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5200000044

第44章 蔡邕:生不逢时,死因并非是一句叹息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经史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是一位集文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

文学方面,他是东汉后期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是东汉时期最突出的辞赋作家。他的文章清丽典雅,开创了一代文风。

关于蔡邕的笔法还有许多故事,传说有一次,钟繇与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韦诞等讨论书法的用笔,钟繇向韦诞问蔡伯邕的用笔笔法,韦诞不肯告诉他,气得钟繇捶胸呕血,几乎死去。韦诞死后,钟繇派人盗掘了韦诞的墓冢,才得到随葬的笔法,于是“繇笔更妙”!故事虽荒诞,但蔡邕书法理论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蔡邕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非凡。在浙江绍兴的鉴湖景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东汉柯笛亭,就是缘于蔡邕在此避难以椽竹制笛的故事而得名。据传说,蔡邕被流放后,桓帝嘉其才华出众,便赦免了他。蔡邕在回来的途中,得罪了五原太守王智,考虑到难以幸免,便不得已亡命江湖,避难江浙一带达12年之久。其间,蔡邕来到会稽(今绍兴)。一日夜宿柯亭,清风吹过,蔡邕听到亭子里响起一阵悠扬悦耳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一种乐音。蔡邕便循声查看,发现声音来自亭东的椽竹,仔细数了数是第16根。第二天,他将这根掾竹取下制成一支竹笛,一吹奏果然音韵绝妙,于是蔡邕就将它取名为“柯笛亭”。以后蔡邕漂泊,就随身携带此笛到处吹奏,使得柯笛亭之名随着柯笛而名扬天下。

又传蔡邕浪迹吴越时,有一天住在一户农家,这家人在做饭时,将一段桐木填进炉膛。此时蔡邕正在客厅读书,忽然听到材木在烈焰中噼噼啪啪的响声,知道这是一块良木,便急忙请主妇取出。待用这段材木制成琴后,一弹奏,果然发出了美妙的乐音,因琴尾仍然留有被火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其为“焦尾琴”。

那么,这样一位学富五车、艺盖当世的大学者又怎么会被王允下狱而死呢?

罪名是阿附董卓!

谢承在《后汉书》对此有记载,但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蔡邕虽为卓所亲任,情必不党。宁不知卓之奸凶,为天下所毒,闻其所亡,理无叹息。纵复合然,不应反言于王允之坐。”甚至认为这是谢承的妄记!

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邕列传》这样记载:“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于是王允勃然大怒,狠狠地呵斥了蔡邕一番:“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向伤痛,岂不共为逆哉?”除多了“有动于色”的神态细节刻画和“共为逆”的大帽子之外,其他大同小异。

然而,仅仅凭借蔡邕“反向伤痛”就判定为“共逆”,理由实在显得有些苍白。首先我们要看看蔡邕在事卓的三年里,都做了些什么。

蔡邕虽然官职不小,做过祭酒、侍御史、侍书御史,还当过一段短暂的尚书、郡太守和侍中,时间最长的要算左中郎将,因此世人皆称其为“蔡中郎”;他的爵位也不低,被封为高阳乡侯。但实际上,他也就是给董卓及其官僚捧捧场、弹弹琴、写写文章、说说话而已。史载:“每集宴,(董卓)辄令邕鼓琴赞事。”

《后汉书·蔡邕列传》中记载了这三年间蔡邕做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的部下要尊董卓和当年的姜太公一样为“尚父”。董卓就和蔡邕商量,蔡邕说:“姜太公辅佐周朝,主要是受命灭掉商朝,所以称其为尚父。现在您的威德尽管也很大,可是和姜太公比,我私下里认为还不行。应该等到关东平定了,回京以后,再做进一步商量!”结果是:“卓从其言。”

第二件事——初平二年,董卓问蔡邕:“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地震啊?”蔡邕回答说:“地震是因为阴气太盛侵犯了阳气,是臣子超越了礼制造成的。就像您前年春天去郊外乘坐了超规格的金华青盖一样。”于是,此后董卓改乘帛盖车。

作为文艺大师的蔡邕估计也只能做这些了,然而对于蔡邕的建议,董卓大多弃之一边。蔡邕自己也“恨其言少从”,多次想东奔兖州或者遁逃山东,后来考虑到自己“状异恒人”,“名头太大”,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有很多人想一睹为快,藏不住,才作罢。

所以,对定罪蔡邕,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马日就不认可!他当众争辩道:“蔡伯邕是旷世逸才,知道的汉代史事最多,应当让他写完汉史,成就一代大典。况且蔡邕一向忠孝闻名,而仅仅因为一句叹息就连坐下狱,缺少说服力,杀了他定会让很多人失望的!”也就是说,一句叹息还不足以致人死罪,怪只怪蔡邕生不逢时。

当王允以“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复使吾党蒙其讪议”的严词拒绝后,马日绝望地说:“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事实不幸让马日全部言中。随后,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的辅军(参谋)贾诩鼓动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率众而西,直取长安,王允最后落了个灭族的下场!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蔡邕之死渲染铺陈为蔡邕伏尸哭董卓,“哭卓”虽不曾有,但从诸多史料来看,谢承的“妄记”也未必!“叹卓”倒有可能最为接近事实的真相!这种争议我们姑且放下,假设蔡邕不“叹卓”,他能不能逃此一劫,续成一代大典汉史,终成万世楷模呢?

也未必!蔡邕的人生际遇、政治眼光、文人性情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千古悲剧!

蔡邕之获罪而死,可谓是生不逢时。蔡邕出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至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出补河平长,长达38年,蔡邕均没有当官。要说,凭借父亲贞定公蔡棱的老关系和曾经师事太傅胡广的渊源,再加上其本人的绝世才华,38岁还不曾出仕就很不正常。当然也不是没有机会。桓帝(公元147-167)在位时,中常侍徐璜、左倌等专权的太监们听说蔡邕琴弹得不错,便建议皇帝调他到皇宫来当差。蔡邕走到偃师,便以身体不好为由回家了,在家中“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此时的蔡邕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和“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的形势。

当时的政治环境极其险恶。自顺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30岁的顺帝刘保驾崩后,不足两年,小皇帝先后换了4个。随之而来的是大将军梁冀专权,诛杀太尉李固、杜乔;桓帝刘志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在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衡及尚书令尹勋的内外相助下,一举杀掉了大将军梁冀及其党羽。然而,才送恶狼去,后脚疯狗来,接着又是“五邪肆虐”的宦官时代。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汉桓帝刘志驾崩,又一个小皇帝,年仅12岁的刘宏即位,这就是汉灵帝。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为了改变“国政多失,内宦专宠”的局面,决定谋诛宦官,却又被中常侍曹节矫诏所杀。在这样的环境下,连诸葛孔明尚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蔡邕的“闲居”哲学,不失为明智之举。

也许是生存需要,也许是官本位思想,也许是才华必卖帝王家的心愿……最终,38岁的蔡邕还是出仕了!虽然官并不大,一个小小的河平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升到郎中、议郎,然而事却做得不小:一套《熹平石经》下来,蔡邕再也不是名不见经传了,而是赫然成为一代大儒,动不动连皇帝也会“待诏问曰”!

“唯识忠荩,出命忘躯,不顾后害”的蔡邕学问已做到极致,名头也足以撼岳,但他竟然相信了桓帝“宜披露得失,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的鬼话。夸夸纯厚老成的廷尉郭禧、聪达方直的光禄大夫桥玄、忠实守正的太尉宠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直陈太尉张颢是霍玉推荐的,光禄勋姓璋是个大贪污犯,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都是一时得志的小人。

说就说了,做好保密工作有时也未尝不可。殊不知又让阉竖小人曹节偷听并泄露,以至于“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

这就是不懂政治了,标准的一个刀尖上的拙劣舞者。生逢乱世,虽然学问做得极大,但不懂得政治,只管长袖乱舞,不落得个悲剧下场,那才奇怪。

当然,蔡邕的书生意气、意气用事也让他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一次,是光和元年七月,灵帝因为妖异数见,灾变互生,下诏召集杨赐、马日、张华、单飓等人询问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并专门密问蔡邕。蔡邕风华意气地指陈政要,说:“太尉张颢是奸臣霍玉引荐的,光禄勋姓璋是有名的大贪官,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都是受到宠幸,才享尽荣华富贵。”尽管蔡邕一再强调要做好保密工作,仍然被中常侍曹节偷听并泄露出去,导致被蔡邕提出要制裁和裁黜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并日夜图谋报复。

最终,蔡邕因为“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判“弃市”(斩首示众)。幸好清廉忠直的吕强为蔡邕求情,灵帝又联想到蔡邕的密封奏章,才使得蔡邕罪减一等,和全家人一起被剃光头发,戴上脚镣手铐,贬逐到朔方,即使遇到赦令也不得赦免。

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将作大匠阳球又是派刺客又是施毒药,必要置蔡邕于死地而后快。幸运的是这些人都被蔡邕为国为民的高义所感动,才让蔡邕捡了一条性命。

第二次,是第二年,灵帝觉得政府还是需要蔡邕这样才华横溢的文人的,又赶上大赦,就让蔡邕回到本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9个月,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喝到高兴时,便邀请蔡邕共舞。蔡邕不理他的邀请,竟然拂袖而去。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平常骄纵惯了的人,怎受得了如此羞辱?王智不是人才,是标标准准的小人,做不到韩信胯下之辱的大度,干出点儿小人之事却正常,蔡邕不明白,最后落得亡命江海,远迹吴会长达12年。

第三次,就是“叹卓”之举了。面对董卓这样的独夫民贼,千刀万剐尚且不足以平民愤,你的一声叹息,让自己何以自处?且不说王允已是被胜利冲昏了脑袋,即使王夫之、顾炎武这等硕儒生在当世,能容忍几何?一时意气让一代大儒名浇身毁!

蔡邕至真至孝的高风以及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让人们称道,然而,他的人生悲剧却让人不无感伤。

同类推荐
  • 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的盛世繁华、盛世之中的隐患与危机等。
  • 梦染东汉

    梦染东汉

    他,枪神童渊的弟子,征战沙场,只为守护在乎的人,一生只此一人足矣;她,尽心尽力,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她此生不悔。铁血东汉,柔情似水,一个不一样的东汉末年,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切尽在本书,新手写书,写的不好的地方,多多指点小弟)
  • 日本为什么失落

    日本为什么失落

    近现代日本的崛起举世无匹,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有直达世界巅峰之势。但其后日本迅速失色,失落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几成标准的美国小弟。优劣同源,成败同因,日本的惊世成就,与其相对失落,根因都在于原始斗争本能主导下的日本幽灵文化。日本幽灵体用二分,以本能特质的斗士精神为体,以意识自觉的舶来文化为用。体用二分使得日本人能够轻松取用舶来文化,从而在跃迁时代会有超级优秀的表现。但体用二分却也丢失了舶来文化的生命活性,使日本人所得终究有限,无法登顶。且斗士精神具有紧张特质,无法持久,跃迁时代过后日本人就会趋于平庸。另外斗士激情还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灵活性要求,诸种因素的结合导致日本的失落。面向未来,随着人类养生所需得到基本保障,生活情感开始浸蚀日本精神,日本精神已是希望不再,相反,中华生活精神的春天却正在到来。在中日竞争中,日本已成必败之势。但日本精神的垂死挣扎,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
  •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本作品是以穿越的形式重现商鞅变法的历史过程。文中戏言爱情、战争、变法、人性。主人公为法律学院的女生,在图书馆看书途中,偶然打开一本馆藏版《商君书》被带回先秦时代,遇到商鞅。并以现代的法律思想引导商鞅,陪伴他走过漫长的征程,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实施变法。最后两人相恋,但因知道历史无法改变,促成商鞅与秦孝公妹妹的婚姻,自己默默守候。最后在商鞅车裂之时,因巨大的痛苦自殒穿越时空回到图书馆。书架对面站着的竟然是少年商鞅的摸样。故事中有法学生对于法律的崇拜,也有对商鞅变法的想象。
  • 无双布衣

    无双布衣

    白衣入乱世,相遇一开颜。举朝无旧识,入眼只青山。我在,这江山社稷就在,我亡,这江山社稷就亡了。
热门推荐
  • 战国魁雄

    战国魁雄

    古之魁雄之人,未始不负高世之志在接过小龙景光的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不断转动。天文十年,14岁的宇喜多四郎踏上了前往天神山城的道路。武士的荣光尚未黯淡,革新的曙光展露爪牙。以西国的一介浪人,直至天下之巅。不如归行方?天下人的征程!
  • 黎花下杏花未开

    黎花下杏花未开

    山坡上,桃树下,桃花落,杏花开,星澜陌,立满天,这一生,只为你,想着你,伴着你,不求你,为爱弃。
  • 重生之最强丹师

    重生之最强丹师

    前世,她是仙帝紫凰,丹宗唯一传人,本该傲世凌云,畅游天地,却为了传承之物,被追杀逃亡,最后落得个自爆而亡。这一世,她是凤月歌,九华门第一强者清月真人唯一的徒弟,十八岁以前痴傻疯癫,被人嘲笑,一朝清醒,风云从此变换。比天赋,她是万年难遇混沌雷灵根!比身份,她是丹宗唯一传人!她妖娆,她狡诈,她不择手段。他腹黑,他狠戾,他心狠手辣。凤族唯一血脉,身负丹宗传承,萌宠陪伴,外加生死不离小伙伴,她势要冲上九重天,把这天下搅个天翻地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地球说

    地球说

    一场不为人知的起源一段血脉偾张的历史一个绝世霸主的诞生一部绝无仅有的小说
  • 补天传奇

    补天传奇

    陈悔平静的生活突然被一封神秘快递打破,母亲因此而惨死,陈悔差点因此锒铛入狱,更有数不清看不见的黑手在旁边虎视眈眈,当陈悔终于有一天查明真相后,他却无奈地发现,凶手并不是他现在能够抗衡的……
  • 伏仙风云

    伏仙风云

    星武神陆,大国林立。在这片神陆之中,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是为世间禁地。燕国,在神陆的极北。这是一个以武立国的国度。故事就在这里开始!
  • 桃花缘季

    桃花缘季

    我终是成了你的心头之人。就算是心头大患也好
  • 星云变..more

    星云变..more

    (试建一群:83240615,喜欢看星云变的书友请加,作者免进。)在经历了九十九次求职失败后,陆星宇颓废的回到了他所租住的出租屋。来到阳台上,陆星宇握着双手,抬起头,虔诚的对着天空祈祷:神啊,我要工作,好多好多的工作!我还要金钱,好多好多的金钱!我还要美女,好多好多的美女!除此之外,我还要变强,越来越强......轰隆!天空忽然响起了一道炸雷,接着一个易拉罐似的不明飞行
  • 天外散仙

    天外散仙

    长生,不过是为了逍遥而已。若是长生而不得逍遥,那和放生池里的乌龟有什么区别?
  • 织工、沉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织工、沉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