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7100000004

第4章 思想与哲学类(3)

5.缘道理以事从事者,无不能成。

6.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壳。(绢)

7.笔直名实定是非,参验而审言辞。(绢)

8.道者,万物之始也,是非之纪也。

9.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

专家评点

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以法治国”的政策有一定借鉴作用,其过于偏颇之处也可作今天的反面教材,对《韩非子》的阅读既要认识到其思想进步之处,更要注意他的学说偏激之处,以及他所主张之高压政策的不合理处。

作者:吕不韦门客

成书时间:战国末期

吕氏春秋一语中的杂家思想代表作,古代重要哲学著作之一。

书海溯源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召集手下门客编纂而成。由于众门客分属不同的思想流派而各有千秋,因此该书成为杂家代表之一,其综合战国各家之思想,如有抵触之处,也不足为奇。

战国末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指日可待。作为秦相的吕不韦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形势,并考虑到统一天下后秦国长治久安的问题。他认为必须从古代及当世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因此汇集门客及天下有才之士编成《吕氏春秋》,期望秦王能从中吸取统治之道。

文理梗概

《吕氏春秋》共分为八览、六纪、十二纪,共二十余万言。其中八览包括有始览、孝行览、慎行览、先识览、申分览、审应览、离俗览、恃君览。此八览是书中主要思想所在,因此《吕氏春秋》又称《吕览》。该书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包括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名副其实的“杂家”。与所有先秦哲学著作一样,该书也提出宇宙发展的规律问题,例如“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这与后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时,他也认识到宇宙、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互补、相生相克的变化运动中保持着平衡,这种思想在先秦时代无疑是先进的,而将此应用于国家治理上,便产生了不泥古、求新、求变的思想。另外,儒家“民贵君轻”思想在此也得到进一步发挥,除此也涉及墨、道诸家的思想。此书杂融先秦各派,可谓包罗万象。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赏析】

法家思想是《吕氏春秋》中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纳,成为秦的治国之方。此段文字反映法家的法治思想,认为对国人的奖惩不能按照统治者个人的好恶来决定,而应该取决于办事者所做事情的结果好还是不好。这充分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统治者不应该以亲疏来行赏罚,而应当看实际效果。商鞅曾在秦穆公时推行过“耕战”制度,凡是耕种庄稼多,作战杀死敌人多的人都应该论功行赏。这种措施曾受到当时各国的鄙视,但事实证明该措施为秦国的强大并在以后战胜各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战国时代,能提出“法治”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让人民中有贤能的人能进入上层。同时,法治也有助于培养一视同仁的思想,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毫无特权可言。这也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法治思想一致,其对现代社会的政治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妙言辑录

1.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2.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3.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豪,则大物不过矣。

4.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

5.凡兵之用也,用于利,用于义。

6.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7.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8.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

9.民之不用,赏罚不充了。

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专家评点

《吕氏春秋》由于是秦相吕不韦所作,因此逃过焚书坑儒的大劫,得以保存大量的先秦各家的言论、主张。在阅读时,不要被书中各家杂乱的思想迷了眼,而应从中识别出自己感兴趣的、正确的理论,为己所用。

作者:江藩

成书时间:清代

国朝汉学师承记一语中的研究清朝学术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书海溯源

江藩,字子屏,清朝人。他自幼聪明绝顶,又博闻强识。师从当时的儒学名师,博览群书,尤其对汉学十分倾慕也十分精通,曾经撰着大量文章,在当时颇有名气,是吴派的著名学者。由于两汉经学尊奉古书,不敢擅改一字一句,只注重对经书的文字做注解,很少有自己的观点。而宋朝学者则注重自己的立论,而不注意一字一句的注解,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思乱改文意。到清代学者则一反其两者的作风,归于朴学。既注意研读经文,又能有自己的立论。在此种情景下,江藩写出《汉学师承记》,以记录清朝学术源流,其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关系。

文理梗概

《国朝汉学师承记》,又名《汉学师承记》,共八卷,记录了清代学者的汉学思想,师承,并把重要学者单独列传,是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由于江藩本人是清朝吴派弟子,故所列专传的人物多是干嘉学派中吴派、皖派的师承关系,对于清代国学另一大门派常州派学者则未列专传。同时,清人尚古文经学,所以又偏重本朝学者与东汉古文经学间的传承关系。江藩将所选录的汉学家四十人,每人立一传,编为八卷,另又有附录的十六人。江藩为每位学者立传时,不仅要记录其学术思想及师承,还在其中记录各位学者的趣闻轶事。所以,《汉学师承记》不仅是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著作,对于作家生平、历史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清朝自开国以来,由于文人不满异族统治,转而研究学术,而清前期残酷的文字狱又使得文人不敢在诗文中畅叙己见,只能在故纸堆中翻拣,因此清代汉学盛行。《汉学师承记》中列传的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汪中等,都是当时学术领袖。不过江藩多为吴、皖二派列传,不免有门户之见。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汉学师承记》卷一)藩绾发读书,授经于吴郡通儒余古农,同宗艮庭二先生,明象数制度之原,声音训诂之学,乃知经术一坏于东、西晋之清谈,再坏于南、北宋之道学,元明以来,此道益晦。至于本朝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暇日诠次本朝诸儒为汉学者,成《汉学师承记》一编,以备国史之采择。

【赏析】

这段文字是从江藩自己写于全书之前的序言中摘取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江藩的学术思想以及编选本书的目的、思想,还可以窥测到清代学者的学术思想。清代学者崇尚汉学,他们认为这才是学术的真源。所以江藩自幼学习的就是“象数制度”、“声音训话”。他们认为宋明理学是对汉学的一次大破坏,当时的人往往只顾自己著书立说,而破坏了经的原意,甚至不顾事实,用自己的意思去妄改经书,对经的原貌进行空前的大破坏。而两晋之际盛行的清谈之术,则是对经书的另一次大破坏。晋人好玄谈,好怪谈,往往以见解之新颖而得意,这种习气也造成了经书原意的妄改。这两朝的学术习气都违背了汉学的原则,所以清人觉得应承继汉学,重开朴实的学风。清代汉学大盛,学者于训诂、文字上下功夫,力图恢复经的原貌,做出了很大成就。清代的学术因而有“朴学”之称。

妙言辑录

1.于易则不涉虚渺之说与术数之学,观象则取互体的发明古义。

2.事必有征,义必有本。

3.本天肴地,经国坊民。(绢)

4.悬诸日月,烙若丹青。

5.臆说武断,概不取焉。

6.家怀克让之风,人诵康哉之咏。

7.沐《菁莪》之雅化,汲古义之精征。

8.训通圣人之言,而正心诚意之学自明。

9.以礼乐为教化之本,而修齐治平之道自成。

10.训义优洽,博综群经。(绢)

专家评点

《汉学师承记》是记录清朝学术思想源流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清代学术与学者的一部不可多得的资料。但吴派传人的江藩在著作中不免有门户之见,阅读本书时要注意对其书中学者作正确评价,并注意未被收入书中的其它学者的学术成果。

作者:陆九渊

成书时间:南宋

象山集一语中的宋代心学代表作,宋代哲学重要著作。

书海溯源

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生于公元一一三九年,卒于公元一一九三年。他曾在贵溪山书象院讲学,人称象山先生,是宋代心学的鼻祖。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入仕,当过荆门的地方官,有颇佳的政绩。他生活在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时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处于动荡之中。陆九渊一方面想维护南宋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又面临社会的动荡与对治邦安民的渴望,于是在自己的哲学中开辟了心学这一块天地,既论及主观的“心”,并兼及客观的事。他的哲学著作被门人及其子结集成《象山集》。

文理梗概

《象山集》是陆九渊哲学的全部精华,是心学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首先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为自然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反映自然的理论也是发展、变化的,其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人只能认识、把握它,这无疑是深刻而正确的见解。陆九渊将“心”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主张“心即理”,从理学走到心学,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观点。依其学说,则“吾心”是人的主观世界,同时客观物质世界也为人心所固有,是人心的体现。如果没有“吾心”,宇宙便会失去其本体,因此“吾心”就是世界的本体。陆九渊又提出自觉本心的认识论,认为人都有羞恶之心,这是与生俱来的,是永恒不变的,是人的“本心”。只有具羞恶之感,心才是存在的,否则,心就已经死了。而保有这颗“本心”,能让人成为圣贤,能够为公而不为私。如何保有“本心”?陆九渊认为应当不自暴自弃,要安于命运,反对世俗的诱惑。他的主张为杨简、王阳明所发扬,成为中国哲学上颇有影响的一派——心学。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象山集》)人非木石,不能无好恶,然后恶须得其正,乃始无咎。故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恶之得其正,则不至于忿嫉。夫子曰:“我本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益好人者,非好其人也,好其仁也;恶人者,非恶其人也,恶其不仁也。

【赏析】

陆九渊心学的重要内容是直觉本心,这段文字讲的就是“本心”问题。何为本心?孟子认为人皆有羞恶之心,而陆九渊继承了这一说法,认为这就是本心。他说:“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仁”本是儒家的重要理论,陆九渊深受儒学影响,认为“仁”就是本心。所以他在这段话中反复强调一个仁字,并希望年青人都像贤能的长者一样,保持一颗本心。他认为本心是永恒的,人如果能不受世俗舆论的影响,执着于本,就能保持本心,成为圣人、贤人。由于社会的动荡,人民生活贫困,所以陆九渊提出的“本心”之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人人都保持一颗本心,事事为公,为他人着想,就能团结起来抵御敌人,也就能创造一个人人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但正如孟子在千年前设想的“老有所养、壮有所用”的理想不能实现一样,陆九渊的哲学也只能作为一种哲学而存在,没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妙言辑录

1.道在天下,加之不可,损之不可,取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

2.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3.理之所在,匹夫不可犯也。

4.且如读史,须看他所以成,所以败,所以是,所以非处。

5.此理在宇宙间,未尝有所隐遁。

6.行仁政者所以养民。

7.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8.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9.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专家评点

陆九渊心学提倡的“本心”,不仅为当时政治所用,对今天在做人和政府治理国家上也有积极作用。但书中所暴露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阅读时要注意,不能受其腐蚀,也不能因其糟粕而否定了陆九渊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朱熹(多由门人辑录)成书时间:南宋

朱子语类一语中的朱熹学术思想精华,宋代理学经典著作。

书海溯源

朱熹,一字仲晦,号晦庵,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是当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自幼聪明过人,十九岁中进士。从当时名师学习,对经学、哲学、史学、文学、佛学乃至天文、地理均有深入研究,堪称全才,但他的主要致力于儒学经典的注释上。宋代统治者重视文人,使众多文人从衣食之忧中解脱出来,专心学术研究。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学也得到空前发展。在这种风气影响下,朱熹也对经学发生浓厚兴趣,他不仅注释古代经书,而且还著书立说宣扬儒学观念及封建伦理纲常。当时的学术十分活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又会形成一些对异己观念的批判,而这成为《朱子语类》的主要内容。

文理梗概

《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对其语言、论说的记录。现存一百四十卷,内容囊括四书、五经、哲学、历史等各个门类,主要是朱熹晚年思想的精华。他在晚年对自己的早期思想所做的修正,在书中也得到反映。《朱子语类》包括朱熹理学思想的精华,朱熹哲学的基本课题是“理”,他的“理”就是“道”、“太极”,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学识广博的朱熹还把自然科学知识融入“理”的研究中,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天地生成说,这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理学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指的是三纲五常。朱熹当然也是三纲五常的坚决维护者,但他的三纲五常与明清人所提倡之压抑人性的哲学不同,而是把三纲五常当作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的武器,并以此批判昏君、奸臣,竖立自己的高尚节操。他还认为抗金御侮就是天理,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坚守君臣之义、夫妇之伦就是守礼。而针对当时佛教泛滥的情况,他提出“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理不可废”。朱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有相当的影响。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朱子语类》卷一)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

【赏析】

朱熹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气”与“理”的问题。这段话体现了他的理、气观。他认为理与气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但又密不可分、相依而存。理是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但却不是玄妙不可捉摸的,它一方面是阴阳五行之极,另一方面又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而气则是有形的,气凝聚以成万物。他并提出“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着”,意谓抽象的理若离开有形的物体,则无法依存。

在自然之中,理是太极,万物统一于太极,但太极的理又具体体现在万物之中。朱熹从佛教中吸取了一句话来比喻这种道理,这就是他常说的“月印万川”。这是宋代理学思想的精华所在,是理学家对宇宙的解释。而“理”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仁义礼智,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宋明理学宣讲的重要内容,也是朱熹“理”的主要精华。他从自然之“理”的论证中得出“理”的永恒绝对性,也同时论证了三纲五常的永恒绝对性。而这一点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认同,将三纲五常作为他们统治的工具。

妙言辑录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我的大学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我的大学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本书内容既有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创新的故事。它们个个寓意深远,文学气息浓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体会创新的无限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 交通常识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水孩子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水孩子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天命皇妃

    穿越之天命皇妃

    从一个纯真的幼儿园穿越到一个复杂的后宫,也许她真的经受不住!撒手一切,选择闯荡江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她,独孤丽!豁大的木棍,光看着这个,独孤丽的心就已经涣然发黑了。难道真的要被杖刑?“奴婢/奴才参见公子!”公子?这个人,到底是谁?独孤丽简直看傻了眼。
  • 浮生一世:山茶玉

    浮生一世:山茶玉

    锲子“你爱我么?”“…”“不爱么?那为什么答应娶我?”“…”“又是沉默!君离煜,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冷情!我跟在你身后数千年,你为什么就不能正眼看我一眼!”“夙九黎,别闹,这场婚礼不正是你所期待的吗!”“君离煜,我错了,走吧,都走吧。君离煜,我放过你了,以后都不要再见了。
  • 莫禹

    莫禹

    爱一个人本该无情,但日久生情,该如何抉择。双重的选择之下,她,踏上了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黑暗道路。
  • 双龙契约

    双龙契约

    龙神陨落,新人崛起。龙族再次的复苏,黑暗一次次的降临到人类世界,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无论人神,都难逃命运的抉择!这是一场逆天改命,是与魔,与人心决斗!
  • 我手机通未来

    我手机通未来

    一个穷逼书生偶然被五百年后的手机砸中,从此命运改变,救世华佗,神医转世,科技界的耀眼新星,拥有超能的武术的神人,金钱取之不尽,美女穷追不舍,只因未来手机在手。你能想像得到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带着每一个人的梦想,嗷……
  • 麻辣近代史:1885-1905

    麻辣近代史:1885-1905

    本书分为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日俄战争、名人列传五章。内容包括:日本这个民族、好人与坏人、义和团真相、两强争霸、慈溪那些事儿等。
  • 亿万老公深深爱

    亿万老公深深爱

    一纸聘礼,斩断她对生活的所有向往。昔日温柔待她的男人,转化成一颗淬满剧毒的药粒,逼她在无边的黑暗中辗转游离。几朝孽缘,引燃他对家仇的无限嫉恨。少时冷漠排挤他的家人,幻化一缕挥之不去的青烟,扰他在凶险的乱世中披荆斩棘。阴谋促使两人相遇,依恋的背后,竟横亘着整个世界的距离。当真相公诸于众,当承诺彻底泯灭。才知天下皆是磨难……
  • 极限抽奖系统

    极限抽奖系统

    穷苦高中生徐风在学校备受欺辱却因祸得福得到了极限抽奖系统他的未来又会怎样?一起看他如何在都市中纵横,他又会遇到哪些千奇百怪的事情?看由他组成的国内最强的特种部队穿梭于各种神秘遗迹!(ps:我本来都要放弃了,可是我不甘心,小伙伴们,我真的需要你们!)
  • 雪国的独角兽

    雪国的独角兽

    黑暗再次笼罩大地,命运之剑现世,圣洁的白色幻兽将带来希望之光...
  • 霸道总裁四年依然在

    霸道总裁四年依然在

    慕容冷澈刚从法国回来就因为娃娃亲的缘故嫁给了欧阳穆,后来欧阳穆得了疾病留下一封离婚协议书便离开了,四年后,“回来吧澈儿,孩子需要一个家”“他已经习惯了没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