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5000000002

第2章 梁思成之父梁启超:培育9子女成栋梁

梁启超非常重视并且善于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家。他曾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出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在他的教育下,九个子女(五子四女)个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都成为对祖国有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若干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

父亲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成为与康有为齐名的改良主义领袖,时人并称“康梁”。梁启超学贯中西,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极多,约1400万余字。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尤其是在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方面,堪称极其成功者。

培养孩子好品行

梁启超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行,他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为子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梁启超就要求他们一定要艰苦朴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他说:“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他教育子女要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当子女在学业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引导他们解开疙瘩,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并一再教导他们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告诫子女,一定不要消磨志气。他认为,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他对孩子们说:“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这是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在家里,梁启超经常向孩子们讲祖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故事;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他仍以书信形式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自幼培育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立下了报国之志。

次子梁思永,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学成回国时,国内正处在战火不断的时代。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长期从事考古工作,曾主持山东章丘龙山镇和河南安阳后冈、西北冈等重要发掘,并首先确定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

当得知在国外求学的二女儿思庄对英文成绩不满意时,梁启超就多次去信安慰她:“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些按级递升的洋孩子的竞争,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思宁是梁启超的四女儿,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时,因为日军轰炸而失学。她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投奔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幼子思礼,1924年出生。在他5岁的时候,梁启超就去世了。他17岁赴美求学,边打工边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什么都干,苦读八年,终于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电子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希望子女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子女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他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他的9个子女都成为了有高尚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与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教子点睛:

梁启超的子女都有崇高的道德品行,这离不开父亲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也离不开他的身体力行。毋庸置疑,梁启超的个人思想情感和博大的爱国之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着子女们健康地发展和成才,为当代父母提供了良好的教子参考。

鼓励注重实践

梁启超经常鼓励子女多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注重培养和提高子女的实践能力。

当年,梁思成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整个建筑界在设计方面崇尚折衷主义,一切建筑外形的设计必须采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不得有多大改动。梁思成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了怀疑,他认为,长此以往自己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画匠,而不是建筑师,他就把自己的这种担心告诉了父亲。

梁启超立即给思成回了信:

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符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业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象征,我听到喜欢极了。

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规矩不过是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以此为教,以此为学,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其巧耳……

况且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

当梁思成在美国完成建筑专业的学业后,梁启超要他到欧洲考察一二年,再结合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研究以形成自己的学问。

他要求思成:“非得到各处经历不可!”并写信给他:“……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的建筑极有特色,严整有思想……到法国后在马赛上船,腾出时间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与艺术……”

其实,梁思成学成后与林徽因的蜜月旅行,正是父亲梁启超为其安排的一次西方建筑的实践见习。梁启超在信中标出了具体行程路线,这充分说明他对于建筑很在行。梁启超为儿子梁思成安排地细致周到,这饱含了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

当二儿子梁思永在美国的完成了考古学业之后,梁启超就立即安排他回国实习,并让他收集中国的有关史料。

梁启超鼓励子女注重实践,这在今天仍值得父母学习,因为实践是孩子生存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与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实践的机会,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到社会上锻炼实践,这将大大有助于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父母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生存成长的机会。

教子点睛:

有句话说,实践出真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与同伴一起活动,早日让他锻炼自己,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从而开阔他的眼界和心胸,尽快去适应时代变化,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实践活动的喜悦和成果。另外,父母应该让孩子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只读书本那是死读书,只有懂得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书本知识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引导追求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梁启超在教子过程中,强调趣味教育,他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

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又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他还以自己为例,说明求知的兴趣:“我生平趣味极多,而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的津津有味,而且兴趣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句,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梁启超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鼓励孩子“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1927年8月,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经学习了一年,应该选择学具体的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说了这件事。

梁启超知道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深为自己的错误引导感到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庄庄,听你的哥姐们说你不喜欢生物学,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应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拘泥我的话。”他这样要求思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使子女们都养成了好学深思的习惯,个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学有专长又多才多艺。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动机,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钥匙,兴趣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作为父母,一定要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子点睛:

兴趣很重要,因为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教子科学读书

梁启超鼓励子女效法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精神,战胜学业上的困难,不断前进。他崇尚科学,提倡个性发展,经常引导孩子们科学地读书学习。

他告诉子女,读书分三步,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就是粗略了解大概,了解重点;解剖就是对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细解剖,疑难处仔细研究,使自己有深刻记忆;会通就是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其实,这个三步读书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分—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他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并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子女:“不骄不馁,方能成就事业。”正是这一点,成为了梁家子女们的学业指针。

在指导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给他们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并且一再告诫他们要劳逸结合,多一些游戏和运动。

梁启超写文章,研究问题,从来都是有的放矢,注重现实,深思熟虑,绝不会脱离政治、闭门造车。梁启超的政治热望和人文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们。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也都是这样,专心研究学问,但并不脱离政治。

在青年时期,梁启超就全面接触了西方文化,大开眼界,这使得他的学术思想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正因为如此,梁家的文化取向贯穿了中西并重思想。

梁启超具有非常好的国学根底,孩子们也深受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后来的留学经历,又使他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技术,在较好地解决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之后,儿女们又在各自领域打造了东方文化精神,做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

为了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注重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1924年以后,梁启超的四子思达、三女思懿、四女思宁渐渐长大,而他们的哥哥思成、思永、思忠和姐姐思顺、思庄都已经先后出国留学,只有他们与父亲梁启超生活在天津意租界的居所。为了充实他们的国学、史学知识,从1927年下半年起,梁启超就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梁启超的“饮冰室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史学和书法。

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星期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写;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子点睛:

梁启超教子读书的方法很科学,专心致志,“求理解”,不求“强记”,强调劳逸结合。但今天的父母却不注意引导孩子科学读书、学习,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几乎不给孩子玩的时间,这恰恰导致了孩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结果。但愿父母都能学一学科学的教子法,都能引导孩子科学读书。

同类推荐
  • 1-3岁幼儿营养食谱

    1-3岁幼儿营养食谱

    《1-3岁幼儿营养食谱》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儿童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儿童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让孩子安全成长

    让孩子安全成长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可见,安全教育已经上升到全民、全国的高度。安全,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安全,是生命的保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隐患有很多,而孩子却很难应对突发的意外状况,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生命是异常可贵的。今天,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很难预料。
  •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本书从儿童教育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结论,剖析了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性格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探讨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旨在如何形成家长适当的教育观念,如何为儿童创设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儿童所需的性格,帮助家长朋友们培养出平和而又理性、聪明而又智慧、善良而又独立、坚韧而又灵活、自信而又合群、明辨是非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 女儿不懂妈妈要说

    女儿不懂妈妈要说

    青春期的女孩儿像朝气蓬勃的花朵,她们既单纯又容易叛逆。心理和生理的微妙变化让她们既好奇又害怕,而涉世未深也会让她们难抵一些危险的诱惑。
  •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介绍父母了解或掌握的应对宝宝常见病的知识,包括从细节认识宝宝的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皮肤湿疹等的防治和视力、口腔的保健。下篇介绍提高宝宝免疫力,远离疾病的饮食营养知识。其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年轻爸爸妈妈们阅读。
热门推荐
  • 我家有个白娘子

    我家有个白娘子

    白紫烟不是白素贞,何逸也不是许仙。白紫烟没有白素贞温婉,何逸也不像许仙懦弱。公元2008年,修炼1000年的白蛇化成人形,取名白紫烟。不上天庭反入人间,因为她也要跟她的偶像前辈白素贞一样,寻找人间真爱。何逸,三十三岁,美籍华人,身份国际刑警,有一个七岁的天才儿子。常年在外奔波,儿子何威在美国念寄宿制学校。何逸一直追查世界刑事犯罪,由于表现出色升为小组队长。自从和白紫烟结婚之后,忽然之间发现他所接触的案件越来越离奇,有的甚至超出犯罪的范围,他能力之外,如果不是白紫烟暗中帮他,他早已不知死过几回。
  • 爆笑成神之路

    爆笑成神之路

    对“爆笑成神之路”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篇关于男宠女宠到无法无边的养成文。这是一篇关于暗卫培养的吐槽文皆爆笑文。这也是一篇关于主子与属下之间上下级关系如何调节的小白文。这更是一篇关于女猪如何从二货转变为囧神的不得不说文。于是,作者亲鉴。此文必须亲妈。然后,作者继续亲鉴:楠竹忠犬君,身心干净,随便折腾决不始乱终弃!女猪穿越妹纸一枚,属性二,身心干净,抱紧忠犬君的大腿!最后作者大笔一挥:此文无小三,无出轨,无特别玛丽苏情节!(注,若有雷点,请自闭避雷针)(此文免费,从晋江搬过来这里更新,因为在写悬疑,就来调剂一下心情,看官笑笑就罢了)
  • 特工妃,丫头不吃庶

    特工妃,丫头不吃庶

    一次任务,她一个特工组长竟然穿越到一个10岁的奶娃身上?而且还要嫁给什么捞子王爷?噢~TMD,她要休夫!咦~不对,某姐要抢夫?好,她很好说话,她让夫,某娘要欺负她的亲娘?好,很好,老虎不发威,她们都把她当病猫是吧?她就让她们尝尝什么是特工的厉害,重生为庶女却也不是吃素的。
  • 周芷若之末世女配

    周芷若之末世女配

    “命运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存在的。”就像青书就像阿朱…就像我…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有了货币,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魅之患

    魅之患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任小玲披挂上阵,利用自己的智谋和手段,游离在各大势力当中,身为一个女孩的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 网游之尸行天下

    网游之尸行天下

    2022年,全球十大游戏公司共同推出第一款真人模拟网游---《末世》。我是一名职业网游玩家。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红颜,无怨无悔。为金币,勇往直前。上一款网游,我留下了寂寞和悲伤。末世中,我留下的将是无尽的传说。
  • 独宠首席娇妻:总裁别乱来

    独宠首席娇妻:总裁别乱来

    回国后的她发现什么都变了,包括眼前和她纠缠好几年的男人。????被丢在车上的她浑身冰冷,用惊恐的表情看着眼前的男人。?????穆程看着她害怕的样子,脸上魅惑一笑。???“女人、既然回来了,就休想离开”
  • 伐天斩道

    伐天斩道

    孤儿李风是一个人见人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悲惨人儿。凭借一个破瓦盆,开启了修仙之路。从此为了不再让人欺负而努力修炼,为了有饭吃而坑人,为了多活几百年而抢夺机缘。一场波澜壮阔,艰辛戮血的修仙盛事于嬉笑怒骂中开始......
  • 横行之道

    横行之道

    天地未开之时,有生灵自混沌中走出,创大道,以分天地,自此万物始生!无尽岁月后,一无法感知大道的青年仰天嘶吼:我之大道,欲在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