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1600000015

第15章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三、修身篇

有自知之明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知道做哪些事可以发挥自身才能实现生命价值,哪些事情属于自身短板,最好敬而远之。所以,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努力去做,激发潜质,才能走向成功。

这是“自知之明”的另一个要点:知道自己短处很重要,但知道自己的长处更重要。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书籍是储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季羡林

自古以来,读书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就是一件地位奇高的事情,叫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很有点儿不可思议的味道,世间万般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唯有读书是人间第一事业。多么奢侈的逻辑和人生观!

擅长读书的人,都是能从其中赚到一些便宜的(当然不是那种读死书的书呆子)。用我们先辈的话说,叫做“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或者说用唯物的科学的说法,叫做“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科举制度被誉为封建社会体制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一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知道,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变迁历史上担任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历史学家给予的界定是:给新兴地主阶级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要知道在隋唐之前,中国政治权柄都掌握在贵族阶层手中,而他们的家族权力是世袭的。但科举制度打破了这一刻薄而毫无公平可言的规矩,让一批出身寒苦但饱读诗书的寒士有机会通过自己努力竞争到权力阶层,从而获得管理国家机器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这是一个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划时代的革命。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科举制度,谁还会像范仲淹那样,饿着肚皮在破庙里苦读诗书?

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的主要成功范本。读书,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一个农村孩子,由赤贫出身,变成社会的中流砥柱,读书几乎是唯一的途径。

所以说,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从而获取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力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自古有之,并且今时今日亦然如此。从这点上来说,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无可辩驳。

就拿季老本人来说,他若是不读书,恐怕也就是山东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正是书,让他有了接触大千世界改变农民命运的机会。在季老的少年时代,只有非常少数的幸运儿拥有这样的机会,比较起来,现在这个人人有书读的时代,实在太过幸福。所以,任志强有时候说的话是非常对的,“80后”“90后”觉得自己生存环境残酷,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残酷。有书而不读的人,从来不知道想读书而不得的痛苦。所以,像季老这样的人,能够在很多同龄人身上看到没有书读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有天壤之别的。现代的年轻人很难加以体会,但像季老,及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乃至部分80年代的人,会有鲜活的体验。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读书用所受教育的级别来给予划分,大学成为人生比较明显的第一分水岭。只不过,经过10年来的高校极度膨胀式发展和大学教育的产业化商品化过程,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大学这个读书的过程,再没有多少稀缺意义,且含金量也在逐年降低。所以,社会舆论开始波浪式的搅动一个叫做“读书无用论”的概念。读书,不但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反而被质疑成天下第一没用的事儿。如果放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原因异常简单:大学生连就业问题都无法解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读书何用?

这的确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质疑和困惑。在“搜搜问问”上有一个网友发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工作?”这是一个非常质朴的问题,它需要一个很现实的答案。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著称的媒体《新周刊》做过一个专题策划,叫做“可怕的大学”,开篇写道: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

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

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而在另一篇文章中,更是开诚布公直言“大学是间坏公司”,让人读来畅快淋漓。

骂骂大学教育,品头论足一下教育体制,似乎也是某种时尚。当然,媒体,尤其是《新周刊》的声音是绝对值得尊重和叫好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都应该以做文盲为骄傲。至少,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随处可见,但文盲改变命运的案例却并不是那么多。

换句话说,我们不要犯低级错误,因为要泼洗澡水而把孩子也泼出去。否定或者说批评目前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否定读书;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恰恰相反,没有工作往往是没读更多的书或者没有认真地读好的书。

无论大学是一间好公司,还是一间坏公司,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也就是“80后”和“70后”们,都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范本,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或许这并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而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有那么多需要改变命运的少年和家庭。

所以,能读书的时候,多读书,就多一份筹码。所谓开卷有益,无论读什么样的书,总是得益要多一些。这个道理,很多人往往走向社会才会深刻加以体会。在社会的金字塔中,越是处于顶层的,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必要。

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张朝阳被当做IT产业明星一度被媒体所追捧,其中有个采访细节,张朝阳提到他每天至少浏览3本书。从书中获取知识,乃至事业发展的灵感,是很多人成功的秘诀。史玉柱在最艰苦的时候,就躲在小旅馆里看“红色革命”的书籍,并从中发展出巨人日后主要的战略战术模型。比尔·盖茨,即使在退休之后,每天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一周至少读5本书。因为他们所体会到的东西,正如千年前黄庭坚所说的那样:“一日不读书,味同嚼蜡;三日不读书,自觉面目可憎。”

读书,说简单点儿,既是功利的需要(社会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自我修养的需要(人格道德塑造的重要手段)。虽然季老更多地阐述了书籍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但作为我们芸芸众生来说,书的作用非常实在——获取知识,成就自我。不是庸庸碌碌蝇营狗苟,而是优雅从容地活。

哪怕是最功利的说法,读书,仍旧是天下第一好事,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所以,最后我们不妨一起温习一下宋朝皇帝赵恒的著名《劝学篇》。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同类推荐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如若可以在一起

    如若可以在一起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他说:你为什么回来?她说:因为,你把你自己弄丢了,我要把你找回来。他说:你也太天真了吧?就连我都找不回我自己了,你又凭什么?她说:就凭我是尹语涵,而你,是程颢墨。
  • 心理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心理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本书介绍了感觉、知觉规律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记忆规律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思维的理论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启发、概念的形成与掌握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启发等共9章。
  • 婚姻温开水

    婚姻温开水

    多年前,有个男人对蒋佳说:“你是为我而生的人。”于是,她嫁给了他。多年后,同样是那个男人对蒋佳说:“是我变了。”直到有一天,蒋佳遇到另一个人,她才知道,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都可以刚刚好。
  • 阴阳二术

    阴阳二术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无意间捡到二本书,又认鬼做师父。就这样踏上了一条灵异的路…
  • 重生之仙隐都市

    重生之仙隐都市

    一千年前,他,意外穿越修真界。一千年后,因为渡劫失败,重生在了少年时期。且看他,重新踏上巅峰,证得无上仙道。
  • 遇见你,我记得

    遇见你,我记得

    茫茫人海中遇见你,如同阳光照进心里,最美的时光有你相依,我心情无法言喻,从未想过遇见你,你是我人生意义,我怎能把你忘记,因为遇见你,一切就注定,与你一起牵手往前进,每天值得回忆,因为遇见你,我学会珍惜,就算面对再多暴风雨打击,我会坚定走下去。
  • 兮心

    兮心

    洛兮可以很洛兮~家里有哥哥宠,爸爸爱,弟弟疼!学校有老师罩,有学长护,一堆美女给她调戏!剧情一——哥哥:“洛洛你要吃什么?”洛兮:“我要吃你做的烤鱼,以前在昆仑山那个鱼,那个鱼好好吃的!”哥哥:“好。你等着。”剧情二——老师:“洛兮同学,你做完这道题你就不用听课了。”剧情三——学长:“你今天又迟到了。扣分。”洛兮:“我也要扣吗~”学长:“……我说的是你后面那个。你可以走了。”
  • 成长经典珍藏系列·一颗颗星星都是爱

    成长经典珍藏系列·一颗颗星星都是爱

    本书通过精选出来的一篇篇佳作。以小小说为原版,从中精挑一些让中学生感动的作品编汇而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外,又对广大初高中同学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对他们往正面方向的成长经验是一次好的积累。内容有《化蝶》、《两个吻》、《学生给老师出的一道考题》、《我宁肯不要这样的苗子》等。
  •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撰,可称为古代推算第一书。王希明以为太乙之法,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圣人常为。当然,历代治乱兴亡,并非能容易简单推算出来,《太乙金镜式经》有其迷信成分在内,这是需要注意的。
  • 庐州志

    庐州志

    本书没有主角,只有一则一则的小故事。庐州是一座城市的古称,在这里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有的就是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喜欢此书,有话想跟作者说的朋友请加书友群:28248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