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思维传统里面,有两个成语十分重要,一个是“入乡随俗”,一个是“因陋就简”。可以说,这两个成语包含了中国人传统思维中的一个大特征,这个特征,就是与常规、与传统、与习惯妥协。凡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无论好坏,都不去打破,不但不想,而且不允许去打破。
这种思维习惯,就如同世界交通史上的“马屁股定律”一样,严重地影响了创新与开拓。
我们现在看到的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又8.5英寸。这个有零有整的奇怪标准,就是英国铁路的标准。铁路最初是由英国人建的,所以沿用此标准。英国的铁路最初是由造有轨电车的人设计的,有轨电车就是这个标准。而最初造有轨电车的人是造马车的,马车的轮距就是这个标准。而马车轮距的标准则是罗马战车的标准,因为英国的许多长途老路都是当初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4英尺又8.5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那么为什么又偏偏是4英尺又8.5英寸呢?谜底终于找到了: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并排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于是,现代化的美国铁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限定在马屁股的宽度之中了。
有许多东西,一旦约定俗成,便成了一种有形无形的标准,很少有人再去想它的适应性与合理性。把鞋子分为左右脚,仅仅是近100年内的事情,千年以来,人们就这么习惯了“一顺脚”,谁也没有提出异议。成百上千年以来,人们像对待“马屁股的宽度”那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熟视无睹,迟滞和耽搁了自己许多变革、完善和发展的机会。
对“约定俗成”的无条件服从,使得中国人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一旦突破这种“约定俗成”的定律,就会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
同样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韩信就用得巧妙。有一次与敌国作战,要经过一个险要隘口。敌军的大将说,这条狭隘的道路容不下两马并行,韩信此行必定受阻,我们可以逸待劳,一举歼之。没想到韩信把拉车的两匹马一前一后拉缰,速度并未迟缓,反而出其不意大败敌军。马屁股的宽度,成了敌军固守成规的败因。而韩信的胜利,就在于他突破了“马车要两匹马并排拉”这一常识,改用同样是两匹马拉,但一前一后的驾车形式。虽然这只是一种战术,但实际上,这一个小小的改动背后,有一种思维在支撑着韩信的决策,那就是创新。
说到突破常规思维的办法,有一位奸商恰恰提供了十分优秀的一个事例,那就是世界贸易史上著名的“左手手套”事件。
美国的海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蓄谋逃避海关管理条例,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有个进口商却得逞了。按照美国的海关规定,进口法国生产的女式皮手套需要缴纳高额进口税,因此,这种手套在美国的售价格外昂贵。有一位进口商跑到法国,买下了一万副最昂贵的皮手套。随后,他仔细地把每副手套都一分为二,将其中一万只左手手套发运到美国。
货物运到之后,这位进口商一直不去提取这批货物。他让货物留在海关,直到过了提货期限。按照海关的管理规定,凡遇到这种无人前来提货的情况,海关要将货物作为无主货物拍卖处理。于是,这一万只舶来的左手手套全都被拿出来拍卖了。
由于这一批手套全部是左手的,买下来毫无价值,所以基本没有人参与投标,意料之中的是,这宗生意的投标人只有一个,就是那位进口商的代理人。他只出了一笔微不足道的钱就把它们全部买了下来。通过这种过期不提货然后通过低价拍卖的方式,进口商成功地逃避了高额的进口税,这是他出奇制胜的高招。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海关当局也意识到了其中不无蹊跷。他们晓谕下属:务必严加注意,可能有一批右手手套舶到。在这里,美国海关的管理人员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觉得这一批左手手套肯定有右手配套的手套存在,这是没错的,但是,如果那位进口商使用同样的伎俩,把一万只右手手套运到美国,肯定会被识破,所以,美国海关人员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守株待兔,是按照常规思维出发,按照约定俗成的“案例”思维去考虑问题。这是他们最终败给那位进口商的思维根源。
事实上,那位进口商已经预料到了海关会有这一着。他还料到,海关人员会假设这些右手手套将一次整捆运来。所以,他把那些右手的手套分装成五千盒,每盒装两只右手手套。他指望,海关官员可能会假设,一盒装两只手套,那就是左右手各一只。
结果,海关人员再次被这位进口商蒙混过关。海关的人员在检查的时候,觉得放在一个盒子里面,肯定就是左右手配成一套的手套,于是没有作仔细的检查。进口商的第二批货物通过了海关,而那位狡猾的进口商只缴了五千副手套的关税,再加上在第一批货拍卖时付的那一小笔钱。这样,他把一万副手套都弄到了美国,不但省下了大批的关税开支,还为自己争得了赫赫大名。
之所以海关人员会在进口商人的伎俩之下一再失算,就因为他们抱着约定俗成的思维不放,用常规思维去看待进口商人突破常规的做法,这样自然是会落在下风了。而这位进口商人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自己的思维,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常规都当做掩护自己的障眼法,从而逃过了高额的进口关税。
在生活和事业中,因为约定俗成的思维作祟,常常会有“马屁股的宽度”在无形与有形中囿锢着人的思维。一旦找到了这种思维的源头与症结,跳出约定俗成的框框,就会别有洞天。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年代,有许多有待变革的“马屁股的宽度”,有待于去认识它、发现它、变革它。不然的话,有许多东西,还会像我们所看到的铁路标准那样,不明不白地限定在两匹马屁股的宽度之间了。
仇视勇气,只为保守常规
中国人经常讲,做人不能太冲动,不能逞“匹夫之勇”,这样的古训一代传一代,让中国人变成了一个没有勇气的族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纸或者杂志上有这样的报道,某个人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创意,但是他考虑之后,没有勇气把这个计划实施,因为担心会有风险,或者会承担某些罪名。于是,这个计划就被搁置了,直到一个有勇气的人站出来实施,于是,那个有勇气的人,成为闻名于世的成功者,而那位最初的创意者,则除了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叹息之外,没有其他的成就。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勇气?因为中国人不愿意轻易改变已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常规思维所认识到的事物,就足以应付生活,所以,不需要进行另外的动作就可以一生平安。在这样的环境下,勇气就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当做危险品被禁止。这种“仇视勇气”的思维,很大程度上让中国人故步自封,裹足不前。
要突破常规思维,就要有勇气,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勇气,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勇气,就不会有行动,没有勇气,就不会有实践,没有勇气,就没有一切。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驾船沿着浩淼的大洋转了一圈,回到原出发地,不仅完成了他航海事业的壮举,而且还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壮举成为历史上的开创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当时,忌妒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千方百计抹煞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一次,在西班牙的一个宴会上,一些达官贵人攻击哥伦布,他们以挑衅的口气说:“哥伦布先生,你发现新大陆似乎觉得很了不起,不过在我们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任何一个人绕着地球转,都会发现这个事实的,即使是傻子也不会视而不见这么一大块土地的。”说罢,这些人不怀好意地哄笑起来。
哥伦布反问一句:“诸位以为那是件平常的事吗?”那些反对哥伦布的人起哄说:“不错,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那好吧,”哥伦布接过话头,他指着餐桌上盘子里的一只鸡蛋说,“现在我们不妨做一个试验,先生们,你们当中谁能把这个鸡蛋竖立起来?”达官贵人们都去试了试,但谁也没能把鸡蛋竖立起来,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哥伦市当即拿起鸡蛋,轻轻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点鸡蛋的尖头,鸡蛋便牢牢地竖立在桌上了。
“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办到了吗?”哥伦布不紧不慢地说。然而,那些被愚弄的达官贵人哪肯服输,齐声大嚷:“用你这种方法,谁都能把鸡蛋竖立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谁料哥伦布说道:“是的,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可是刚才你们却谁也没想到。”哥伦布离席而去时还留下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哥伦布的话十分具有启发意义。无论多么小的事情,多么普通的事情,没有勇气去做,没有勇气去尝试,一切都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任何的进步。然而,只要有了勇气,那么“打破鸡蛋竖立在桌面上”的行动就会发生,虽然这个把鸡蛋竖立在桌子上的想法十分简单,但只有哥伦布做到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能够鼓足勇气,用自己的实力去创先。
保持勇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保持勇气,然而,这样的行为,是完全可以证明一个人的行动力与思维的坚韧性的,没有勇气,就不会有很多人的成功,比如坚持科学、反对宗教神学的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他的很多观点被西方人奉若神明,他本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他凭着“自信的直觉”,做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这种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然而,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伽利略把试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
伽利略的试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臆断,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发现了真理,但却触怒了比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信徒,他们攻击伽利略胆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赶出了比萨大学,但他由于这个试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刚26岁。
1609年,伽利略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内他就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月球表面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银河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的。木星旁边有四颗运转着的卫星;地球并不是各个天体旋转的唯一中心;太阳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围有光环……所有这些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述发现。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1611年,伽利略在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然而,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教会在1616年给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的学说。
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一种纯数学假说来叙述”。但是,教会的权威人士不肯善罢甘休,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宗教法庭。当时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体质虚弱。在宗教法庭上,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尽了折磨。1633年6月22日,他被迫双膝跪地发誓,哥白尼的理论纯粹是一派胡言乱语。他要“放弃、诅咒、痛恨”过去的种种错误,并保证以后永不宣传和谈到它,违犯了甘愿受死。伽利略刚宣布完他的誓言,就大声喊道:“不管怎么说,地球毕竟是在运动着的。”
做事情,如果没有勇气,就永远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像伽利略那样为了自己信奉的学说而以最大的勇气去面对强权,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人们不但景仰他勇于坚持真理的气节,更是把他当成探索科学而不顾一切的大师。
毕竟,像伽利略那样需要为了某种事情,而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以最大的勇气去面对的情况还不是很多。很多时候,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些非常简单而平常的情况,然而,能够有勇气去面对、去坚持,则并不容易。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不能以最大的勇气去面对,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没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