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平在一家国企任职,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就想跳槽。他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自己意向单位的负责人事调动的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你既然符合条件,又是我朋友介绍来的,我一定会帮忙的,放心,你的调动的事包给我了,没问题!”
钱平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这不是耍人玩吗?”他的朋友也尴尬地不知如何回答钱平的责问才好。
事实上,那位主管只不过说了一些应一时之景的“场面话”,而钱平却天真地相信了这些话,并开始守株待兔起来。在人性丛林里,人往往会呈现他的多面性,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之下也会以“善”出现;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引动,催化而出现“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甚至人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所以,当萍水相逢之人在你面前做出许诺时,不能被这一时的“善”意冲昏了头脑,应保持理智,让自己回到真实的生活轨道上来。
在某个聚会场合,罗森与某大学同窗意外相逢,这个同学经商颇有成就,罗森正想搞个项目,经商者兴致勃勃,问之又问,然后煞有介事地表示:“好,好,这点投资我包下了。你快写个可行性报告。”于是罗森忙碌数日,又是写,又是思考,又是打印,再约同窗,多次追问,对方似乎对那晚谈话记不甚清,并蹙眉说“公司业务忙,投资已另有去向”云云。罗森见对方言辞闪烁、虚与委蛇,便明白对方所说的只是“场面话”了。于是就不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在他身上了。相反,如果罗森过于相信朋友的“场面话”,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肯定会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失去与他人合作机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在很多场合观察到很多场面话的存在:去别人家做客,称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但是,对有些场面话,不可轻易相信。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有“姑且信之”,因为人情难测,事情的变化也很难预测,你既然测不出别人的真心,就只好抱持最坏的打算,先不要相信。
在人际交往中,出于礼貌,人们会对你说一些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对此你尤其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因别人一两句好话就乐昏了头,那样只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赞美你的真实目的如何。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学会说点场面话,给别人一点甜头,但万不可轻信别人的一时之言,轻信别人的场面话,有时不只是一种天真,更是一种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