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1200000003

第3章 西庄雅集

杜琼(用嘉、东原、鹿冠道人)老师,虽然目眩耳鸣,体弱多病,但他教授沈周经学、绘画,却像以前教授沈贞、恒兄弟时,同样地认真。他是一位天生负责尽职的教师,难怪十五六岁,乃师陈继应召出山时,竟选他继任师职,教授同门。

这位被贤士大夫尊称为“东原先生”的苏州乐圃里的隐者,山水画风虽然出于北宋董源一派;但他那丰富的画史知识,使他并不像某些画师那样,把自己局限在一种狭小范围之内;此外,他的人物画,也相当可观。因此,他教学的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画师,只指导学生临摹古画;甚至仅限于临摹画稿。

每当他教学生临摹或鉴赏一幅古画时,杜老师总是先叙述画家的生平、人品,然后再分析作品的特征:

“先生名公望,字子久,龆龄时螟蛉与温州黄氏,遂姓其姓。其父年已九十始得先生为嗣,喜而谓曰: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名字焉。”杜老师口中的故事,总是那样生动有趣。对一位画家学画的渊源和风格,则又分析得具体而清晰,绝不含混其词:

“作画(指黄公望)师董叔达、僧巨然;坡石皴散极稀,而韵亦殊胜,所谓自成一家者也。”

元末明初画家王孟端在南京,听人月下吹箫,清澈婉转。第二天往访吹箫人,并画竹为赠。笑说:

“我为箫声来,以箫材报之。”

岂知吹箫的是个不解风雅的商人,知道王孟端的大名后,取出書缎两匹作为回报,并恳请他再为配画。

“我来岂徼货哉!”由于不层其俗,王孟端扯裂画竹,转身拂袖而去。

诸如此类的故事,无论出自杜老师的口中或笔下,都在沈周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杜琼老师言谈风貌,永远像杯陈酒似的,醇厚而耐人寻味。平日头戴鹿皮冠,手策方竹杖,和陈宽老师徜佯于苏州一带的山水之间,望之有如晋唐时代的古人。继俞贞木和乃师陈继之后,杜琼是第三位被有司定著为儒籍的苏州学者。每当朝廷诏下,保举贤良,地方大员往往首先便想到杜琼。但是,像沈周的祖父一样,杜琼有着无可动摇的隐居的心志。

两岁时便失去了父亲。有很长的时间,在恶运笼罩之下,杜琼仿佛被驱进一条暗无天日的甬道理面。丧妻、丧子、丧继室;直到年近六十,才由再续夫人重新为他生下二子。他的亡子,名“嗣昌”字“继文”——由此可见杜琼对长子期望的殷切。他形容儿子是“青春冰雪姿”。死的时候,刚好三十岁,和此刻的沈周不相上下,而他们的气质、天赋,又何其相似。以前杜琼虽然也教贞、恒昆仲绘画,但他对沈周的钟爱,似乎大异寻常,几乎把对亡子的爱和耐心,全部灌注在沈周身上。这些日子,他正十分耐心地在沈周所辑的二十几幅永乐、洪熙年间名士所画册叶后,一一题写画者的小传,剖析他们的画风。其中谢孔昭、金文鼎、沈寓(公济、臞樵),都是当年和沈周祖父同时应举进京的贤才;一时俊彥结为好友,多少年来,始终是为人称道的盛事。二十几位画家中,浙江钱塘人戴进(文进、静庵,或以“琎”为名),被认为有明以来,画家的第一人。戴进下仅广泛地学习诸家所长,绘画题材,更无所不包,但他的命运,至今仍然十分潦倒。

让杜琼大感意外的,册叶的最后一幅,竟是他自己四十几年前所临的一幅董源山水。真是久违了;这画真迹在朱景昭家,年轻的他,也只是借临一过;不知何时给了爱徒沈周。重看青年时代的笔墨,感觉上带有几分稚拙。自然,现在笔力,下会再有那种稚拙之感。但,人也不可能再恢复年轻岁月了;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

沈家世代相传的许多宋元真迹,总使一向处于贫困中的杜琼,看得眼花缭乱。沈周的曾祖沈良琛(兰坡),是元末明初大画家王蒙(黄鹤山樵、叔明)的好友。王蒙曾经夜访沈兰坡,留下精心绘制的山水小景。王蒙巨作“太白山图”,也藏于沈家。由于是下世之宝,为了怕惹出祸患,平日不仅不出示给人欣赏,甚至下愿随便在人前提起。

从沈周所珍藏的古画,从他无比勤奋地学习宋元明历代画家所长,使杜琼预见他的艺术前途,当不下于年逾古稀,潦倒杭州的戴进。而他的气度、人品,在经、史和文学上的造诣,将使他像北宋山水大师那样,不仅以画艺名世,而是借着变幻不居的自然,表现胸中的逸气,以启发人明洁高尚的心志。

册叶中,杜老师也写下他对沈周的评语:

“启南所画,素善诸家,今叉集众长而去取之,其能返其本乎!”——题沈氏画卷(注一)

当沈周的画风,由细致秀润的山水小景,逐渐拓为重峦叠書的大幅时,杜琼和沈周同时感到,他的书和画无法相配:无论书体和功力,都需要再经过一番斟酌和努力。

天顺六年(一四六二),沈澄征士以八十八高龄逝世之后,相城西庄突然冷清起来。仿佛一个繁盛的世代,烟消雾散了似的,给人一种空茫茫的感觉。揽镜自照,年方鼎盛的沈周,也在头上发现了星星的白发。究竟是岁月的飞逝,或是忧愁所致?不论何种原因,仍以不让父母知道为妙,因此赶紧用镊子,拔了开去。但是白发恍如春草,一旦明萌发了,就会越来截多。虽然立意隐居,有时仍然会有一种青春逝去,一事无成的苦闷,不得不借着诗笔,发洩心中的抑郁: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青春不用椎,白发不待招。渐见襁者大,还催欠辈凋,惜问学仙侣,此关果谁超?神仙木冥冥,其言亦寥寥,独有姬孔业,天地同遥遥。”——拟一日复一日(注二)

三十六岁的壮年人尚且有这样的感慨,年逾八旬的老人心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晚年的沈澄不仅好客,更是位美食主义者。生性孝顺的沈恒,总是尽一切心力,使老父欢娱。经常使人到苏州,采办美酒嘉肴。更设法邀高德硕学的前辈,到西庄来燕集,以驱散老年人心中的寂寥。然而,远在六年前,沈澄就深深地感觉到“渐见襁者大,还催大辈凋”的岁月磨痕——不,应该说是“渐见儿辈老,还催同辈凋”吧。尤其想到四十几年前,同时应召进京的十人,均是一时俊彥,谈笑欢饮,和诗联句,无涯乐趣仍然深印于记忆里。而今则凋零殆尽,仿佛深秋的残叶,摆在面前的,是霜雪的覆盖。如果要十位好友重聚,除非梦里幻里,或是在另一个世界之中。

“自吾与子亲接诸儒之雅好,而今不可复得矣;虽然不可复得,吾未尝不往来于怀也;子其为我效而图之。”沈澄对八十一岁的沈寓说。

除沈澄外,沈寓是应征十友中,硕果仅存的一位。这位苏州隐土的山水人物画,早年深受仁宗皇帝赏识,一时荣宠有加。但不久,却以病求归,像沈澄一样优游林下,含饴弄孙。

从沈寓的远祖,就擅于写真术,以后世代相传。画法上,沈寓下但继承了家学,更博采诸家所长。加以他在晋宋诗上的造诣,使他的人物画古雅、富创意及书卷气。

经过回忆、思索之后,各人的性格面貌,重在沈寓的眼前浮动。再与西庄的景物配合,巧妙无间地施之笔下。

沈寓“西庄雅集图”完成之后,年已八十二岁的沈澄老人,整个神思都好像被摄进画中,面对画里的当日嘉宾,重新沉醉于壮岁的梦境。

十友中,陈继不仅成为贞、恒两兄弟的塾师,他的公子陈宽,更竭心尽力地教导沈周和沈召。金维则是沈澄老人的姐夫,两人非止义气相投,更是骨肉至亲。谢晋(孔昭、兰庭生、葵丘翁),诗、画才能敏捷异常;在大庭广众之中,奋笔挥毫,寻丈长的巨幅山水,下到一日工夫,就告完成。他的口才、机智和风趣,更加令人倾服,每于谈诗论文之外,说一些诙谐戏谑的话语,使举座拍案叫绝。

……

这些当代的杰出风雅之士,在西庄的燕集中,都有形无形地灌溉着沈澄老人子孙们茁壮、成长中的心灵。

沉思默想中,老人也重新评估自己的借病乞归,并与儿孙相约不仕,到底是否为得计。如果宦途果真安稳,何以应举的十友当中,有两人半途而返,连京城都不愿进入。更有数位,像他一样地急流勇退。犹忆洪武年间,下仅百姓动辄得咎,连廷臣被杖死、放逐、或满门受祸者,也所在多是。苏州某些地方,甚至到了邻里几空的地步。倒是一些下入公门,不问世事的隐逸之家,较多保全;沈周好友吴宽的先世,就是很好的例子。

环视子孙,除了承欢侍宴、下田视耕之外,每日不是诗酒吟啸,便是挥毫作画。经学、文史、艺术——沈澄老人眼中天下至为珍贵的文化,莫不集聚在西庄。并可以预见地,从这个乡村别墅中,发扬光大。

学术上的成就、光辉之外,子孙的贤孝,更使老人感到欣慰和骄傲。他知道,儿子、长孙都不善饮。但是,在燕集中,为了使他欢娱尽兴,于歌诗吟咏之外,也常陪他喝得酩酊大醉。

“野寺清尊对鹤群,我来行酒听论文,门前歇马依青柳,池上开轩见白云。自喜献之同禊事,还惭阿买张吾军,醉扶老父还家去,桑柘秋阴日未曛。”

沈周的这首“侍家父与刘完庵西庵文会”七律(注三),真能表现出贤孝、典雅和豪放的家风。

“醉扶老父还家去,桑柘秋阴日未曛。”观鹤、行酒、联吟,文会后,斜长的树影下,父子醉相扶持的景象:对长孙的这两句诗,沈澄老人一再地吟哦,仿佛可以从中咀嚼出无穷的甘美。

某些潢潦、困顿的岁月里,老人以成千斛的稻米,赈济灾黎,子孙也随之撙节衣食,从无一丝难色。

湖盗、海盗、土匪:在盗贼横行的时日,不仅拦路打劫,更明火执杖,斫关进宅,用种种酷刑逼人交出财物;如有不从,往往杀人焚屋。有些人家穿着衣服,整夜不敢就寝以便闻风逃避,在战栗、哭泣中等待天明。只要夜间无事,第二天邻里间仿佛绝处逢生般互相恭贺。

一夜,一群盗匪气势洶洶地侵入内宅翻箱倒箧。适巧那天沈恒住在外宅,原已顺利走脱了。但想到父母都在宅内,不知受到怎么样的惊恐和蹂躏,于是转身回返宅内,大声号叫。群盗挥刀追赶,一刀斫在衣袖上面。在死生一线间,被迫堕入水中。所幸水浅浪缓,拾回一条性命。从此,沈恒先生的孝名,传遍远近。沈周则以盗匪的猖獗、残忍,地方官的姑息,民间的战栗和苦痛,著为长诗:

“……民以静为乐,贸贸安生死,虽然废赒恤,糠核自甘旨。去虫木欣萦,除書禾茂書,苟以刑不仁,诛卯亦非是。刑以齐乱民,用之不得已,如何输租人,米驳毙于。”——盗发(注四)

这种孝道的发扬,对人同情与济人缓急的仁爱精神。一字一泪,为民请命的胆识和魄力,也许可以说是肇自沈澄老人的西庄精神;西庄并不封闭,也不退缩,只是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有着一个难为一般隐者所把握的分际。

在西庄雅集图完成之后,适得杜琼从杭州旅游回来,遂由他为图作记(注五)。西庄的精神境界、沈澄老人的情怀、以及十位友人的平生大略,在杜老师诗一般的笔触下面,相形益彰地形成了书、画双璧。

祖父逝世前后,年近不惑的沈周,由于已有二于(次子沈复为侧室所生)三女,人口众多,因此计划在西庄附近别创基业,一方面可以孝顺父母,晨昏定省,一方面可以扩展视界,专心于读书和创作。只是,一时还找下到适当的地点。

绘画方面,他竭力效法王蒙那种绵密的画风,繁复的构图。他觉得王蒙作品命意高古,却又充满了活力和创意。在繁复的峰岭溪瀑中,或以人物、舟车、寺宇,或以秋叶、果木等古艳的色彩,构成一条条脉络,曲曲折折,把人带入胜境。而脉络与脉络间,则又宾主分明,不相混淆。他那重重叠叠的牛毛皴法,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但由于远近层次分明,使卧游者,只觉深山巨書的幽清浑穆,而不觉得沉重和壅塞。单是王蒙的听琴图,沈周便临写三四幅之多,然后,他感觉,多少可以领会到王蒙的笔墨和命意。

祖父过世那年的七月十九日,意外地,在一位朋友家中见到了南宋梁楷的“鹤听琴图”,和他已深印在心中的王蒙“鹤听琴图”两相对照,沈周发现王蒙作品一方面有古人作品作为根据,另一方面无论笔墨和意匠,处处透露出独特的创意。

今与古,创作与摹倣,回家后的沈周,卧在北窗之下不住的思考。他想找出这两者的分际。一些流俗画家表面上标榜着独创,横涂竖抹,所得到的,只令人感到肤浅和妄诞。王蒙的画,明似摹仿,一树一石,似乎都有根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诚挚而亲切,别具风格,极不可解。这种关键,也许就在于修养和体验——对古人精神造诣的体验、形式笔墨的体验、自然人生的体验,经过深入的揣摩,笔下自然会“言之有物”。

沈周下自禁地提起笔来,就前一天从梁楷画中所得的印象,透过理解和诠释,作“鹤听琴图”。究竟,他受这位明初悲剧画家,曾祖父的好友影响太深。因此,他笔下的雪中洞壑、琴、鹤、屋舍,感觉上既不是梁楷,也不是沈周的,仍带有浓厚的王蒙的烙印。

从成化改元那年(一四六五),沈周所画绢本山水六帧册,似乎可以看出他经过长久检讨和变化的端倪。那是一本高约九寸,宽约六寸的小册。

“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应有采芝人,相期烟云外。”——朱子的五律;王蒙曾就诗意,画过山水小册。然而沈周不再一笔笔的照临,仅就对王画的印象,重新咀嚼朱子的诗意,作水墨浅绛的山景。幽深绵密的绝岭峭壁,与其说得自王蒙,则莫如说更接近五代的荊浩(浩然、洪谷)。屋宇、人物,比较接近王蒙的外祖父赵孟頫(子昂、松雪);对山水画源流的探索,沈周似乎已从王蒙所建立的基石上,更上溯了一层;他虽然生长于多水少山的鱼米之乡,但他的某些山水画风,却越来越接近五代和北宋画家,从生活经验和想象中所建立起来的巨碑式的崇山峻岭。只有樵夫、高人逸士、或神仙所寄迹的古寺寒林。

也许沈周意识到了,也许一半出于老师的诱导,一半是性之所趋;柳暗花明,水到渠成,三十九岁的沈周,已经走到了艺术生命的转捩点。在白云飘浮着的青空中,他创作的心灵,将自由自在地翱翔。

沈周习惯于记录奇闻奇事、人为的祸患、自然的灾兆,甚至于医方或食谱。微细的如用干荸荠粉洒在猪肠上,开着锅猛炒,临熟时,加白酒少许,其味鲜美无比。馀如用糯米粽子作醋的方法。老鸡、老鹅杀后放凉了再煮使肉变嫩的方法。以芝麻楷磨碎,撒在池边田畔,可以制止蛙鸣扰人清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令人不可思议的,他相信虎捉兔子之前,先沿兔子活动的四周撒尿,兔子便无能窜逃,任受其搏。獐子则另有伏虎之术:獐子在住处四周自吐口涎,只留一个缺口,虎可以从缺口进来,却没法出去。因此,老虎来时,獐子只要自行跳出口水圈外,老虎则坐困圈内,眼睁睁地看着行将到口的肥肉,跳窜而去。

他如因果报应、流星、地震,天垂警兆,往往使他深信不疑,并为之忧心仲仲。

总之,他的行为学养,无一不是恂恂儒者。而子所不语的怪力乱神,沈周不但无所不谈,更无所不录。那些想得到他书画的人,则千方百计,编撰故事,耸其听闻。

注一、暡杜东原集暢页一三一,中央图书馆编印。

二、暡石田集暢页二曫一。

三、暡石田集暢页五七一。

四、暡石田集暢页一六九。

五、暡杜东原集暢页九曫

同类推荐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启功说启功

    启功说启功

    本书为“文博书画大师丛书”之一。著名美术史论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评价说这是“美术界最有价值的访谈录”。全书由“启功说”与“说启功”两篇构成,前篇是作者与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长篇访谈。后篇“说启功”主要是作者对启功的艺术成就及其风格、意义的深入研究与分析。
热门推荐
  •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

    以社交与口才为基点,把说话、办事、做人的技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传授人们如在社会交往,在职场暗战与商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不被外界环境左右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境界和尺度,可以不断地激发你的志气和潜能。说话、做人、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既有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文中的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方法,学会策略,学会变通。在复杂变化的社会中,让你懂得如何灵活地应对各种人情世故。同时,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的本领。
  • The Scarecrow of Oz

    The Scarecrow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终幻想之魔法入侵

    最终幻想之魔法入侵

    十年前的一个陨石改变了整个了整个世界,魔法元素充斥着整个地球,魔法这一幻想中的产物切实出现在了现实生活中,然而,经过最初的激动后,带给人类的深深社会问题,暴动、战争随之而来。天空之城魔法学院的一名少年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真炎之纹章,同时,也被卷入到了这场波及整个世界的大战中。
  • Honore de Balzac

    Honore de Balza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赤夜九荨

    赤夜九荨

    嘛?这里这么回事,她的纤纤素手呢?咋变成这副摸样了?,不过,这位大哥,你能别晃不?九荨莫名其妙的就穿了,穿了也就罢了,不过,别人都穿成大家小姐,贵族千金,为啥她就是一只小紫貂,好吧好吧,她也认了不过,这位大哥,没错,你没猜错,我就是这只小紫貂,你能不晃了不?霸气如他,却成了一只紫貂的奶爸?他不能容忍一只猫科动物在他头上作威作福,他一定要把它揪出来,然后揍得她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哪成想,揪出来后……
  • 未必不忧伤

    未必不忧伤

    {如果太忧伤,未必不心凉}{我们都是受了伤,一生都在流血的人}{别人看的,都是热闹,我自己的血泪,我自己知道}{你都不在了,我优秀给谁看}
  • 极致冰心

    极致冰心

    被变态杀手挖心死亡的韩冰却无意进入一个神秘的遗址!他得到了什么让他得以重生!偶然救下的少女又是什么身份,不管怎么样,韩冰的命运注定不再平凡!
  • 超级外挂之强者也中二

    超级外挂之强者也中二

    这是一个无限的世界,它有着诸天万界之说。而叶白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征服,征服无限世界!将各世界的力量,融汇贯通,去芜存菁。老滚的龙吼听说搭配天朝的狮吼功更配哦!fusrodah不卸之力能掀起一场风暴吗?宝贝球可以抓神龙吗?如果抓到了俺不就可以无限许愿了哇,哈哈哈!而死神遇到死神,又能让死神死吗?当仙侠遇到玄幻又会怎样?如果玄幻中出现了科幻,是不是从此打怪升级又会多出一种新品种,丧尸暴龙兽!
  • 凤戏傲龙:娘子莫要跑

    凤戏傲龙:娘子莫要跑

    话说在沙城里有个镖局,镖局里有位小公子,传说他貌似仙人,传说他风流倜傥,传说他唯妻是从?!小公子怒了:那不叫唯妻是从,那明明是宠妻如命好咩!—————————————————————————————————她,在现代是个不能在乖的乖乖女。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谁料那老天看她过的太顺心让她的人生来了点刺激!什么这个神仙怎么回事?!竟然把她打入娘胎里‘回炉重造’!她发誓,某神仙绝对是她的头号仇人!再世为人,她依旧过的十分安稳,但稳中却带着刺激!乖乖女不再,隐藏在面具下的是一十分闹腾的灵魂。她是傲龙,但是不傲娇喂!某男挑起某女的下巴,一脸痞样,说:“美人,当本公子的第十八房小妾可好?”
  • 活人禁忌

    活人禁忌

    生活之中流传着很多的禁忌,譬如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插在碗里,走夜路的时候不能回头……可是,偏偏有人不相信。那么后果就是死,或者是,生不如死!我们的村子里口口相传的一个禁忌,就是不能动井边的那块石碑,一直到村里的八爷动了之后,恐怖的事情,就开始接二连三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