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6800000023

第23章 孔子有哪些老师

据《论语·子张》记载,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跟谁学习。大概是这位公孙朝先生的话里有嘲讽孔子并非名师高徒的意思,子贡也毫不客气地予以反诘:“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崩坏,还在人间。贤者理解它大的方面,不贤者了解它小的方面,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夫子哪里不能学习?他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这一段文字,给了我们两个信息:一、当时一般人都不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二、孔子的学生(包括子贡)也承认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之所以这样,除了孔子青少年时代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的确没有拜过名师之外,还有可能是,孔门弟子有意不提孔子的老师有哪些人,为的是把孔子塑造成横空出世的“至圣先师”。

事实上,孔子承认,自我并非生而知之的“天才”,他只是一个因为喜欢古代典章制度,所以努力去钻研、了解的人。小时候学习各种“鄙事”(大约指吹拉弹唱、驾车、射箭之类技艺),十五年立志学习古代礼仪典章知识,五十年以后研习《易》,无不表明,孔子是一个学习上不知满足的人,而且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孔子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可以肯定,他也是一个为了获取知识可以“不耻下问”的人。

孔子的学习,固然相当程度上是自学行为。但是,这不等于说,孔子一直没有向他人求教与学习过。孔子很可能只是没有正式、长期地拜某个人为师,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私淑前贤、短期求学、向他人学习某一项具体技艺之类的事情,孔子做过不少。换言之,孔子的学习道路上,可能不曾有过狭义的老师,但广义的老师肯定是有过的——事实上,还有过不少位。下边我就分类略作介绍:

乐曲老师。孔子最爱学习的是乐曲,包括器乐与声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齐国的时候,跟齐国的宫廷乐师谈乐曲,听到周朝的宫廷乐曲《韶》,喜欢得不得了,立即拜齐国的宫廷乐师为师。学习演奏《韶》的几个月时间里,因为全身心沉浸于美妙的乐曲之中,连他平日里最爱吃的肉的味道都闻不到了。可惜的是,这位教孔子演奏《韶》的老师没有留下姓名。不过,另外一位教孔子弹琴的老师,却留下了姓名,他就是鲁国的师襄子。师襄子在宫廷乐队中的专业是击磬,但是,他也很擅长抚琴。孔子就曾经跟他学了一段时间抚琴,直至把一曲《文王操》彻底掌握并深刻理解。《论语》记载,孔子跟人一块唱歌,假如觉得别人唱得好,就会让人重唱,自己学会之后,再跟人合唱。遗憾的是,这些教过孔子声乐的老师,都没有留下姓名。教过孔子乐曲的,还有一位周朝的大臣苌弘。《大戴礼记》有孔子到周“学乐于苌弘”的记载。

其他技艺的老师。有一次,达巷党人嘲讽孔子,说他博学无所成名,孔子说自己掌握了驾车技术。孔子还说过,自己年轻的时候,身份低贱,因此学会了不少雕虫小技。合理想象,孔子学习这些技艺,都应该是有老师的。

为人、思想方面的老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如下一段话:“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严事”,就是心怀敬意地对待,实际上也就是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以他们为师。有的学习他们的为人品德,有的学习他们的思想观点。这其中,老子是曾经对孔子作过当面点拨的老师,临别之际,还语重心长地送了孔子如下几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接受了老子的一番教导之后回到鲁国,孔子身价提高了不少,投到门下的学生明显增加了。《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感慨自己年老体衰,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显然,周公是孔子思想方面最重要的老师。他的礼乐治国思想,就来自周公。

古人拜师有哪些规矩

在此说说梨园拜师学艺的规矩。旧时,拜师学艺有四种方式:即科班学艺、做手把徒弟、请家中传艺和票友学艺。

科班学艺,学员入科后,必须按科班排名顺序,另起新名,并以名字中的某一个字作为标志,显示科班的特点或学艺的先后。学员多是贫寒子弟,入科班目的是学习技艺,以谋衣食。凡进科班,都要履行入科手续,立“关书”(即学员家长与科班订的契约字据)。学艺时间多是7年,有的还外加帮助科班1或2年。科班负责学员的吃穿,但“天灾人祸、车轧马踏、投河觅井、悬梁自尽,各听天命,不与班社相干。”若学生逃走或半路退学,家长与中保人还要赔偿科班7年的损失。科班里教学时采用“打戏”的方式,即“不打不出功”,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在科班中,学员最怕的是“打通堂”,即一人犯错,全体挨打。由于挨打时趴在板凳上,故科班演员都自称“啃板凳出身”。老艺人常将学员的7年学艺称为“七年大狱”。

做手把徒弟,即演员在家中收徒进行的个别传艺。学艺时间、拜师立字据与科班相似。生老病死,老师亦不负责。学艺期间,可任老师打骂。演出收入归师。学艺之余还要帮老师做家务。手把徒弟要想搭班演出还要另拜老师,叫“带道师”,否则,同行不予承认。

请家中传艺,由于出钱请老师教戏,学生一般不太受罪,老师教授也较仔细。一般家道殷富的梨园人家方能做到。这种学艺与手把徒弟一样,都要借台练艺,即搭科班进行演出练习,早晚仍在家中学戏。

票友学艺,票友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可出钱请老师教戏。他们若以唱戏为生(即“下海”),也需要拜“带道师”,否则将受到同行的歧视。

旧时,拜师学艺有一套程序。尤其是拜著名演员为师,拜师仪式更为隆重。拜师要有引荐人,即“引荐师”,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择定吉日,正式拜师。

拜师仪式一般在饭庄举行,学生负责所需费用。仪式开始,学生先向祖师爷磕头,然后分别向师傅、引荐师、师伯、师叔磕头认师。再拜见各位师兄。行礼完毕,设宴款待。宴席结束后,新徒随师回家,拜见师娘、师兄、师嫂等,一一呈上见面礼。师傅也要给徒弟回礼,称为“衣包借牒”。从此,此徒便成了该老师的入室弟子。按传统,这种师徒关系如父子,即“一日为师,终生若父”。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热门推荐
  • 尚绝官之除鬼道

    尚绝官之除鬼道

    现世,恶鬼横行!今山西一道士之孙,乃妖王传世。此道喜之,传其以道术。与其一起除鬼封煞!
  • 宁醉一场青春

    宁醉一场青春

    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在我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对于这个世界我一直觉得很无奈,我以为我也将戴着面具生活下去,不过很庆幸的是我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人,他照亮了我的世界……
  • 龙枪天征

    龙枪天征

    主角不是一个好人,主角也不会扮猪吃老虎。没有种马,只有交易,没有女人倒贴,只有卑鄙无耻的占有。没有所谓的爽点,没有白痴宝宝万能爷爷。不会虐主,也不会吊打反派。因为主角就是反派。此书口味极重,小清新退散。就这样吧,自娱自乐的作品。喜欢看就看,不喜欢左转不送。
  • 虐恋成瘾:烊宝不懂爱

    虐恋成瘾:烊宝不懂爱

    当你累觉不爱,是否还记得前世的姻缘?当你穷尽一生,是否还记得前世的荣华富贵,为你我放弃一切-李幽梦,为你我丢了性命-易烊千玺,为你我舍弃了爱情-王源
  •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执妃回头两不误

    执妃回头两不误

    前世自己怀着一颗少女之心加入他门下,可他却冷眼相待,当她受不了他对他的伤害时自刎而死,可她可知他多心疼。。。“若我还没走,你是否会许我安身为乐?”“你要回来,,,,该多好。尹执,我好想你。”
  • 真诰

    真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魄魂界

    天魄魂界

    浩荡的天魄,挣脱束缚,俯视大地。神秘的魂觉,内心觉醒,笼罩苍生。玄虚之境,天魔共存。纳玛之域,举世名闻。混沌宝地,浮浮沉沉。黑魂奇棍,一捅苍穹。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一位身背巨棍的单薄身影缓缓而行,踏玄虚,游纳玛,劈混沌,定魔魂。一项项不可完成的事情自他手中掠过,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
  • 首席教官,别来无恙

    首席教官,别来无恙

    她大学报道第一天就迟到了,还要死不死刚好碰到了军训教官,更加作死的是她还调戏了!!!天啊!!大神,能不能不要缠着她啊!!片段一:某女:教官,我饿了的撒~某男:嗯,吃吧!某女:吃啥?某男:(妖孽一笑)为夫把自己给你某女:……片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