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14300000013

第13章 结识冲锋队员加入纳粹组织

1900年10月7日,希姆莱在慕尼黑希尔德加德街2号三楼的一间小卧室里出生了。

他的父亲戈培哈德·希姆莱时年35岁,向来都受到巴伐利亚的威特尔斯巴赫皇室的提携和帮助,并一度担任过皇室枢密顾问海因里希亲王的指导教师。

1900年,老希姆莱离开皇室,担任慕尼黑一所高等文科中学的老师,但他同巴伐利亚的皇室仍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加上为人正直勤勉,因此在同事和邻居中有着很好的人缘。

老希姆莱极为珍视巴伐利亚皇室给予他的社会荣誉,因此,当希姆莱出生时,他请求巴伐利亚枢密院的顾问海因里希亲王屈尊担任这个孩子的教父并赐名。

亲王爽快地答应了,并用自己的名字给这个教子命了名,这就是后来那个一度让欧洲和世界为之战栗的名字——海因里希·希姆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弥漫全球的烽火硝烟,撩动了少年希姆莱的心。

1917年,当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时,17岁的希姆莱已经再也无法坐在教室里当一名战争的旁观者了。可是,他离法定的服役年龄还差一岁,这使希姆莱烦恼已极,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知子莫若父,老希姆莱很了解儿子的苦恼。于是,他向皇室里的朋友寻求帮助,问题很轻易地解决了。

1917年年底,希姆莱加入了巴伐利亚第十一步兵团“森林团”。这与希姆莱最初的愿望多少有些不一致。希姆莱所向往的是加入海军部队,可是他鼻梁上的那副深度眼镜却拖了他的后腿,因为帝国舰队从来不收戴眼镜的人。这样,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成为陆军的一员。

希姆莱一入伍便被安排去累根斯堡接受候补军官训练,同时还进了拜罗伊特的机枪训练班。结业后,他被编入第十一步兵团补充营四连。正当希姆莱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却散尽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宣布战败投降,希姆莱奉命退役。

对希姆莱而言,战争的过早结束无疑是一种不幸。在这场战争中,他寸功未建,他的服役记录仅是一名毫不起眼的士官生。

除了当兵,希姆莱对农业也颇有兴趣。早在幼时,他便喜欢在自家的花园里搜集各种植物。后来,在他所管辖的集中营里,他还专门下令种植一些他认为应该种的植物。

1919年春,希姆莱在巴伐利亚的一家农场找了一份工作。然而,同他的军事生涯一样,希姆莱的农业之梦也是刚一开始就破碎了。

1919年10月18日,他考入慕尼黑大学技术学院,成为一名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

初入慕尼黑大学时,希姆莱无疑是个好学生。他整日埋头苦读植物学、土壤学和化学方面的书籍,但很快他便被一些宣扬种族主义的书籍所吸引。这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理查德·瓦尔特·戴尔的《血和大地》。

瓦尔特·戴尔是纳粹党最早的拥护者之一。他所鼓吹的选择繁殖的观点与希特勒如出一辙。

希姆莱不再安心于学业了。

从1919年11月起,他开始参加各种右翼政治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德国回到传统的价值观,结束软弱的魏玛政权,处死对“耻辱的停战”负有责任的“十一月罪犯”。

希姆莱对战争和穷兵黩武表现得更加热衷了。翻开这一时期希姆莱留下的日记,可以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文字:

1919年11月28日我现在但愿能身临险境,让我以生命孤注一掷,让我去战斗,这也许会使我得到解脱。1921年11月22日一旦东方战争再起,我将加入战斗。东方对我们极其重要,而西方将要死亡,我们必须在东方开拓新的空间。

1922年2月19日但愿果真能再次战斗、战争和出征!

就在这个时候,希姆莱生命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就是恩斯特·罗姆。恩斯特·罗姆,1887年生于慕尼黑,职业军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授上尉衔。罗姆是希特勒的密友、纳粹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20年,他同戈林一起创建了纳粹党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该组织网罗了一大批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凶悍之徒。1922年1月26日,在慕尼黑阿尔贝尔克啤酒馆举行的一次右翼团体集会上,希姆莱同恩斯特·罗姆相遇。罗姆此时是冲锋队的参谋长,正四处招揽“人才”,以扩大冲锋队。罗姆与希姆莱一结识,便戏剧性地结合在一起。罗姆很欣赏希姆莱,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合作伙伴;而希姆莱则被罗姆的政治魅力所征服,成为罗姆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为罗姆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922年8月5日,希姆莱通过考试,从慕尼黑大学毕业并取得农艺师文凭。这时,他在慕尼黑郊外的兰德氮素有限公司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担任实验室助理。这份工作不仅给希姆莱带来了一份可观的收入,更主要的是这儿离慕尼黑仅有15千米,可以同德国政治生活的中心保持经常的联系。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下巴伐利亚农民聚集的地方,使他形成了这样的想法:农民阶级是民族的本源,自由乡土上的自由农民是德意志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最强大的后盾。这一思想,加上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宣传的影响,希姆莱设想了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标志的社会。

他伙同几个臭味相投的人在慕尼黑郊外买了一块地,开办了一个农场,以此作为实现他农村之国的胚胎。

然而,他的农场没等兴旺发达起来,便夭折了。

他把自己的农场因资金不足而夭折的原因,归结到犹太人的身上。他的理论是:世界犹太民族煽动城市居民反对农民。他认定,农民最危险的敌人是世界犹太资本。

这可以说是希姆莱反犹思想形成的雏形。

希姆莱当时还有另一种奇怪的想法,他认为斯拉夫人也是农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全国农民阶级唯有在反斯拉夫人的斗争中才能保存和壮大自己。

这无意中形成的想法成为希姆莱日后给党卫队纲领提出的两个要点的思想基础,即确定第三帝国反犹和反斯拉夫人政策的基本思想,成为希姆莱反“世界犹太民族”和反“斯拉夫劣等种族”的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这种与人道相悖的种族理论被希姆莱所吸收,他觉得从中受到了鼓舞,得到了启发。

希姆莱的思想日益走向右翼极端主义。

在罗姆的影响下,希姆莱先是加入了由海斯上尉领导的“德国国旗”组织,该组织同罗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1923年10月初,这个组织分裂了。

希姆莱索性辞去了在兰德氮素有限公司的工作,返回慕尼黑,同该组织的另外300名极端分子在罗姆和赛德尔上尉领导下,又组成了“德国战旗”组织。这一组织,一成立便参加了慕尼黑啤酒馆暴动。

1923年,德国国内外形势急剧恶化。

法国和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凡尔塞和约》为由,停止支付赔款为名,出兵占领了鲁尔区。

德国政府以“消极抵抗”作为对策,导致了国内大量工人失业、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德国共产党提出反对法比占领军和本国资本家、组织统一战线、建立工农政府的口号,萨克森和图林根两地很快便成立了工人政府,后来又爆发了汉堡起义。

但是,工人政府被镇压,起义很快失败,反革命势力获胜。德国笼罩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就在此时,希特勒发动了著名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这次幼稚的政变虽然失败了,希特勒的大名却传遍了整个德国,使得希姆莱进一步投入到极右翼运动中。

他加入了民族社会主义自由运动组织。希姆莱在其中遇见了过去的朋友戈利格尔·施特拉塞。他是自由运动组织的头目,他看出希姆莱有组织能力,便很快起用他,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秘书。

1924年5月,德国国会大选在即。

施特拉塞企图利用希特勒政变在德国引起的轰动,将自己手下的纳粹分子塞进国会。

为帮助施特拉塞竞选,希姆莱驾驶着一辆摩托,在下巴伐利亚各村镇之间往返奔驰,传达施特拉塞的通知文告,并向农民声嘶力竭地进行民族社会主义的宣传,煽动农民反对金融资本,诅咒犹太人和共济会成员,攻击布尔什维克,诋毁民主政治和一切合理的政策。

希姆莱的力气没有白费,施特拉塞的竞选活动捞到了近两百万张选票,赢得了32个国会议员席位。

作为对希姆莱的奖赏,施特拉塞设法满足了希姆莱的权力欲望。在赴柏林上任前,他提升希姆莱担任了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省党部副书记。

希姆莱虽然投靠到施特拉塞的门下,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党的领导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不是施特拉塞的侍从。因为,施特拉塞并不具备令希姆莱所折服的领袖魅力。

就在这时,希特勒的到来为希姆莱的人生道路打开了一条通往血腥罪恶的“光明”坦途。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大炮、老虎、真学者:傅斯年(跟大师学知识)

    大炮、老虎、真学者:傅斯年(跟大师学知识)

    傅斯年,一个有着“老虎”“大炮”绰号的学者,历史学家,被胡适称之为“天才”,是胡适最为器重的学生。在民国时候,傅斯年是最有个性的文化名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先后有众多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甘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空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书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入了365名各个朝代、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历史人物。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我的梦

    王俊凯我的梦

    接连不断的梦,梦里陌生又熟悉的男孩,让她措手不及。这个由梦开始的爱情,结局会是怎样……
  • 一剑净胡尘

    一剑净胡尘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义军蜂起,朝廷统治岌岌可危。忽又洪水泛滥,黄河决口,河北、山东一带变成千里泽国。百姓颠沛流离,生不如死。少年生于北地,随众人南下避难。偶遇义军与朝廷势力纷争,遂卷入其中。江湖凶险、人心易变,他将如何面对这纷至沓来的考验,推动民族、历史的前进巨轮?本书的三个部分将逐步揭开分晓,期待您的阅读。
  • 夏夜有蝉鸣

    夏夜有蝉鸣

    他们说蝉只活夏,我以为蝉不死夏不尽;她说擦肩便是缘,我以为相爱就能永远。后来,蝉死灯落,缘尽人散,经历会让人明白曾经的简单,荒谬幻想,轻狂誓言,不过像……夹在书中的枯叶,蜷在泥里的死蝉。十七年轮回流转,岁岁平安,十七年盛夏光年,烙印成缘,十七年如梦初醒,蝉落缘断……我们,都是彼此的十七年蝉,我在拾柒的那个夏天等你。此文致我们的十七岁,感谢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的你们。愿下个十七年,再相见时,你我能找到心之所向,命之所属。
  • 炫斗之王琳恩

    炫斗之王琳恩

    纪念炫斗之王琳恩主角炫斗之王全人物上场不一样的炫斗,当世界危机,谁来救赎,当战争开始的时候,罪恶的本性就开始了,剧情史无前例。战争之中,人类的本性才会完全爆发……音上弦
  • 骨噬大帝

    骨噬大帝

    他,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被告知死于意外他,一次选择,重生出了错误,化身为骨他,一只最低级的骷髅怪,召唤到了异界面对未来的危机,如此弱小的他该如何去做?还好,他还有特殊能力和才能可以发挥,凭借骨噬,他有了生存的本钱,在这个世界迅速的崛起。成长的道路总会有荆棘,神之子不断出现,强者相遇,谁与争锋?恶魔开始了侵略,他又是如何成为命运轨迹最重要的那个齿轮,领导人类取得了胜利?
  •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没有不带伤的船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没有不带伤的船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幸福隔道门

    幸福隔道门

    有没有一种爱,只需要鼓起勇气,推开门,就可以得到的。或许我们身边就存在这种爱,只是我们迟迟未有勇气去发现而已。爱,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纠结困扰,不需要悲伤难过,不需要执着等待。爱需要的,是勇气、信任、原谅和珍惜。接下来,让我一一为你讲述,她(他)们的爱。
  • 妃逆天下:纨绔浮尘

    妃逆天下:纨绔浮尘

    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世人人人都说着爱,但真正的有过爱的又有几人?她,希望她无心……傅尘,阜尘,你将如何面对这世俗的千变万化呢?傅尘,看透了世间世俗,对生活无感,不想眷恋世俗的一切。一场意外,穿越的降临她会对世俗认知有所改变么?阜尘,霸道无礼被宠惯的阜相府三小姐,连天子都不给面子的小恶魔。一场意外,她结束了她生命,而傅尘降临与此,傅尘会改变她从前的命运么?但傅尘成了阜尘,她将重新转动罗盘吧。冷傲如她?霸气如他?毒舌如她?妖孽如他?红颜旧,任凭斗转星移,唯不变此情悠悠……
  • 这样求人最有效

    这样求人最有效

    求人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人际行为,它更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基础上的成事方法。本书告诉读者如何求人最有效,包括求人基本功、求助于亲人、求助于朋友、求助于领导、求助于下属、求助于陌生人等。
  • 你和我之间隔着一座成都

    你和我之间隔着一座成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这座城将真实的自己和周围的人隔开。有的人的城堡任凭兵戈铁马也难以踏越,有的人的城只为某人而开,也有的人的城被几个强盗践踏,再也回不到从前。我的心里也有一座城,而我的心外这座城就是成都,我并不深爱这座城市。对于一个来成都的外地人来说,成都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一站,无论呆多久,我还是会走向下一站。对于一个来成都的外地人来说,其实停留的理由有很多种。有人为了一个人停留下来,有人贪图荣华,也有人走的累了,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随遇而安。对我来说,我停下来,只是因为你,秦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