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6800000003

第3章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感觉”这个词,如“我对这个人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这里的“感觉”指的是“觉得”,是一种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并不相同。

在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人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

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反映物体的颜色,属于视觉;通过耳朵反映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听觉;通过鼻子闻一闻物体发出的气味,属于嗅觉;通过舌头尝一尝物体的味道,属于味觉;通过皮肤接触感受物体的温度或软硬程度,属于触觉。感觉除了反映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温度等个别属性外,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的内部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位置、四肢的运动,以及饥饿、疲劳等内部活动状态。

(二)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各个部分和它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事物的某一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因为我们总是要把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事物。例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或红花、红衣、红苹果等的红色;对于听到的声音,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声音,而是言语声、流水声、行车声、喇叭声等有意义的声音。而且我们总是把事物的不同特性、事物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的。譬如,幼儿面前有只苹果,他们并非只对苹果的某一属性,如红色、味道、光滑程度……做出反映,而是把苹果的色、形、味等属性综合起来对苹果这一整体做出反映。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感觉和知觉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如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运动的知觉一般属于视知觉;对声音的方向、节奏、韵律的知觉一般属于听知觉。在这些知觉中,还有其他感觉成分参加,如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视知觉中,有触觉和运动觉的成分参与。

根据人脑所认识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对事物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等空间特性的反映;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及其速度的反映。

三、感觉和知觉的作用

(一)感觉和知觉是认识的开端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获得的。在感知的基础之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通过各种感觉我们认识了橘子的颜色、气味、味道,进而知觉到一个完整的橘子及橘子与人类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如何改进橘子品种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因此,感知觉虽然是低级的认识过程,却给高级认识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也是必要环节。

(二)感觉和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知觉不仅为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了材料,也是动机、情绪、个性特征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知觉也就没有人的心理。当人的感觉被剥夺或感知觉缺损不能正常地感知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人们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难以生存。例如,有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躺在一张舒适的小床上,头枕泡沫塑料枕头,眼睛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耳听单调的嗡嗡声,手臂和手掌分别用硬纸筒和棉手套套上。这样一来,各种感觉基本上被剥夺了。结果发现,在感觉剥夺期间,被试者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有的人产生幻觉,有的人变得神经质,有的人甚至恐怖起来。四天后,对终止实验的被试者进行心理测验,发现他们进行精细活动的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续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三)感觉和知觉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3~6岁的幼儿主要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幼儿的思维,也常受感知所左右。例如,在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中,幼儿对物体的长短、大小,对液体容量多少的判断等,也往往是根据直接感知的事物形象来判断的。此外,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例如,看到别的幼儿在哭,也会跟着哭起来。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感知的返回传导,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能促进有目的的行动发展。如碰到尖的东西手会缩回。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人的感觉能力,也叫感受性。它表示感官对刺激物的反映水平。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物的感受性有高低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相同刺激物的感受性的高低也不同。人的感受性会因为许多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感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感受性的变化上。

(一)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听觉适应的现象。例如,去看文艺晚会,刚到晚会现场时会觉得各种音乐声都很强,呆一会儿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一般认为,听觉适应会使听觉感受性暂时降低,而且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说,在一定频率的声音作用下,人耳对该频率声音及邻近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会降低,而对其他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不会有影响。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嗅觉适应。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一两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嗅觉的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味觉、触觉适应的经验。例如,我们把一种物质放进嘴里,很快,物体的味道实际上消失了,这是味觉适应。再如,冬季当人们开始穿上棉衣时,感到特别笨重,但过一段时间感觉就没有那么笨重了,这是触觉适应。

痛觉是很难适应的,例如,身上某处疼痛,持续若干时间后疼痛并不觉得减轻。因此,痛觉对人的生命具有保护性。

感觉适应对于人类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即使是难以适应的痛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生活、工作。

根据感受性的适应规律,成人在带领幼儿由亮处进入较暗的场所,如电影院、录像室、幻灯室时,或由暗处进入亮处时,要注意视觉适应现象,稍稍停留一下再行动,使幼儿的眼睛先能适应,以免幼儿因眼睛看不清而发生意外事故。此外,播放音乐给幼儿听时也不应过响,以免幼儿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二)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有两种:一是同时对比。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蓝天上的红旗,万绿丛中的鲜花特别鲜艳夺目等。二是先后对比(也叫相继对比)。例如,吃了苦药后,再吃糖,会感觉更甜;反之,吃了糖之后再吃苦药,感觉药更苦。

幼儿园老师掌握对比规律,对于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提高幼儿的感受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用颜色的对比,可以使教室的美术装饰互相衬托,演示的场所利用照明遮光设备,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三)感受性与训练

前面提及的两种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有一定的时限。要使人的感受性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则与实践活动的训练有关。

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因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做长期的、精细的训练,能使人的感受性大大超过其他人。如,炼钢工人能够根据钢水的火花判断炉内温度的高低;染色工人能够分辨出几十种浓淡不同的黑色;有经验的面粉工人能够单凭触觉,摸出面粉的质量以及辨别出这种面粉是由哪个地区生产的小麦磨成的。此外,由于某种原因丧失了某一种感觉能力的人,他们的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的发展。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受过专门训练的儿童,能敏锐地辨别相差1/2音高的两个音,而没有受过专门乐器训练的儿童,就是对相差一个音阶的两个音都不易区分。

上述几个事例说明,人的各种感觉能力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只要经过专门训练就可以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幼儿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感受性的提高。如音乐活动、朗读活动能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受性和言语听觉能力;绘画能发展幼儿的颜色视觉能力;手工、泥塑能发展幼儿的触觉能力;体育能发展幼儿的运动觉、平衡觉的能力等。因此,幼儿教师要尽可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知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知觉的特性上,如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方面。

(一)知觉的选择性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全部都清楚地感受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作出相应的反应。我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象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知觉的背景只是被我们模糊地感知。例如,上课时,当我们注意看黑板上的字时,黑板上的字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黑板、墙壁、书桌、周围同学的翻书声等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我们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时,教师的声音便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我们的翻书声,进入视野的其他一切便成为我们知觉的背景。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这表现在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互相转换。当我们把图中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杯子;当我们把图中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侧面人头。如果以白色为背景,则易知觉为男人,如果以黑色为背景,易知觉为一个少女。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知觉的背景中分出知觉的对象来并不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要迅速地知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对象从背影中区别出来,一般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当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比越大时,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在黑板上写的白粉笔字、夜深人静时的电话铃声;反之,则不容易被感知,如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着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喧闹集市中的手机铃声等。

2.对象的活动性当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而背景是相对不动的,或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而背景是相对活动的,对象也容易被感知,如夜空中的流星、大合唱时不张嘴的人等。

3.对象与主体的关系当对象是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时,或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相联系时,也容易被感知,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在书店对所需要书籍的迅速发现等。

4.对象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同或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例如,走在人群中的着装统一的幼儿,很容易被知觉到。

在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自觉寻找恰当的知觉对象的能力有限,幼儿教师在讲课、板书、板画、制作挂图、运用教具时,要根据活动的目的帮助全体幼儿形成共同的知觉对象。例如,讲课时重要的内容要加重语气,辅之以表情、手势,使之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板书、板画、绘制挂图时必须在色彩、线条、大小以及位置等方面多加考虑,应当突出对象,而淡化背景,使幼儿对知觉对象能够明确认识,容易掌握。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白背景中的白色三角形和黑背景中的黑色三角形,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的,尽管背景图形似乎支离破碎,但构成的却是一个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机械堆砌,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往往取决于它的关键性的强的部分,非关键性的弱的部分一般被忽视。如一首歌,无论是男高音唱,还是女高音唱,是童声唱,还是老人唱,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同一首歌;一旦改变歌曲的旋律或歌词,就会成为另一首歌。在这里,不同的音色、音调不是决定一首歌的关键性的部分,只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才是决定一首歌的根本因素。人们怎样才能从诸多的属性中识别关键性的部分,从而准确把握知觉对象呢?这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知识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出事物的关键性特征,从而精确地把握知觉对象。幼儿知识经验有限,为提高他们的知觉效能,教师应指点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关键性的特征上。例如,对三角形的认识,其关键部分就是有三条边构成三个角,其他都不影响幼儿对三角形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看到这张图时,不会只把它看成一些斑点的随意组合,而会努力寻找图中斑斑点点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出合理解释,不断地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最后会给出合理的解释:画的是一条狗。

在对知觉对象理解的过程中,经验是最重要的。比如一首歌,如果是人们熟悉的,只要听一个片段就知道是哪首歌,并知道后面的旋律是什么。由于不同的人对歌曲的熟悉程度不同,因而决定了人们在识别歌曲之前所需要听到该首歌曲片段的长短也不同,不是很熟悉该首歌曲的人比熟悉该首歌曲的人需要听到的歌曲片段要长一些。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表情、行为方式、言语、作文、绘画作品等,推断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也有较大的作用。在较为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不很明显的情况下,言语的指导能唤起人们的过去经验,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刚看时只觉得是一些黑色的斑点,很难知觉出是什么,但有人告诉你“这是一只行进中的狗”时,言语的指导就会唤起你过去的经验,你会立刻看出图中的狗。再者,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知觉的理解性。如果遮住左右的12、14,我们会把中间的符号看成是英文字母B;如果遮住上下的A、C,我们会把中间的符号看成是阿拉伯数字13.

为什么对同一个符号有不同的理解呢?那是因为这个符号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人们的理解也就不同。此外,知觉的理解性还受人的情绪、动机、态度以及实践活动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如阳光照射下的白色墙壁与阴影中的角落,其反射出来的亮度差别很大,但人们却把它们感知为亮度相等的白色。这是亮度恒常性。幼儿坐在第一排座位上看老师与坐在最后一排座位上看老师,老师在他们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不一,但幼儿总是把老师看成具有特定大小的形象,这就是大小恒常性。无论你在教室的哪个地方看教室的门,也无论教室的门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你总把教室的门看成是长方形的,这就是形状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使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仍然保持对物体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始终保持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从而根据事物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第三节 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人的感觉有多种,在个体获得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主要介绍幼儿视觉、听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幼儿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

1.幼儿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有人认为,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视敏度由低到高发展着。有研究者对4~7岁的幼儿进行调查,测量幼儿能看出某一圆形图上缺口的平均距离。调查的结果是: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10厘米;5~6岁为270厘米;6~7岁则为300厘米。可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5~6岁和6~7岁的幼儿视敏度比较接近,而4~5岁和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因此,在为幼儿准备读物或教具时,教师应当注意幼儿视敏度的发展规律,例如,年龄越小,提供的字、画应该越大;上课时,不要让幼儿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幼儿的视力和教育效果。

2.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能力。据实验研究,幼儿的颜色视觉发展有如下发展趋势:

幼儿初期,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不能很好地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大多数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基本色,区分一些近似色,如黄色与淡棕色;并能经常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绘画时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配出需要的色彩,并能正确说出黑、白、红、蓝、绿、黄、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要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指导幼儿认识和辨别各种色彩并调配各种颜色,同时把颜色的名称教给幼儿,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幼儿通过听觉,不仅辨别周围事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认识周围环境;而且也辨认周围人们所发出的语音,了解语音的意义,获得言语的发展。

1.幼儿听觉感受性的发展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听觉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事物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听觉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研究表明,8岁儿童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呈增长趋势。

通过音乐教学或音乐游戏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听觉感受性的发展。

2.幼儿言语听觉能力的发展言语听觉即辨别语音的能力。幼儿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在言语交际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幼儿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要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够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说话的内容。“重听”现象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会带来影响和损害,但这种现象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应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形状知觉等。幼儿期间,各种空间知觉明显发展着。

1.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对物体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的知觉。

研究表明:3岁幼儿已经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幼儿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5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虽然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辨别左右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许多研究认为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要到七八岁后方能掌握。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幼儿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当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方位词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往往把左右方位词与实物结合起来。例如,老师说“举起右手”,小班幼儿不知所措。“举起拿勺子的手”,小班幼儿都能完成任务。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所以,教师在音乐、体育等教育活动中,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用“照镜子式”的示范动作。如教师面向幼儿,如果要求幼儿伸出左脚,教师自己就应伸出右脚来示范,否则,幼儿就会顺着教师的方向,错误地伸出左脚。

2.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距离远近的知觉。

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

幼儿对于透视原理还不能很好掌握,不熟悉“近物大、远物小”和“近物清晰、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所以他们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他们还不善于把现实物体的距离、位置、大小等空间特性在图画中正确表现出来。也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图画中人物的远近位置。例如,幼儿常把图画中表示在远处的树看作为小树,把近处的树看作为大树。

为了促进幼儿距离知觉的发展,教师应该教他们一些判断远近的线索。例如,若两个物体是重叠的,则前面的物体在近处,被挡着的物体在远处;绘画时,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在近处的要画得大些、清晰些,远处的要画得小些、模糊些。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现实中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动作来配合。例如用手比一比,起步量一量,结合练习目测。

3.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或几何图形的知觉。

幼儿的形状知觉随年龄增长逐年发展着。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往往是通过让幼儿用眼或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幼儿形状辨别能力的实验表明:幼儿辨认平面形状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辨认形状时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掌握形状名称;幼儿掌握八种形状由易到难顺序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小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中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大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教师并适当指导幼儿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

上述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幼儿进行形状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各年龄班幼儿掌握形状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教幼儿辨认形状的同时,要教会他们掌握各种形状的正确名称,这样有利于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的空间知觉有明显发展,但还不精确。他们只能区辨物体空间特性方面比较明显的特性,还不能分清一些细微的差异。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是在实践活动和教育影响下实现的。教师要通过计算、绘画、泥工等教学活动以及拼板、拼图等游戏,为幼儿提供认识空间特性的机会,教会幼儿关于空间特性的词语,使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由低到高不断地发展。

(二)时间知觉

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例如:他们理解的“早晨”就是起床,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就是妈妈来幼儿园接自己回家的时候。有时候幼儿也会用一些带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但往往用错。比如有的幼儿会说:“我明天去过奶奶家了。”

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但是对于较远的时间概念,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幼儿也开始能够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分清上午、下午,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知道春夏秋冬等。但对更大的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几秒等的辨别,仍感到困难。

幼儿的时间知觉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音乐和体育教学能够使幼儿掌握节奏和有节奏的动作;带领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有意识地教会幼儿有关时间的词汇等,都有利于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主动形式。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掌握知识、发展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理解性的不断完善。

(一)观察的目的性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他们还不善于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小班幼儿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致使原来的任务不能完成。到了中班,尤其是大班,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增强,能够排除一些干扰,根据活动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来进行观察。

(二)观察的顺序性

小班幼儿观察时,往往碰到什么观察什么,他们观察的对象随兴趣的转移而不断转移,观察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中班幼儿开始能够按照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大班幼儿更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组织、有系统、有顺序地观察。

(三)观察的细致性

幼儿观察事物,最初十分笼统、粗略,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概轮廓,做不到全面细致。只能看到面积大的和突出的部分,很少注意到细节和不十分惹眼的部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观察的细致性逐渐提高,往往能从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和空间位置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不再遗漏主要部分。

(四)观察的理解性

小班幼儿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者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概括、归类能力的发展,逐渐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甚至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或事物的重要意义。

二、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幼儿的观察能力虽有一定发展,但还没有发展完善,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观察的指导和培养,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观察的动力,兴趣会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幼儿大都好奇多问,对幼儿的问题老师不必急于回答,而要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答案。例如幼儿问:“彩虹是什么?为什么天上会有彩虹?”教师可以反问他:“天上什么时候有彩虹?白天还是黑夜?雨天还是晴天?有太阳的时候还是没有太阳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三棱镜观察日光可分解成多种彩色的光,带领幼儿在阳光下洒一些水,试着造一条人工小彩虹。让幼儿通过观察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教师或父母若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幼儿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留心观察,兴趣盎然地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观察时抓不住要领,常常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收获甚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让幼儿明确应该从被观察的对象中寻找什么,使整个观察过程按一定的目的进行,加强观察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以便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例如,让幼儿观察鸡和鸭时,成人若能提出具体的观察目的与任务:鸡和鸭的头、身体、尾巴、脚、羽毛各是什么样的?鸡和鸭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幼儿按目的、要求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发挥教师语言的指导作用

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语言的指导作用。观察前,要提出启发引导性问题;观察中要进行语言提示,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幼儿观察的效果。教师语言的指导不仅可以为幼儿指明观察的方向,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还可以调动幼儿观察的积极性,鼓励幼儿持久性地观察;可以为幼儿提供有关知识,诱发幼儿过去的知识经验,使幼儿能够更完整、更深入地认识事物;可以指导幼儿口头总结观察结果,巩固观察成果等。

(四)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在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观察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对被观察事物形成立体的知觉和印象,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的状态和活力。如引导幼儿观察兔子,不仅可以让幼儿用视觉、听觉感官进行,还可以让幼儿用手去触摸,并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跳的,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有关兔子的完整印象。

(五)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方法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教幼儿掌握一些有效的观察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序观察法顺序观察法即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两边或先四周后中间等。这样能使观察较全面、细致,不致遗漏,如观察动物,一般可以引导幼儿从头、躯体、四肢到尾部依次观察,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动物的外形特征。

2.典型特征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即先观察最明显的特征,再过渡到一般特征。这样能很快激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和积极性。如观察蜜蜂时,幼儿首先注意的是蜜蜂的翅膀和尾部,我们就可以让幼儿先观察这些特征部分,再过渡到观察其他部分。

3.分解观察法分解观察法即将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先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再综合起来了解整体。这样能培养幼儿对复杂事物的综合观察能力。如观察汽车,可以让幼儿先看一下车的外形,再分别看车头、车厢、车轮,搞清楚每部分又有些什么组成,作用是什么,然后综合起来,对汽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4.比较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即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观察法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幼儿辨别、分析、概括的能力。例如,鸡与鸭、汽车与火车、牛和羊的比较等。

5.追踪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即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因果等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从种子萌芽到生根、长茎叶、开花结果等过程;观察蚕从卵到成虫、眠与蜕皮、吐丝、结茧、成蛹、变蛾、产子等一生的变化过程;观察一天中太阳下的物体变化,观察月亮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等。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视觉和听觉?

4.你认为哪些感知规律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些规律?

5.试说明幼儿观察发展情况。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同类推荐
  • 中级导游文化实务

    中级导游文化实务

    本书立足于导游人员的从业实际和需要,在初级导游文化的基础上。按导游工作任务过程和“教、学、做”合一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级导游应当掌握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又深入浅出的讲解。共分为9章: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书画戏剧文化、武术中医文化、山水文化、陶瓷宝石文化。选取的内容侧重于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应用性,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中级导游的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为取得中级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五册,本书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创新,用浓笔为我们诠释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独辟蹊径打造优秀的课堂教学。其中的课堂创新、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创新和提升的智慧书。
  • 西方教育十二讲

    西方教育十二讲

    本书有选择性地十二个专题,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古希腊、罗以时期以来西方教育思想与制度演变的基本路径与探索主题,内容涉及西方自由教育传统的奠基性成型、中世纪时期理性与信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知识传播、文艺复兴与西方教育人文性格的形成、宗教改革的教育意义等。
  • 资产评估基础教程

    资产评估基础教程

    本书分为3篇共11章。第1篇是概论,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评估概述、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第2篇是实务资产评估,主要内容有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与其他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评估实务的概念、理论依据、评估思路和基本方法;第3篇是资产评估工作,主要内容是资产评估操作规范、资产评估的相关知识。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中穿插足量的事例进行说明,各章后附有习题和案例,为专业实训模拟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如财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科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资产评估专业人员的自学和培训参考书。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逐鹿巅峰

    网游之逐鹿巅峰

    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吗?传奇,传世,WOW...谨以此文怀念曾经陪伴我度过游戏生涯的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现实中的朋友兄弟,因为有你们,才有喜有悲....
  • 兽魂王朝

    兽魂王朝

    这是一个没有科技的异世界。这里的人们体内有一股异能量,一经触动,就可以局部兽化。这里的人们管这种力量称之为兽魂并用其战斗与工作,从而产生了兽魂师这个职业。与兽族签订契约,进行兽化。这个大陆的名字就是——兽魂大陆。
  • 恶魔羽翼下的天使

    恶魔羽翼下的天使

    想看丑小鸭大变身看这里!想看复仇女神的黑道生活看这里!她小小年纪被朋友亲人背弃,因缘际遇遇见了以为傲慢、霸道的黑道帅哥。两条看似不想交的平行线,在奇妙的邂逅后,抵死纠缠在了一起。层层阴云陷害的连环锁,他们最终是否能在一起?
  • 庶女嫡媳

    庶女嫡媳

    穿成八岁小奶娃?!天呐!她要怎么生活呀!不受宠的庶女?!没关系!她一定要坚强!遇见个臭小子?!丫的!仗着自己身份高!就想欺负她?!门都没有!长大要嫁人?!谁说庶女没有好婆家!她自己挑选,找个如意好郎君!什么?嫁给他?她才不要!她可没忘了小时候是谁欺负她!
  • 不神之路

    不神之路

    废土之上的挣扎,荣耀与生存之战;沈莫,最特殊的超能者,闯出一条不屈之路!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活生生存在,可敬可爱,可悲可恨。在这里,每一真相都令人咋舌,爱与恨交织一起令人唏嘘。见证废土之上最不可思议的景象,在变异生物的强大面前感受末日恐慌!最不一样的体验!最意想不到的结局!不神之路,末世之争!
  • 特级天神王

    特级天神王

    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传说,国家,兄弟,爱人,对手,这一切在生命和道义面前,一切都失去意义.以前的他,国家是他的一切,国家灭亡了,什么是他的一切呢?
  • 精灵纪元:黑暗缝隙

    精灵纪元:黑暗缝隙

    穿越到梦寐以求的精灵世界,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记忆中对精灵浅薄的知识,让唐歌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披荆斩棘,坚定向前。本文不圣母,很黑暗很冷血,途中会有虐主,不喜勿喷。
  • 邪魅小师叔:诱夫进圈套

    邪魅小师叔:诱夫进圈套

    她因自幼身体虚弱,被父亲送上山谷学艺,仙魅宫,入云中,仙魅弟子美如仙。她立志找一个比父亲还漂亮的人当夫君,所以第一次看到他,他就注定魔女缠身。就算是师叔又如何,且看娇俏萝莉与美人大叔的爱情之战!
  • 特工狂妃之瞳术女皇

    特工狂妃之瞳术女皇

    顾云溪,一个令阴阳两界闻风丧胆的名字。她是杀手界的女皇、命运的霸主!一次差错,就此穿越到了天澜大陆,变成顾家的三小姐——顾云溪。顾家,曾以瞳之术位居三大氏族之一,可偏偏,在这里家中,却出现了一个瞎子。即是同名同姓,一个霸气外露,狂傲不羁。一个胆小懦弱,被姐姐欺辱致死。更被自己的姨母下毒残害失明…………“顾云溪,既然我来到你的身体,那就让我为你报仇雪痕。”
  • 发现你的优势

    发现你的优势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