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5300000015

第15章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

(第一节民族教育)

一、民族教育的成就

新中国建立前,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自然条件严酷等因素的影响,东乡族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教育发展落后。1950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只有9所小学,在校学生548名,教职123人,学制实行四、二分制。1951年又新建学校17所,学生增加到1959名,其中东乡族学生1300名。1955年在县城创办了一所女子小学,招收女童95名,并增设小学4所。当年有专设少数民族学校23所,在校学生达到了2127名,其中东乡族学生1123名,占到了52.8%。1958年甘肃省委提出了“发展民办小学,三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号召,临夏州人委也提出了“两年普及小学教育,三年实现无盲州”的奋斗目标。东乡县当年的小学数量增加到101所,在校学生16524名,教职工183人。

东乡县的中学教育起步很晚,1953年在东乡初级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个,当年招生40名。1955年第二班招生43名,1956年附设初中班增为两个班,学生增加到80名。直到1959年东乡才有了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学——东乡中学,这是一所独立初中,时有3个班,140名学生。

东乡初级师范学校创建于1952年9月,是一所为东乡培养小学教师的基地。东乡初师在1955年-1962年间共有311名毕业生奔赴教育战线,1962年因生活困难,加上生源太少而停办。

1960年-1962年,由于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约有89所小学被迫停办,小学教师精简下放或转行。1963年-1965年,小学教育又有所发展。1965年,全县共办240所耕读小学,公办小学也发展到159所,在校学生768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31.9%。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受到影响,当时虽然学校数量多,但因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所以学生的合格率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东乡教育的发展,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东乡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经过50年的努力,东乡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1.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到1999年,东乡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81所,其中小学(包括三年制教学点)167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初中和八年制学校各4所,师范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7249人,其中小学生22904人(少数民族学生13388人),是1950年的40.7倍,中学生4345人(少数民族学生1638人),师范生135人,职业班学生35人,在园幼儿150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1%,其中东乡族儿童入学率75%,女童入学率67%。学生巩固率为96%,合格率为48%,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31.8%。全县25个乡镇中,已有9个乡(镇)实现普初和基本达到省级扫盲标准,普初率为50%。小学三科、初中多科合格率分别达到47%和36%,年提高2%。1999年初中会考和高考成绩居临夏州第三位。

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一定发展。

经过50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改革,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初步发展。目前,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50人,参加自考、函授、卫星电视学习的职工有300人,取得大专学历的100人。近年培训农村青年3000多人(次),在县六中尝试举办了初中毕业后职业教育班,在10个乡开办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了1000多名多种养殖能手。

3.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明显提高。

到1999年,有中小学教师1608人,专任教师1038人,其中东乡族教师占76%,东乡族女教师占15%,民办代课招聘教师400多人。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8名,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196。名,初级职称的教师770名。为了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东乡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曾分期分批对教师队伍进行过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1956年10月,在东乡初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幼师培训班,参加学员50名。1961年9月5-1962年元月,在东乡初师举办了为期半年的小学教师培训班,参加学员100名。1978年到1985年,共举办过中小学教师培训班5期,每期半年,共培训220人。1972年到1985年间有106名民办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转正为公办教师。经过培训学习,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2%、64%和24%,小学、中学的师生比分别达到1:20和1:16,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4.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近10年来,改、扩、新建校舍面积近2万平方米,仅1999年维修、改建、扩建学校23所,新建教学点7个,危房率下降到15%,共完成维、改、扩校舍面积8000平方米。中小学生人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5平方米和4平方米,二分之一的小学达到六配套,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有所增加,配备学生双人课桌凳1500多套。办学条件的改善为东乡县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干部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热情高涨,教育经费投入增加。

10多年来,除国家正常教育投入外,争取“希望工程”、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海外友好人士和组织捐赠资金、动员争取县内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和省内外单位捐资800多万元;征收农村教育附加费、实施1998年-2000年的“国家义务教育扶贫工程”项目总投资1552.8万元。1998年、1999年分别建成12所和17所学校。

6.文盲率下降,人口素质提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为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东乡县狠抓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使青壮年文盲率逐年下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青壮年文盲率为65.4%,到1999年下降到29.2%。1999年下达扫盲任务65130人,完成7169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共计向省内外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738人,其中大专以上的343人,东乡族学生占74%。仅1999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就有231人,比1990年增加100人。这一批一批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回到本县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总之,建国5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东乡县的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为东乡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发展教育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东乡县的民族教育事业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能从东乡县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东乡族的教育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采取了得力的发展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立法保障推动东乡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都将民族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作了较详细和具体的规定。以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据,东乡县政府制定了促进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与措施:一是于1999年6月颁布实施了《东乡族自治县教育条例》,逐步将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县政府作出了《关于东乡族入学女童实施“两免费”的决定》,由县财政每年自筹10万元-20万元资金,为女童“两免费”提供经费;三是县政府出台了“实施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有力地推进了乡镇及教育部门对教育职责的落实。这些法律法规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东乡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依法为东乡族教育的发展给予优惠政策。

一是给东乡族学生给予适当资助。1955年3月10日,甘肃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调整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规定的通知》,其中提到,对来自牧区或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藏、蒙古、东乡及其他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评发助学金时,应予以适当照顾,对其中家庭生活困难特甚者,应按各校所拟定的少数民族助学金的最高等级评发。1956年5月11日,省教育厅对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作了调整,对学生个人补助,农业区除东乡族自治县外,学生课本补助费一律停止。1957年10月18日,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费的规定》中规定,东乡族自治县可全部免收学费。这些措施,促使东乡县民族教育在短时期内有了较大的发展。1953年,全县有小学28所,学生2416人,其中东乡族有1156人,但到了1958年,已办起148所学校,其中初中12所,完小33所,民办学校102所,初级师范学校1所,全县有学龄儿童16935人,入学者14465人,占学龄儿童的85.4%,其中东乡族学生12253人。1981年,东乡县又采取若干鼓励儿童入学的政策,对东乡族聚居的18个乡的少数民族小学生采取发放助学金的特殊政策,除学费、书费全免外,入学男生每人每月补助3元,女生5元。这样,到1983年初,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41.8%,比原来的37.1%增加4.7个百分点,巩固率为20.2%,但合格率比较低,只有5.6%。二是在大中专招生中给予适当照顾。在大学招生中,东乡族学生报考汉语授课院校的,降2个分数段录取,报考民族院校的,分别按比例降3个-10个分数段照顾录取。在中等学校招生中,对东乡族考生降3个分数段录取。这为更多的东乡族考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组织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动员各方面力量捐资助学。

对口支援的形式,包括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师进修、派出教师讲学、支援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开展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等。自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对全国143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实施教育扶贫的意见》以来,东乡县积极寻求对口支援,通过协调争取,天津职业中等学校等学校对东乡县实行对口帮扶,英国基础教育援助项目和宣明会项目也即将启动。同时,近几年得到省州有关帮扶单位的捐助近400万元。教育捐资方面,1987年以来,共完成教育捐资近1000万元,维修、扩建、改建和新建中小学近20所,建成教学楼11幢。

4.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教师法》,通过普遍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业务素质。经过考试,把1984年以前的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同时,通过岗位练兵,参加函授、自学、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45名中小学校长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有120名教师取得了大专文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2%、64%、24%,比199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三、东乡县发展民族教育的基本经验

50年来,东乡县的民族教育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步伐,历经风雨考验,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主富的经验。

1.发展民族教育必须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相结合。

民族教育是民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才会有大的发展,否则就会遭到挫折和损失。建国初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能从东乡县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制定实行了一系列符合东乡县实际的政策和措施,使东乡县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1958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违背了党的民族政策,搞“一刀切”,抹杀民族特点和特殊性,大搞浮夸风,使全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这是今后发展民族教育应吸取的沉痛历史教训。

2.发展东乡族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处理好发展民族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断探索发展东乡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东乡族教育具有国民教育的共性,它必须按国民教育规律办事,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东乡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要按国民教育规律进行,这是教育的普遍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东乡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传统文化、心理素质等与其他民族不同,并且这些因素对发展教育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东乡族教育中,对教育的发展规划、改革步骤、目标要求、办学形式、教学用语、课程设置、学制、培养目标、师资培训、发展速度、经费分配等要从该民族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民族、地区差别,进行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的教育内容与民族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东乡族教育有较快发展。

3.学习现代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在教育中,提倡和鼓励学习、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处理好现代学校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关系,把民族传统教育的精华融合到现代学校教育中,不能以传统教育拒绝现代教育,也不能以现代教育完全取代民族教育,应该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具有开放意识,乐于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使现代的教育内容带有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4.坚持把国家的支持帮助与本民族的自力更生相结合。

东乡族群众大部分居住在丘陵沟壑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发展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国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制定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教育稳步发展。但同时,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去扶持教育,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的精神,依靠自身力量挖掘潜力。近几年东乡县各族群众掀起捐资助学热潮,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5.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族教育的重视是东乡县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类推荐
  • 零度遇见

    零度遇见

    1919年的中国,列强欺凌,军阀混战。蒙古族小伙子苏合怀着一腔热血加入到了徐树峥将军收复外蒙的队伍,在军队中与上司的女儿林若姝邂逅并相恋,然而,父亲,出于政治考虑,早为他订了婚约。父亲为了苏合能完成婚约,不惜以死相挟,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国家大义,一边是家族利益,年轻的苏合该何去何从?他如何能说服父亲?如何能逃避这桩充满交易的婚姻?就在这时,林若姝的父亲也正式认定了苏合的好友任大禹作自己的准女婿。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即将成为各种利益的牺牲品。苏合如何摆脱父亲的束缚?又如何争取林若姝父亲的支持?这段乱情缘最终能否修成正果?
  • 恋焚幽涵

    恋焚幽涵

    你的离开让我深深的自责,我后悔没有珍惜,每个孤独的夜晚总会忍不住的思恋,烟瘾也越来越大,那是我最希望她快乐的人,如今在何方,我还未给你快乐你却转身离去,我们虽然常常碰面但却形同陌路装作没看见,你给了我唯一的快乐,我答应要给你快乐还没实现你却抛弃了我们的誓言,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贞观游记

    贞观游记

    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云决定要做个不自弃的好人。╮(╯_╰)╭咱就是那传说中不自弃的好人╮(╯_╰)╭不自弃╮(╯_╰)╭好人╮(╯_╰)╭啦啦啦啦啦
  • 风撼华夏

    风撼华夏

    风撼华夏,反弹琵琶,华夏上下五千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历史真相。目前进度,三皇五帝篇,历史上的祝融真的是“火神”吗?治水的英雄,政治的愣头青又是谁?女娲在神话里是大神,那现实的原型呢?华夏第一场大规模械斗,又是怎样的呢?轩辕出世,纵横天下,终于遇上敌手,初战蚩尤,9战9败,之后是如何成功将局势扭转?而在江山稳固之后,轩辕黄帝又是怎样抒写一部可歌可泣的自断“六翼”来稳固自己的江山的呢?
热门推荐
  • 废材逆袭计划

    废材逆袭计划

    慕菡萏(十一)与形影不离的同道杀手慕雨荷(十二)再一次任务中双双死亡。醒来后俩人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慕菡萏成了废材大小姐,慕雨荷却成了天才二小姐。在妖,魔,鬼,仙四族的帮助下,废材大小姐如何逆袭?拭目以待!(请收藏本书,第一次写的,表介意好吗?谢谢大家啦)本文暂且停更
  • 孤剑天下

    孤剑天下

    他是一个杀手,但是却追求剑道巅峰,最终穿越异界,在这个异界里他战天罡,斗王道,败皇道,灭帝道,一路尸鬼如山,成就无上剑神,剑锋所指万物臣服。丹药七品的我的宠物可以当饭吃,武器,我可以用神器武装到牙齿
  • 奇葩穿越之从头开始

    奇葩穿越之从头开始

    一个奇葩的穿越,一个古怪搞笑惊险的冒险故事,猪脚能否成功逆袭成为王者?一切尽在《奇葩穿越之从头开始》
  • 网游之贤魔剑神

    网游之贤魔剑神

    简介:被诅咒的剑鞘,被祝福的巨剑,被人嘲讽的职业,被人不看好的交往,被人诋毁的人生,被上天开玩笑的家族命运,被自己亲手葬送的人格…这一切都冥冥中拥有熟悉的既视感!网游世界的背后,隐藏的真相,竟是一段重叠的轮回缩影...
  • 我在孤儿院

    我在孤儿院

    一个五岁小女孩爸爸送进孤儿院的故事,女孩在孤儿院的叛逆心理对每一个儿童的不理睬到后来只跟他上铺的胖妞因为每一次的上下床都要吵醒她而两人变得从刚开始讨厌到后来的相知相识最后成了他在孤儿院唯一的伙伴
  • 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人脉圈全集:人脉就是成功的命脉

    人脉圈全集:人脉就是成功的命脉

    本书内容丰富,分为二十个章节,从认识人脉圈、慧眼识人、投其所好等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论说了人脉的价值,如何获得极佳的人脉关系、经营人脉的方法以及在经营人脉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帮助读者以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拓展自己的人脉,为自己走向成功之路奠定坚实的人脉基础。
  • 启明星的指引

    启明星的指引

    在黑暗中,有人踽踽独行,唯一能指明道路的,只有头上的启明星,告诉她光明即将来临,当太阳照耀到大地时,启明星也就消失了……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邪魅小魔女

    邪魅小魔女

    意外穿越,她成丧亲孤女,寄人篱下!可恶家中阔少,时时找她麻烦!说她小门小户寒酸女,竟也登堂入室进侯门?哼,看他前世可怜狼王一只,她不想与他一般见识!可那男人竟敢挑战她的底线?好个妖孽狼君,还不现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