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6800000037

第37章 孔子为何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其字面意思是仅传述既有内容而不进行创作。但事实上,正像孔子的有关工作所显示的,在其传述中实际上包含了创作的义涵。也就是说,孔子虽采取了“述”的形式,但却有着“作”的内容。因此,也可以把这种经典诠释方式称作“以述为作”。

所谓的孔子的六经,并不是完全由孔子所做,在早期的传播当中,虽然有一定的文献记载,但大多数的还是口口传述为主的,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最正宗和原版的六经实际上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六经,应该是后人通过一些相关的记载后传述重新整理出来的。

孔子为何述而不作?诸子百家,各家的祖师爷都有亲笔撰写的、被后人用其姓氏加“子”字命名的经典,唯独这儒家的孔老夫子没有。一部《论语》,只是徒子徒孙们根据眼见耳闻和道听途说的孔子言行,整理搜集编纂而成,严格说起来,算不得他本人的大作,最多只能算是“口述实录”这样的作品。至于《诗》《书》《春秋》,那就更不用说,孔子只是一名编辑。

儒家讲“立功、立德、立言”,这“立言”一条,我想孔子不会没有想过,但他的“立言”,只是述而不作,说说而已。孔子有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单从这句话看,我觉得孔子有点个人主义,甚至可以说是自私。你“闻道”了,难道不希望别人也“闻道”么?你怎么可以不把你所闻的“道”传授给你的徒子徒孙,而随随便便就要死要活呢?你决不能死,你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你必须要用你所闻的“道”兼济天下,否则你就不是儒家的祖师爷了。你不仅应该“述”,而且还应该“作”,把你所闻的“道”写出来。

但孔子只是“述”,而不“作”。懒惰?不会吧,那样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的人,不会是因为懒惰而不愿提起笔来。既然不是因为懒惰,那没有稿费的说法就更不能成立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老夫子是不会在意几个稿费的,虽然他还是比较看重学生送来的“束脩”。

难道是怕留下文字依据授人以柄?怕承担责任?虽然文责自负,但能倡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孔子,是不会在乎几个人在那里说三道四的。而且,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留下的“口供”,与留下文章著述这样的文字证据,也差不多,都可以作为“呈堂证供”——既然“口供”都不怕,也不会害怕什么文字把柄了。

或者怕被人篡改、歪曲?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孔子自己就曾“删《诗》《书》,笔削《春秋》”(韩昌黎语),但三人市虎,口头传言更容易走样,而白纸(竹简)黑字的手迹,毕竟“有案可查”,还可以说得清一些。这点孔子不会不知道。

还是想故弄玄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昌黎语),作为祖师的孔子要替学生“解惑”,而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就弄不了玄虚。要弄玄虚,他也不会在这上面来弄玄虚。

儒家经典都有哪些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同类推荐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神灯师

    神灯师

    一夜之间,天地亮起了一盏灯,从此,宇宙之中多了一位神话!
  • 宅少爷的古代梦

    宅少爷的古代梦

    宅男林轲和美女校花一一起去郊游,途中突遇山体滑坡竟和校花一同穿越回古代,梦回古代后却发现穿越者不止他们两个,正派穿越者和反派穿越者的大战由此展开!
  • 第一高校:同学快跑

    第一高校:同学快跑

    这是一个轻松搞笑的文章~快快进入本书来回忆校园故事!!!我,是一个吃货,不折不扣的小吃货。某一天华丽丽的从树上掉下来一个学霸,他竟然叫我老大!好吧,让我来领导你闯校园!
  • 百可漫志

    百可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笑绣冬

    一笑绣冬

    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外国诗人
  • 爱到呼吸停止那一刻

    爱到呼吸停止那一刻

    为了她,爱钢琴如同生命的他弄伤了手,永远不能再弹奏出优美的曲子;为了她,孤独桀骜的他以生命为代价兑现了一份生死诺言。这样浓烈到令人窒息的爱,直到呼吸静止的那一刻,都让她舍不得放弃。
  • 噬灵魔尊

    噬灵魔尊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灵性强大则衍生灵根,当一个魔道小派外门弟子偶得可吞噬万物之灵以提升己身灵根的上古魔器后,灵根获得了无穷提升的机会,又该踏上怎么一条魔途?演绎何等精彩纷呈的故事?"天下地下,古往今来,诸天万界,魔道当以吾为尊。"王戦。(已有200万字完本作品《史上最强祖师》,人品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
  • 满天星恋爱之记

    满天星恋爱之记

    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一场烟雨,一场相思,记忆中的你,只是魂魄,你的躯体依然在古代的南国小镇,假如剪一段雨中的故事能与你相遇,那么她宁愿剪下这段苦涩的相思雨花。
  • 重生之随心所欲

    重生之随心所欲

    新书《极品培训讲师》:生与死,是必然,也是偶然。为爱蹉跎,苦苦执守的郑磊在必然的生死轮回中却意外遭遇了偶然,车祸的刹那灵魂穿越时空重回八年前临毕业的那天。重生后的郑磊凭着记忆中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和犹如万根麦芒扎刺脆弱心房的哀伤经历,悄然蜕变,活出属于他自己的辉煌的一片天。
  • 修杀之路

    修杀之路

    一个誓要踏足修仙的古怪少年,却沦落到与野狗争食的境地,身处逆境,但他又野心勃勃。他那被绝望洗礼过的面孔下,隐藏着一颗对仙道无比渴望的内心。入道、修道、悟道、得道成仙、与天争命,少年聂寒一路跌跌撞撞,靠着坑蒙拐骗的小手段,在这波诡云谲的乱世之中搅弄风云,叱咤九天。天若无情,吾便破天而立,仙若永生,吾便万古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