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17200000015

第15章 文韬武略的科学家沈括(1)

沈括的生平和他的政治生涯

1政治上的建树

沈括(1031~1095),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存中。父亲叫沈周,一生都在各地做官。

母亲许氏,很有文学修养。沈括和他的哥哥沈披在童年时代都从母亲那里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沈括从小就随着在外做官的父亲到过不少地方。十岁以后,因为沈周做泉州(今福建泉州)州官,沈括便随父亲在福建住了多年。后来他在《梦溪笔谈》中所记的一些最早的见闻,就是他在这一时期耳闻目睹的事情。

沈括在2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宋朝政府因为他的父亲生前做官很有功劳,所以当他守满了三年父丧以后,按照当时的制度,任命他为沭阳(今江苏沭阳)县主簿。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便从此开始。县主簿是当时县长的助手,职位虽低,但是沈括却在任内积极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替地方办了一些好事,尤其是在兴修水利方面很有成绩。当时沭阳县境内的沭水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不能充分引水灌溉,以至许多田地都荒废了。沈括到任后,便把沭水加以修浚,开辟了一百条灌溉渠,修筑了九条堤堰,因而使七千多顷田地都变成了上等良田,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沈括在33岁那年(1063)考中进士。以后便参加昭文馆编校书籍的工作,同时研究天文和算术。他这时虽然不是行政官吏,但是对于国家大事和民间疾苦仍然非常关心,总想为国家和人民作些有益的事情。下面所举的便是一个例子。

按照宋朝的制度,皇帝每三年要举行一次祭祀天地的“郊祭”典礼。每一次郊祭,事先都要大兴土木,设立祭坛,坛下要围上巨大的帐布,还要在城外方圆数里之内广植树木,建造园林,布置许多彩绘、雕刻等装饰品。郊祭的仪式也非常繁琐。这一切都要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沈括看到这种情形,就对郊祭礼制的沿革作了一番研究,着成《南郊式》一书,共一百一十卷,对郊祭的仪式作了修改和简化,建议朝廷采用。当时正是宋神宗(1068-1085年在位)任用王安石做宰相,准备实行变法,改革政治的时候。所以沈括这一改革郊祭仪式的建议得被采纳。由于采用了新的仪式,每次祭典都节省下来很多的钱,这样就减轻了人民的一些负担。

因为沈括这一项建议受到宋神宗的重视,同时也因为他长于天文、历法和算术,于是被提升为太吏令兼管司天监,掌管图书资料和天文历法的工作。

当时充当司天监的官吏,都是一些坐食俸禄的人,并没有天文,历学方面的真正知识。

沈括到任以后,就着手加以整顿,他把一个平民出身的着名历算家卫朴荐入司天监,参加改革历法的工作。沈括又制造了浑仪(又名浑天仪,是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景表(表示太阳影子的仪器)、五壶浮漏(五个水箱合成的测时器)等仪器。获得很大的成绩。

不久,淮南一带发生水灾,沈括被派去调查灾情,赈济灾民。他到淮南后,一面把常平仓储备的粮食发给灾民,一面采取积极措施疏通沟渠,治理被水淹没的田地,恢复生产。由于他的认真努力,使灾情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这一年沈括被提升为集贤阁校理,校勘经籍。不久又升任太常丞(管礼乐的副长官)。这时,他的职位比过去更高了,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高官厚禄,脱离社会实际生活,而是更加关心民间疾苦和政府各项措施的利弊得失。他经常根据他的观察所得,向宋神宗提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建议。例如,当时宋朝政府曾打算采取两项很不合理而且损害人民利益的措施:一件是为了防御北方境内的辽、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派人登记民间所用的运输车辆,以便在战时征调来作为兵车使用;另一件是政府主管盐专卖的机构为了禁止四川的私盐贩卖,预备把四川境内私人所有的盐井全部填塞,而由政府把解池(今山西运城境内)所产的池盐运往四川,供给川民食用。这两项措施如果实行,将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到很大困难,所以当时弄得人心不安,而政府里面也是议论纷纭,不能作出最后决定。一天,宋神宗在同沈括谈话的时候,提到登记民间车辆这件事,并征求他的意见。沈括先问宋神宗说:“请问征集车辆,准备干什么?”宋神宗回答道:“现在北方的威胁没有解除,而北方民族多以骑兵制胜,我们非用车战不足以抵挡,所以政府想征用民间的车辆,加强防卫。”沈括听了,便向宋神宗解释说:“使用车战来抵御骑兵的进攻是有利的,历代都是如此。但是过去所用的兵车非常轻便灵活,速度又快,而现在民间所用的载运货物的车辆,形式笨重,用牛挽车,一天走不到三十里,而且一遇到雨雪便不能使用。所以这种车辆称为‘太平车’

,只可以用于平时,用它来作战会有什么用处呢?”宋神宗听了他的解释,认为很有道理,并且说:“这一个问题大家争论很久,可是对于这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没有一个人谈到过。我一定要重新考虑。”接着他又提起川盐的问题,问沈括应该怎么办。沈括说:“本来盐是应该由国家专卖的,如果各地所产私盐都能够彻底禁断,完全由国家专卖,当然是好的。不过应该考虑到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今四川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小盐井特别多,如果一下全部禁止生产,将会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同时,既然要严禁私盐,就不得不增加许多关卡,这样一来不但骚扰百姓,而且国家也要增加很多开支,其结果恐怕得不偿失。”宋神宗很同意沈括这种看法。第二天便下令同时停止施行这两项措施,从而避免了对民间的骚扰。

此外,还可以举出下面一个事例: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当时沈括做河北西路察访使(察访案件的使臣),兼判军器监(管理兵器制造的官)的时候,宋朝政府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下令征用京城附近的民间马匹。这一措施不仅给人民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沈括就向政府提出建议,大意说:

“北方产马,所以北方各族人民多善于骑战,这正和中原武士善于用强弓射击一样。现在我们如果舍弃自己所擅长的军事技能,而勉强使用自己所不熟悉的骑兵战术,怎么能够取得胜利呢?”他主张改进武器,以“射远入坚”为标准,制造射程远、杀伤力强的强弓利箭,并严格训练士兵,提高射击技术,以便随时应战取胜。他还重新详定“九军阵法”(九个军团合成的阵式),并且编着了一部《修城法条约》。他一共提出了三十多项关于改良武器和改进战术的办法,建议政府采用。

2出使契丹

北宋时期,我国北方境内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时常侵扰中原。1075年3月,辽派遣使臣萧禧到宋朝来,要求重新划定疆界,实际上是想借此要挟宋朝,侵占中原土地。萧禧非常蛮横,声言不达到目的决不回去。宋神宗先派韩缜同他谈判,双方争执不下,形成僵局。宋朝政府不得已,改派沈括代替韩缜继续进行谈判。沈括先到枢密院查阅了档案,了解到过去双方曾经议定疆界的情况。萧禧坚持要求以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七十里)为界,这就比以前议定的疆界线向南面伸延了三十多里。这种要求,显然是无理的。沈括马上把他所了解到的情况向宋神宗报告,宋神宗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别的大臣谁也不去追寻当时议界的本末,如果不是沈括,几乎误了大事。”于是就命沈括拿着过去议定疆界时所绘的地图向萧禧据理力争。萧禧自知理屈,推说自己不能做主,要求宋朝派使臣到辽去,继续谈判。宋神宗认为沈括很有外交才能,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当时辽对宋的领土虎视眈眈,志在必得。沈括在这种形势之下出使,不仅任务非常重要,而且也是相当危险的。宋神宗对沈括的胆力和才能虽然是信赖的,但是也总还有些替他担心。沈括临行之前,宋神宗问他:“如果敌人威胁你,你打算怎么办?”沈括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我决定以死力争,决不使宋朝的土地受到损失。”沈括在出使之前,为了作好充分准备,搜集了几十件有关划界的档案资料,让随从人员预先一一熟读,默记在心。当他到达以后,同辽相杨益戒举行了谈判。不论杨益戒提出什么问题,沈括都叫随从立即根据事实加以答辩和驳斥,把杨益戒弄得哑口无言。杨益戒老羞成怒,竟然用威胁的口吻对沈括说:“为了几里土地,你们就要同我们断绝友好关系吗?”他以为在他的威胁恐吓下,沈括不敢再坚持下去,一定会让步的。沈括却毫不动摇,义正词严的回答道:“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宋朝要同北朝(指辽)断绝友好关系,而是北朝不顾信义,威胁宋朝。一旦双方发生战争,宋朝理直,北朝理曲,那时候失理的恐怕不见得是宋朝!”沈括同辽相先后举行了六次谈判,每次谈判,辽方都聚集了一千多人旁听,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驳倒沈括。最后,辽因为要挟失败,而又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只得让步。沈括胜利而归。沈括这次出使,不但没有让辽达到侵占宋朝土地的目的,而且也使辽知道宋朝朝中有人,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轻视宋朝了。

沈括在出使契丹的时候,还在沿途随时注意观察北方的地理形势。回朝以后,便根据他的观察所得,制成了一幅《使契丹图抄》,把辽的山川道路和风俗人情记录下来,送给政府参考。

3防御西夏

沈括不但是一个有才智、有胆识的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沈括任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州官,不久又转任鄜延路(今陕西延安一带)经略安抚使,担任这个地区军队的指挥官。陕西是宋朝西北方面同西夏相邻的要地。沈括到延州上任后,即积极整顿军事,防备西夏的侵扰。他为了充实地方武装力量,鼓励当地青年练习骑射,凡是成绩好的,他都亲自斟酒慰劳。当地许多青年人在他的激励之下,踊跃地参加军事锻炼,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以后,都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术。沈括在他们中间选拔了一千多名成绩优异的人编入正式军队,从而加强了宋朝西北方面的防御实力。

当时驻在各地方的军队分为卫兵和镇兵两部分。卫兵是从中央政府派去的,因此比较受到重视,经常得到政府的赏赐奖励。而镇兵却因为是长期驻守地方的,不能和卫兵享受同等待遇。沈括觉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直接影响到镇兵的战斗情绪,削弱地方上的防卫力量。

因此,他便不避嫌疑,大胆地用朝廷的名义拿出很多钱赏赐镇兵,事后才向朝廷报告。宋神宗接到这个报告后,认为政府原来颁行的赏赐办法是错误的,如果不是沈括相机变通办理,一定会影响军心士气,所以不但不责备沈括,还特别允许他以后凡是来不及请示朝廷的事情,都可以按情况和需要自行处理。

沈括非常重视军队的纪律,对于犯了军令的人决不姑息。有一次,宋朝政府派到西北前线去的一支军队开到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附近)时遇到大雪,粮饷一时接济不上。带兵官刘归仁竟擅自率领士卒两万多人向南撤回,结果队伍溃散,秩序大乱,当地居民非常恐慌。沈括得到消息,便到延州郊外亲自阻止士兵继续南溃,并加以安置。不到十天,溃兵便全部回到了队伍。沈适把军队整顿以后,就把带兵官刘归仁问罪斩首。沈括这一铁面无私的坚决处置,对于整肃军纪发生了很大的效果。

1081年(元丰四年),西夏统治者发动了进攻宋朝的战争。沈括率领鄜延路的军队迎敌。由于他到任以后一年多的积极整顿和充分准备,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加强,结果在固上(今陕西境内无定河)大败西夏军队七万人,获得全胜。在战争中,沈括曾亲自作了凯歌数十曲,让士兵们齐声合唱,以激励士气。

4新法的积极拥护者和参加者

沈括除了作出如前所述的种种建树之外,还是当时变法运动的积极拥护者和参加者。当时宋朝政府内以王安石为首的一派官僚,为了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阶级矛盾,巩固宋朝的封建统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是设法减轻一些人民的沉重负担和苦役,以利于发展生产。这种改革,在客观上对人民有一定好处,所以是进步的。由于变法运动直接损害了大地主的特权和利益,因此就遭到代表大地主利益的一帮守旧派官僚的猛烈攻击,斗争非常尖锐。沈括在这一斗争中,坚定地站在进步派一边,拥护新法,始终不变,并且亲自参加了许多变法工作。

首先,他在王安石支持之下,作了不少改革旧制的工作。除了如前所举的关于“郊祭”仪式的改革之外,他为了使政府节约开支,减轻人民负担,还制订了限制各级官员日常副食品数量的规定,以及颁布各种命令的办法等等新规定。这说明沈括在新法制订过程中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1073年(熙宁六年),王安石向宋神宗推荐沈括到两浙路(今浙江全省和江苏东南部)调查农田、水利、差役等情况和新法实行后的效果,并且对宋神宗说:“沈括出生在农村,很熟习农村的情形,他能够判断利害,考虑问题很谨慎,很周密,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安石对沈括是很了解很信任的。1074年,沈括和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章悼同领军器监,掌管兵器制造的工作。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讨论兵车制度,规定了兵车的式样、大小和每一个零件的尺寸,交给军器作坊制成新式的兵车。以上这些事实都说明沈括是变法运动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在王安石当权的时候,一般依附权势的人都争先恐后,要当王安石的学生,把投靠王安石当作光荣的事情。但是一到王安石被守旧派攻击下台以后,这些人便马上否认同王安石的关系,甚至有的还攻击诋毁王安石。而沈括对王安石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对新法也始终表示支持。王安石被免去宰相的职务以后,曾有人问沈括:“自从免役法实行以后,批评、指责很多,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究竟免役法对老百姓有利还是有害呢?”沈括毫不犹疑地回答道:“说免役法不好的,不过是那些豪门权贵和富人。他们本来就不负担力役,所以他们的话是不足为凭的。至于穷苦的老百姓,自从实行免役法以后,他们的力役负担大大减轻了,怎么能说这个办法不好呢?”

后来,沈括在写《梦溪笔谈》的时候,由于环境恶劣,他虽然极力避免评论当时政治的得失和当代人物的功过是非,但是在几处提到王安石的地方,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王安石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怀念。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有着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的。

同类推荐
  • 心有多静,世界就有多静

    心有多静,世界就有多静

    让心平静,然后才有所见,心静了,世界就静了。本书以“静心”为主题,带领读者探索静心的智慧,旨在引导读者在面对浮躁、焦虑、愤怒、冲动等不良情绪时,能以正确的方法合理地调节情绪,不管遇到何种境遇,都能够思绪清明,不浮不躁。即使外界喧嚣浮华,也能守住内心安宁,寂静安然。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打动人心的口才技巧

    打动人心的口才技巧

    一言改变命运,一语赢得幸福,语言具有神奇的魔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把话说得明白、得体而出色,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口才技巧。本书将传授给你最实用的说话技巧,教你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快速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从而使你与人轻松地进行沟通,成为生活的赢家。
  • 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包括: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品德与己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得意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后路与己等。
  • 卡耐基励志经典大全集

    卡耐基励志经典大全集

    本书收录了代表卡耐基成功学精华的8本经典著作,上卷包括《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下卷包括《写给女孩儿的信》(卡耐基和夫人陶乐丝合著)、《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林肯外传》。
热门推荐
  • 邪道之鬼师道

    邪道之鬼师道

    人族、魔族、妖族,正道、魔道、妖道、邪道,魔族进攻,人族如何抵挡,妖族会帮哪一边??一部异世争霸文,第一次写,我会尽量邪道够热血,够爽。请大家多多支持。
  • 浮世清欢,细水长流

    浮世清欢,细水长流

    人来人往穿梭在混沌的尘世间,舞台上她是雍容华贵的名角,舞台下她是坚强的抗日分子。而他是民国时期拥有多重身份的危险人物,海外归来,弹得一手好钢琴。乱世洪流中众生浮沉的命运,战争、和平与爱情。
  • 青春走投无路

    青春走投无路

    度过怎样的大学生活,就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可是我的大学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们曾经尽情地挥霍,我们也曾无耻地叛逃,直到它变成一出走投无路的青春剧。我能做的只是登上一列开往家乡的火车……
  • 绝世无双:天才魔神

    绝世无双:天才魔神

    当军中的无冕之王,黑暗之帝夜夙栖成为东大陆蓝家女扮男装的废物夜夙栖,是废物到底还是一鸣惊人?一朝惊变,她光暗双系同修,掌控自然之力,契约上古神兽,手握妖刀,逆天转命!只是这个一直待在她身体里的高冷傲娇冥王是怎么回事?“嗯,这个帅哥长得真不错!”“你只是本王的!”高冷冥王霸气侧漏。“所以呢?”“你只能夸我一个!”
  • EXO之复仇归来

    EXO之复仇归来

    既然咱们的关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那你们就不要怪我了。----吴亦桐小桐,不管你做什么哥哥永远相信你。----吴亦凡吴亦桐,我会让你尝到被自己最亲近的人背叛的感觉。----林欣悦小桐你回来吧我们需要你,我们离不开你。----EXO
  • 我当僵尸的那些年

    我当僵尸的那些年

    一个喜欢看色情书刊的少年因为一次艳遇变成了一具僵尸,结果引来一道天雷把他带到一处全新的世界(修真界)本书qq1637270463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 全面战争西庇阿

    全面战争西庇阿

    用生命守护人民的幸福,用鲜血保卫家族的尊严。然纵有盖世之才,亦难阻挡命运的悲剧,一个强大一时的家族,由盛转衰,最后,消失在尘封的历史之中,留给他们的,只有一段无人记载的历史,和无数将士的忠骨的陪伴......公元前270年,罗马基本统一了意大利,一跃成为了地中海的强国之一,罗马人终于等来了他们渴望的安宁,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周围的国家会对这个日益强大的民族视而不见吗?元老院的决策将带给罗马繁荣或灭亡?罗马三大家族究竟能否为罗马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着辉煌历史而又满载荣誉的西庇阿家族,一次一次的充当罗马的利剑与巨盾,守护着罗马的尊严与利益,而他们的命运,有以何落幕?
  • 野营俱乐部

    野营俱乐部

    本文更的时间有点慢大家可以来看看是关于校园生活陈琳想写几卷呢!
  • 妻居一品

    妻居一品

    被收养,被当做丫鬟,更是被当作堂姐的替身代嫁,披上凤冠霞帔,出嫁为妃。本以为从此可以拥有新的生活,却没想到堂姐反而怀了夫婿的孩子!被代嫁、被休弃,因为丑陋的面容备受欺辱的燕皎然一生受尽苦楚。只是这般惨境,那些心如蛇蝎的人竟然还不放过她,最后她被人砍断四肢,活生生的被野狼分吃而死!老天见怜,让她历经末世后,带着强大的系统重活一世,重生在出嫁的花轿里……带着强烈的恨意,她强迫自己冷心冷情步步前行,然而随着复仇的进行,她却发现了前世的自己藏着更深的秘密……还有,那个前世对自己冷漠无情的晋王,为什么和记忆里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