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23000000001

第1章 中国之家庭

家庭,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中国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

从远古时候起,家庭观念就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脑海里。用圣人孔子的话说,就是只有先“齐家”才能后“治国”。

事实上,家庭就是缩小的政府,很多政治家都是由家庭培养出来的,连皇帝也是如此。

东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有着鲜明的差别,我想读者只有事先了解了其基本观念,再毫无偏见地洞悉其细节,才会对此更感兴趣。所以,我将首先对其基本观念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再述说细节。

中国家庭恰如一个合作社,家庭成员全都生活在一起,互帮互助。据史书记载,有一个叫张公艺的唐朝大臣,他家居然九世同堂,在中国,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效法的典范。

这样组成的家庭和宗教组织没什么区别,它有固定的规章可遵照执行。统一调配家产,统一开销,无论多寡,所有收入全部归公。

“平等”和“友爱”这两个伟大的名词,作为构建家庭的基础,在别的地方,是写在墙上的,而在中国,却是写在每个人的心里。

固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维护全家的和睦,但世上并无十全十美之事,即使我们能想出一个完全之策,但按照经验,我们也必须承认会有例外,就如同太阳中也有黑子一样。

如果家庭的平静被突发事件所打破,无法再维持旧有秩序时,法律规定分配公共财产的原则是:家庭里的每个男成员都将平等的得到一份财产,而女性不能参与分配。接下来,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

从家庭互助的观点来看,每个家庭成员都能从这样的家庭结构中获利。生病的人能及时得到救治;劳而无获、食不果腹的人,能得到家族的救助。总之,家族担负着或重新分配财产,或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责任。

人们大概意识到了,这是一种流行于圣经时代的家长制风俗。

家中年岁最长的人拥有最高的权威,他可以决定家中所有的重大事件。他就像政治领袖,只不过是以家庭的名义来签发一切文件。

来中国旅行的人,很快就能知道我所说属实。他可以任意打听一块地的主人,答复肯定是它归属哪家。若他想进一步证实,就可以去查看那些划分地界的地标,那上面清楚地写着那些土地所归属的家族。

一些西方人死后才能做到的事,却体现在中国人的现世家庭中。人们时常能在欧洲小镇的墓区里,看到墓碑上刻着家族墓区的字样。那些活着的时候,极少见面,互不关心的兄弟们,只有在墓地里,才能并肩躺在一起,和睦共处。不同的是,中国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能互助互爱了。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法及惯例,通常是书写成文的。家法中明确规定了如何划分家庭财产所有权,以及如何使用和分配家庭收入。如用什么收入补贴老人,用何处的进账来奖励进学应考的年轻人,还有留给孩子当学费的,及用作女孩子嫁妆的等等。一句话,一切固定支出的费用,早已在预算中安排好了。

除了上述规定,家法还规定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其中一条明文规定:不管是谁,只要犯法或者行为不轨,使家庭名誉受损,就要接受相应的严惩。

若不借助于教育及引导,要想将这些习惯和制度保持下去,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中国的教育忠实服务于其终极目标,即反复重申家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此种预防措施,东方家庭会和西方家庭一样分裂。不可否认,家庭观念在西方,早已不是社会力量了,只有在继承遗产时,才会被大家想起,这看上去是唤起人们家庭观念的唯一事情。

中国有五条保证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们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形成的,即: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我们教育的核心及实质就是这些原则。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牢记,即使有家庭成员以性格不合等为借口提出分家,也不能动摇家庭之爱的基本观念,这一古老的组织形式必须受到人们的维护。

中国人所赖以生存的家庭,已经有四千年和睦共处的历史了。它的权威性被每一代人所强化,所以,人们不必惊讶中国人重视家庭并把忠君视为一切信仰之首的举动。事实上,君主既是整个社会的塔尖,同时也是所有家庭的族长,所以,为他献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对君主效忠,就是对一国之家的大家长效忠,也即对本家族效忠。中国人之所以个个都想成为王侯将相,并以治国平天下为平生志向,原因即在此。

不管在哪里,孝敬父母都是人之常情,这是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生成的感情。在中国,孝敬是种很有特色的大事。它的主要表现是,儿女们加官进爵能给父母带来极大的好处与荣耀。不但儿女本身要对父母心存感激,就是那些受恩于儿女的人,也要对这些儿女的父母表达感激之情。若某人成了高官,他的父母也会立刻变得尊贵起来。总之升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连其祖宗的地位也会随着此人官位的升迁而上升。

这是种独特的风俗,也是东西方风俗之间最引人深思的区别。中国的贵族并不仅仅来自于君主的授封,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袭贵族,同英国一样,由长子继承;另一种是职官贵族。世袭贵族是不会被轻易敕封的,除非有特殊的贡献,比如立下赫赫战功。

职官贵族是有生贵族,即它不能世袭往替,只能用来光耀门庭。若某个官员升官了,他的父母也将获得与他同等的地位。说句实话,这个人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权贵,他们拥有特权,可以接受他人“孝敬”的物品。但是不管这个人的职位有多高,他的子孙却没有任何特权。

虽然世袭贵族可以世代相传,但若他是个庸才,也不会在朝廷之内产生什么影响。

我提过,在中国,夫妻和睦这一原则被当作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中国婚姻的稳固持久绝不都是教育产生的功效,因为在中国婚姻关系一但产生,基本上是不可解除的。我们不能仅仅从法律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一点(众所周知,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法律是允许离婚的),只能从孝敬家族尤其是孝敬父母的意义上去理解。

中国人婚姻稳固的原因,很明显是取决于婚姻缔结形式的。中国人一般很早就结婚了,都是由父母为儿子选择合适的人作妻子。欧洲却不是这样的,年轻人自由恋爱,自己决定是否适合结婚,是否应该结束独身生活。由于考虑的太多,他们往往错失了最佳的结婚年龄,尤其是对妻子来说错过的是最美好的那段时光。在中国,我们的生活仍然被古老的风俗习惯所左右。婚姻由父母作主,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经验深信不疑,当然,这对儿子的择偶并非一无是处。

中国的婚姻被当作家庭制度之一,它的目的就是使家族繁衍壮大。只有人丁兴旺,家族才算繁荣昌盛。顺理成章的,夫妻出于尊重父母的意见而达成婚姻,自然属于孝顺的范畴。

前文曾提过“悌”,这不是一个空洞无力的字眼。每个汉字常常都有某种含义,“悌”也不例外,它特指兄弟之间的友爱,耐人寻味。这种源远流长的友爱之情是发自于家庭的。所以,对于家庭分崩离析的西方社会来说,也就谈不上什么兄弟之情了。在他们的社会里有一种类似于顺从的情感取代了兄弟之情,但那又不是对基督的那种顺从,我想出于这种顺从的习惯,在发生矛盾时,弟弟对兄长还是会有暂时的妥协的。中国的风俗则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最为珍贵的社会责任之一是友谊,它绝不是一种虚幻的情感。在中国,朋友就是朋友,用拉,封丹(La Fontaine)的话来说就是“ni le nora ni la chose ne sont:rares。”(名符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用于歌唱的古诗中,就已经对友谊下了简单的定义:

日月为鉴,

天地为证,

父母为凭,

我二人盟誓结义,

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这是纯朴而实在的友情,超越了金钱。不像西方,他们所谓的友谊,恶心地为金钱所包围,仿佛美德只是一件装饰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传扬着众多与友情相关的佳话。如某人在路上遇到因家道中落而穷困潦倒的朋友,便立即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给他穿上。这类例子举不胜举。我发现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度里,即使是再寻常不过的慈善行为,也会得到公众的赞美;一丁点美德的出现,就是难得的奇迹。这是他们过度的谦卑,还是人性弱点的证据?我的揣测倾向于后者。

在我看来,“博爱”是人类诸多情感的祸根。这些西方人不过是打着“博爱”的名义,来取悦上帝及其门徒,或者说是取悦一切人,他们希冀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死后进入天国。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作为人应承担的最基本和最明显的责任。虽然糊涂的博爱也是一种善的方法,但因它是神使用的一种方法,普通人只能模仿着去做,他们想扮演天使,却当了一次傻瓜。我想那些冒充上帝戏弄众人的人大概成不了天使。中国人没有这种欲求,却做得更好些。

在中国,不光有钱人慷慨解囊救济贫友,就连穷人也要省出钱接济比自己更穷的朋友。假如你身为文人,在你囊中羞涩的时候,你的文人朋友都会筹钱资助你;如果你是一个苦工,当身无分文时,你的苦工朋友们也不会对你袖手旁观。同阶层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就连朋友中有人结婚,大家也要给他凑分子,有时还捐助朋友的遗孀,供其孩子上学。总之,在中国,没有人是孤立无援的。

西方社会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便是其人心冷漠、性情凉薄,不仅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在谈起其不幸时,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这种事真令人为之齿冷。但是这也不都是因为西方人没有同情心和缺少智慧所致,究其原因应归咎于他们的不务实。

诗人缪塞(Alfred de Musset)有首流传于世的诗歌:

那个狂热之夜,

他从不曾醒来,

在无端的惊恐中赤着足,

以灼热的眼泪和颤抖的手

到上帝面前祈祷一切,

他那颗怜悯之心

倍受莫名伤悲的折磨。

为了“莫名的伤悲”,便热泪盈眶、双手颤抖!太言过其实了吧!与其将怜悯留给这种莫名的伤悲,不如留给那些已知的更应该怜悯的伤悲,且这类伤悲触目即是。我以前和后来都没有再读到过与此类似的文字,作者如不是太过悲伤以致不知所云,就只能是毫无价值的无病呻吟了。当然,在诗中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即使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是诗的特权。哪怕是最美的诗恐怕也无意于表现生活的真实,它只是想给人留下悲哀的印象而已。阳光照射在剧院华而不实的装饰上所产生的景象,正是这种“伤悲”形象的影射。

同类推荐
  • 天津漕运研究(1368——1840)

    天津漕运研究(1368——1840)

    本书从天津运河,天津漕粮,天津漕船,天津海运漕粮,漕运对天津商业的影响等七方面介绍了天津漕运1368-1840年间的历史。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纵横兰州

    纵横兰州

    苍茫的高原,巍峨的群山,滚滚的河水,豪迈的皇天后土,孕育着从远古走进新时代的一辈辈兰州人,奋发图强,昂扬奋进,使兰州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近兰州的山山水水,穿越历史的深邃,那些山野的花香,那些挂满枝头的果实,那些车水马龙,那些耸入云天的大厦高楼,那些英雄,那些庙宇,那些大佛与菩萨,承载着历史,书写着人文,让兰州魅力四射,奔涌着激情,洋溢着青春,展现着丰采与活力。大山大水的兰州,脚步紧踏着时代的鼓点,心儿紧贴着母亲的胸怀,正在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热门推荐
  • 轻轻的蒲公英

    轻轻的蒲公英

    蔚蓝天空中蒲公英的种子是天使的羽翼,白色的绒毛注定要飘向另一个幸福世界,死亡的黑暗终究掩盖不了黎明的光芒。这是一部有欢笑,泪水的作品。在这里边也许有你们的影子,也许有你们的经历,正是这么多也许,我希望能和你们产生共鸣!
  • 我的漂亮总裁老婆

    我的漂亮总裁老婆

    别跟我提背景,命你只有一条!一句话让多少纨绔子弟止步于他的总裁老婆面前?!一句话让多少人胆战心惊?!从出生就肩负重任的他,历经无数坎坷,终觉醒前世记忆!
  • tfboys之心有所约

    tfboys之心有所约

    三个约定不知能否做到三对情侣不知何时符合三个人不知会发生什么
  •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修仙

    武修仙

    一个出生在武将世家的穿越者本想凭着再世为人的智慧在这古代的朝堂之上大展拳脚,不曾想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仙门宗派的角力,而自己不过是修行天赋不错的棋子。
  • 追梦千年的爱

    追梦千年的爱

    一场梦中追逐的意外,现代的李洪俊来到古代成了帝王,帝王来到现代成了李洪俊,身心受虐的男主,背负江山社稷之责承诺还你一世明君,再此道路上遇见心仪女主冯方,展开追求,跨越千年来印证心中神往的是懂非懂的真爱。。。
  • 遇见你

    遇见你

    《遇见你》由吕玫著,小说主要内容是:29岁的单身海归女胡照照,原本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一个人在上海寂寞而疲倦地生活。父亲在场急病之后想要离开母亲,让原本游离在家庭之外的她,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要,辞职,逃离上海,在老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并开始探求父母纠结一生的恩恩怨怨。对婚姻的质疑,对爱情的失望,对未来的灰心,都将在这一场心灵穿越之旅中求得答案。《遇见你》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 迷雾中的长白山

    迷雾中的长白山

    逢乱世,多魑魅魍魉。然鬼魅并不可怕,可怕的那颗贪世的心。周毅,本是凡人,吸食头狼鲜血至元神出窍,得神秘道像传法,从此拥有修真之躯。那神秘仙人究竟是何人?本是猎人的父亲,竟也是修真之人,出手时已是深蓝灵气,是修真之人,怎会在一起生活二十余载而不知。生身父亲究竟是何身份?深山的道观,神秘的深山来客,疑云密布。当层层迷雾揭开,周毅又当何处?原来真相......
  • 阎魔

    阎魔

    幕府末期,革新派长州藩士一之濑周遭幕府警卫队“新撰组”追捕,身负重伤,危在旦夕,巧遇刺青大师宝生梅倖。为救其性命,梅倖将周“入魔”,周也因此背负上永生不老不死的命运。周从梅幸处继承了刺青绝技,成为声名显赫的刺青师,人们敬畏地称其“宝生阎魔”。斗转星移,青春不改的阎魔卷入多起事件,而身怀“入魔”绝技的另一名刺青师“夜叉”则是阎魔身边一道挥之不去的黑影……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双城孤影

    双城孤影

    一次失败的调查,一次意外的穿越,一宗奇怪的谋杀案,一场科学探索的返乡之旅……在2017年与1987年间的30年的时空罅隙中,刘起该何去何从?是勇于承担起家庭、工作的责任?还是避入重生的轮回中,活成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