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60年代早期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出马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他跟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这位候选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
以后他的做法就非常的愚蠢了,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澄清此事,表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愈来愈相信有那么一回事,报纸评论说:“如果他真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如此火上加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更加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为自己洗刷,谴责谣言的传播。然而,事情愈抹愈黑,他的所有努力却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后他的选举当然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最悲哀的是,就连他的太太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殆尽。
谣言是指那些没有确切依据而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从其效果讲,谣言就是听的人无聊时觉得挺有趣,但当事人一定会因受诬赖而生气的话。
没有人不曾为谣言生气过,但是切不可以不冷静的态度对待谣言。每个人变成流言受害者的时候,第一反应都会像一根接收了过多电流的避雷针,急着把电导出去。其实,真正的造谣者未必是那个“我不能告诉你他是谁”的第三人,反而可能就是那位好奇的传话者,他或多或少也加了油添了醋,抱着看好戏的心情,以一种“我好心才告诉你”的态度,静静等候你怒火中烧,然后安慰你“不要生气”。你越生气,他越觉得谣言是真的,不然,为什么要恼羞成怒呢?这背后必然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很多谣言听起来实在不值得生气,造谣的手法也很拙劣,被点到名的人却很难理性的“一笑置之”,往往越反驳越恼羞成怒。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恶意的谣言伤害,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反之,有的人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中伤和谣言,因而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阿英经常去一家服装店买衣服,一来二去也就成了熟人。一天,老板“好心”的对她说:“阿英,你的前男友很缺德,现在到处说你的坏话,我觉得你不是他说的那种人,这人你可得小心点,最好能找他理论一下。”阿英当时立即就火了,后来转念一想,自己分手的男朋友是自己的大学同学,两个人是客客气气分手的,只是因为双方的父母不同意罢了,另外,他的人品阿英也信得过,感觉他不会做出这种事来。于是,阿英问他:“请问你听谁说的啊?”老板吞吞吐吐,说:“我不能说……我答应我的朋友不能说的。”阿英看到老板不肯说,想到这可能是造自己谣的话,也就没有追问。阿英说:“我相信他不会做出这种事来,这事以后就不要提了。”老板看阿英一点也没有兴师问罪的样子,也就不再说她“前男友”的坏话了。下次阿英再去买衣服的时候,老板笑眯眯的说:“我那个朋友是瞎说的,她也暗恋过你分手的男朋友,盼着你们大吵一架呢,上次我乱说,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一个高情商的人应是一个能成熟地调控自己情绪情感的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想必已经明白,你是生活在社会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你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理智地、客观地处理问题。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聪明地学会应对谣言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身受谣言的困扰时,不妨采用这样几种方式:分析谣言的起因、造谣者的动机和背景,研究传谣者的心理特点,揭露造谣者的不良动机;立即提供全面、确凿的事实真相,消灭信息模糊的真空状态;争取朋友的协助;对谣言一笑置之,对闲话持一副超然的态度,不加理睬,做你应当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