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9600000008

第8章

苏洵及二子苏轼、苏辙进京后,欧阳修举苏轼,天章阁待制杨败举苏辙参加由吏部主考的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被吏部锉选人九品流内,分授福昌县主簿和绳池县主簿。但兄弟二人都没有赴任,因为他们要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参加稍后朝廷举办的制科考试。

苏洵因屡次拒绝参加考试,朝廷只好给了个小官:试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个比九品还要低的官职,只能“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尽管这样,苏洵还是给推荐了他的人写信表示感谢。

苏洵首先给欧阳修写信,感谢他多次举荐之恩。苏洵说:“执事之于洵,未识其面也,见其文而知其心;既见也,闻其言而信其平生。洵不以身之进退出处之间有渴于执事,而执事亦不以称誉荐拔之故有德于洵。再召而辞也,执事不以为矫,而知其耻于自求;一命而受也,执事不以为贪,而知其不欲为异。”(《上欧阳内翰第五书》)苏洵还请求欧阳修把自己仍然待以宾客之礼,“不然,其将与奔走之吏同趋于下风,此洵所以深自怜也”。

苏洵还给时任右司谏的赵拄写了信,对其举荐自己表示感谢。赵打新任京官,原任益州路转运使。前不久赵拄以本路转运使的身份荐本路人才苏洵的才学品性,欧阳修趁机说苏洵既不肯就试,希望直接任命他一个官职,所以苏洵才得了个试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苏洵在信中说:“洵不识阁下,然仰闻君子之风,常以私告于朋友。特恨其身之不肖,不得交于当世,以遍致阁下之美。所告者皆饥寒自谋不暇之人,虽告而无益。然犹以素不相识之故,得免于希势苟附之嫌,是其不识贤于识也。今世之所尚,相见则以数至门为勤,不相见则以数致书为忠……今阁下举人而取于不相识之中,则其去世俗远矣。”苏洵还告诉赵拄,他之所以接受目前这个小小的京官,并不是希望借此能得到较快的升迁,是因为自己老了而不能胜任州县之吏的缘故,“以阁下知我,故言及此”。

对于富弼,苏洵知道其在自己出仕之事上,一阻再阻,可考虑到人家毕竟身为宰相,在官吏的升降任免问题上有决定的权力,就写了《谢相府启》呈送给他。苏洵这次吸取了以前交浅言深的教训,信中只说了些不痛不痒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如“昨承诏恩,被以休宠……此盖昭文相公,左右元君,舒惨百辟,德泽所畅,刑威所加……”

苏洵就职一年后官职没有升迁,就愤然给韩琦上书说:“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复迟疑不决者累岁。磋乎,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耶?”按理说苏家父子与韩琦私交甚好,韩琦很尊重苏洵,不但引为座上宾而且想起用他。但主持国政除了韩琦还有富弼,他对苏洵以前的批评耿耿于怀,所以每当朝中议及苏洵,他总是说:“姑少待之。”这就决定了苏洵在出仕的短短几年中只能当八九品小官。

嘉佑六年七月,苏洵被任命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共同修纂《礼书》。时任三司使(计相)的张方平为苏洵抱不平,指责韩琦“知其才而不能用。”一次重阳节,苏洵赴韩琦的家宴,写了两首《九日和韩公》诗,以发泄心中的牢骚与不满。其中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愚。不堪垂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此时韩琦加同平章事,故称丞相。苏洵才参与太常寺修撰礼书,太常也称为曲台。韩琦一直把苏洵待为上客,置酒私第时惟韩琦与一二执政官员,苏洵乃以布衣参与其间。席间赋诗,韩琦的原唱为:

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鲜布乱钱乘雨出,雁排新陈拂云来。何时得遇禅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

苏洵的和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类同于他的散文,其中“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两句诗甚为精彩。

苏洵对自己胸中的抱负无法施展深感遗憾,《有骥在野》就表达了他这种情绪: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挚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宁不我顾?无子我忘。

骥,良马也。作者在此以骥自况,明里讽刺执骥于厩而不驾,暗喻朝廷把作者诏进京城而不重用。

宋仁宗嘉佑六年八月,制科考试就要举行了。在当时,朝廷除经常性地举行“进士”、“明经”类的考试外,还有由皇帝下诏举行的特别考试——制科。嘉佑二年朝廷曾下达了一项命令,每隔一年一取进士。所以,苏轼、苏辙来京城一年半以后,才等到了制科考试。

这里还要分别介绍两个人物:司马光及王安石。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就有了成人的气概,听别人讲《左氏春秋》,听得人了迷,回家后就对家人讲。从此手里常捧着书本读书,常感受不到饥渴寒热。一群孩子在院中戏耍,其中一个孩子登瓮失足跌没于水中,孩子们一见都害怕地跑了,而司马光拿起石块把瓮击打了个窟窿,使瓮中水流了出来,这个孩子才得救了。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此时正知谏院。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其父王益做了多年地方官,很有政绩。王安石未出仕前随父亲游历了许多地方,这使他在饱览山河之壮的同时,也了解了民生之艰,对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感性的认识。王安石很小时就注重学习儒家经典,一过目终身不忘;写文章动笔如飞,看起来他好像不经意,写成后读的人都佩服文章的精妙。庆历二年,王安石以第四名的成绩荣登进士榜。嘉佑五年,在州县任职十多年的王安石人朝当了三司度支判官,兼任知制浩(代皇帝立言,书写诏书),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得,写出了雷霆万。钧之力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这篇文章说理透彻,洋洋洒洒万言,全面分析了朝廷现状,指出国家之所以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不知法度”。他认为只有“改易更革”才是扭转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的药方;强调选拔任用有革新思想的人,是“改易更革”的前提条件;还着重分析了改革人才培养方法问题,提倡学以致用。实际上,《言事书》就是他要求变法革新具有纲领性的政治论文。《言事书》呈上去后,皇帝与众大臣没有什么反响。当然,这种法治观点与司马光、苏氏父子的吏治观点冲突处颇多。

朝廷所设的制科考试一般都在八月中旬举行,但苏辙忽然得病卧床,看来无法参加考试了。韩琦得知后向仁宗票奏说:“今岁召制科之士,惟苏轼、苏辙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他请求皇帝把制科考试的时间向后推迟一下。仁宗同意了他的请求。苏辙在病中,韩琦数次派人洵问他是否康复。直到苏辙身体完全复原,制科考试才举行,比以往的考试日期推后了20天。

制科考试这天,宋仁宗亲自到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据传说,苏轼进了考场,一看题目,知道弟弟苏辙肯定记不起“礼义倍足以成德”这句话的出处了。正巧一位老兵给他倒砚水时溢了出来,苏轼于是装作生气喊道:“小人哉。”苏辙一下记起了这句话出自《论语》“樊迟请学稼”下边的注中。

在应制科考试前,苏轼曾上二十五篇进策,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在《策略一》中,他说宋王朝“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天下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忧之势而无可忧之形,此其有未之测者也”,百姓也对现状不满,不能安居乐业。他认为要解决民贫国弱的状况,只有改革政治,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甚至用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办法来治理。在《较赋税》文中,苏轼认为:“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以至于破败流移而不知其所往。”所以均赋税是打击豪门、制止兼并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待辽、夏等外族侵略问题上,他主张要有一个长远的谋略,积极训练军队以加强国防,不能再用送给大量财物的方法求和平。他抨击当时执政者对外患“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不懂得“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争”。从这些进策中可以看出青年的苏轼有很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及革新政治的远见卓识。苏轼是以一个改革派的面貌踏人仕途的。

年仅23岁的苏辙正血气方刚,在应试的文章中显露出了锋芒,在朝廷中引起争议。在御试制策中对宋仁宗处事上得过且过、内宫生活侈靡等方面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劝谏。苏辙在制策中说:“然而,自西方解兵,陛下弃置忧惧之心而不复思者,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陛下失所忧矣。故愿陛下虽天下无事而不忘忧惧之心。陛下诚能用臣此言,则凡所以问臣者,臣虽不言,可得而举也。苟未能用臣此言,则凡所以问臣者,臣虽言之无益也。”苏辙接下来又说:“臣疏贱之臣,窃闻之道路,陛下自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坐朝不闻咨漠,便殿无所顾问。夫三代之衰,汉、唐之季,其所以召乱之由,陛下已知之矣。久而不正,百蠢将由之而出。内则将为蛊惑之所污,以伤和伐性;外则将为请渴之所乱,以败政害事。妇人之清,无有厌足、迭相夸尚,争为侈靡,赐予不足以自给,则不惮于受赂贿。赂贿既至,则不惮于私渴。私渴既行,则内外将乱。”这篇策论洋洋洒洒七八千字,笔力纵横驰骋,以古喻今,议论风生,开合自如,步步深人,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政论文。

制科考试成绩很快公布了。苏轼考人第三等,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因为自宋建国以来,制科“人三等”的只有吴育(后来做过宰相)和苏轼。苏辙考人了第四等。这次考试之后,苏轼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苏辙被任命为商州推官。

对于苏辙应试的文章,考官司马光很赞赏,要求“人三等”。范镇因文章切直犯了难,不表示态度。蔡襄说:“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而不敢怨。”意思是说苏辙说出了他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只有考官胡宿以为文章内容不好,请弃之不用。考官们的意见不统一,就一块去请示皇帝。仁宗说:“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没办法,把苏辙取人四等之列。

《铁围山丛谈》中记载:苏轼、苏辙将就试,二人共同对父亲说:“这次制科考试不可能把兄弟二人都取中,必然会黝落一个,这怎么办?”苏洵说:“我有办法使你们都得之,只要采取一和题、一骂题的办法就行了。”于是二人果然都中了。就苏辙的性格来说,他沉稳简洁、寡言少语、宁静淡泊、含而不露,苏洵曾说“是辙者,善处于祸福之间也”,如果其不是按事前商定的方法行事,苏辙一般不会在试卷中极言皇帝之非及禁廷之事的。这是此事的一种说法。

此时,王安石同苏氏父子的矛盾浮上了水面。苏洵带着十年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文章来到京师,见到者纷纷叫好,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轰动。王安石、苏洵都与欧阳修私交甚好,欧公劝苏洵去见王安石,王安石也愿意交往苏洵,但因政见不同,话语总不投机。龚颐正在《芥隐笔记》中说:“荆公在欧公座,分韵送裴如晦知吴江,以黯然销魂惟别而已分韵。时客与公八人:荆公、子美、圣俞、平甫、老苏、姚子张、焦伯强也。时老苏得而字,押谈诗究乎尔。而荆公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旅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又云:春风垂虹亭,一杯湖上持。傲兀何宾客,两忘我与而。最为工。君子不欲多上人,王、苏之憾,未必不稳于此也。”此后,苏洵不说王安石的好话,而王安石也在苏洵的文章上挑刺,说其文“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是大话、空话、坐而论道,没有一点实用性。日子久了,分歧公开了,且广为传播,双方形成了积怨。有一次,欧阳修在家招待客人,吃完饭苏洵留了下来。苏洵说:“以我的观察,王安石这个人以后必然会把天下搅乱。如果使他当了国家重臣,既是聪明的皇帝也会被其哄得团团转。欧公怎么能与他这样的人交往?”欧阳修没把苏洵的话放在心上,劝说他们俩人相互来往,遭到苏洵拒绝。苏轼在这次制科考试的试卷中,用苏家父子重在吏治的观点,说“当今之患,虽法令有所未安,而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与王安石“天下久不安”“患在不知法度”的说法针锋相对。苏轼、苏辙中制科后,王安石对他们兄弟俩的试卷很不满意,对人扬言说:“都是些模仿战国时期人所写的文章之作。要是考官是我王安石的话,我必然会废黜不用。”王安石虽不是考官,但也有报复的法子,就用自己知制浩的权利在《应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守河南福昌县主簿苏轼大理评事制》的制词中借皇帝的口吻教训了苏轼一通,说他年少气盛,只会夸夸其谈而对学问理解得浅,没有从政的经验等。对苏辙则更为不客气了,以人臣不该极言皇帝之非及禁廷之事为由,干脆不肯为他起草皇帝的诏书。但是,政见虽不同,却没有影响他与苏轼、苏辙二人的私交;因为同为文坛的名士,免不了有惺惺相惜之感。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安徒生的作品主要是童话,他的童话与以往的童话不同,它们不是民间传说的简单重述,即使源于民间传说,也被他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个阶级的实质。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才华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王者之地

    王者之地

    《王者之地》讲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时,途经鄂尔多斯。他目睹了这里水草丰美,梅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发出由衷的赞叹:“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感慨之余嘱咐左右:“我闭眼之后可葬于此处。成吉思汗贺崩后,这里建筑了万世永存的成吉思汗陵,这里成了大汗灵魂保佑下的王者之地,这里演绎了蒙古儿女崇敬祖先、热爱家乡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校园渣神

    上古世纪之校园渣神

    上古世纪,无尽的种族争斗,使得再强悍的国家也抵不过岁月的风化。诺亚新月,曾经的诺伊大陆皇者,最终也逃不过没落的命运!卢修斯,两千年前曾到过神之庭院的浪漫诗人,却是神秘地将新月王子放逐到另外的一个世界!所图为何?好色,好赌,贪财又花心的华夏高三学生萧小威,被异界元神附体,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渣男萧小威,从未想过自己会为了所爱的女生踏上上古世纪的冒险征程。一个个爆笑,爽快又励志的故事也因此接踵而来,且看校园渣男的成神故事!
  • 揞黑豆集

    揞黑豆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闻战

    异界闻战

    君欲守土复开疆血犹热志四方我为君擦拭缨枪为君披戎装君道莫笑醉沙场看九州烽烟扬我唱战歌送君往且看宅男如何在混战不休的异界生存····
  • 圆月弯弯照九州

    圆月弯弯照九州

    他为了心爱的公主,处心积虑与御医世家的小姐成亲。却不知不觉真的爱上了她,让他无法自拔。天下第一儒商以两家家族的身家性命要胁,迫使两人分道扬镳,为爱隐忍,公主也找来帮手,誓要彻底拆散他们。这一场历经波折的爱恋,能否走向圆满?
  • 英雄联盟之末世危机

    英雄联盟之末世危机

    符文科技让瓦罗兰大陆变得像一个肥肉,异时空的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而瓦罗兰的人们却不得而知,当危机来临之际,瓦罗兰的人们为了生存与和平,开始了这场用生命做赌注的自由之战
  • 凤求凰

    凤求凰

    该死,谁在登山绳上做了手脚?如果我能活着回去,我一定要彻查此事!谁这么大胆阴险,竟然能在我重重防范之下割坏我的登山绳?能出入我书房的人十个指头也数得出来,看样子,这人是笃定我没有九条命,没法回去找他算帐了!《凤求凰》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淘宝网当当网已有销售。
  • 过来亲一下

    过来亲一下

    英雄不问出路,流氓不看岁数。9个极品女人和1个腹黑男人,那叫一个明骚易躲,暗贱难防!温柔美貌的小依,野蛮师姐聪儿,美貌风骚的青青,苗女巫仙阿从,心灵手巧的麦子,神墓的妖小猫,冷艳高贵的十三格格……有点狗血,有点YY,有点武侠,有点玄幻,很多言情,更多搞笑,绝对让你笑到肚疼,看到爆汗!
  • 彼岸血:妖神主公太逆天

    彼岸血:妖神主公太逆天

    她是世纪大盗,不与任何人合作,独来独往,座右铭:“我不归任何人,凡事看我心情”穿越后看我怎么翻身,哼!你不是就一朵白莲花吗?看我帮你把衣服一层一层吧掉!
  • 邪皇爱上多变公主

    邪皇爱上多变公主

    21世纪多变杀手“寒夜”与冷酷杀手“寒雨”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生命。而来到玄武大陆的其中一个国家“冰心国家”,寒夜成为了一位女扮男装的大少爷家中是一夫一妻制是玄武大陆最特殊的神秘世家,大部分是在明面上。而寒雨成为了废材花痴嫡女二小姐,一直被大小姐、三小姐、四小姐、三少爷欺负只有亲哥哥就是二少爷爱护她本来还有大少爷但是在一场历练中生死不知。看寒夜与寒雨怎么创造奇迹!
  •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法律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莫测,也并不是司法机关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必需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最晦涩的法律条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拥有它,读懂它,你的合法权益将不再受到侵害,成功维权不再是梦。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克服了法律普及读物重说法、轻案例的弊端,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多角度分析具体情况,使面临麻烦的你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短时间内成为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高手。书中专业的法律评析,能让人们轻松地找到法律依据,以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运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