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2100000072

第72章 R。高尔基的影子

如果说下诺夫哥罗德这个名字并不为国人所熟悉,那么对于高尔基肯定不会有一点儿陌生。1932年,为纪念文学家高尔基,下诺夫哥罗德改名为高尔基市,并一直沿用到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才恢复了旧称,而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也正是诞生在这个城市。

在当地向导的安排下,“中俄友谊之旅”报道团的记者们来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市内三座高尔基博物馆的其中之一。我们来到的这座博物馆曾经是高尔基晚年居住的住所,这幢木质结构的小木屋坐落在城区内一片安静的居民区内,显得并不起眼,斑驳的木质纹路记载着它的古老和沧桑,唯一特别的是外墙上一块雕有高尔基头像的白色石板,才使得这幢楼有所不同。踩着咯吱作响的木板台阶,我们走进了一百年前高尔基曾经生活和工作的阁楼房间,据介绍,博物馆内的所有摆设都还原成了当时的真实情况。从门前古典的木制电话,到桌上摆放整齐的鹅毛笔,更到门前衣架上的伞帽和拐杖,都是如此的真实,让人能够感受到高尔基的气息。书房内的巨大书橱中除了《母亲》、《童年》、《在人间》这三部曲的第一版书外,还摆满了高尔基曾经阅读过的法文书籍;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阁楼的窗户外还能见到时不时飞过的海燕,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否就是高尔基曾经写过的那只海燕的后代。在这幢楼里,也留下了高尔基的两个小儿子出生和学习的痕迹,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也记录着高尔基和他儿子生活中的点滴,想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快乐的日子。

不仅是博物馆,下诺夫哥罗德整个城市中还有太多高尔基的影子,除了各种式样的雕像,许多街道和城区都是以高尔基的名字命名的。在和大家交流的时候,我还得知了一件趣事:国际台驻莫斯科站记者苑听雷为了给“中俄友谊之旅”打前站曾来过下诺夫哥罗德,但由于签证的问题被请进了当地的警察局,当苑听雷介绍说中国记者来这里的目的是寻访高尔基的足迹的时候,警察大笑,说你真是来对地方了,原来,警察局所在的大楼正是高尔基著作《母亲》中许多故事情节发生的地方。

我其实一直还有一个疑问,在经历了巨变以后,俄罗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呢?带着困惑,我采访了高尔基博物馆年轻的负责人安莲娜女士,“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答案,”她告诉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高尔基曾经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名字,后来苏联解体以后,也曾经一度被贬低到很厉害的地步,但现在又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的确,一波三折的评价同时也反映着俄罗斯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位叫做克鲁斯波夫的下诺夫哥罗德大学生也谈了他的想法:“我的同学中对于高尔基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一些人几乎没有听说过高尔基,但现在高尔基越来越被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来评论,我觉得这样才是客观公正的。”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但这个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很高影响力的作家在俄罗斯至少应该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无论是否拥有同样的信仰,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孜孜不倦的创造精神都是永远值得肯定和尊重的。

同类推荐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他传奇

    他传奇

    本书是女作家高伟已出版的《她传奇》的姐妹篇。本书写的是12个卓越的男人的传奇人生。作者借由他们的爱恨情仇,表述情与欲、升腾与坠落、罪与罚、热的血与冷的泪,阐述人性的亮点与弱点组合的爱之传奇。
  •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读诗:大于诗的事物》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在内的当代诗人的代表作。伟大的诗歌需要伟大的读者。“好诗”是作者写出来的,也是读者读出来的。诗歌和读者总是在相互寻找;与诗歌相遇的那一刻,读者的目光被汉语的闪电所照亮,体验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神秘和意义。
  •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修复、维护人们记忆的书。说它有趣,是因为书中收录的这些图片,对于40岁以上的中国人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又是那样的遥远依稀,我们手捧这“熟悉遥远”的影像,肯定会获得某种趣味的享受,就像夕阳下的老者路遇了青年时代的恋人。至于青年人,难道他们对爷爷们早年的情人和罗曼史就真的丝毫不感兴趣吗?何况在教科书上他们已经初识了其中的一些。说它修复、维护记忆,是因为本书对“健忘症”会多少有一点缓解效果;对弥漫的致人健忘、麻木的气体会有一点抵御作用。活着的人读完还可把它放在书架上,等待着还未出生的人取下来继续阅读。书名中的“烙刻”有被迫和自愿两层含义。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热门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凡世三千

    凡世三千

    凡世三千,神行万世;谁是主角,谁是英雄;谁在终焉之时点下最后一笔,谁要江山谁要美人;谁是主宰谁为浮萍;是谁在为活着苦苦挣扎。
  • 朴灿烈之做你一辈子的王子

    朴灿烈之做你一辈子的王子

    朴灿烈说,我爱你,我只想一辈子做守护你的骑士,我只想一辈子呆在你的身旁,已经足够……(本小说以exo的朴灿烈为主线,但是读者们放心啊,大大是唯十二的。)
  • 冷颜笑:无情王妃

    冷颜笑:无情王妃

    看透人性丑恶的冷情女被霸道滥情视女人如玩物的王爷盯上了。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龙凤斗开始了。情路风起云涌,胜者气吞情河,霸王冷妃的情战,谁可前全身而退?
  • 高冷男神,我定拿下你

    高冷男神,我定拿下你

    初次见面,女孩无耻的向校草说:“我是你的女朋友,你不能与任何人谈恋爱。”第二次见面,相遇在校园。女孩从来不知道那个男孩是校草,而且还是自己学校的。第三次,女孩伤心的说:“爱你太久了,我选择分手。9年的等待就当喂了狗6?”。最后还是没有离开他
  • 寻魂之旅:灵女闹霞冥

    寻魂之旅:灵女闹霞冥

    本姑娘我可是新21世纪的强大灵女一枚!踏雪无痕飞檐走壁,soeasy!灵力在手天下我有!可……谁来告诉我为什么自家姐姐找上门让我去历练!我靠!本姑娘我这么厉害还要去?!哼!历练就历练!本姑娘我天生自带木系灵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操纵动物不在话下,与生俱来!暗器制毒嘛~~抱歉,本姑娘我已经玩腻了。天!老姐为毛给我找一个宿主?还……“其丑无比”!姐姐耍心机,渣男来求婚,爹不疼,继母不爱,冷酷王爷各路奇葩找上门又怎样?本姑娘我不稀罕!这是一本讲述灵女穿越寻魂魄的故事。本文非女强文,请谨慎入坑!
  • 超级娱乐

    超级娱乐

    重生过了,达到了自己的愿望。但是却无法不再一次离开,离开自己的愿望。八年后又再一次回来,回到那个完成过愿望的所在地。但是。只有三年的时间,三年够他再一次完成他的愿望吗?
  • 穿越之医女世子妃

    穿越之医女世子妃

    她是现代隐秘家族的继承人风千雪,医毒双修,也是杀手界的神话血影。但却爱错了人,她最信任的亲身妹妹和她最爱的人为了做家族继承人,买通杀手界所有杀手来杀她。那天血流成河她问他:你爱过我吗他却冷漠无情的楼着她的亲妹妹说“从来不曾爱过”她听到他说的话、笑了、笑得像疯子一样,最后引爆身上早准备好的炸弹与那对渣男渣女同归于尽。醒来的竟然变从25变成一个只有五岁小萝莉,老天这是神马情况。
  • 将军请自重

    将军请自重

    “大小姐,夫人说要冰消暑。”阿年懒洋洋挨在美人榻上看游记,脚边放了三桶冰,“无。”“大小姐,夫人闹着要去见三小姐。”阿年吐了口葡萄皮,挥手让人去说,“太太若是想去可以,此后别再进我辛府的门,辛冉养她也是可以的。”阿年为现代人,车祸穿到大邺侯府嫡小姐辛甘身上,生母已逝,继母百般刁难,生父纵容,唯一让阿年感到慰借的是有个懂事乖巧的嫡妹。一场算计让原身离世,阿年捡了个漏,却也落得一身骂名,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将这些人踩在脚下。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