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8700000025

第25章 名人再小的事也是新闻

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小事,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天》尽管老师掰开揉碎地讲解怎么写作文,真到自己动笔写的时候心里还是没底。常常是写某年、某月、某日,清晨起床后漱口、洗脸、吃早点,然后真实地述说一天干了什么。老师管这种作文叫“流水账”。如果我把爸爸的漱口、洗脸等生活小事告诉您,大家在互相传说中也许会感觉很有趣而并不乏味,这就是名人效应吧。

生活小事

洗漱

每个人洗脸方法各有不同,爸爸洗脸呢,先是用温水在脸上撩搓几下,然后在手掌上搓香皂(早年用肥皂或卫生皂)反复在脸上磨搓,再后用手指尖在脸上反复的轻轻的挠。为什么要用手指挠脸我没有问过,也许演出时化妆用油彩,卸妆时需要反复搓洗还是因为长年露天撂地,为洗净饱受尘埃汗水及风雨雪霜侵蚀的脸而留下的习惯。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想用手指反复轻挠面部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有去皱作用,是一种面部按摩的创举。

爸爸漱口的习惯也与常人有不同之处,除用牙刷刷牙以外还要用“刮舌子”刮舌头,那时“刮舌子”有银质的,也有牛角的,后来生产一种低价的叫“化学的”就是现在的塑料制品。解放后进行科普宣传认为在舌头上布满味觉感受器——味蕾,用来辨别滋味有益于人体消化。提倡不要刮舌头,一般人就不刮舌头了,可是爸爸仍然感觉不刮难受。一直到快七十岁时才不用“刮舌子”。爸爸除了早晨、午饭后和睡前刷牙漱口,他还随时增加漱口次数。一是吃了生葱生蒜,二是在某些演出之前。这里面我讲一个故事,爸爸年轻时为了赶场经常吃饭没有准时、准地。有一次演出前吃了半个窝头就一把炒果仁,吃完没多久就上台了。演出段子是《开粥场》,除去开头“垫话”以外,接着是滔滔不绝的大段贯口“趟子”。这儿活对爸爸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可那天嘴里边有一小块儿没咽下去的果仁渣,比米粒儿还小但在嘴里来回搅和。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又不能使观众发觉爸爸费了很大的劲总算演出成功。一下台把它吐出去了。自那次起凡是演出的需要,上台前反复漱口当然也再没发生类似事情。

睡眠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爸爸的睡眠很有规律,晚年坚持的更好,一生少有失眠的痛疾,但遇到重大刺激也有过彻夜不眠。中年后习惯睡午觉,时间是饭后一点到三点“雷打不动”,晚年这个时间便谢绝会客。他经常说:“缺觉比得病还难受。”因为他自己体会很深,对我们也经常提醒。他总说:“睡足了人才能精神好。”这很合乎卫生道理,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抵抗力偏低,相对来说容易得病。我小时候过年显得比别人都“在乎”,一定要强打精神“守岁”,还冒着室外严寒放炮、提灯游戏,甚至玩雪,过了年总要闹“不舒服”。爸爸观察很细致,所以有一年,三十晚上十点多钟,爸爸跟我商量说:“一会儿还得熬夜,咱先睡会儿。”我说:“一宿不睡才叫过年。”爸爸说:“太对啦,不过白天跑了一天了也得躺下歇会儿,咱不睡就躺会儿,为了舒服咱脱了鞋,脱了外衣,天太冷咱盖暖和点,我盯着叫你,你得一叫就起呀!”我心想我根本就不睡还用人家叫吗?哪知道人又累,床上又暖想不睡觉可就由不得我了,一觉醒来已是初一早晨七点多了。四周一片安静,睁眼一看天亮了心就全明白了——“上当了”,起来想找爸爸算账……从那儿起过年再也不熬夜了。

冬天爸爸盖的棉被很长,一是因为个子高,二是因为爸爸有蒙头睡觉的习惯。我想还是与早年外地演出,冬天寒冷又没有好的睡眠条件有关。

吃药

别看爸爸瘦,一生没得过什么大病,很少吃药打针。爸爸的左上臂外侧没有一个疤痕,是因为小时候在二奶家住,二奶怕打针时扎到爸爸骨头就东躲西藏,所以,爸爸从小没种过“牛痘”,也没扎过预防针。

爸爸吃药的方式实在少见,就算偶尔感冒、咳嗽、胃痛吃点小药片都很费事,要是吃西药胶囊或是中成药蜜丸水丸更“要命”了。他总说自己的嗓子眼儿比别人小很多,咽药特费劲。一会儿自己又叨么说:“可吃涮羊肉时夹一大筷子羊肉涮熟了蘸点卤和香菜,搁在嘴里嚼几下顺顺溜溜就咽下去了,这么大一团一点也不费劲,接着第二筷子又来了……”外人听了准以为是使“包袱”;家里人都能证实大口顺溜的咽下涮羊肉是真事,几杯水送不下小药片也是真事。

事情说来也怪,一提到吃药爸爸的吞咽神经就特别紧张。吃一片药至少得先晾好三杯白开水。开始是先放药片后用水送失败了,因为药片容易粘在舌头上不好咽。后改为先喝一口水再把药片放进嘴里经几次努力水是咽下去了药片还在嘴里。有时水竟从口角溢出沾湿了衣服领子还不说,甚至水顺着脖颈儿从前胸而下连裤腰都洇湿了,药还是没咽下去。

爸爸终于“胜利”了,他经过反复琢磨,问题出在嘴里含着水和药当“命令”咽下时它就是不往下咽。于是他试着站立吃药,当药和水都在嘴里时两手掌弯曲放在嘴边(像是喊远处的人的样子)目的是挡住万一口角溢出的水。仰着头及两足跟提起,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在咽下水和药的同时全身用力向下,使跷起的脚跟放平。实际上是使这个全身动作协同吞咽动作,使药物顺利安全的服下。又试了几次都很灵,爸爸很高兴地说:“别看费点儿事总算把药吃下去了,反正不能把药和羊肉放在一起涮着吃吧!”

健身

在谈到爸爸健身方法的话题时,有必要先说说爸爸的健身意识。爸爸早在学生时期所面对的家庭状况就是:爷爷年老、后奶无德、大伯颓废。未来靠谁?只有靠自力更生。十五岁从艺后他更清楚说相声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重的行当。特别在当时没有固定收入只能是“日挣日吃”。天津人管这样的行业都叫“指着人吃饭”,也就是说人健康出去挣钱,家里有饭吃;人病了挣不来钱,家里没饭吃还得借钱瞧病。当然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爸爸有文化早认清了这个道理。就力所能及的维护自己健康包括注意衣服增减,把好“病从口入”关,杜绝不良嗜好等等。因此三十五岁前属于被动健身。

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健身是从解放后开始的。爸爸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但解决了温饱,生活还逐步得到改善。爸爸热爱新社会,从那时起他是在为自己成了国家主人而健身、是为尽情享受幸福生活而健身。

党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双百方针”像及时的春雨浇灌滋润着爸爸和他的相声艺术,他开始懂得不仅是为糊口而说相声了。他在继承整理传统相声的同时着力改编演出他人创作的新相声,特别是自己动手自编自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他还不断撰写发表《怎样说好相声》等文艺理论性文章,应该说在那一段时间里,爸爸的相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便是后来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他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坚毅、自信。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这个意义来说他是在为文艺工作和相声事业而健身。

广大人民群众在听到、看到爸爸的演出并被他的艺术所倾倒的同时,更加了解了爸爸对相声、对人民大众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成沓的来信、密集的来访和数不清的电话其内容除祝贺艺术上的成功外,大部分是盼望爸爸保重身体。爸爸在很多次接观众的电话中重复着一句话:“冲着你们大伙爱听相声,我也要多活些年。”由此看出他必须为广大群众而健身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1984年爸爸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1986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由广播电台向全市人民宣讲。爸爸感慨地说:“现在我才知道相声和政治能联系在一起、和党的工作能联系在一起。别看我七十岁入党我不服老,我要抓紧时间多做工作。”他意识到,要想为党多作贡献,必须先为了党而健身。

纵观爸爸的健身意识是与时俱进的,从为享受幸福生活而健身,逐步认识到为相声艺术而健身、为广大观众的需要而健身、为党的事业而健身。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高度的认识、不同标准的要求。正是这种健身意识指导他、督促他在漫长岁月里在健身运动中克服困难、从不间断、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爸爸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忠实执行者。健身使爸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好身体又保障了爸爸实现了对事业进取的远大志向。事实证明爸爸不愧是一位既高龄又成果丰硕的老先生,而不是“无志空活百岁”的遗憾者。

1950年,一次梨园界人士在和平路鸿宾楼饭庄聚会,饭庄经理梁德才先生说笑间教给爸爸一套既不是太极拳又不叫八段锦的健身操,难度虽不大,但要想练准练精也需下一番功夫。练了一段时间后爸爸觉得全身有力张弛自如,于是就不管在何时何地、不论是风雨雪霜坚持五十多年,一天也不间断。提起健身爸爸曾说过:“‘文革’蹲‘牛棚’怎么样?也没停过。只要‘看守’不在,我就偷偷的练。我健身一不要器械,二不要场地,甚至有亮儿没亮儿都能练。”

爸爸每天练的健身操第一节叫“干洗头”。即用双手反复的前后左右搔挠头发,动作和洗头一样就是不用水。中医有头针疗法,头皮上有很多穴位,连通着全身经络、器官及脏腑。“干洗头”不但能促进头皮及毛囊的血液循环,还能通过刺激头皮上的穴位,营养了相应的器官和脏腑。难怪爸爸从来不掉头发。

第二节叫“磕牙”,坐位立位均可。腰、背、颈、头是一条线,双目微闭上下牙不停地连磕四十次。这一节做下来不但有节奏又力量适度的运动了颞颌关节及牙齿、牙髓,又震动了眼、鼻、耳甚至上达于脑,对各部的健康十分有利。爸爸七十多岁时满口牙无一脱落,仍能吃炒花生等坚果,吃烧鸡时还能嚼鸡骨头。

第三节是上肢运动,两上肢同时反方向旋转,轻拍胸背部达到“左打心、右打肺”的目的。爸爸做这一节特别到位,他体瘦臂长、手长平时两臂分上下后背,两手中指在后背能搭上。这一节操反复做不但活动了上肢,而且通过前胸后背击拍增强了心肺功能。八十岁时上楼不叫人扶,一气上四楼心跳不快,不喘。

第四节是“捶腰眼”,两手半握拳轮流击打“肾俞穴”部位,并间隔作俯背运动,八十多岁时他可以随时俯身双手摸地面。

第五节是“脚跟踢屁股”,两小腿轮流向后上屈曲并用脚后跟踢到自己的屁股,反复数次。由于爸爸体轻腿长下蹲的时候屁股压在“腿肚子”上,所以他能一次原地不动的蹲一到两小时不感觉累,也不会摇晃。

为活动手指,家里准备有铁球、玉石球,但爸爸感觉太重压手,又换了山核桃,因搓转起来太硌手也不愿用。偶然一个机会参观高尔夫球场,球场领导和服务人员围了上来,有人讲解并教给爸爸打高尔夫球,做了示范非让爸爸打一次,爸爸风趣地说:“还让我打球,看看我又高又瘦重心不稳,真铆足了劲儿打这么点小球,眼神儿再盯不住,球没打着我先趴地上了,打这儿就奔医院了。”一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临别时场领导送给爸爸两个高尔夫球搓手健身。爸爸拿在手里搓了两圈,突然对球场领导说:“咱可不兴让我团两下又要回去。”场领导笑着说:“马老,这是我们诚心诚意送给您的。”爸爸笑着握着领导手说:“谢谢,我太爱这俩球了,这么多年没找着称手的‘兵刃’,今儿个得了两个‘宝球’就跟《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得了‘天河镇底神针’(如意金箍棒)介(这)算行啦!”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两个揉搓熟活的高尔夫球这么多年爸爸一直爱不释手。

冷水洗鼻热水泡脚也是爸爸的健身内容。一年四季早晨起床后,晚上临睡前用冷水洗鼻子(包括泛洗和屏气灌洗前部鼻腔)通过清洗去除被鼻毛挡住或附着于鼻腔的灰尘及微小杂物,保持呼吸道大门的干净通畅,不给病菌繁殖生长的机会。另外鼻黏膜血管非常丰富,通过冷水刺激器官起到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热水泡脚大家都知道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解乏功效。中医有足针疗法,人的脚底板儿上不但有经络还有很多穴位通达全身各脏腑,因此热水泡脚对全身都有保健作用。最浅显的效果就是有助于很好的睡眠。

爸爸另一个健身方法就是走路。他从小上学走路,从艺后撂地赶场走路,下放农村更多的还是走路。爸爸个儿高腿长步幅大,走起路来轻盈快捷。相声《讲卫生》中说“以步当车保健康”。爸爸真的尝到了走步锻炼的甜头,晚年在疗养、住院期间不适合做剧烈运动,除练保健操就是在病房楼道走路。最初一天坚持两千步、一千步、五百步、二百步……只要能下地就要练“走”。1998年演出时有这么一段台词:“有人问我您这个年纪,这个身体没买辆车吗?”“车,什么车?”“小汽车呀,来辆蓝鸟儿!”“我告诉他别说蓝鸟,连‘嬲(shun)鸟’都没有!”

爱好

爸爸一生爱好既多又广,生于民国初年清贫梨园世家的他,能有幸获得中学文化,是他爱好广泛的本钱。而毕生所从事的相声职业更需要他博学多闻。“无不知百行通”。

人们爱听相声,在开心大笑的同时也欣赏了演员的表演风格和技巧。孰不知,在潜移默化中观众增长了不少知识也受到不等的教育。真要是“乐定思乐”,剖析相声段子,无论是涉及的各门知识还是所贯穿的逻辑哲理,其内容极为庞杂深奥。我想这也许就是历代文人雅士喜欢并乐于参与相声创作的原因所在。

爸爸曾说过:“相声段子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相声演员的肚子就是杂货铺’,使活时可以这样形容。但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工作中仅‘杂货铺’是不够用的。相声演员的肚子里应该装着百科全书。”这既是一种高标准的自我要求,也是相声工作者的共同心声。相声是艺术,也是一门学术,所有的“垫话儿”和“正活”都是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只背下台词照本宣科或无固定台词信口找噱头,不但会使作品毁于一旦,还会使相声的魅力损失殆尽,更得不到观众的认可。要想把相声说得精益求精,就要下苦功,要经过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攀登的过程。一个段子要经过千锤百炼,即使是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也要在喝彩声中保持冷静清醒。说相声年头越多,越感觉相声的学问越深,说好相声越难。只有坚持学习反复实践,深入生活,才能说好和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相声、好作品。

读书

为了弄懂相声,说好相声,写好相声,爸爸一辈子书不离手,读书是他的第一爱好。

多年来,观众评论马氏相声特点是:“以说为主,文哏见长,传统段子居多……”像《三字经》、《吃元宵》、《夸住宅》、《开粥场》、《八扇屏》等段子内容尽是历史事件和文学典故;又如《对对子》、《西江月》、《绕口令》、《打油诗》等段子更讲究句子的平仄韵律。按照“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受它”的理论,相声演员只有充分理解本子,才更容易背诵,才能在表演中自然流畅有声有色,才能对作品更好的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营养”,用于再创作。而理解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多读书,多思考。

爸爸读书首先从字典、辞源起步,从而加深了对启蒙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的理解。再读五经四书(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接下来是《史记》、《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再下来就是唐诗宋词等诗词歌赋及《古文观止》、《古文释义》;再读“才子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榜》;又读《今古奇观》一类的书有“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还有揭露文人无行、文人相轻以及鞭笞讽刺社会腐败官场丑恶的书有《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还有相当于相声工具书的“笑林”类书籍;爸爸不迷信,为了说好相面、算卦一类的相声并揭穿其中的骗术,还特意读了这方面的书籍。在相声《相面》中曾罗列的相书就有:麻衣相、缘柳庄、水晶集、相书全编、相面大全、大清相法、揣骨相、摸骨相等等。除此之外还读过不少公案书、野史、故事、寓言、神话等书籍。当然曲艺各曲种的唱词、京、评、梆等戏曲的唱本也是必读之物。其他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及卫生防病中医针灸等书籍也看得不少。

爸爸读的书比我写在纸上的书名要多,他读书时间并不充裕,但他不荒废时间很会见缝插针,在演出间隙认真攻读。凡涉及相声台词的书他都反复熟读直至流利背诵;与相声段子有密切关联的书,都要通读并重点记忆一些内容;其他书籍只能粗读,记住作品年代、作者姓名并了解书中人物,地点、情节等大致内容。总之,这些年来爸爸读的书和从书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知识,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看戏

爸爸爱看京剧话剧,如京剧《群英会》、《借东风》、《龙凤呈祥》等名角合作戏以及对生、旦、净、末、丑各派名家的代表戏目都十分喜欢。话剧诸如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们合演的老舍名剧《茶馆》,只要电视播放决不放过。他看戏除了欣赏外,还要学众家之长充实自己。对于每一个演出细节都看得真切,天津人艺演《骆驼祥子》念凡先生饰刘四爷。有一段剧情是,一次刘四想外出挥霍却被虎妞把钱“卡下”,大部分演员演到此时,刘四爷只表示尴尬无奈下场。而念凡先生除了尴尬无奈之外加了一个动作即把提拉着的对襟儿小褂儿向右肩上一搭,一转身嘴里油腔滑调地唱了句梅花大鼓“嗳啦,八月里……”晃悠着走进后台。爸爸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起这个情节,他说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刘四爷的身份,既用自嘲的方法自己找台阶下台,还表示了对虎妞的不卑不亢。“嗳啦,八月里……”是梅花大鼓《王二姐思夫》中的一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天津已脍炙人口。念凡先生的表演栩栩如生恰到好处,难怪迎来观众一片笑声和掌声。爸爸勤于对戏剧欣赏和借鉴,在相声特别是在反串戏中表演十分到位。

爸爸经常说“艺人”的共性是表演,(包括开口的、不开口的)而技艺的优劣与卖力气程度比较之下差“分厘毫丝”的功夫,观众都能品出来,给演员打分时,观众手里像拿着“刀子秤”甚或拿的是称金铂称贵重药材的戥子,其评价准上加准。所以爸爸早在从艺的那一天起,就为自己写下了座右铭——一不骗自己、二不骗观众。对于这一格言爸爸在九十年的岁月中矢志不渝。爸爸总说,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一个人连父母都骗,这样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爸爸说其实观众是骗不了的,欺骗观众就等于欺骗自己。多年来爸爸秉持这一观点并身体力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爱戴。

谈象棋

爸爸说他爱象棋由来已久,小时候很快学会摆棋子、走棋,背会了很多口诀,如“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棋子儿,车走一溜烟儿”。什么叫“驳马腿”,哪个叫“堵象眼”,“将帅不可出宫、兵卒不能后退”。逐渐又懂得点象棋谚语如“残棋马胜炮还家”,“双车难破士象全”,“小卒过河气死车”等等。后来看着棋谱能摆棋式如“炮二平五、马八进七……”再后来还学到点儿对阵如“过宫炮对飞相局”、“中炮对屏风马”等等。爸爸说:“哪行哪业钻研下去都是学问,怎奈我前半生为糊口,后半生为相声,不得不放弃很多追求。对象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论水平不折不扣属臭棋篓子级。我爱象棋不管前人对象棋做过哪些评价,我还是要说说自己的体会。”

爸爸说:“象棋给人设置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对弈双方由将帅各统领两士(仕)、两象(相)、两车、两马、两炮、五卒(兵)分割对峙于面积相等的楚河汉界两侧。走棋每人一步,计时统一要求。虽有“红先黑后”之说,但赛制采取三局两胜。每方凭借十六枚棋子排兵布阵攻守将杀,神出鬼没变化无穷。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两个操纵者眼皮底下进行,透明度极高。其结果赢的有理、输的诚服,和的认可。在当今的体育项目中算是最公开、最公平、最公正也是最文明的比赛。象棋是最普及的也是群众最喜爱的体育项目,那么不在正式比赛场合下棋怎么保持公平性呢?我们聪明的先人为我们设计了两句使棋手自律的口号,也相当于缺席裁判的忠告,流传至今。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手不悔大丈夫。”

爸爸说:“象棋能锻炼性格,造就人品。”象棋是文娱和体育结合最紧密的运动项目。下盘象棋既是休闲也带有输赢刺激。荣誉感会驱使人争强斗胜,赢家还想巩固成绩,输家更想挽回败局,因此象棋也能成瘾。当然这也是象棋的魅力所在。只要不带有赌性、不损伤身体、不耽误工作、不影响团结,应该说是一项正当有益的活动。但下棋人往往苦恼于遇到“赢棋就趾高气扬喜形于色、输棋则出言不逊迁怒于人”的棋友。这样的棋友大多虚荣心重心态不稳。我们的先人为端正下棋人态度早就在棋盘上印有‘胜固可喜,败也欣然’八个大字。示意下棋人应本着以棋会友增进情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研创出新的攻守方法提高对弈技艺;还可以把下棋视为练达人际关系的手段,逐步确立正确的输赢观、成败观,培养自己的品节。

爸爸说:“象棋能激发智慧谋略、提高应变能力。”一局象棋就好比一次军事战斗,特别是在大师级以上的对弈中无处不显示出斗智斗计。如声东击西、兵不厌诈、以逸待劳、顺手牵羊、出其不意、暗渡陈仓、避实就虚、围魏救赵、丢卒保车、对子求和等等,这其中蕴涵着刚柔、奇正、功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每一招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广大的象棋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在长期从事的象棋运动中,逐步使他们的头脑和心态更加机智、平和、勇谋兼备处变不惊。

爸爸说:“下棋还能感悟人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况都习惯于用下棋语言来作比喻,如这步棋怎么走,下步棋怎么走,给对方出个难题也叫将他一军,竞争中相持不下便称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形容局部和整体关系时也会提到“全国一盘棋”等等。细细想来人的一生和一盘棋的过程有不少相似之处。人有少年、中青年、老年,棋有开局、中局、残局;人用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去拼搏创业,棋手凭着使用车马炮及各种战策厮杀赢棋;人在顺利时往往沾沾自喜容易放松警惕出现漏洞,棋的一方常用为节节胜利而忽略了攻守平衡,造成后方空虚被人偷袭(这叫“棋胜不顾家”);人有时当断不断模棱两可,棋有时进退两难举棋不定;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知己知彼,棋要取得胜利必须了解对手的实力与擅长;人要抓住机遇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棋如果是贻误战机也是悔之晚矣;人常有挫折失败,棋也没有常胜将军;人在事实面前承认失败总结经验重整旗鼓以利再战,棋下到无路可走只能投子认负吸取教训从头再来;人在原则问题上一意孤行酿成大错无可挽回,棋在关键时候一招不慎全盘皆输;人有胜利在望因一时松懈由主动变为被动,棋有时胜券稳操下一步软招儿从先手沦为后手;人能调查研究预测未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棋能远看五步以外,侦破对手意图,成竹在胸,因势利导,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说足球

足球是爸爸最爱的体育项目,别忘了爸爸上学的汇文中学是教会学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外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在天津学校的体育课往往是教会学校开展的相对更早更普及。汇文中学很早就有了足球场,喜好足球的学生,有时下课后一直踢到天擦黑看不见球才回家。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汇文中学的足球水平可以说发展到顶峰,当时由足球宿将冯义礼先生执教体育课并亲手抓足球校队,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如张铁男、张亚男、张宝贵、刘正民、李长俭等各位先生,后来分别输送到天津队及国家队。难怪有一次比赛,汇文中学校队差一点赢了全国邮电队(专业足球队)。所以说汇文中学的师生对足球有特殊的感情。

爸爸回忆说:“上中学时班里就有足球队,我爱好足球人缘又好跑得又快,也算足球队一员,我高兴极了,我很有荣誉感想为班里增光。可我在队里位置不好安排。踢前锋、前卫、后卫都不适合,因为身体太单薄撞不过人家,稍微一躲球就丢了。后来队长让我试试‘把大门’,刚站那还没等开球又被换下来了,说我站在那比球门门框宽不了多少从远处看简直就像空门。完,只好作替补队员,打那也没人让我替,也没人让我补。”

爸爸真正静下心来看电视转播的足球赛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先是在大理道第一工人疗养院,后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老年公寓。那时爸爸已步入名副其实的老年期,人老了,演出少了,老伴先走了,看足球、论足球便是调剂他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

过去的基础知识加上时髦的新提法,逐步丰富了他业余足球迷的资格。他知道世界足球强国的比赛水平高,如意甲、德甲、西甲、英超等。但出于三点原因这些比赛失去了对他的吸引力。一是自己的视力不如以前,特别是两眼不同程度的白内障,两队外国人快速奔跑有时分辨不出攻守;二是看台球迷助兴不喊加油光“噢雷,噢雷”瞎唱吵得心乱;三是谁输谁赢跟咱没关系,心里没悬念,没劲,关上电视养神、聊天。

提起足球这位耄耋老人头头是道。打开电视一看这场足球赛,先注意“打法”是属于欧洲型的长传冲吊还是南美型的短传配合。有时我问他这场球两队属于哪种“踢法”,他说哪种也不是,瞎踢,挂不上“扉子”。他说你一看队形就知是不是训练有素。像“四三三”是进攻型,“五四一”是防守反击型,“四四二”是为了攻守平衡。当然全攻全守型需要配合需要体力,看球要看精华地方,像拼抢、反抢、点球、角球、任意球,一对一的单刀球、漂亮的头球、“香蕉球”太过瘾啦。球员应各守其位各尽其责要用脑子踢球,有的前锋一个人在前面埋伏一场球八次“越位”,这叫“瞎子点灯白费蜡”。

爸爸对世界杯和奥运会足球预选赛感兴趣,凡是有中国队,哪怕是小组赛也必看。要是赢一场可高兴了,要是输一次心里腻味极了。晚上问他想吃点什么?他说:“吃嘛,气饱了。”我开玩笑地说:“您还真生气,您不是说一个小段子能让暖瓶厂超额完成任务,让苹果树大丰收,让蛐蛐能咬猫吗?(相声小段《艺术的魅力》)您给足球队说个小段准能赢球。”爸爸说:“不行,我说过的那些都是笑话,我哪有那么大能耐,我连让自个儿胖点都胖不了。真要给足球队说一小段,说完又输球了,球迷还不都跟我玩命!到时候我可让他们找你。”“别介,我哪顶得住呀!”

爸爸崇拜很多国内外的足球健将,其中对天津籍的左树声(曾是国家足球队队长、天津队教练)和于根伟(国家队前锋、天津足球队队长)印象最深。左树声在足球比赛中提出的口号让爸爸十分佩服,那就是“宁让它打死,别让它吓死。”而于根伟精湛的球技和武将中的文人风度让爸爸赞不绝口。爸爸常说:“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是靠群策群力,可最后还是咱们天津的于根伟打入一球一锤定音。”2000年《天津日报》主办“新世纪、新生活、新天津”大型城市主题雕塑活动,全市共选出十人,其中有爸爸和于根伟。他们的立体雕像完成后矗立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供市民观赏。爸爸得知这个消息后风趣地说:“没和于根伟一块儿踢过球,总算和于根伟一块儿站过岗了。”

书画

文艺是文学和艺术的总称,文学和艺术像是双子叶植物的胚的一对子叶,互相依存又互相借鉴。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奇葩斗艳各展千秋,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懂得艺术的真谛后在巩固、钻研自己的专业的同时,便开始向“姐妹艺术”和文学作品张开双手要索取更多的营养丰满自己。爸爸也不例外,虽然说强烈的相声表演和创作欲望占用了他绝大部分精力但他仍然意识到在演出的激情和创作的火热之外,需要增添些淡雅恬静的生活情趣以调整气息陶冶情操,而水墨丹青便成了他的首选。这方面爸爸是否请过老师指点我不敢武断的肯定和否定,具资料中记载1947年初爸爸在离开鸟市远声茶社时曾手绘一幅墨竹并题词“节节升高”赠给茶社主事杨少奎先生,同时也送给作陪的刘奎珍先生一把折扇上写“蛟龙怎是池中物,虎豹应在兽称王”。姑且不谈赠物之意义,至少说明爸爸在三十多岁时已能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出手送人(虽然是同行),可见他在还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习画。老年时与李瑞苗合作书画作品收入天津市第四届老年书画作品集。

1954年爸爸就被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分在政协文学艺术组,当时的组长是天津市图书馆馆长黄钰生先生,成员还有各怀绝技的民间艺人风筝魏、刻砖刘、泥人张等专家。一次开会当他知道坐在自己身边的大白胡子瘦老头是著名画家刘奎龄老先生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刘奎龄老人(1885—1967年)自耀辰、号蝶隐,画中常署名怡园蝶隐。其画斋名曰“种墨草庐、惜寒堂”等。祖籍浙江绍兴,清乾隆年间由静海移居市内土城。为天津卫早年“八大家”(高、韩、石、刘、穆、杨、黄、海)——“土城刘家”之后人。四岁习画,十岁画昆虫家禽初露头角。三十六岁后以砚耘笔耕为主,成为一位意志强固、趣味独特并赋有创造性的职业画家。1920年推出国画《一门五福》名声大振。其他精品有《上林春色图》、《双雉图》、《孔雀》、《空山虎啸》等。他的《上林春色图》深为徐悲鸿大师赞扬。在中国近代画坛中独树一帜,与画家刘子久老先生并称“津门二刘”。爸爸对刘老先生仰慕已久,这次能近距离的接触,真乃三生有幸,兴奋之余不禁忆起往事。

相声《夸住宅》在表述室内华丽陈设时使了一大段“趟子”,其中有这么几句:“墙上挂着许多名人字画,有唐伯虎的美人儿、米元璋的山水儿、刘石庵的扇面、铁保的对子、郑板桥的竹子、松中堂的‘一笔虎’……”爸爸从十几岁就背的滚瓜烂熟,虽不甚解其意但十分清楚像这样的画是又好看又值钱。爸爸从小爱画,他虽不敢奢望但在夹缝的一闪念中也企盼着什么时候自己家也能挂上名人字画。他年轻时开始学习画,常言“一心不能二用”,舞台演出效果与日俱增而画技则踏步不前。

爸爸对奎龄老人十分尊敬钦佩,刘老先生也对马氏相声了解喜爱,听了从爷爷到爸爸两代相声。一对相见恨晚的“忘年交”谈得十分投机,不但会下攀谈连开会时也常常说着悄悄话。当然谈话内容主要是爸爸向刘老先生讨教丹青之道。一位虚心学,一位认真教,刘老先生有问必答捋着长须侃侃而谈,那学问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爸爸不时偷窥老人慈善的面容,在满载绘画知识的同时更像是受到长辈般的爱护关怀。几次想提出和老先生学画,怎奈多方条件均不成熟未敢高攀。不过另一念头在爸爸心中百转千回,真想趁此良机向老人家相求一幅真迹。但几次话到舌间难以启齿,唯恐交浅言深倒显得举止轻浮,倘有不周如何弥补。终因未敢唐突与瑰宝失之交臂成一憾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爸爸除关注相声以外空余时间多用于练习书法绘画,有时手颤为此练画时间多于练书法。所练书法内容也大多围绕绘画题词。他还练习写空心字、写反字(从背面看是正字)另外曾应邀给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栏目题字。绘画基本上是以小幅水墨画居多。以画竹子、群虾、兰花奇石等为主。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不少朋友、观众、同行送来白扇面恳请爸爸绘画留念。虽然他并不一定推辞但总是笑着说:“还真有人让我画扇面,这不糟践东西吗?”可说是说,一有时间他真惦记完成任务。虽然没有统计过确实画了不少,而且每幅扇面都有上下款,要盖几个图章。爸爸带着五百度的老花镜一笔一笔认真地画,有时画一个扇面要休息两三次。完成后认真核对好友的姓名年龄职业职务好确定题款内容。有时我看爸爸太累了就劝他是否可以简化一点。他反驳说:“你是大夫给病人发药片说一天吃三回,一回两片,病人不错钟点儿的吃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信你。要是走在路上有人给他两片药,他早就扔啦。我不就是一个说相声的嘛!人家花钱买扇面、有不少带扇骨子、带盒,大老远的打听着到这还说不少好话,你想想人家要是想要好画能找我吗?他们都是看中了我这个人!他们是在捧我,是对我的爱戴。所以有时我画着扇面就想,行,我这辈子没白来!”爸爸的话是发自肺腑的,我听后很受教育。不过绘画总不像签名、合影那么简单,特别是爸爸手术后很难再作画。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做女儿的想替爸爸说声对不起,请大家多多体谅。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先提及一下,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前夕,爸爸作为一个党员欣然作画颂党。

不良嗜好

对于嗜好二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辞源》说“嗜者喜之也,贪也。”天津卫干脆把不良嗜好具体化为五个字:吃、喝、嫖、赌、抽。这“五害”共同的手段都是先给你一时的欣快感诱你一点点依赖成瘾。人一旦失控放纵首先被俘虏的是神经,继而是全身心的崩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败人亡。更不能容忍的是这些中了邪的人为了贪婪地攫取“罪恶的快感”竟然不顾国家、民族、正义、道德、家庭、妻小,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疯狂与残暴去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后果极其严重并无可挽回。事实证明“五害”像魔鬼一样先腐蚀你的灵魂,再吸干你的血液,最后毁灭你的躯体。难道这还不足以使你触目惊心吗?别忘了老人的古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深。”

旧社会的梨园界可视为是沾染“五害”的易感人群,那时候在爸爸周围生活工作的同行沾染恶习者更不乏其人。爸爸是怎样杜绝这“五害”的呢?据我所知道的咱“一害一害”的说。

不大吃大喝

爸爸一生做不到天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品尝膏粱厚味,是由其内因和外因所决定。先说外因,早年家境贫寒;中年有二十多年间断断续续的挨整下放;老年七十岁时生活刚刚安定妈妈去世。为了周到的照顾爸爸,先住疗养院后住老年公寓。内因呢,爸爸太顾家了。爸爸中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养活全家多达十六七口人,在外地撂地挣点钱除了业务上需要“打点”的以外几乎全部寄给家里。留极少的钱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就是在兄弟剧团时大家奋力演出场场客满可钱都入了班主的腰包,再加上层层盘剥雁过拔毛,到了一般演员手里已经所剩无几。就这样爸爸常领到钱就往烧饼铺跑,唯恐去晚了面粉涨价。一订就是半个月的烧饼,从此每天就靠烧饼就水充饥。爸爸在艰苦之际心中感到十分安慰,因为他把其余的钱(哪怕不多)都交给妈妈。就是喝粥一家人也能活下来呀。可能是穷日子过惯了,他向来对伙食没有过高的要求。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但由于他吃饭刻板,饭量又小,每日随茶随饭心安理得十分知足。

爸爸谨遵饮酒“少量有益酗酒伤身”的名言,平时不喝酒。或过力受寒或心喜心烦就喝上一盅。实际上他的情绪调节不是光靠酒而是靠自身的修养来自我开导、自我平衡。喝一盅酒要喝好酒。既不过量也不可能成瘾。就是参加宴请聚会活动也是象征性的频频举杯但绝不多喝。爸爸说一辈子大小场合从来没有过醉酒失态、更无贪杯误事。

不嫖不赌不沾毒,爸爸对于“嫖”这种劣习更是深恶痛绝。旧中国,在帝国主义明里暗里的豢养、纵容和指使下各派系军阀之间穷兵黩武、战祸连年,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丧尽天良的恶霸窑主逼迫穷困妇女用皮肉给他们赚钱。像天津这样的商埠,妓院如雨后从粪土和朽木里钻出来的毒蕈,成串的盘踞施虐。在南市、同庆后、裕德里、侯家后等地比比皆是。残害人民殃及子孙。当时靠撂地谋生的相声艺人不管你创收手段如何高明先决条件是得有人听相声,露天作艺又被天气主宰,的确是“刮风减半下雨全无”。日挣日吃的家庭遇到连雨天或“扬风叫雪”拿什么填饱肚子。无辜的相声艺人万般无奈只能忍气吞声到擦黑硬着头皮去那种污浊的地方——妓院,说段相声换点儿小钱,因为那里是不大受天气影响的。

相声艺人去妓院说相声行话叫“串巷子”。“串巷子”好像是当时所有撂地的相声艺人必走之路,或许还认为是“业务范围”。爸爸当然也不能例外,他从十七岁开始“串巷子”。每当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就激发出无限的感触。他说那时候正派的老百姓知道哪有妓院都绕着走,何况我是个中学生,知书达理呀!明知道那是个不正经的去处还要去、还要硬着头皮去逗人家笑,我真的张不开口。头几次“串巷子”根本不能看着人说,一段“活”如同背书一样,盼着快说完赶紧离开那地方。一边走一边像是五脏六腑翻了个儿似的。就这样天天人受着罪还经常遭到老鸨和伙计的“白眼儿”和轰赶。几次下决心想不去“串巷子”可一见到自己抱病的父亲和疲惫的兄长都不辞辛苦地每天奔波,我又怎么能忍心……

后来爸爸悟出道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下决心学本事,长能耐,找出路,终于尽快地离开了那种地方,而且永不再去。

旧社会赌钱的方式名目繁多,在天津卫大致有抽签(竹签上刻有古牌点儿)、掷色子、押宝、斗纸牌(斗根儿、斗拾和(胡))、推牌九、打麻将、戗(打)扑克(牌)……这么说吧,凡是能分出输赢的都可以赌。

爸爸一生对钱的态度是:“贫穷时深知人活着没钱不行,富裕了也绝不唯金钱至上。”他日常收支原则是:“用正当手段不遗余力的挣钱但不取不义之财;该支出的不论多少一定要支出,不该支出的不论多少一律不能支出。”由于年轻时挣钱十分辛苦,用天津人的话说就是“从小知道钱是好的。”所以爸爸用一种十分简单通俗而富有哲理的心态对待“赌博”。他说:“我赢了他的钱他怎么过日子,他赢了我的钱我怎么过日子。”故此爸爸非但从来不赌博,也从来不任意花钱。两元一张福利体育彩票从来不买,别说钱就连时间都不愿随便浪费。他很少到别人家串门谈天论地拉拉扯扯、也不无故聚众来家吃吃喝喝。就算到老了连花、鸟、鱼、虫都没养过,更谈不上养宠物了。

爸爸三十岁以前基本不吸烟或者说不连续吸烟。梨园界人吸烟的不少,因此家里准备烟是为待客的,偶尔剧烈的情绪波动和思考问题或者写“活”熬夜也许抽两口提提神。那时自己口袋儿不带烟。后来在公共场合经常互相让烟,盛情难却吸一支吧,日子一长口袋里也开始带烟带火柴了。不过这么多年来他吸烟有自己的规律。一是宁缺毋滥,不抽次烟;二是不愿深吸;三是丢的烟头较大;四是不能连续抽也不接烟。(接烟:把一支未吸过的烟的前端掏空一点,把吸剩的烟头接进去继续抽。)爸爸间断吸烟长达五六十年,八十六岁时他做了第一次手术,听了医生劝导,说不抽就不抽一次戒掉。当然“五害”中的“抽”指的是抽大烟(鸦片)、抽白面儿(海洛因)。前文说过前辈“万人迷”和我大伯的悲惨结局,爸爸早就引以为戒了。

爸爸能自重自律从思想上、行动上远离和摒弃嗜好恶习,是我们全家及后代的天大幸事,也是他本人健康长寿、事业成功的最根本保障。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环球艺术朝圣

    环球艺术朝圣

    《环球艺术朝圣:世界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无数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他们留给人类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广大青少年读者应予以继承,而且将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睽车志

    睽车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等待中老去

    等待中老去

    居委会大妈不可怕,就怕大妈有文化。可如果大家都是文化人,这又该如何是好?当官二代撞上富二代,他们做错过,疯狂过,忏悔过,努力过!青春本该如此放肆,年少谁不任性几回,请原谅他们的豪放不羁,请接纳他们的爱恨情仇。等待中老去的两代人,相互渗透着感人肺腑的正能量,哭过,笑过,喊过,叫过,放肆青春那些年,他们懂得了怎样生活……
  • 魅影之匣

    魅影之匣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是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汉魏六朝的《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西京杂记》、《博物志》;到唐五代的《玄怪录》、《传奇》、《甘泽谣》、《酉阳杂俎》、《剧谈录》、《录异记》;再到宋元的《稽神录》、《江淮异人录》、《夷坚志》;直到明清的《涌幢小品》、《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简直浩若烟海。我每每翻阅这些书卷,常常拍案叫绝,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此,特翻译改写、润色加工甚至曲解其中最玄妙、最神奇、最悬疑、最惊悚、最有趣也最发人深省的故事,以飨读者。
  • 专属天使的守护

    专属天使的守护

    每个人总是希望身边能有一个天使能为自己披荆斩棘赶走噩梦有那么一个天使守护着你你是否会为Ta坠入凡间换做自己去守护你爱的人
  • 冥婚:鬼王选妃

    冥婚:鬼王选妃

    新文:【拒生蛋:我的七条蛇相公】http://novel.hongxiu.com/a/460192/************没天理啊没天理!!!她只是在临死前说了一句‘做鬼也不放过你们’,谁知真的就成了鬼!好人不是应该上天堂吗,好歹给个机会吧,不用直接就将她打入了地府啊。其实,地府也不错。有帅到惨绝人寰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还有美到人神共愤的痞子男!是谁说阴间冷冰冰可怕吓人又丑陋?嗷嗷嗷,她要控诉!这分明就是诽谤嘛!******唐紫萱生前被人背叛,没想到死后做了鬼,可桃花运却挡都挡不住。只是谈情说爱事小,报仇雪恨事大,不过报仇的道路似乎……有些小刺激,有些小坎坷,还有些小惊险!为什么是个鬼都能嘲笑她?为什么这个痞子男总是以折磨她为乐趣?为什么还有一群厉鬼跟她玩起了你追我杀的游戏?唐紫萱决定让自己变强大!什么?要变强大,就要参加鬼王选妃?!!*****他,幽冥御,阴间的主宰者,十殿阎罗的老大,阴冷,嗜血,邪恶让人不敢靠近。调戏她是他的乐趣,捉弄她是他的兴趣,虐待她是他的爱好,宠幸是她是她的莫大荣幸?靠,鬼才要这份荣幸!不过她好像没有选择权诶?-----------◆◇精彩情节◇◆------------【part1】:“鬼王的百年选妃你不想去?”某男勾起莫测的笑意。“不要,我不要嫁给鬼,谁知道他老人家高寿几何!”“谁跟你说鬼王很老?”某男转念一想,活了上千年,好象是有点……【part2】:“三更半夜,姑娘努力爬墙,是要去哪?”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四位帅哥站在墙下蹲点。“呵……”某女笑容僵硬,“那个,赏月!”“哦?那不如一起赏?”四位帅哥猛朝她放电,某女直接晕倒。【part3】:“爱妃,吃了本王,你是想连夜跑路?”某男邪恶的勾着笑,赤果果的站在她面前。某女大喊一声:“变态啊变态!你能不裸奔吗!”某男更邪恶的欺近她,“难道爱妃不喜欢?”某女欲哭无泪:幽冥御、你自恋啊自恋!
  • 天弑录

    天弑录

    流火闪逝,宛人世风烟;满天星月,似浩瀚尘连。如以血为尊,我便指向天问;若苍天无眼,我必一怒弑天!
  • 赤焚倾凌

    赤焚倾凌

    古神一族的青灵一族的三代嫡长女,焚灵?青末,误入时空乱流。当来到傲风的世界,当血色与赤色相撞,当王者与王者相遇,是共生还是一世独孤。陌上花开,血色遍地,鲜花妖娆,红发红瞳,凉唇勾浅,相视而立,同死而灭。
  • 神器道

    神器道

    一个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故事。“总有一天,我要俯视众生。”他如此说道,然后他做到了。
  • 虚拟网游之龙魂

    虚拟网游之龙魂

    在现实中沉沦在游戏中疯狂以凡人之躯踏上弑神之路凭一己之力敢逆神魔之意应劫而生卫天而行灵魂不灭则战意不竭用热血染红战旗用铁骨筑就长城
  • 一个人的七门之争

    一个人的七门之争

    七门之战,江湖英雄于安为了百姓安危,独自收集七把神剑,却把恋人送入亡中,于安和于鸳和江湖的七把神剑纷纷坠入火山熔浆中,却不料,千年轮混,于安转世许言,又巧遇火山喷发,七把神剑化为七把神石闯入现代,七门派的苏醒,彻底打乱了现代的秩序,转世而又不知前世的许言,又会面对什么样的挫折呢,深爱的于鸳,是否也转世在这个时代呢。前世的兄弟,一个一个倒在了今生的战场上,成王败寇,一手扶持的聂王却不念旧情的赶尽杀绝。茶兮2017首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