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6800000029

第29章 不同于“时间现代性”的“空间现代性”想象

徐和无名氏的小说都带有浓厚的欧化色彩和些许的异国情调,这也可以说是其追求文学和生活的“现代性”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主流文学的现代性观念可称作是一种“时间现代性”,从这种直线向前、不可逆转的“现代性”历史观念出发,它强调的是中国社会的“时间滞后性”,将中国社会界定为一种“中古社会”。陈独秀将世界文明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将中西的差距视为是历史的差距,根据进化原则判定“孰为新鲜活泼,敦为陈腐朽败”。因而提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急起直追以民主、科学并重”的启蒙主义新文化主张。姑且不论这种西化论者的现代性想象是否存在“后殖民”问题,它的直接结果是把传统和现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空前激进化了,使两者成了一种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紧张关系。它的“现代性”想象立足于一种世界主义、普遍主义的现代性观念之上,并因此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施加了一种文化上的压力:即不甩掉中国文化传统这一重负,“现代化”即无从谈起。“时间现代性”的关键之处在于它确立了一种什么是“最合理的文化”的标准?“什么是对于‘人’来说最好的生活”的标准?这样的绝对化、理性化的价值评判标准。依此判断,“全盘西化”就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为在他们看来“西化”就是“现代化”,而“现代化”就代表着人的最合理的生活,这是一种一元论的绝对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徐和无名氏小说中的“现代性”则主要表现为一种“空间”意义上的现代性,它将中国和西方置于一个共时性的框架之中,关注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风土、人情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并没有也不同意将其作文化上的优劣之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客观的事实存在来平等地看待的,这是立足于一种文化相对主义观念之上的立场。徐是到过欧美,周游列国的人,他写过不少谈中西差异的文章:如《论中西的人情》、《论中西的风景观》、《谈中西艺术》、《西洋的宗教情感与文化》等,在这些篇幅不长的短文里,作家娓娓而谈、讲述他所耳闻目睹,亲历、体验的中西之别,既无“西化论”者的疾言厉色,又无辜鸿鸣之类刻意倒行逆施的文化“遗老”气,流露出一种在“五四人”中所罕有的平和、通达之气。甚至他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说,也不乏“了解之同情”,认为“风水”这东西以后流于“迷信”,其实起源怕还是出于与自然的关系……或是出于一种美的考虑。徐也曾谈到“中西文化论争”的问题,但他认为所讨论的问题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前些年中国文坛就讨论过中国应否完全接受西洋文明,我当时没有发表过什么话,因为我感到这个题目根本就不好。中国是在向前推进的国家,自然中国应接受现代的文明,这现代文明是现代的时代精神,西方不过比我早接受几年而已。我们要推动这精神,借助于西洋也是必然的,但一定要依样画葫芦,那么”画虎不成反类狗“是很可能的结果……各国都有它自己的个性,为什么中国不直接接受这个时代的文明,而要间接的向西洋摹仿?”徐立论不专在“时间滞后性”和“空间特异上”上着眼,而是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共时性的框架中来看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问题,强调顺应时代,寻找中国自身的现代化方式,这正表现出他的现代性想象带有空间现代性的特质。

“时间现代性”强调的是时间和历史的优先性,具体到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过程,文学从属于时代,“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这就相对忽视了文学共时性的审美存在特性,而导致文学的历史化。“空间现代性”强调的是文学的超历史的审美特性,认为中西之别是一种共时性框架下的空间差异,具体到文学而言也就是种族、环境差异,东西文化差异。在“时间现代性”观念中,空间被看成是自然的、死寂的、不动的存在,而赋予时间以丰富、多产、富有活力的特性,这种对空间意义的压抑引起了后现代主义者如福柯、伯格等人的注意,福柯强调了空间的非自然的社会生成属性,并且认为:“目前的时代,可能基本上是空间的时代。我们正处于同时性的时代:我们身处并置的时代、比肩的时代、星罗散布的时代。我相信我们正处于一个时刻,在其中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比较不是随时间展开的长远生命,而是一种连结各点,并且与自身的经纬相互交错的网络。”徐、无名氏当时虽然距福柯所说的时代尚远,但他们对主导文学话语一味强调时间性、历史性而忽略空间性的问题却有一定的认识,并以其创作进行了反拨。

徐有不少直接描写西方人和异国生活的小说,都是在中西共时性的框架下进行的:如《犹太的彗星》、《阿拉伯海的女神》、《吉普赛的诱惑》、《荒谬的英法海峡》、《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等。这些小说以其浓郁的异国情调引人注意,满足了读者的浪漫幻想。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浪漫派”都有对异国风情的向往。这与他们对当下、现实的生活的厌恶、反感和对未来异样生活的向往、憧憬有关。此所谓“生活在别处”,兰坡的这句话是确道出了浪漫派的心灵奥秘。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希望能在中国寻找一种“原始、自然状态”,将中国视为“人类的童年时代”;是反抗西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异样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的浪漫主义者描写西方则是一种“现代性”的异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西方的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构成对中国生活的一个全新的、现代的参照系统。徐的异国情调小说几乎每篇都出现一个迥异于中国女性的、动人的西方女性形象:如《犹太的彗星》中的犹太女子凯撒玲,英武豪迈而又热情开放;《吉普赛的诱惑》中的吉普赛女郎,罗拉,人情练达而又洒脱自然;《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的海兰,美丽温柔,是基督教博爱牺牲精神的化身;《荒谬的英法海峡》则以西方的一个海中孤岛为依托,虚构了一个浪漫自由的乌托邦王国。在徐的眼中,西方的已经“现代”了的社会,也有“人性的枷锁”,正如《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的“冷漠、阴森的古堡家庭”,是人性致病的根源。解脱之道就在于回归自然,以爱和美来拯救世界。所以这篇小说虽也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其精神内核仍是一种浪漫主义理想,徐通过这些异国情调小说,集中表达了他的“现代性”想象:在这种想象中,“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步的,人类的共性远大于它的殊性,他们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也都抱有共同的希望。所以,它与“时代主导文学”的现代性想象的区别在于它不把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对立起来,不是要以某种现代性的启蒙、革命原则去指导社会实践,而是构造出一个与现实相反的、虚构的艺术世界,一个爱和美的乌托邦,营造、开辟一种梦幻的精神空间,来寄寓他对人生的期望。如果说前者是“药”,是“医旧弊之药石,造新生之律梁”的救世良方;而后者则是“酒”,是一种“美”的微醺,“爱”的沉醉,是摆脱现实困扰的一种一种慰藉之道、超越之方。前者之偏,易流于非理性的“狂热”;后者之偏,易流于自我“沉醉”。然而“沉醉”却似乎较“狂热”为害少。所谓“沉醉”亦即对人生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的虚幻性解决,它根源于人自身的有限性,因为人不是万能的,现实世界也不就是天国。要建成人间天堂的“狂热”,可能会将人间变成“地狱”,酿成禅宗偈语所说的“瞎却顶门眼,错认定盘星,一盲率众盲,舍身又拼命”的惨剧。20世纪的世界,患这种“狂热”之疾的事情极多,最严重的是德国法西斯主义在“国家社会主义”旗号下搞的“排犹主义的种族灭绝运动”。经历过这样的大惨剧之后,西方神学家痛定思痛,给予信徒的最大告诫就是:除非你自己亲耳听到了上帝的召唤,否则便只能安于人间的世俗伦理生活。也就是最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化身为“神”的“僭主”的鼓噪和煽惑,像在现代为获甚烈的邪教一样。“此世运动的神圣化”所带来的灾难,甚至要远大于为真正的“宗教”或艺术所“沉醉”的不完美的庸常生活。所谓“沉醉”也就是认同人的本质的有限性,而放弃那种理性至上的傲慢和一意孤行的冒险。

无名氏的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西方神话、典故来描情状物,表现出一种浓厚的西化色彩。他的女友塔玛拉曾说过:“有时候,我听你说话,看你文章,简直好像听欧洲人说中国话,写中国文学,可翻译得很自然,语言文学完全归化了,正像欧洲人完全归化成中国人一样。”他曾对他的女友做过这样的解释:“对于每一个人从事现代文学的中国人,他脑子里首先泛滥的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观念、语言、情调。没有这些,他的作品将没有现代新气息,一部现代中国新文学史,就是近代西方文明、文化的冲激史,泛滥史。”他所爱上的女友塔玛拉是一位中俄混血儿。在无名氏的眼中,这位中西混血女子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那是东方生命和西方生命相混合、相溶化后的崭新天地,一种介于男性与女性的世界。可能,它是透明的,鲜丽的,甚至是抖颤的,疯狂的世界。”塔玛拉之所以吸引他,在于他认为她有一种“俄罗斯人的原始气质”,一种“浪漫主义的灵魂深度和情感强度”。《北极风情画》中的俄国女子奥蕾莉娅即属于这种类型。就无名氏的审美趣味来说,他对于中西传统艺术都非常喜爱,但他最推崇的则是东西艺术融合之后的新境界,为此他曾撰文《林凤眠——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驱者》,对林凤眠融东方绘画传统于西方油画创作中的尝试,予以夸张性的评价。而他与著名抽象画家赵无级的交往,也表明他对西方艺术有极浓厚的兴趣,他的《无名书》不论是从思想内蕴,还是从文体形式也都是在做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实践。

“新浪漫派”文学的西化色彩、异国情调表现出一种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现代”色彩,它是一种生活化的现代性,一种生活方式上的现代性,代表着一种未曾有过的人性自由和一种未曾享受过的人间乐趣,繁华的都市、发达的物质文明等等,这都带有浓厚的世俗化色彩。他们也同时有着对这种现代世俗生活的超越和批判,如徐把都市人的生存定义为“从赌窟到教堂”的过程,无名氏浓墨重彩的描画出了都市享乐生活的“恶之花”——萨卡罗形象,表明他们对“现代性”的两重性有着明确的体察。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贺兰踏阙

    贺兰踏阙

    本书稿以作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企业管理中的体会与感悟为背景,集随笔、散文、诗词为一体,紧扣时代脉搏,全面回顾了作者在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有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对事业的追求,有作者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及体会。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接近天空:星辰的道路宽敞如梦。对于我们,英雄与箭簇,不只埋藏于深厚的尘土!
  •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内容包括:蓝调小镇、米语、废墟上的远方、后山:颜色与记忆的实验场、午睡后的表情、星空肖像、烈焰的遗迹、棉花,棉花、一封信的路途、亲爱的城市、我的老师赵文明等。
热门推荐
  • 忘记过去,别再回忆

    忘记过去,别再回忆

    五年前,她失去了最宠她的姐姐和她最喜欢的哥哥,因为她的任性,晋好,是在那时唯一帮助她的人。五年后,修学归来,昔日的小女孩成了热播剧的明星,再次见到晋好,她却需要和晋好的男朋友闹绯闻炒剧。她不能这样做,不能再失去晋好,可是,假戏真做了,她也爱上了他,五年前的悲剧,还会重演么?
  • 无奈花落去

    无奈花落去

    湖边,独坐。轻风拂过湖面,带走一缕愁思。凝眸,望川。飞鸟掠面而过,不留一丝痕迹。街中,彳亍。行人擦肩而去,没有任何交集。分享生活,分享感动,分享触动心灵的文字。
  • 前夫囚禁记

    前夫囚禁记

    生活坎坷被一男所救然后为报恩与其结婚无夫妻之实后遇到喜欢的人结婚前夫多年之后说要与我小聚一次把我囚禁至此没在离开过所囚之处
  • 盛夏:我的记忆独白

    盛夏:我的记忆独白

    [我抱着回忆走过四季,却等不到心的归期]他是苏雨唯一喜欢的男生,从那年雨中的初遇开始;她是林逸认定的妹妹,在她扬起笑颜的瞬间。一眼误终生……“林逸,我喜欢你!”“苏雨,别闹了,今天不是愚人节!”好不容易,她有资格在他身旁,可她的出现却打破了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幸福。“小雨,对不起,我不能辜负她。”嗯,没关系,你和她好好的,我独自去流浪,在没有你的天涯……只是,你忘了,是我们先开始的……你们不要担心我,我等一等,再放弃
  • 瞳噬

    瞳噬

    杜亚在一场地下拳赛上被对手群殴致死,却离奇的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人格分裂的变态老头子;一个魔武双修的冰山瘸子叔叔;一只贱的要命的鸭子;一只闷骚的要死的兔子;中间夹杂着血腥暴力狂杜亚。你真的很难想象这将是怎样一个操蛋的故事。【本书后面越看越过瘾,诸位不妨收藏了先,养肥再看~】
  • 愤怒的青年想当火影

    愤怒的青年想当火影

    佐助:这个世界的黑暗由我一人来背负!鸣人:我才不会让你再次堕入黑暗之中!......愤怒的青年:口桀口桀!食我共产光辉指啦!
  • 呵,曾经吗

    呵,曾经吗

    谢谢你,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也爱你,但那也只是曾经爱你。
  • 天湖镇之帝豪大酒店

    天湖镇之帝豪大酒店

    事情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名叫天湖镇的地方,所有事情从当地最有名气的酒店开始说起
  • 九十年代的忧伤

    九十年代的忧伤

    这是一个70后少年的成长史。这是一部90年代中国与社会的断代史。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中国社会历经阵痛,求新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是少年成长告别懵懂,慢慢长大的十年,在这十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他似懂非懂地在身体和心灵经历了一系列的阵痛与变化,在走向成熟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东西……《九十年代的忧伤》,就是为了追忆70后的青春,并从一些生活细节中,还原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记录那个时代的历史痕迹......
  • 腹黑校草的亲近计划

    腹黑校草的亲近计划

    他是大众人物,是最独特的时尚歌星,更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不过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粉丝们也只知道她名字中有一个“歌”。她成长在美国,因为喜欢中国的医学,千里迢迢的跑到中国读书,虽然她聪明过人,但是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蛮”公主……既然逃不开,躲不掉,那就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