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3200000002

第2章 雕塑在艺术界的地位

雕塑在美术的所有品类中,雕塑的数量占压倒优势,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也是如此。这首先是因为遗存至今的雕塑所使用的都是一些值低质坚的材料,如石头等。其二是其基数大,经得起岁月的消磨,如陶塑、石窟造像,动辄就成千上万。而其中最重要的,可能还在雕塑本身。雕塑是三度空间的艺术,雕塑艺术与构成它的材料合为一体,只要材料存在,雕塑就存在(完整或残缺)。别的美术品类如绘画则不然,它们是一种材料附着在别的材料的表面而成。由于这些载体要么本身易毁坏,如纸、绢、布;要么是岁月淘洗使表面材料脱落,保存下来的,为数较少。中国雕塑经几万年的积累,数量浩繁,品类众多,真使人有眼花缭乱之感。正如中国的历史是几个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唯一使文化传统完整地保留下来一样,中国的雕塑也应有它最根本的特色或精神。如果暂且不谈那迷雾一般的远古,进入文明史以来,中国雕塑又有什么特色或精神?可以简扼地说,就是实用性和象征性。当然,实用性和象征性并不是中国雕塑所独有,但却只有中国将这些精神贯穿在她几千年的雕塑作品里而成为它的显著特色。

(第一节)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制作雕塑的目的,总是将用的功能放在第一位。

实用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一方面体现为礼教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肤浅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人自身对求美欲望的一种满足。

礼教是维系中国社会的纲、目,以儒学为根本的礼教尤为重视“用”。孔子所谓“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的思想和传统中“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渗透进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内。在这种一切为“用”的文化氛围内,雕塑不会例外,首先也为实用服务。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美术功能,就是艺术为礼教服务的很好总结。

那些庙堂之上的礼器,起旌表作用的石刻牌坊,墓葬中的石象生、明器和一些画像,就是这类礼教功用的雕塑。佛教传人前,中国人信仰主要是天地、鬼神、仙人,对这些神祇的敬奉、祭祀极为认真。

精美的雕塑自然大量运用于这些祭祀的祭器上,如青铜器、玉器等。传入中国的佛教又称像教,即修行与参拜可视的佛等图像同时进行。由于佛教显教很快将繁杂的修行程序简化为“供养”这样一种各阶层的人都能承受得了的方式;造一像可得无上福报,这一简单易行的成佛方法,遂使各种体量、各种材质的造像泛滥开来。

纯粹从人的生活需要来看,大量日用器物上的附饰雕刻,更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一件实用性强的雕塑作品,往往内含了这个时期的文化的多种意义。如一面铜镜,本是生活用品,但铜镜雕镌的图像和文字,既是装饰和审美的需要,又因多为礼教内容和宗教内容,而带有寓教育、崇敬于艺术的目的。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某一物件的需求或功利目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因而一件雕塑品的实用价值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

(第二节)象征性

象征性主要是指艺术上的追求,即雕塑不重在追求肖形象物,而是以某件雕塑所代表的意义为主要目的。在中国历史上,对待雕塑,有两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越是写实的,越没有欣赏的功能;倒是那些变形的、抽象的,如玉器、特殊性状的石头等,往往成了把玩、赏析的对象。二是在对玉器、石头等不具有器用功能的雕塑的欣赏中,又往往从这些雕塑的变形和抽象的形态中去悟出具象的内容,再从具象的内涵去推演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这种从抽象到具象,再从具象到抽象的欣赏、审美过程,表明了中国传统中对艺术独特的品评习性,也表明了中国传统中在对艺术的鉴别时,更喜欢把“情”、“韵”、“境”、“意”等作为衡量艺术作品能否成功的标准。至于说艺术作品自身的艺术语言,只被视为“工”、“作”而列于次等位置。中国的艺术,似乎更追求精神美、抽象美。

这种追求,不能不从中国自身的文化中去寻找。这种寻踪,可从中国文化的高、低两个层面去看。

高层面,是先哲及理论家的著述中的思想。如孔子的礼乐不在“钟鼓玉帛”,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的“以天合天”、“凝神”,淮南子的“君形”,以及六朝的“传神”、“气韵”、“神明降之”诸说;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多习艺事,遂使笔意墨趣超拔于肖物象形之上;元代汤重说:“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先观天真、次观意趣,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之。”这是重精神之美、重抽象之美的极好概括。

低层面,是民俗与宗教中体现出的意识。这一层面主要表现是天地崇拜。天地崇拜所体现的第一个观念是万物有灵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认为每当人创造一件物品,都被附上了灵性,所以雕塑制作出来,受崇拜的并不是雕塑艺术本身,而是它所代表或体现的内容。天地崇拜所体现出来的第二个观念是自然崇拜。天地具有宏大、壮美、永恒的品格,又是万物创生与回归之处;天地是崇高无比、至善至美的,由此而引起的对自然(造物)的崇拜,就是对天生、自然之美的追求,及对原始材料的材质和性态的追求。这种审美心理,是园艺雕塑与一些“以天合天”雕塑的创作动机。

雕塑的象征性,实质是人的心态的物化形式。撇开那些非写实的作品不谈,即使是那些以生活中形象为原型制作出来的作品,也不一定是现实的仿照,而是用这一形象来象征了某一含义。如一件熊的雕塑,它就可能代表了力量、阳性或生殖崇拜。在我们这个讲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国度里,在我们这个喜欢扬善隐恶的国情里,各种带有纪念性的雕塑本应该层出不穷。奇怪的是,从帝王贵胄到引壶卖浆者流,基本上(不是全部)都不为自己塑像,即不表现成雕塑作品。中国的旌表纪念主要体现在文字中,如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碑文、刻石、摩崖、墓志铭、牌位等,而雕塑往往是这些文字的铺垫部分或附饰部分,即使是占有明显的位置和压倒的数量,也仍是纪念性文字的装饰而已。典型的是散布各地的贞节牌坊、乐善牌坊、长寿牌坊。这些石刻虽然雕镂了精美的山川人物、花鸟虫鱼、珍禽瑞兽,但牌坊的主题并不在这些雕刻。牌坊这种形式,是一种象征性、纪念性的石刻作品,它象征和纪念的内容,由牌坊这种符号式的结构和上面的文字来表明。反过来说,只要看到牌坊这种形式,无需观看雕刻内容,也无需打听别的什么,就能断定是纪念某人、某事而建立,它的象征意义是极其清楚的。

当然,中国雕塑无论从题材还是表现手段,都是丰富多彩的。

实用性和象征性这两点只是其凸显的一种文化精神。包括实用与象征在内的所有特点的中国雕塑,它们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或者换句话说,看中国雕塑,无论是直观的或是折射的,高雅的或是低俗的,这一从远古至今的凝固的艺术形象,实际上都是物化了的中国人的人生观念。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走玩大湘西

    走玩大湘西

    大湘西,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那里有神奇的山,灵性的水,幽深的洞,美丽的山城,巫风骀荡的旧民俗和风姿绰约的美女。在沈从文笔下,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湘西的艺术魅力都得以很好地体现。*近,作家李康学出版的大湘西写真集之一《走玩大湘西》,又把这种艺术魅力再次展现。李康学以宣传大湘西山、水、人为己任,浓墨重彩描绘了大湘西大好河山和边区山城建设的新风貌。在众多宣传媒体中独树一帜,成为描写大湘西旅游风光的又一佳作。
  • 东莞市民

    东莞市民

    小说通过编年史的方式,选取了现实中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描写了2008年奥运会到2011年债务危机期间在东莞发生的一些真实故事.反应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的困惑与迷惘,努力与抗争,爱情与亲情.文中包括网恋,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与融合,金融危机,富二代等内容,敬请期待并给我鼓励.
  • 终极爆笑热血高校

    终极爆笑热血高校

    她,从小就是青郁葱的天才,名牌大学毕业后到最不良的班级给和她差不多大古怪的学生当班主任。个性刚11躁不服输也有点另类,不喜欢用一般人的头脑想问题。经常因自己力气大到惊人而苦恼。他,繁华盛的黑道老大,却迫于无奈来到青郁葱高中读高三。面对着整天面对枯燥书本的命运,背负着在自己对手的地盘读书的压力。但他发现这都不算最惨,最惨的莫过于遇到了与自己实力相当的老师。他们是一群除了不会做好事其他事情都会做的不良学生,但也是一群性格鲜明的美少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困扰、秘密或是梦想。她与他和他们。有战争,有梦想,有希望,有奋斗,也有荒诞。在这个热血的年华里共享喜怒哀乐一起作战!荒诞雷文慎入~
  • 奈何情深未及你

    奈何情深未及你

    -用最暖心的文字带你领略爱情的挣扎与疼痛-—也许喜欢只是因为喜欢,但是我放不下对你七年的爱情.只是偶然遇见,只是偶然相识。只是偶然爱到无法自拔.—我怎么舍得去一步步毁掉我的天使.你在就是晴天.我真的想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曾经的美好和未来的悲伤.故如忱2016暑假力献青梅竹马治愈爱情.微博:puyuchen@foxmail.com
  • 改变你来爱上我

    改变你来爱上我

    她是一个因为爱情而刺伤心脏的女孩,她冷漠的眸子里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溢满了被抛弃的恐惧。那满满的恐惧满满的悲伤会不会被慵懒腹黑的他发现,或是阳光温柔的他,或是华丽如王子的他。这如命中注定般的邂逅将是一段美丽的乐章~他向她伸出手说,“给你半年时间,爱上我。”他对着她微笑着,想,我一定让她爱上我。他心疼地看着她,“为什么要逃避我的爱。”可是她却说,“我不会爱上你们任何人,永远不会。”她闪避的眸子里那满满的情绪绝对不是冷漠...他、他、他都知道...
  • 莫离花

    莫离花

    莫离,这是我的名字。爹娘之所以如此叫我,一来是因为娘喜欢莫离花,二来是希望和娘永远莫离。为什么,我只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偏生有这么多人要让莫离不快乐呢。爹娘不是说莫离花永远不会枯萎的吗,为什么变了,都变了!
  • 暖风相待

    暖风相待

    如果我早一点遇见你,还会不再哭泣吗?如果我在他之前遇见你,又会有怎样的温暖?
  • 大明1617

    大明1617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
  • 重生娇宠世子妃

    重生娇宠世子妃

    乔府大小姐乔寻容在嫁与卫府世子为妃当日蹊跷落水身亡。重生归来乔姑娘只求快逸人生,解开自己前世亡故的曲折离奇。卫世子宠妻入骨,为爱历经波澜。梁国公主错爱过后终遇良人,黎国流落在外的亡命公子又是如何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这是一群年轻人各自拼搏终寻真爱的故事。
  •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

    十余年畅销百万套。本书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对此人的铁定判辞。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