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6800000006

第6章 十有五志于学:孔子从小就志向远大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这几句古训,早已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地渗透到东方儒家文化圈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遗传基因。

这些古训是孔子晚年总结自己思想历程所说的,这里就孔子一生经历,从宏观视角上对这些古训所折射出的孔子表象层面思想的动态生成轨迹做一简要透析,以飨读者。

孔子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鲁国的低等贵族,任鄹邑宰(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鲁国地方官),故孔子被人称为“鄹人之子”。孔子母亲姓颜,名征在,传说是叔梁纥的第三夫人。据史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所谓“野”,是指没进行正常的礼聘,“野合”即未经媒聘而自由同居。在礼教未严的古代,不经媒聘而自由同居是可以的,但这种自由结合,也难免带来男女关系的随意性。在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条件下,这种随意性又会给她们造成不幸。颜征在生下孔子不久,便同孔家关系破裂,带着尚在襁褓的孔子离开孔家居娘家曲阜。这样,弃妇、孤儿给孔子的幼年投下了阴影。颜征在在曲阜虽然能得到同族亲友的关照,但无高门显贵可附,主要靠自己谋生。因此孔子年少时虽然有机会在当地农闲时举办的平民学校学习,但多数时间不得不帮母亲种稼,种菜,放牧等。孔子后来回忆自己少年生活时,曾感慨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所谓鄙事,即老百姓从事的各种劳动。生活的担子过早地落在这位贫苦少年身上,更为不幸的是在他15岁时,颜征在患了重病,两年后便离开了人世。这样,尚未成年的孔子在15岁时便被迫结束了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涯,并且在没有任何亲人照料的情况下安排自己的生活,开始自学。

孔子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分两个阶段:15岁以前上平民学校,15岁以后转入自学。对于孔子来说,平民学校的启蒙教育是很重要的,在那里,少儿时期的孔子不仅获得一般文化知识和军事训练知识,而且受到传统礼仪活动的熏陶,为他以后自学打下了基础。随着家境日蹙,在无法继续到学校进行深造的情况下,孔子决定自学。后来他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指他从15岁开始进入自觉的自学阶段。其自学的主要内容是《诗》《书》《礼》《乐》等。

古代“束发”究竟是多大年龄

在一些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文章中,说到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时,常将“束发”解释为十五岁。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严格说是错误的。

《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学。”注:“束发谓成童。”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注:“成童,十五以上。”《礼记·内则》有云:“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云:“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武舞也。”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可见成童的任务是学习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篇章是指《苍颉篇》之类的识字课本。因《苍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就是指这时可以学习经书的意思,而不是单单识字。古代男子20岁加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给取一个表字,表示成人,可以有婚姻之事。

由此可知:古代男子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称之为“束发”(成童)。这是一个约数,指一个年龄阶段,一般并不特指某一年龄。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可以学习儒家经典了。但也有例外,《后汉书·李固传》中有“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一句,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在这里特指十五岁。

同类推荐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凤逆倾城:彪悍王妃不好惹

    凤逆倾城:彪悍王妃不好惹

    “倾世佳人,伴我身侧。”一双带着邪异的眼眸盯着面前这个女子,女子抬起头来,诧异的看着面前的这个传说中俊美潇洒的七王爷,七王爷看到了女子眼中的似不相识,“你是?”七王爷大惊,竟然跌跌撞撞的向女子飞奔了过去,完全不顾形象,宴会上的文武百官不解,坐在大殿中央的皇帝陛下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众人望着七王爷的身影,都陷入了一片猜测中……
  • 你足以与我相配

    你足以与我相配

    白玫瑰的话语是“你足以与我相配”,当哥哥第一次用含情脉脉的双眼注视我的时候,我浑身一颤,并不觉得当真,但是有一天他荡在飞机下面,一手捧着玫瑰花,一手握紧梯子,在众人注目下朝我飞过来,我就像终于有一天迎接王子归来的公主,沉醉在他的柔情当中无法自拔。
  • 改命符

    改命符

    来自大山的农民子弟高锋在历经生活、爱情等重重打击之后,对人生的美好希翼终于破灭,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离开。谁知本该终结的生命却迎来了又一个机会,他该如何把握。。。。。
  • 大神上线

    大神上线

    一夜之间嫁作他人妇,入了人家家族,谁能给个解释?虽然这是游戏里的事,也太离谱了!好吧,既然有人自愿给人当枪使,她就接收了吧,可怜那谁连后悔的机会都没了。
  • 《封神记》

    《封神记》

    向来在海外活动的魔道中人屡现大陆,被打入幽冥世界数万年之久的上古之国重现世间。一少年陷入诡异的谜团,四处奔波,由此牵扯出种种阴谋。暗流涌动的乱世,生死之交的友情,神奇精妙的法术,冥冥之中的定数,这一切都只为一个封神的传说……
  • 冰棺轮回

    冰棺轮回

    每天三章更新,希望喜欢冰棺的仙友们留下言。没有读者的写作很枯燥,哪怕只有一人在读在给我坚持,我的笔就不会放下。。一天9000字早点完本早就写下一本,另说明一下,小败只会写玄幻而且全部是盘古那类型的。因为我不是在想剧情,而是小败乃远古之魂。。。
  • 哈佛学不到的人生道理全集

    哈佛学不到的人生道理全集

    本书中的小故事都经过精挑细选的,每则都发人深省、令人沉思,每个小故事后附有精彩的评论,这些评论刀中要害,有画龙点睛之妙,它引领着我们迈进智慧的门槛。
  • 逆天嫡女太嚣张

    逆天嫡女太嚣张

    她,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绝世神偷,谁听到她的大名都忍不住捂紧钱包;她,是丞相府任人欺凌的废柴嫡小姐。一朝致死,她变成了她,之后爆笑不断,教唆皇上去坑钱,成了全国公敌;霸占美男不放手,成了全世界少女公敌。。。。。。
  • 我是阴司一鬼差

    我是阴司一鬼差

    工业革命开始,天,暗了,诸神,在哪里?在这个科技时代,阴司鬼神,代表什么?
  • 异界之机战天下

    异界之机战天下

    罗德,一个普通的宅男,爱吹牛,爱打游戏,却不料意外收获一台神秘的机甲,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世神”之路!来到异界大陆,他凭借发明机甲的逆天技能成为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面对国家与国家、贵族与平民之间血腥而残酷争斗,他又该如何逆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