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5700000021

第21章 精英文化的助推

前四章归纳、提炼出的民间的慈风孝行是慈孝文化的果实,上述的“民间故事传播轨迹”与“时代变迁,完善延续”两部分讲述的是慈孝文化的沃土,笔者认为,慈孝文化也是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典籍文化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结果。

西方学者、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是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国内学者邹广文有类似观点: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就此而言,精英文化应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民间文化相区别而言的文化类型。

基于这一观点,笔者所指的精英文化,泛指民间文化以外的文化现象,也就是除上述提到的外,还特指由官宦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等衍生而来的文化现象。

举孝廉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狭义上的慈与孝属于家庭内部伦理道德范畴,儒家经典著作《周礼》中对此也有记载。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登基后,推行了发现、培养官吏预备人选制度——“举孝廉”。东汉永元之际,这一制度规定地方人口满二十万每年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须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后时至清朝,还曾用过“孝廉公”的称谓。可见“举孝廉”以孝治天下,不能不说助推了民间的慈风孝行,而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浙江省慈溪县的董黯。

董黯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向汉武帝奏请“举孝廉”的董仲舒可能不会想到,他的奏请竟会在200多年后让其子孙受惠。那就是董黯“自囚以告有司”后,在永元八年(96)二月十五日,汉和帝发了一道《征孝子董黯擢议郎诏》。诏书引用《大学》的话:“孝者所以事君也”,称赞董黯孝行卓然可嘉,并官封议郎。

汉和帝的诏书使浙江慈城有了“甬上孝子第一人”董黯。而受董孝子的影响,慈城渐渐形成了子(女)孝父(母)慈的民风——“邑有董孝子遗风,人知孝爱,乐循理事旧矣”。应该说,董孝子的遗风——人知孝爱,除了一邑小城人固有的认识,还离不开汉和帝的诏书对此的肯定。根据《慈溪县志》记载,慈溪县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女)有30多个,而且这些孝子(女)的孝行皆以石牌坊的建筑形态耸立在乡亲们生产与生活的里巷乡间。

再说甬上董黯被皇帝敕封为孝子后,他的孝名从慈城传到了明州,唐大历十二年(777)在明州城西祖关山建董孝子庙以作纪念。之后,明州府下辖的县城先后建造了5个董孝子庙。明朝洪武四年(1371),董黯又被敕封为“董孝子之神”,定于其后每年农历六月六祭祀董孝子,以弘扬孝道。在中国历史上,为一个孝子而敕建宏大庙宇的并不多见,建庙再举行纪念活动的更少,可见董孝子在明州府历代官宦的心目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从举孝廉、下诏书到每年的祭祀,就像汹涌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助推着民间慈风孝行的发展。

孝慈录

洪武七年(1374)九月,明太祖贵妃孙氏病逝。因孙氏只育三女,没有儿子,太祖朱元璋命其五子吴王朱橚为孙氏服丧。那么,按五服中哪一丧期呢?朱元璋命礼官讨论而定。礼部参照古礼称:据《周礼》《仪礼》,最好不要让朱橚为父亲的贵妃即孙氏服丧,因为朱橚相当于古礼的大夫以上者。朱元璋对礼部的意见相当不满,说:父母之恩一也,而丧服低昂若是,其不近于人情甚矣!于是朱元璋又命宋濂等人重新考量丧礼。据记载,宋濂等人领旨后,调查了以往案例,了解到曾经有42人讨论过为母所服丧期之类的问题,其中28人愿为母服三年丧期,14人愿为母服一年丧期。对宋濂的报告,太祖认为:“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今观,愿服三年丧,比服期后者加倍,则三年之丧岂非天理人情之所安乎?”

朱元璋的天理人情观点正是孔子的仁义道德核心观——“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想想也是,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而这期间父母是尽心竭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个孩子,那么为父母守丧三年也属“理所当然”,而且还应当出于对父母的真挚感情。

为给孙氏服丧一事,明太祖还编纂了《孝慈录》,作为明朝的正式服制。《孝慈录》是封建时代最后一次服制的改革,也是对古礼制的补充与明确,民间所称的“五服”次序在《孝慈录》中进一步被明确。由此可见,民间的慈风孝行不断被精英文化按着时代之需要而完善,转而又影响着民间的慈风孝行。因为孝道是精英文化之儒学的根本,也许尽孝不仅是儒者的人生首要责任,更是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吧。

众所周知,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作为设科考试以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与汉代的察举制有着一定的联系,即科举制度仍然保留了察举制有关“孝廉”的内容,而且为父为母的“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这条丁忧准则,并没有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毕竟施政的要诀,还是以道德为根基,而慈与孝则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

明万历五年(1577),朝廷发生了一场风波,源起为是否准许张居正丁忧一事。那年的秋天,张居正的父亲在湖广(今湖北省)江陵去世,无论按古礼,还是按明朝的《孝慈录》,张居正都应服丧三年。当张居正向神宗皇帝报告要服丧三年时,十五岁的神宗皇帝大为不安。因为国家大事、皇帝的御前教育似乎都离不开这位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而三年之时太长。于是神宗皇帝与两位皇太后商量后,指令元辅不丁忧守制而“夺情”在职居丧。想不到皇帝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其中由张居正提拔的吏部尚书张瀚抚膺太息曰:“三纲沦矣。”这样,不少官员纷纷奏请皇上准许张回籍丁忧,翰林院的几十名官员还联合去张居正的私邸当面劝告,其中有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有的奏本称:不肯丁忧,置父母之恩于个人名利之下,将给朝廷带来不良的影响……这场风波最后以臣子藐视皇帝,严惩参奏官员而收场。然而,在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的第四天,他开始被攻击。之后,尊张为师的神宗皇帝清算张居正生平事略且给其加上了众多罪状,其中一条“罔上负恩”,说张居正晚年权倾一时,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甚至不守孝道,以丧服办公……就在张居正被清算的时候,礼部侍郎罗喻义、左都御史邹元标等人,却敢担生命之虞,不计前嫌,公开站出来为张居正申冤,主持公道,于慎行还给办案人员写书信一封,说“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实堪可怜,望予关照”。据记载,明天启二年(1622),张居正恢复名誉。

在张居正“丁忧”与“清算”的风波中,于慎行等士大夫的高风亮节是官宦文化中关于慈风孝行的一段记忆。因为这些人有的受过张居正的贬斥,有的甚至被张居正打断双腿而终生残疾,然而他们却依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为张家老少说话,实在让后人称赞。

士大夫

董仲舒的“举孝廉”,朱元璋的《孝慈录》,诸如此类的精英文化助推着民间的慈风孝行。在历史长河中,还有一类人,他们既是“士”民阶层的一部分,也是官吏队伍的一分子。仕风决定着士风,从他们的身上也可见当时社会的士风缩影。士作为“四民”之首,是社会道德良心的标杆。当然在士不掌握政治权力的时候,可能不直接承担社会道德良心代表的责任,但作为精英阶层的一部分,又是国家官僚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素质的好坏、能力的高低,从大处讲可能直接关系到仕风的好坏,以及政治是否清明,从小处讲则可能会影响民间的风气。如果士大夫以“忠孝节义”自励,那自然是社会风尚的一股清风,自然而然成为农、工、商三民学习、仿效的榜样。宋代的林逋在《省心录》中所撰的“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从钦”慈孝语录,与民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异曲同工。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1472-1529),人称王阳明,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人,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而他的《示宪儿》家训——“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以行动兼思想提炼而成的“孝悌、谦恭、友善、宽容”的道德格言,还有他的《大丈夫处世格言》——“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有而欺穷困”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渐成世人慈风孝行的楷模。《大丈夫处世格言》还被山西商人雕刻在建筑物上,成为永久的民间教育素材。清代李毓秀《弟子规》中所提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以及曾国藩的家书等,也都影响了数代人的慈风孝行。作为湘军最高统帅,年净收入可达五千四百两的曾国藩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认识到奢侈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子孙的发展,这似乎与上述“娇子等于杀子”的观念同出一辙。还有孟轲的慈孝之语:“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被人们所接受,还广泛传播,民间也有很多据此改编的谚语与童谣。

笔者根据民间故事分类研究著作,整理了一份历代士大夫著作中刊出的有关慈孝主题的故事名称。

从百科百图了解,一部分素材来自于民间传说,然而这些著作却又属于精英文化范畴。笔者认为,士大夫对民间慈风孝行的认同、总结、倡导和艺术化,大大促进了慈孝文化的传播、继承和深化。

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拜,或者说,宗教就是由一套信仰的学说来解释大到宇宙,小到人间存在的现象,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宗教包括了符号意义、信仰、叙事体的故事,还有修行者生命体验的实践。由此,宗教常以一套内部的道德准则,来调整人类的行为。宗教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教仪),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宗教中的崇拜行为、礼仪规范属于宗教的外在表现,体现出宗教教义的实践,也反映出宗教传统的演变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教义是规范化、程式化、机构化及制度化的,其内容包括祈祷、祭献、圣事、礼仪、修行及伦理规范等等。宗教可说是点亮人间慈善的明灯,无论是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还是由外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其宗旨都是劝人为善。佛教中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之说,也是民间慈风孝行的助推器。

泱泱数千年的文明史,类似上述精英文化中有关慈风孝行的逸事记载层出不穷。正因如此,精英文化也是催生慈风孝行的土壤。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 姓名学

    姓名学

    本书由著名民俗学专家文龙先生编写。书中介绍了姓氏的时代特征,153个姓氏溯源,帮助你寻根问祖,了解姓名的避讳、谥号、赐名、取名、取字、取号、取乳号、取小名的知识,为了更具实用性,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起名、改名的知识与方法。姓名,蕴涵了人的精、气、神。姓名,传达着天地之玄机。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乱游记

    乱游记

    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一段始料未及的虐恋,负了你,毁了一切!我命由天,不由我改变。
  • 唐坑

    唐坑

    一朝梦醒,大唐还未崛起。隋末动乱,金戈铁马。江山如画,美人如玉。李季,带着一只癞皮狗,大业十三年秋,走进江都城,走进烽火乱世,搅动天下风云。
  • 校花之鬼公主

    校花之鬼公主

    我们系的校花,啊啊啊!好漂亮呀!可惜他是鬼公主,阴森森的,好可怕……详情请看本书
  • 妖孽行天下

    妖孽行天下

    闹皇宫,就闹他个鸡犬不宁!闯江湖,就闯他个天下无敌!这边风景独好,妖孽美男横行!她见一个收一个,决不手下留情!一个妖孽女子,N个妖孽男子,这就是个妖孽横行的世界!他是临渊大陆赫赫有名的圣翌战神默王爷,她是初出茅庐刚入江湖的小菜鸟。
  • 滴血的刺刀(上卷)

    滴血的刺刀(上卷)

    驻守赣北会埠地区的国民党六十军某团一连在连长陆蕴轩、副连长扬尚武等人的率领下,奉命全连驻守某个无名高地,伏击负责日军供给会埠主战场上主力部队的一支运输车队。怎料情报出错,护送车队的日本士兵足足有一个步兵大队,人数近千人,而且配备有中型坦克和步兵炮等重型武器,并且指挥官是拥有日本贵族血统的藤原日次郎大佐。骑虎难下的陆蕴轩等人为了完成军令,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日军发动攻击。
  • 玖门

    玖门

    故事源于九门,终于九门。跟随着主角的脚步见证又一个传奇的诞生。
  • 代罪替妃

    代罪替妃

    为了姐姐,她做了他的妾室,成为他报复的对象,她拼命保护的姐姐,拼命的想要除掉她,一次次的伤害,她的心,早已破碎!当真正的上官若晴出现,他才知道,原来他一直报复错了人。想要挽回,可是她却不想再给他机会,他们之间,还有太多间隔.。华丽重生,她决定放手追求自己所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拾真之路

    拾真之路

    当今世间,修真之风盛行。修真之术,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之分,泾渭分明,人人与生俱来皆有自身对应属性,运用种种密法将之催发到极致,几可呼风唤雨、竟有震撼天地之威。楚开,楚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怪才”。3岁识字,5岁熟读上古经典,7岁已精通琴棋书画、音律医术,人人谓之曰神童;怪在怪在,如此神童,自身属性居然一无所有。一无是处者除了浪费粮食还有何用?遂好事之人皆谓之曰废物。家道中落、寄人篱下,曾经的贵公子尝尽世间百态;五行缺五行的废物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修真界行走,甚至生存?拾是寻找,是探索。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天道无情、人心有情;天地不仁、人心有仁,所以,这也是一个关于“情”的故事。
  • 星际之神位领主

    星际之神位领主

    因为天赋太差而无法成为潜修者的打工仔陈伦,竟然靠着意外得到的神器而逐渐走上了巅峰。10级潜修,地球最强;浩瀚星河,神秘万千;地火水风,皆为浮云;唯炼时间,方能成神。这里有能凭身体抵挡核武的潜修者,有体型蜿蜒几千公里的星际洪魔,也有小如鸟兽却拥有致命能力的宇宙毒兽……机械文明的没落,神秘种族的存在,星河战队,星球争霸,宇宙封神,一幅越展越宏大的壮丽故事正一步一步的为您揭开……——————————————————陈伦仅用一瞬就完成了对眼前这颗星球的神识打探:“嗯,总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亿,种族以蛮荒的兽族为主,辅有一些低级生物。完成这个星球的回收任务,估计需要三天。”敬请关注真空刃作品《星际之神位领主》,每天一票身体好,收藏再看更给力!
  • 一品名媛

    一品名媛

    她曾是遭世人所唾弃的私生女,在豪门内隐忍多年,只为一朝翻身。他曾是名门公子却因为遭逢巨变,不得不寄人篱下,只为父母复仇。他们不觉得被对方所吸引,惺惺相惜,相互扶持,走上巅峰的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最傻的人从来都是自己。她不知道,从爱上他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推上了一条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