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65)
勾践,又作句践,又名菱执,为禹的后代,春秋五霸之一。“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春秋末年越国国君。以生聚教训、卧薪尝胆而著称于世的政治家,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一公元前465年在位。初立之时,吴王阖闾兴兵伐越,结果兵败榜李(今嘉兴附近),含愤而死,阖闾之子夫差图报父仇,于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大举进攻越国,勾践仓促应战,结果于夫椒(今江苏吴兴西南)大败,以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后,被迫求和,成为属国。为洗雪耻辱,以屈求伸,令文种守国,自己带着妻子与范蠡赴吴,自称贱臣,执礼极恭。在吴为人质的几年里,吃粗粮、睡马房,夫妻俩胼手胝足地在吴国宫廷中服苦役。勾践的所作所为,使吴王失去警惕,并放其回国。回国后,勾践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并采纳范蠡建议,将国都从会稽山地迁往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先建小城,后又建筑大城,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对内改革旧制,重用人才,奖励生育,鼓励耕作,加强军训,增强军力;对外争取邻国,孤立吴国,并投吴王之所好,挑选美女、采葛织布,献给夫差。经过十年生聚,越国军力增强,百姓安乐。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乘吴王夫差北上与晋争霸之机,攻人吴同。吴国无奈向越国求和,越王也自度未能一举灭吴,而暂时允诺。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勾践乘机伐吴,消灭吴军主力于笠泽(今太湖一带),并于公元前473年攻克吴城(今苏州),迫使吴王夫差逃离王宫,上姑苏山自杀身亡。越王灭吴后,继而北上,建都琅邪(今山东临沂),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成为霸主,周天子使人赐胙,命为诸侯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