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7200000008

第8章 总结:过渡经济学的意义与前景

(一)转型与经济学的发展

转型经济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和制度变迁过程的认识,并使经济学中的一些假设和命题受到了新的检验,主题、视角发生了新的转变,一些基本理论被重新检讨和反思,推动着一次新的理论综合。

1.经济制度的作用和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2.对宪法制度、利益集团和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研究得到了加强。

3.对社会秩序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自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

4.对经济转型和市场演化过程的整体性(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刻。

5.在主流经济学与制度主义、演进主义和新政治经济学之间出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

这种理论上的综合不仅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向和选择,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正如新的综合发展观认为的那样,促进发展需要更广的目标和更多的手段,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目标和手段都过于狭窄;人们的目光不能只盯住GDP 数值,而应当追求民主、平等与可持续发展;市场的有效运转不仅需要自由化、稳定化和减少政府干预,而且需要健全的金融规制、有效的竞争政策、促进技术的转化和鼓励透明化;发展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着眼于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必须包括公共部门、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发展问题;维护社会组织并提高社会资本,是发展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成功的发展还需要思维的转变,与成功的发展相对应的进程,反映出的正是这些为全球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社会(Joseph。E。Sti gliz,1998)。

(二)过渡经济学的局限

但是,转型经济学的上述各种理论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想状态下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提供了一套看似精确的理论和工具,反映了成熟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规律,这对于认识经济转型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新古典经济学是关于市场运作的理论,而不是关于市场生成的理论,它舍弃了时间,抽象掉了制度,又忽视了政治、文化和传统的作用,从而把复杂的制度变迁问题简化成了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问题,把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核心简化成了“管住货币,放开价格”。这种过分简化的经济思维无法深刻理解制度变迁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新古典理论把渐进式改革的经验仅仅归结为有利的内部条件,这样它就不可能对实践提出的挑战作出真正回答,比如,既然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那么为什么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改革与发展能够持续推进?既然行政管制与市场制度是对立的,为什么双轨制能发挥积极作用?既然初始条件已经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制度的选择和人们的行动还有什么意义?在新古典经济学理想的市场王国中,这些问题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与新古典主义理论相比,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如经济的不确定性、时间的不可逆性、市场的不完善和信息的不对称、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等,更符合转型经济的实际,他们对于转型经济中产权改革、宏观经济、转轨速度和次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认识很值得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范式的一个发展,因而,它不可能超越主流经济学的根本局限性。与新古典主义理论一样,它是关于市场机制运作的经济学理论,而不是关于市场机制生成的制度变迁理论;它脱离开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具体的历史环境抽象地考察市场的运行,而没有对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各种社会组织与社会集团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给以应有的重视,因而,也就不可能对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完整的说明。

演进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复杂性、社会进化的不确定性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对于人们克服激进式改革的简单思维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它否定了人类认识和控制社会的可能性,否定了社会理性和集体行动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否定了社会变迁中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规律,从而把人类社会与自然进化完全等同起来了,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也无法为人们有效地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新制度经济学把理性人的范式套用于制度分析中,把社会当作个人的简单加总,无法解决个人与社会的整合问题;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归结为抽象的交易关系或契约关系,把交易费用当作了解释一切社会经济现象的万能钥匙,否认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否认生产过程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最后只能把社会制度的变迁仅仅变成个人心理的偏好或文化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第一,上述这些观点大都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缺点,即都是在改革目标相同而且确定的假定前提下,围绕着改革方式的差别而展开讨论的,而没有深入考察改革过程与改革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改革方式的优与劣、改革政策的成功与失败、改革措施的成本与收益等问题,都只有在确定的目标和约束条件下加以考察才有充分的意义。第二,关于经济转型不同范式以及对中国经验的不同认识归根到底取决于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大都是以资本主义宪法制度为取向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试验则试图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新左派”理论则既反对资本主义也不认同市场社会主义。这些理论范式的科学价值最终只有通过不同制度的竞争的结果才能得以确认。第三,不同的改革方式和道路并不完全是人们有意识选择出来的,而是既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下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对于改革方式的认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描述,而需要在社会结构的整体过程中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刻变迁的整体的历史过程,对于这样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以个人主义方法为基础的上述的经济学范式从总体上看不是分析问题的恰当的和科学的方法,只有从整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出发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来。

(三)整体的历史的政治经济学范式

在《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一书中,笔者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试图建立一个整体的历史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张宇,2001),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说明,这一理论框架的要点是:

1.制度变迁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既定的社会结构下进行的制度博弈的结果,与生产力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利益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社会制度的变迁归根结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制度选择的基本原理就是要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使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归根结底,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变迁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制度理性的根本标准就是生产力的标准。

2.改革的目标与改革的过程、宪法制度内的选择和对宪法制度的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制度变迁理论和过渡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别不是改革的方式和制度安排的不同,而是改革的目标和宪法制度的约束不同,能否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地推进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通过宪法制度的边际性调整,实现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是决定中国渐进式改革成败的关键。

3.市场经济是一个整体的、历史的和动态的现象,不存在抽象的固定的和脱离开特殊历史条件与制度环境而存在的市场经济。对于经济转型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确定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而且在于选择符合实际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对改革的目标进行逐步调整。从一个发展中的计划经济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4.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重要也更加密切,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对经济制度改革来说是内生因素,经济转型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政治和文化因素。只有从社会整体结构的演进和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对改革的实际进程和内在逻辑作出比较完整的说明。

5.历史是连续的,人们不可能凭空创造历史,制度的变迁和选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上或初始条件下进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个社会初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对于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人们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环境随着实践而改变,制度的变迁充满了选择,初始的社会结构和现实的社会选择共同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路径。

6.社会制度的变迁是演进性与构造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把握和控制社会制度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由人创造的,不存在离开人类的活动和意识而自然生成的制度,制度进化和发展既是演进的,又是构造的;既有不确定性,也有确定性;既是自发的,又是可控的。

(四)转型经济学的意义和它的未来

转型经济学的出现不过是经济学悠久历史中短暂的一幕。经过十多年的经济转型,随着后转型时期或转型后期的到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转型经济学将逐步丧失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然而,转型经济学或过渡经济学的价值并不因此而丧失,相反,却有着普遍和持久意义。这不仅是因为过渡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和制度演进过程的理解,也不仅是因为建立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前苏联东欧各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因为,市场化的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在那里,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社会关系持续变迁,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创造性的毁灭”永不停息,过渡与转型不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状态,而日益成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正常形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整个人类社会实际上无时无处不在深刻的变化之中,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全球化,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社会转型和过渡的科学,就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首先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个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用于生产一般和交换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规律。”(恩格斯,1994)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过渡经济学有着普遍和持久的历史意义,它将在人类社会不停顿的变化中得到发扬光大。

主要参考文献

卡齐米耶日·Z·波兹南斯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年版。

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青木昌彦等:《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和两种改革路径》,载《经济研究》1993 年第1 期。

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年版。

彼得·蒙勒:《论激进经济改革与渐进经济改革》,见李兴耕等编:《当代国外经济学家论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年版。

戴慕珍:《中国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制度基础》,见甘阳、崔之元编:《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华生等:《中国改革的十年:回顾、反思与前景》,载《经济研究》1988 年第12 期。

科瓦科斯(Kovacs):《改革经济学思路的演进与分类》,见周小川编译:《经济改革中的争议性问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 年版。

卢荻:《变革性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王辉:《渐进革命》,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年版。

张军:《“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杨瑞龙:《中国制度变迁方式三个阶段论》,载《经济研究》2001 年第6 期。

钱颖一、许成钢:《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载《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1993 年第10 期。

郭树青:《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载《经济研究》1990 年第10 期。

王逸舟:《东欧方式、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载《天津社会科学》1993 年第1 期。

王绍光、胡鞍钢:《关于中国国家能力的报告》,见吴敬琏等著《集权与分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王绍光、胡鞍钢:《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年版。

伊藤诚:《现代社会主义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年版。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罗伯特·安格、崔之元:《以俄国为镜看中国》,载《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1994 年第4 期。

崔之元:《自由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未来》,见曹天予:《现代化、全体化与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

黄平、崔之元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

塞缪尔·鲍尔斯、赫伯特·金蒂斯:《民主与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

萧功秦:《新左派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见http://www。cc。org。cn/2002 年1 月25 日。

萧功秦:《过渡权威论与中国的改革运动》,见李军等编:《新权威主义》,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

埃内斯特·曼德尔:《社会主义的状况和未来》,见戈尔巴乔夫等著:《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年版。

埃内斯特·曼德尔:《为社会主义计划辩护》,见《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十五辑,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

高鸿业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年版。

乔·萨托利:《自由民主可以移植吗》,见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乔·萨托利著:《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 年版。

杰弗里·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周振华:《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詹姆斯·布坎南:《宪法经济学》,见《市场秩序与公共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年版。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大卫·科茨:《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载《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2 期。

吴敬琏、周小川等:《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年版。

萨米尔·阿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全球主义》,见罗纳德·H ·奇尔科特主编:《批判的范式: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版。

俞可平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

张宇:《过渡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张宇:《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张宇:《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及其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见《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 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费正清等:《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格泽戈尔兹· 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年版。

洪盛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考察研究丛书:《90 年代的改革和计划的作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Allce H Amsden,Jacek Kochanowicz,Lance Taylor,“The Market Meets It's Match”,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Barry Naughton,“What Distinctiv about China’s Trdnsition?State Enterprise Reformand Overall System Transf or ma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18,1994.

Davad Lipton,Jeffrey Sachs,“Creating a Market Economy in Eastern Europe:The Case of Poland”,Brooking Papers on Econo mic Activity,1:1990.

Cao Yuan Zhang,Ying Yi Qian and Barry R Weingast,“From Feder-alis m,Chinese Style,to Privatzation,Chinese Style”,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ume7(1999)103-131.

Fedrico Sturzenegger and Mqriano To mmasi edti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form”,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

Gernot Grabber and David Stark,“Organising Diversity”,in“Theorising Tansition:the Political Econo my of Post-Communist”,edited by Adrian Smith and John Pickles,Routledage,1998.

Geard Roland and Thierry Verdier,“Transition and Output Fall”,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ume7(1)1999,1-28.

Ha-Joon Chang and Peter Nolan,“The Transf or mation of the Co mmunism Economies”,Mst Martin’Press 1995.

Ian Jeffries,“Socialist Economics and The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Routledge Press 1993.

Jeffre Sachs and Wing Thye Woo,“Structural Factor in the Economic Refor ms of China,Eastern Europe and For mer Soviet Union”,Economic Policy18,April 1994.

James M。Buchanan,“Post-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Edward Elgar Press 1997.

Joseph E Stigliz,“Whither Socialism”,The MIT Press 1994.

Joseph。E。Stigliz,“More instruments and Broader Goals:moving To ward the Post-Washingt on Consensues”,Presented as the WI DER Annual Lecture,at the 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in Helsinki(January)。

John E Roe mer,“A Future for Sociali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Kornai,“High way and By ways”,MIT Press 1995.

Kornai,“Makinh the Transition to Private Ownershi p”,Finance&;;amp;Dvelop ment/September 2000.

Leszek Balcero wicz,“Co mmon Fallacies in The Debate on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Economic Policy December 1994.

Laslo Csab,The Political Econo my of the Ref or m Strategy:Chi na and eastrn Europe Compared;Communist&;;amp;Economic Transf or mation,Vol。8,No。1,1996.

Mark knell and Christine Rider Edited,“Socialist Econo mies in Transi-tion:Appraisals of Market Mechanism”,Edward Elgar Press1992.

Mqrtin Hart-Landsbergc,and Burkett,“China and Socialism:Market Refor mand Class struggle”,Monthy Revie w 561:6-30,2004.

Martin Raiser,Lessons for Whom from Whom?“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 min China and Central Easter Europe Co mpared”,Co mmunist Ecnomies&;;amp;Trans for mation,Vol。7,No。2,1995.

Mart ba De Melo,Cevdet Denizer,Alan Gelb,and Stoyan Tenev,“Circumastance and Choice:The Role of Initial Conditions and Policie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The World Bank Econpmic Rview,Vol 15,No。1,1-31.

Olivrer Blanchard and Andrei Shleifer,“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ersus Russia”,Working Paper。Http://www。nber。org/papers/w7616.

Olivrer Blanchard,“The Econo mics of Post-Co mmunist Tran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ranab K。Bardhan and John E。Roemer Eds,“Market Socialism:The Current Debat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eter Murrel,“Evolution in Econo mics and in the Economic Ref orm of the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in Christopher Clague and Gordon C Rausser Edited,“The Emergence of Market Econo mies in Eastern Eu-rope”,Basil Blackwell Press 1992.

同类推荐
  •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为了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提高外汇业务的营销水平,本书总结了外汇业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内容涵盖外汇管理政策、利率管理、汇兑业务、清算业务、结算业务等诸多方面。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搞垮经济的人不是你,为罪魁祸首买单的却是你?!中国,小心中了金融化病毒!在这里,你将会看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金融操作背后,丑陋的事实:搞垮经济的人不是你,为此买单的却是你!为什么你买什么什么就跌?为什么在中国租房比买房更值?买房,买下的是房子还是债务?为什么华尔街捅下的洞要你来补?美国式的金融化,为什么中国不能?谁以泡沫为生,谁为泡沫买单?你将会看清,这个超级超前消费大国到底掏了谁的腰包?!摸摸看,你的钱包瘦了没?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本书分为九大编,分别介绍了消费、生产、职场、理财、爱情、婚姻等方面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既新颖有趣,又能启发读者思考,引人入胜。我们力求让读者认识到经济学“诡”计多端的一面,从容看清商家使用的花招,以及经济学到底在我们身边布下了什么迷阵,到底生活中都隐藏了哪些秘密。到底工作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且让读者把经济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你既能在精神上得到知识的愉悦,在诡计、陷阱和谎言背后读懂经济学,更能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以经济学家特有的”法眼”识破一切机关,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他们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他们是中国商界家喻户晓的传奇,从地产大亨到IT精英,从零售巨头到电商大佬,在他们谱写各自人生的同时,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多彩的财富故事。深窥富人圈子,闲看“上流”社会的百态人生:创业之路上,他们也钻空子,拼钱拼爹拼人脉,甚至上演“空白套白狼”的好戏;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低调内敛,淡然安逸,有的则是灯红酒绿,张狂奢侈,为我们百姓看客上演着一幕幕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
热门推荐
  • 寻找舟的孩子

    寻找舟的孩子

    本书是一部小小说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诠释“爱”“美”“梦想”“感动”等美好的事物,通过一个个篇幅短小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正能量和责任感。书稿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境界很高,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适合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
  • 无上传说

    无上传说

    无上者:无天无地、无神无相、无生无我;灭绝一切因果,虽万死而重生,历万劫而塑本我!!!一个无上的传说,无数个一生的追求,走过千万重辉煌,踏进时空间的轨道!!!灵纹,玄纹大陆修炼的奥义,也是修炼的核心;各式各样的灵纹,组成了玄纹大陆精彩绝伦的世界!!!虚独九境,谈天划地,仙影彤彤。空圣妖灵界,群妖共拜,妖祖气焰滔天。紫云悠然洞,邪气纵横,道纹柱通天彻地。血焰化骨林,神魔共舞,势要逆苍天。.......一段小人物的传奇,一曲柔肠百转的赞歌,庄秋无意来到这个世界,却发誓要站在最巅峰之上!!!一个流传万古的预言,到底是谁在布下这滔天棋局!!!庄秋:“即使身为棋子,我也要打破这棋盘,看看这局之外的你们能奈我何?”PS:新书开张,郑重的求一下收藏和推荐!!!
  • 我的贴身校草

    我的贴身校草

    有色狼怎么办?龙泽快打跑他,哦。有人追我怎么办?龙泽帮我挡一下,哦。没有男朋友怎么办?龙泽,你可以吗?哦。这是一个被开除的特种兵打工的故事,他叫龙泽,是我的贴身校草。
  • 当重生遇上穿越

    当重生遇上穿越

    孤女重生,遇到上一世未曾出现的神奇穿越女,被抢了大好姻缘,她是该退让,还是奋起反击。结果,她选择了自强,这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路上有温馨,但更多的是血雨腥风。
  • 晨速

    晨速

    不穿不知道,一穿吓一跳;血咒印上身,风衣脱不了。一次次的选择让她变成选择困难症,一次次的穿越让她迷上了家的感觉,一次次的风衣脱不下来让她差点放弃人生。这不是小说,这只是风衣脱不下来的选择而已。
  •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本书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文化领域内顶尖专家在北大表述与传达关于“文化产业”主题精彩观点的文本形式。
  • 改变人生最重要的120个定律

    改变人生最重要的120个定律

    本书以大量案例为佐证,归纳出涵盖命运、生活、处世、财富、职场、创业、团队、两性等诸多内容的120个定律。
  • 韩世纪

    韩世纪

    这本书满足男人的所有梦想,热血与荣誉。这本书满足女人的所有需求,浪漫与爱情。
  • 陨落封神

    陨落封神

    惩恶扬善陨落之星民众全民修炼。玉虚宫是陨落之星最大势力,主角以修炼功德造福生灵万物为己任。题材:玄幻修仙风格:热血奋斗、追求真爱、创世成就新世界主题:守护万物生灵,创造新秩序,维护六界均衡核心思想:花开生两面,人性佛魔间。浮生若骄狂,何以安流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转世重生获得金手指三世轮转宝物,守御一界泽被苍生创立新的三界和谐模式。
  • 猎杀龙骑士

    猎杀龙骑士

    十岁孤儿先亲见父母惨死于龙骑士之手,后又被捕奴队卖作奴隶在经历七年角斗场的生死厮杀,三年权贵间的尔虞我诈后,复仇的长剑悄然抽出,奈何造化弄人被穿越众夺体重生成功,从此一个无比卑劣的冥王诞生。“龙骑士,将成为我三叉戟的祭品!”“众神,将是我脚下的奴隶!”【书友群4673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