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4000000024

第24章 勇于创新出佳作

作文之法,意在曲折者,宜写之以显浅;理之显浅者,宜运之以曲折之笔;题之熟者,参之以新奇之想;题之庸者深之以关系之论。至于窘者舒之使长,缛者删之使简,俚者文之使雅,闹者摄之以静,皆所谓裁制也。

——张潮

你们必须向上代学习,必须掌握人类已经取得的最优秀的成果,然后再由此推陈出新。

——加里宁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文若春华贵出新。”

大家知道,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创新的产物。因为好的文章,一定是对人生与体验的沉思,是对经历与情感的升华,是对阅读与见闻的提炼,是对才情与见解的外化。

蕴涵着生命之光、人性之爱、自然之美的人文精神是创新之源。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遍览近年来涌现的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不是创新的佳作。以2009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无论以文言文写成的被称为“史上最牛高考作文”,还是被专家一致赞誉的《站在文学门口》,都是特别契合了高考作文“有创新”的要求的。

总结中考、高考满分作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见解新奇,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想象独到,个性明显。文章的语言魅力、思想内涵、审美情趣体现了考生独特的生命感悟。

写出优秀作文的考生大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出发,用心灵去感受、思考,对文题进行认真地分析、解读、体验、锤炼,行文时体现了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发挥了个性思维和真情实感的表达,正可谓情动于衷,文发于外,泼墨于卷,铸魂于心。这不但是考生获得高分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作文练习的努力目标。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要在高考作文中取胜,就必须勇于创新。

1.改变观念勇于创新。有些同学“怕失求稳”,只会写保险文;有的老师也不主张写“放胆文”,怕脱离主题。因而在构思时不敢大胆创新,不敢施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获得高分的。怎能写出有创新的文章呢?其实只要你围绕题目,不违反题意,无论怎么写,都不能算跑题。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走出“怕失求稳”的误区,大胆创新。越是“怕失求稳”,失分可能越多,只要大胆创新,才能获得高分。因而在构思过程中,一定要使文章主题光明、高尚、美好。光明,而不是阴暗;高尚,而不是卑下;美好,而不是丑恶。好的文章总是教人求真、向善、臻美,可以化民成俗、纯净世风。

2.突破传统创造性思维。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以获得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认识;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学会将正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3.大胆想象形式新奇。这几年的作文题目,体裁非常丰富,各种文体应有尽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平时练习作文以借鉴。

4.善于联想巧用比喻。2009年满分作文的《站在文学门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使人在阅读时切实感受到诗词之美妙,文学之深邃,因而崇敬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5.勤于思考见解新奇。“新”从何来?从思考中来。我们要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要充分展开联想,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要善于逆向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这样,我们就能够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写出“有创新”的好文章了。

要使作文达到创新的层次,必须克服文章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个性的弊端。具体地说,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情感虚假化。在作文过程中,特别是在中、高考时,有的学生为了“感动”评卷老师,故意编造故事,打“悲情牌”。这种虚构的东西必然缺乏真情实感,是不会打动人心的。要想得高分也实在很难。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结构中的独特地位,造成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仁爱精神和生活经验,使得学生在作文时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缺乏人文精神。

二是写作模式化。应试作文教学造成的大量死记硬背和极端模仿,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人物脸谱一致性、遇到的事件一致性、思想感情一致性、作文布局一致性,甚至于语言一致性的现象相当严重,使为文之真、为人之诚丧失殆尽。

三是语言公式化。在中、高考作文时要取得高分,一定要使语言明丽、清新、雅致。明丽,而不是晦涩;清新,而不是烦琐;雅致,而不是粗俗。应试作文造成学生的作文思维模式化。学生作文思维的模式化,又导致学生语言表达的模式化。这样,原本是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学生语言,在现实作文中,与课本、作文辅导书中的语言达到惊人一致,这种味同嚼蜡的公式化语言大量充斥于作文中,使得新颖性不仅在作文内容上丧失了,而且在语言上也进一步丧失。

北京大学学生崔婧谈到作文创新时说:“创新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做所有人都没做过的事,而是可以在大家都做同一件事的时候,用不同的方式——甚至只需小小的不同,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上,有时就是因为角度的不同,让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呈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说,突破作文写作的瓶颈,关键在于在学习作文时一定要从构思、选材、文体、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1.构思要新。构思就是一个总体设计,就像一个建筑的蓝图。在通常习作中,有的同学一般只知道根据老师或作文题目的要求,搜索枯肠,匆匆拼凑成文,以应付作业或考试,很少在构思上下工夫。其实,一篇优秀的作文,总是在构思上闪烁着迷人光芒。

逆向式构思。逆向构思是构思创新的一种常用法。逆向构思就是要反弹琵琶,反其意而用之。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从超出一般常理的角度来确定文章的主题,一反传统看法,提出独到的见解。逆向构思在不违反时代精神,不违背科学常识的前提下,是对思维定式的“逆转”。它常常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遵循事物都是辩证的原则。

象征式构思。象征式构思是指在构思时,从题目的象征意义出发,挖掘出话题的深层含义。如在构思“桥”、“路”等文章时,“桥”不仅可以指实物桥,也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路”既可指实物路,又可指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等。

发散式构思。进行发散式构思,就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排除已有的习惯性认识,无拘无束地进行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阶段地分析、思考,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向,从而提炼出鲜明、新颖的主题来。

2.选材要新。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有新颖的材料,才能给文章输送新鲜的血液,文章才会充满生机活力。选材要新,首先指要善于在平常的材料上挖掘出新意。在平常的作文中,我们要立足于一些平时貌似普通的小人物、小事情,从中发现他们身上或事件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点点闪光的地方,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把它放大,从而完成选材的新颖性。

其次,所选的材料要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作文笔端流露的情感应该是其在生活中长期积淀的反映,而不是为了作文而胡编乱造的文字。因此所选的材料中要渗透着作者的真情,这样的材料即使用最平常的文字表现出来,也会字字透露着真情,从而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3.文体要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这就是说,只有将创新意识处处贯穿在写作中,在作文形式上进行独特的创造,通过对作文外部形态的加工,才能实现作文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文体要新,意味着文章构思巧妙,清新明快,既没有虎头蛇尾之弊,也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

4.语言要新。古代文学家说:“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神也。”说明了语言表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我们所提倡的作文创新,有时并不完全体现在立意的创新、布局的创新上,有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或几个词的出现使之焕然一新。一篇洋溢着优秀词汇的文章,可以使这篇文章处处闪烁着亮点,而贫乏苍白的语言不能表达丰富多彩和深刻的思想,因此作文语言要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处处给人新奇的感觉。

其次是追求作文语言的富于文采和生动形象。所谓文采,就是要避免文字叙述干涩单调,枯燥无味,力争做到“平字见秀,常字见奇,陈字见新,朴字见色”,重在语汇丰富、组合清新、韵味醇厚、含蕴深远,这就要求学生阅读范围广泛,掌握的词汇量丰富,运用自如,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所谓生动形象,重在凭借各种表达方式,力争做到语言生动活泼、句式灵活多变、修辞形象贴切,富有个性,渲染出各种美妙的意境诉诸感官,倾诉出各种感情沁人心脾,令人产生清馨扑鼻的审美愉悦。这样焕然一新的语言风格,将从整体上提升作文的创新质量。

一些学而有成的“中、高考状元”总结出了作文之“诀窍”:“一曰乐之,唯乐之方使之善;二曰勤之,苦于读书,勤于积累,方有源头之活水;三曰思之,思其变通维新,思其独立特行而不落于造作。”这是可资同学们学习借鉴的创新作文之“法宝”。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一个浓缩的家庭教育智慧读本,一本马上能用得上的家庭教育对策。优化你的教育方法=优化孩子的人生,重塑你的教育理念=重塑孩子的未来。本书提炼整理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效的十大教育法。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许多家长头脑中客观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关建议,寻求解决之道。
  • 育儿圣经

    育儿圣经

    作者吉娜·福特认为,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应该让他们遵循科学合理的作息规范,这样不但可以让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和奶水,也能使新手父母不至于手忙脚乱,特别是妈妈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本《育儿圣经》,基于作者照看超过300名宝宝的经验,为新手父母提供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作息规范建议,告诉你:·怎样迎接宝宝的到来。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什么时候宝宝应该吃奶,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洗澡和玩耍。宝宝出现睡不好、哭泣、饥饿、疲惫等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妈妈要想重新工作,应该做哪些准备。宝宝在断奶阶段,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妈妈喂养宝宝时,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休息。
  • 婴儿护理百科全书

    婴儿护理百科全书

    宝宝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每个家庭最珍贵的宝贝,宝宝的到来给父母以及整个家庭都带来了无比的幸福。郑东旖编著的《婴儿护理百科全书》针对当下新手父母缺乏育儿经验的问题,在内容的编排上包含了婴儿期新手父母将会面对的所有育儿问题,包含宝宝每月生长发育特点、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详细的辅食添加计划,帮助父母轻松解决宝宝的养育问题,让宝宝得到最科学、最完善的家庭护理。
  •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本书介绍了日本时下最为流行的婴幼儿饮食新理念——“食育”。让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强调的只是摄取营养,而“食育”专注的是“怎么吃”,怎么让孩子有吃的欲求:既爱吃的东西,又爱吃的过程。
  • 别怕,我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

    别怕,我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

    智慧妈妈育儿经验谈系列三部,这个系列从过来人的角度,为正在迷茫的年轻爸妈们指点迷津,理清思路,提出建议。别人的经验可能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你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思路。
热门推荐
  • 管理学

    管理学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理论,并以管理学的基本职能为脉络,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环境、组织目标的管理和制定、决策、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变革和创新管理等。本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每一章后面都附有具体的案例或一些生动的材料,以便读者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的方法。本教材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既适合于各大专院校管理类专业与非管理类专业的在校学生及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学生,也适合于其他对管理知识感兴趣的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士。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
  • 仙界生死簿

    仙界生死簿

    一本神奇的笔记本从天而降,砸在了一个霉星的头上。于是仙界开始恐慌,魔界开始骚动……
  • 转生之混迹后宫

    转生之混迹后宫

    她不想离开,无奈却离开了;她不想看到,可是却看到了;从今到古,她竟然以三十多的脑子住进了孩子的身体;她不想玩转这个世界,她只想平凡的想念着那个前世的他,可是总有人打扰她的生活,住进她的生活
  • 极品透视

    极品透视

    乌龟山上偶得仙女传承,李时从倒霉废柴变魅力男神,从此好运一发不可收拾,财源滚滚,桃花朵朵开!身怀绝技的他,成为威慑一方眼中的超级霸主。当然,麻烦与挑战也一波接一波……
  • 杀手弃妃

    杀手弃妃

    她一身才情,云掩风华,为求生活,助自家小姐于众美夺冠,然而却落得个替人代嫁的下场。她本无意招惹红尘,却为他热的心憔悴。付出了一切才知道这不过是他为娶心爱之人入门所设下的局,离开转变,是谁成就了她一身风华盖世?
  • 遇见廿五年后的我

    遇见廿五年后的我

    柳乘风莫名其妙的遇见二十五年以后自己的灵魂,在这同时,还发现一个在未来多位国家领导人公开宣称“此人可以顶五个加强师”的人物,两个人的记忆莫名其妙的融合到了现在的柳乘风的身上,这个时候的柳乘风会如何?阴差阳错的爱情还会再次上演吗?遗憾终身的事业能不能重新焕发青春?这一切,请拭目以待……
  • 破碎的作家梦1

    破碎的作家梦1

    前路坎坷永不回头,万里长城丰碑千古。涛涛黄河不断水流,只埋龙骨在中土。汉唐雄风吾欲挽留,扬鞭驰箭振兴国术。民富国强圆梦时候,我为华夏添气魄。几个初高中毕业生,作为农民作家的奋斗史
  • 菁花岁月

    菁花岁月

    妖狐转世,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迷乱他人害人害己,还是心存善念造福人间。
  • 冷情盟主霸道妻

    冷情盟主霸道妻

    “好!不就成亲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倒是给我变个女人出来,我便立刻成亲!”“变?怎么变?难不成给你从天上掉下一个!”结果,实践证明,上天不仅会掉馅儿饼,还会掉……话音刚落,只听到“啊”的一声长音,一个巨大的不明飞行物朝两人砸了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