了几颗圆洁滑润的石子来给她说:

“我要上杭州去,用不着这些圆石子了,你拿着玩罢。”

秋英对他呆看了一眼说:

“你几时上杭州去?你去了,我要圆石子做什么,和谁去赌输赢呢。”

诗礼把圆石子向地上一丢,也不再讲话,一直的跑回家去了。

秋英呆呆的看他跑回去的影子渐渐儿的小了下去,她的眼睛忽然朦胧起来,诗礼刚讲的“我要上杭州去”的那句话同电光似的闪到她那小小的脑里的时候,她只觉得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同潮也似的压上她的心来。

呆呆的立了一会,她竟放大了声音啼哭起来了。

原载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三期,未完

同类推荐
  • 读一首诗,念一个人,恋一座城

    读一首诗,念一个人,恋一座城

    本书是针对女性读者中的都市白领、小资和文学青年所写,特别是那些钟爱文人雅事,有历史怀旧情结的读者所期待的精美读本。本书精心挑选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九座古城,由此划分九大章,时间上从秦汉到明清,地域上从金陵到洛阳,按照这样纵横两条线索,每章对应一座城,由一首诗展开,牵引出一段发生在此城的动人往事,或是才子佳人或是文人墨客。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名城、故都曾经繁华的历史。令众多读者虽不能至,却可心灵游览。整部作品的文笔尤其地细腻唯美,颇见才情,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在历史与诗意中享受无限美好的意境。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那片淡淡的白云

    那片淡淡的白云

    《那片淡淡的白云》是作者高深一生散文作品的精选本,以饱含真情、富有诗意的文字,叙写人物,描摹风土,追忆往事,针砭现实,谈艺文,论古今……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所记所述无不浸透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充分表现了一位老知识分子的良知。
  •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张躲躲是个随性的人,对爱情之道体味尤深。书中故事,多发生在她身边,贵在真实.世上的故事,不是每个故事都足够曲折,也不是每个故事都温暖治愈,还好,这本书做到十几个故事,上演十几场文字电影,讲述十几个人的爱情故事。时光虽不能倒流,但愿意我相信,你在故事中定能找到当初的自己和曾经的他。 听张躲躲讲故事,体味流着泪的幸福,感受当时不顾一切的自己。他的故事,你的人生。
  • 阿诗玛

    阿诗玛

    《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民族叙事长诗是民族民间文学最重要、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以及云南各地的文艺调查队对云南的少数民族诗歌进行了收集、翻译、整理,并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云南少数民族诗歌,形成了一个汉译民族民间诗歌的宝库。《阿诗玛》便是其中影响巨大、流传颇广的经典之一。
热门推荐
  • 若痕

    若痕

    纤尘素墨即以成殇霓裳翩舞几多情愫缠绕岁月轻歌谁倚门独望烟火谈笑间轻笑似痴
  • 九天墓葬

    九天墓葬

    重生之际,家族遭灭,为避仇家,苟且于青云宗内,且看他如何从一个家族废物崛起为盖世强者。
  • 诸天小霸王

    诸天小霸王

    在这个神位青黄不接的时代,一个女人对少年说“十世为王,百世成圣,千世尊降,这一世…我要让你受众生万物诸天众生朝拜!”
  • 何耶揭唎婆像法

    何耶揭唎婆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日落激流

    日落激流

    本书分为偷袭珍珠港、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日美瓜岛喋血、马绍尔群岛海战、登陆冲绳岛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日本舰队奇袭美国军港、山本五十六的“未号计划”、美军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等。
  • 快穿之给她幸福

    快穿之给她幸福

    从来没有执行过攻略任务的夜谦突然被调至攻略部,唯一的任务就是让那些女子幸福。
  • 吟咏初唐

    吟咏初唐

    唐朝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武将坚毅果敢,努力的扩展着自己生存的土壤,士子风流傲世,留下篇篇华丽的诗篇,大唐,有怎样的胸怀才能够在经历五胡乱华,隋末征战的创伤之后,迅速的使中国重新立于世界大国之林,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之骄傲的一个时代,倘若置身其中,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 豹宠之豹王西傲

    豹宠之豹王西傲

    他,镇守西方的豹王。她,一个孤苦女。却因容貌被妒,被后娘设计,替异母之姐远嫁他国。两个本来不该有交集的神兽和凡人,却因为她与她酷似的容貌,而有了交集。他要了她,抢了她,用假意的温柔困住了她,以为不过是替身,忽略了其实早已经深爱。而她,发现她不过是个替身,叫她情何以堪?
  • 帝王独宠妃

    帝王独宠妃

    楚凝墨与楚翊景兄妹俩是御史府嫡子女,母亲杜氏被二夫人陷害,赶出家门,近日,因种病逝世,兄妹俩带着报仇的目标回到御史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爱情微酸半甜

    爱情微酸半甜

    一不小心,我遇到了你,又一个不小心,我喜欢上了你。我想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我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你。爱情,像五味瓶一样,酸甜苦辣。爱你,像吃棒棒糖一样,微酸、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