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2100000056

第56章 L。俄罗斯人在茶道中品味中国文化——访叶卡捷琳堡中国茶文化俱乐部

正如当地记者所说的那样,叶卡捷琳堡人虽然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欧洲人,可是他们对来自东方的中国文化是非常着迷的。走在叶卡捷琳堡街头经常可以看到生意红火的中餐馆和广受欢迎的中国茶馆。8月12日上午,“中俄友谊之旅”报道团的成员们拜访了位于叶卡捷琳堡市区一隅的茗苑茶艺文化俱乐部。

精致的中国茶具,古朴的红木家具,悠扬的江南民乐,一走进俱乐部,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中国气息就让到访的中国记者倍感亲切,如果不是身穿唐装的茶艺师全部是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大家几乎忘了自己身处异国他乡。

茶艺俱乐部的女主人柳德米拉是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的教育学博士,3年前与丈夫一起创办了这家中国茶文化俱乐部和一家茶艺师培训学校。也许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长期的耳濡目染,柳德米拉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东方女性的优雅和含蓄。

如今,俱乐部的生意红红火火,培训学校也已培养出50名茶艺师。谈起自己创办俱乐部的初衷,柳德米拉一脸沉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便是其中的精髓之一。我们希望俄罗斯年轻人不仅仅是通过大街上的中餐馆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

在茗苑茶艺俱乐部,人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中国绿茶、花茶、乌龙茶和普洱茶,欣赏中国的字画和音乐,观看茶艺表演。同时,在每年中国农历春节的时候,俱乐部还定期举办讲座,介绍包括中国主要节气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柳德米拉说,中国茶道是个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俱乐部的茶艺师基本上都是一些俄罗斯年轻人,大家因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走到一起。

24岁的茶艺师卡佳已在俱乐部工作两年了。如今已是“功夫茶”高手的她虽然不懂中文,但已完全能够体会中国茶道中“宁静致远”的意境。“品茶是一个纯净心灵的过程,我因此变得更加平和。”她说。

现在,柳德米拉的同行遍布整个俄罗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到处都可以看到俄罗斯人经营的中国茶馆。

其实,俄罗斯人很爱喝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而且俄罗斯的茶文化在自身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柳德米拉告诉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俄罗斯的茶文化若是要追根溯源则同样源自于中国。在俄语里,茶的发音就是“QIAYI”,是汉语“茶叶”的音译,这就是中俄两国茶文化渊源的见证。

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到了1638年,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貂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开始盛行,但是这也只是大多数有钱人的消遣,普通百姓是无论如何也消费不起的。

对于当时来自中国的茶叶是如何珍贵,我们后来在下诺夫哥诺德市参观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故居时有所体会。生活在19世纪的柴科夫斯基从小家境良好,其父亲是当时一位颇有声望的工厂主。在作曲家父母的卧室里,导游小姐非常神秘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上了锁的精美铁盒子,并告诉我们,这个盒子中装的东西在当时非常贵重,如同黄金,只有这里的女主人,也就是柴科夫斯基的母亲才有这个盒子的钥匙。而她只有在家里来了最尊贵的客人时才会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东西招待客人。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盒子里装的就是来自中国的茶叶。

如今,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俄罗斯的茶文化相较于中国的茶文化已有了诸多的不同。比如,从品种上看,中国人爱喝绿茶,俄罗斯人则更爱红茶;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抑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

35岁的叶卡捷琳堡市民、中国茶爱好者叶琳娜告诉我们,近些年来,俄罗斯人开始重新喜爱地道的中国茶,其实不仅是被深远的中国文化所吸引,同时,中国茶良好的保健作用也是原因之一。

据她介绍,俄罗斯人偏好红茶,并爱在茶里加糖加奶,同时配以甜点的习惯让当地的肥胖人数急剧上升,所以减肥效果很好的中国普洱茶和乌龙茶现在在俄罗斯尤其受欢迎。

同类推荐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收录的是爱而不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是W小姐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有的是陌生人向她吐槽的;故事里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有你,也有他。你不愿相信的,却是真实存在的,绕不开的。W小姐的文字,有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那些不断骗自己的女人,揭穿男人那些欲盖弥彰的真相,让你隐藏多年的情感尽情在她的文字中宣泄。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真正醒来时,一定会带着微笑,给自己一个变得更好的理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让我陪你慢慢走

    让我陪你慢慢走

    本书是一部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集。书中既有相爱的甜蜜,也有背叛的痛楚;既有会心的微笑,也有苦涩的泪水;既有对真爱的追寻,也有对错爱的悔恨……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将情感世界的悲欢离合收录笔端,呈现在读者面前……
  • 一瞬集

    一瞬集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其一,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张爱玲,现代著名女作家,旷世才女,被胡兰成称为“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再现了张爱玲不世的才华与孤傲的气质,特别是对她与胡兰成与赖雅的两段感情经历进行了细腻婉转的记叙,使人读来感慨万千。
热门推荐
  • 少年暗卫者

    少年暗卫者

    年方十六岁的夏风翼并不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他就读的学校是——中国少年特工学院。格斗、射击、黑客技术、各国语言……他的校园生活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 复仇丫头强势回归

    复仇丫头强势回归

    她们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除了他们,没人能理解她们的痛……
  • 我的大学之恋

    我的大学之恋

    我的你们的大学之恋粉红青兰衣不艳,?窈窕轻柔步纤纤;?织女虽已从天降,?恨无老牛牵红线!??
  • 波澜世界

    波澜世界

    修仙者,食风饮露,以自身为容器,吞天地灵气,壮大己身,天灭我不灭,成仙者一怒,山崩地裂,日月倒悬,端的好威力……仙佛道兵血,妖魔鬼邪巫。十条长生途,任我逍遥游。
  • 网游之菜鸟败家子

    网游之菜鸟败家子

    零级就被小鸡啄死,还有没有更悲催的?装备?等级?所有的东西,对庄辛来说,都是陌生的!一个从来没有玩过游戏的人,为了承诺,不得不去玩游戏!可惜他什么都不懂,连系统公告都不会看的人,还期望什么呢?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看主角如何利用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创神之路!
  • 宠物控萝莉的微日记

    宠物控萝莉的微日记

    。。。。。。。。。。。。。。。。。。。。
  • 品味谈吃

    品味谈吃

    本书介绍了饮食的基本知识,对食料和品味尤其注重,趣味和知识性都很强。
  • 炎无惑

    炎无惑

    等待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你:我的荆棘,我的王冠,我的罪恶!如果还有什么原因,原谅上天写定结局。我在神前单膝跪地,感激他为我送来你。逃开无力的生活吧!赌上姓名来场游戏,代替勇士说话的剑,斩断不合理的宿命。
  • 我是小医生

    我是小医生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世界,生活中的危险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知识教育对于他们非常重要。通过安全知识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 我的传说之白山云市

    我的传说之白山云市

    程家的先辈家书中,记载了一个繁衍生息了上千年的古老城池!它不在世间,住的确是布衣凡人,古往今来,见者寥寥,唯有传之——白山云市!去发现它,进入它,改变它……这是使命还是宿命?家书之末,留有警语:先路福祸,后世莫错!吾事已过,尽当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