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1683)
姚启圣,字熙止,号忧庵,会稽(今绍兴)人,顺治初入旗籍,隶汉军红旗。清大臣,生而倜傥以豪闻。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授广东香山知县。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反,康亲王统师进讨,辟启圣为参谋,檄署诸暨知县。后擢温处道(今温州丽水)佥事,招降逆党潮州刘进忠、汀州韩大任,升福建布政使。继擢福建提督。十七年(1678年)后先后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又请开海禁,复民田庐,筹办军饷军需。对郑军(郑经和郑克)
积极开展招抚活动,为清政府和平解决台湾奠定了基础。台湾平定后,晋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著有《忧畏轩集》。
相关链接“献财助饷平叛乱”姚启圣自幼生长在豪富之家,但他却毫无纨绔子弟的恶习气,从小就很喜欢练武。他聪明过人,勤于读书,对历代清廉之士敬佩不已,常引以为楷模。在清朝的顺治初年,他投笔从戎,从此走上了军事生涯,为国立功无数,到康熙十七年时升任福建总督。任上,姚启圣为了尽快平定吴三桂的叛乱,首先捐资助军,将家产私财共五万两白银捐出,用于置办军械物资,以增强战斗力。这在当时的一、二品高官中非常罕见,致使领兵的康亲王深为感动,在奏折中常常表彰他,为他请功。两年之后,终于使福建全省统一。按照清朝当时的制度,官员捐钱达到五百两就记录一次,加一级。而当时吏部和兵部所列的姚启圣捐献之功,已经加到了五百级之多!
守着万贯家财,姚启圣毫无享乐之心,而是捐献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