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4000000051

第51章 第五十名 康有为

网络搜索结果:289770条

最大招牌:公车上书

招牌搜索结果:68100条

名言嘉句: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荣誉称号:无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

出生:1858年3月19日

逝世:1927年3月31日

祖籍:广东南海

出生地:广东南海

逝世地:山东青岛

主要身份:政治家、思想家

主要功过: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政治改良运动,组织保皇党,反对革命和共和

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人物生平]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他的祖父曾任钦州学正、连州训导和羊城书院的监院,他的叔祖父则官至广西布政使。在康有为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康有为主要是在祖父的教诲下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康有为在少年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之类的图书,这些书籍使得年少的康有为看到了四书五经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由于康有为并不属意八股文,他三次乡试不第。在他18岁的时候,来到广东著名的经学家朱次琦开办的“礼山草堂”学习。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以布衣身份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1893年,康有为乡试中举,1895年,进京参加会试,闻听《马关条约》签订,发动“公车上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1898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9月,变法失败,康有为流亡日本。流亡海外的十几年间,康有为组织“保皇会”,从事保皇活动,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3年回国,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附和张勋策划宣统复辟,数日后失败。1927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终年69岁。

[影响力评述]

要之,世人无论如何诋先生、罪先生、敌先生,而先生固众目之的也,现今之原动力也,将来之导师也。无论其他日所成就或更大与否,即以今论,则于中国政治史,世界哲学史,必能占一极重要之位置,吾敢断言也。虽然,此非先生之所期也。先生惟乘愿而来,随遇而行,率其不忍人之心,做一事算一事,尽一分算一分而已。

上边一段文字,是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对老师的评价。梁启超的《康有为传》写于1901年,其时,梁启超尚未与康有为决裂,故而连梁启超本身都对自己是否是康有为合适的立传人而有所顾忌。梁启超写道:

南海先生吾师也,以吾而论次其传,后世或谓阿所好焉。要之,先生平生言论行事,虽非无多少之缺点,可以供人摭拾而诋排之者。若其理想之宏远照千载,其热诚之深厚贯七札,其胆气之雄伟横一世,则并时之人,未见其比也。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老师的评价还算客观。他也认识到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他对老师的赞誉,也主要是集中在他的胆识、气度和勇毅等人格特征上。我们即使是抛开康梁之间的特殊关系不谈,梁启超对康有为的评价也并不过誉。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因为1898年是一个绕不开的年份,立宪共和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康有为在这两件事情中都居于核心位置。康有为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学问家和思想家,他不仅仅以事功影响了近现代中国,他的思想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其实,康有为的影响首先是从思想界开始的。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这部著作就是康有为在为自己的政治活动创造思想和舆论基础。在这本书中,康有为虚构出一个改革家孔子的形象,说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托古改制”。他用西方近代思想来附会公羊学说,分别用公羊学说中的“据乱、生平和太平”三世来对应于“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政治形态。康有为的做法其实是非常中国化的,和中国古人言必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用蒋廷黻的话来说,就是“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作他思想的傀儡”。在戊戌变法的前一年,康有为又发表了《孔子改制考》,进一步阐述他的变法思想。从康有为所采取的思想策略来讲,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试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康有为采用完全的西方思想和西方语言来阐述他的学说,他的思想是很难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康有为人生中最为精彩的一章无疑是“百日维新”。在百余天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同志们着实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震撼。虽然他们的维新政策都没有走出北京多远,但这样的政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遭。戊戌变法将洋务运动开启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深入到了政治层面,它使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仅仅学习“船坚炮利”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学习先进的文物典章制度。当然,戊戌变法其实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刚刚过去不久的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一个傲岸的“天朝上国”,却被自己从来都不看在眼里的“蕞尔小国”打败,再没有比这更令人震惊的了。戊戌变法,其实就是中国人对于国家前途命运在实践层面的思考。康有为作为这一场变法运动的思想领袖,他的作用和影响自然会永载青史。但是,康梁的变法注定是要失败的,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空有一腔救国热情,既无治国经验,又对变法的艰巨性缺乏清醒的估计。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对他们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如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以及与总督同城的巡抚,不治河的河督,不运粮的粮道,不管盐的盐道。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好像我们现在的经济部,想要推行经济建设。这两件大新政,在我们今日看起来都是应该早办的,但在戊戌年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的人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开始了他十几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但是,康有为在这十几年里,天天都和祖国息息相关。1899年,由康有为等人发起的“保救大清皇帝会”在加拿大成立。在不长的时间里,保皇会在美洲大陆建立总会11个,支会103个,会员多达百万人。他还委托唐才常组织“勤王军”,准备使用军事手段推翻慈禧太后,迎光绪还政。为此目的,康有为在海外筹集款项40万元。可惜,唐才常谋划的起义功败垂成,自己也被张之洞杀害。

康有为对中国历史的另一个重大影响体现在他和孙中山的关系上。在当时,孙中山和康有为的活动几乎是并肩而行的。在客观上,康有为的保皇党起到了和同盟会争夺政治资源的作用。辛亥革命以前,保皇党在海外的势力和影响都要大于同盟会。这两股政治势力之间的抗衡也引发了时人对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论战和思考。中国最终选择了共和的道路,但康有为及其保皇党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康有为最后一次走上政治的前台是在1917年,不过这一次他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这一年7月1日,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闹剧失败后,康有为躲入美国公使馆,最后来到青岛定居。当废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来到天津寓居时,康有为亲身前往探望。晚年的康有为,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一个守旧分子。

康有为不仅仅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还是一位社会思想家。1901年,康有为来到印度北部的大吉岭,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在这雪山脚下,康有为创作了《大同书》,详细阐述了他的社会思想。在这本书中,康有为把中国古代“天下大同”的思想与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融合了起来。这本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人的必读书目。康的弟子梁启超曾对这本书所阐述的理想社会进行了概括:

一、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

二、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

三、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

四、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

五、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

六、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

七、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

八、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最高之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

九、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

十、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人自由享用;

十一、警惰为最严之刑罚;

十二、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

十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康有为在其他学术领域也有贡献。1911年,康有为写了一篇至今仍然影响巨大的文章,即《废省论》。中国的行政区划问题目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省制的弊端也是人们频频讨论的议题。康有为主张废弃由蒙古人始作俑、以维持异族统治为主要目的的省制。任何一个研究中国行政区划研究的人都不可能忽视康有为的观点。

康有为的书法对近代书法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书家评论他的书法“盖纯从朴取镜者,故能洗涤凡庸,独称风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张,不如其言之善也。”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存量很大,因而拍卖价格并不高,但他的杰出书法家的地位是公认的。

康有为还是一位诗人,他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古体诗。这些诗对研究他的思想是宝贵的资料。康有为也是一个旅行家,他大概是中国近代人物中游历国家最多的一个人。

毛泽东对康有为的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找真理”。康有为对此受之无愧。

同类推荐
  • 政论:历代政论专著

    政论:历代政论专著

    中华文化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风华独具,自成一体,规模宏大,底蕴悠远,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传世价值。
  • 回到古代当战皇

    回到古代当战皇

    战,斗也!皇,帝也!南唐,后蜀兵多钱富,却是11选妃的储蓄地,北周,兵多将广,扶不起就灭了,北宋,是文化再繁华时期又怎样,看不过,就毁了,辽国兵强马壮又如何,踏遍世间诸国,柳氏帝国来创造。
  • 逆取江山

    逆取江山

    上一世因擅于掌控人心与设置圈套而闻名的高智商罪犯赵进,从未想过自己死后竟会穿越到一个犹如桃花源一般的恬静村落中。没有追杀自己的国家机器,没有勾心斗角的人渣同行。这里只有平淡充实的生活与无边的亲情。这样的生活对于赵进来说,实在是不亚于天堂。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短暂的平静过后,一场争夺皇位的宫廷政变,立时将这个偏远的小村落卷入血雨腥风之中。突来的变故让赵进意识到,这样的乱世终究不可能让他这样的人安稳地做这池中之物。江山逆取之方可顺守。既然你们无法给我想要的生活,那我索性就先取下这令你们为之疯狂的江山!(PS1:本书的参考两汉时期的大背景进行架空)(PS2:五组内签,请放心收藏)
  • 由我而史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由我而史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这是新历史合作社自始坚持的理念。“历史嘉年华2013”以“我写我历史”为主题,从名人到普通人,纷纷登台分享“我的历史”。作为“历史嘉年华2013”及新历史合作社年度特刊,我们将看到的这一组文章中,有文学家之手笔,有治史者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探寻,但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
  •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蔡元培、居里夫人、德彪西、西贝柳斯、托斯卡尼尼、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莫奈、黑格尔、密茨凯维奇、大仲马、乔治·桑、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凡尔纳……《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将带领读者认识25位已故世界文化名人,并参观他们的故居,以便帮助读者熟悉了解他们的生平及思想艺术。《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由胡志翔编写。
热门推荐
  • 吃星者鄙

    吃星者鄙

    吃下星核的矿工之子星武士,圣堂灵者,谁是人类的进化方向荒兽,仙灵,究竟宇宙是何人掌控且看吃星者的征途鄙,是鄙人的鄙,也是鄙视的鄙!
  • 克夫女王
  • 紫罗兰之异界巅峰

    紫罗兰之异界巅峰

    她,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她,一个游戏的主宰她,一个游戏的女帝
  • 宁小侯爷

    宁小侯爷

    昔年汴京城世家豪门小公子宁无邪被逐出家门,而后孤身一人出走汴京,十年茫茫漂泊无人知。十年之后,小侯爷破天归来,搅动风云,一怒天下惊
  • 箭与法则

    箭与法则

    因为位面黑洞的破坏,地球和另外两个位面融合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未知的世界,热血的冒险,我和你一起同在
  • 六市之凰

    六市之凰

    猎幕低垂,风簌簌。月华舔锋,杀焰炽。七星蔽月,月下,一刃,一邪,一神。“冰王,前世你既屠我全族,今生又何必步步守护?”他莞尔一记,手结契印,祭出第十二招冰式——亢龙无悔!“无悔吗?好!冰王,你护苍生,我就杀苍生,你杀魔,我就助魔!我以鸦神之名诅咒你,生不偿愿,死无其所。”大氅随风冷扬,他却只道,“生气了?小鱼,能死在你手里,即是我生平所愿,死之其所。慢点,冰面太滑,不要摔跤了。”
  • 豪门宠妻:三少奶奶说一不二

    豪门宠妻:三少奶奶说一不二

    皓白的床单上,那一抹红,那一朵梅……他毁了她的一切。不想,峰回路转……几净的玻璃上,那一脸愤,那一眼怒……她扔了他的一切。该死的女人,偷了他的心,拐了他的娃,挖地三尺也要把她撅出来……
  • 锤破苍穹

    锤破苍穹

    武魂大陆上,武者激发体内的血脉传承,感应天道,就可以觉醒武魂。武魂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器物,甚至是神话传说中的仙禽异兽,神仙法宝。武魂往往拥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是武者最重要的手段。少年苏布觉醒武魂,却不能修炼魂技,因此被称为废柴。但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我的武魂与上古武魂榜上的如意锤一模一样,我必定是惊世奇才!”
  • 庶女鉴宝师

    庶女鉴宝师

    这年头,庶女难当,主母步步紧逼行陷害,嫡姐设计毁名节,她演戏装傻,终让她们深入陷阱……正当她搞定内敌,鉴宝求财之时,侯门公子却找上门来:女人,求负责……什么?我不认识你吧!某男怒:女人,定情信物你都拿了,还想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公主一起逃亡的日子

    和公主一起逃亡的日子

    穿越的孤儿,亡国的公主,光明的教会,黑暗的主神,不计其数的人们,构成了这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