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张家祖父生于壶关县五集村(卒于1891年,时年35岁)
1859年祖母赵氏生于长治县北大掌村(卒于1934年,享年75岁)
1879年伯父张槽拴出生(卒于1944年,享年65岁)
1881年养父张槽发出生(卒于1933年10月6日,享年52岁)
1884年(二月初八日)养母牛招兄生于百尺村(卒于1940年8月2日,享年56岁)
1886年(一月十五日)叔父张槽喜出生(卒于1935年7月30日,享年49岁)
1891年3月1日生父王僧富出生(卒于1940年9月6日,享年49岁)
1893年6月7日生母李女则生于录池村(卒于1982年11月20日,享年89岁)
1900年养父张槽发参加赵屋山矿工义和团起事,任伍长
1906年姐姐张玉则出生(卒于1973年11月,享年66岁)
1912年胞兄王银兴出生(卒于1943年,时年31岁)
张德善年表1916年6月20日本人出生于紫水村王家
11月抱养给五集村张家,起名“安书”
1918年弟张安好出生(卒于1958年8月17日,时年40岁)
1919年10月随叔父张槽喜去参加成立编村大会
1923年白水寺小学校上学
1926年条铁炉学打铁
11月25日胞弟王海忠出生
1930年与水台底村高翠莲结婚
1932年学做小生意
1933年10月6日养父张槽发病故,大办丧事
1934年5月祖母赵氏谢世,倾家办后事
1935年9月30日胞弟王振虎出生
冬参加荫城镇抗日救亡秘密座谈会和游行
1936年10月认识荫城镇地下党员赵德尊、申斗金
1937年3月1日申斗金同志给我改名叫张德善
以做生意为名,给八路军带路当向导
12月参加决死队三纵队三中队,任五营副排长
1938年1月28日女儿出生,取名海棠(卒于1997年7月,时年59岁)
5月参加牺盟会,任村牺盟会秘书
8月任五集编村公道团团长,坚持实行新法令
10月县政府将贪污受贿的五集村长牛某撤职
11月县干训班结业,任民运工作队副队长
1939年3月任北行头编村村长
7月7日参与主持纪念卢沟桥事变二周年大会
10月任石河沫编村村长
1940年2月10日被阎锡山反共暗杀团抓捕,判处坐牢半年
8月国民党二十七军取代阎锡山壶关县政权,被强制到县公安队当兵
1943年3月国民党壶关县政府被日军摧垮,趁机逃脱,西山种地
6月与杜继周同志接上关系,当选五集村村副
10月胞兄王银兴被国民党壶关县政府以“通八路”罪,杀害于常行村
生母与弟海忠始为八路军秘密传送情报
1944年1月以水台底村学校义务教员为公开身份,搜集敌伪情报
8月参加县整风学习会,任学习大队副大队长
9月28日县上分配工作,担任水台底村学校教员
12月胞弟王海忠参军,随太行军区敌工部赴东北
1945年2月参加壶关县抗日民主政府整风学习会
妻高翠莲任村妇女救国会会长
6月县政府召集各学区教员到东掌村学习
7月到韩庄村帮助抢收庄稼,做备战工作
8月为上党战役做宣传和支前工作。
1946年2月8日在“武装冬学”,被诬陷是“国民党员”
4月26日五集村庙会上,被戴“反革命”高帽游街
1947年2月报名参军,太岳军区补充团十八连战士
6月太岳军区独立十二旅三十四团一连战士,参加晋南战役
8月23日挺进豫西强渡黄河,儿子润棠出生
11月任陕南军区十二旅三十四团一连文化干事,参加襄阳战役
12月解放郧阳府,协助地方工作,建设新政权
1948年1月郧阳,旅党委会授予“工作模范”奖章
3月13日山阳县漫川关,张红孩、乔生子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河南淅川县北塘,连党支部大会通过转为正式党员
9月河南内乡上集,任三十四团一营一连党支部党小组长
11月2日参加南阳大会战,攻占南阳府
11月6日出发急行军,追击黄维兵团
25日陕南十二旅在安徽宿县周庄、小张庄、吴庄一带会合
26日李庄前沿喊话,护送一一〇师杨副官到营部
27日李庄大战,负伤不下火线,抢救伤员17人
1949年1月2日蒙城,全团群英大会,授“一等战斗模范”称号
2月郾城县大新店,任一连党支部组织委员
3月29日五集村庙会两台大戏庆功,赠《英勇杀敌》功臣匾
6月湖北平利县,任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一营二连副指导员
10月五十五师教导二队学员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人民功臣”奖章
1月17日任镇巴县县大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0月23日青水区配合地方工作
1951年12月1日率县大队1排直捣老洼窝,活抓土匪头子胡萱堂
任独立十五团八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52年3月—5月“三反”运动中被打成“大老虎”
6月20日任独立十五团三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2月21日陕西汉中军分区颁发《立功证书》
1953年2月任陕西汉中军分区独立三营二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4月1日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报功书》寄送家乡
4月汉中速成小学学习文化
6月19日宝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
1955年5月27日第三期学习结业,转咸阳陕西集训大队第一中队学习
11月5日国防部授勋,陕西军区函寄“授解放奖章临时证明书”
1956年1月22日转业,任中国烟酒专卖公司宝鸡市分公司行政科副科长
9月5日任“宝鸡市工商业者短期学习班”副主任
11月妻、子迁移宝鸡,母亲李氏同来,全家团圆
1957年6月22日参加政协学委委员和讲习班班委委员联席会议
12月讲习班结束,调宝鸡市油脂公司
1958年1月14日任十里铺油脂仓库主任
6月任宝鸡市农产品采购公司储运股股长
1959年1月宝鸡市油脂公司做业务工作
1963年1月春节回家乡探亲
1965年3月—7月参加宝鸡市级干部业余文化学校高中二班学习
1966年8月28日下放斗鸡粮站店子街门市部做营业员
1968年1月12日市粮食局总支发出“关于给张德善同志平反通告”
1972年2月任李家崖粮油门市部主任
11月任斗鸡粮站业务组副组长,做清仓核资工作
1973年2月任卧龙寺粮油门市部主任
3月市革委会财贸办党委做出关于张德善在抗日战争中没有问题的决定
1976年8月23日爱孙出生,起名“震宇”
9月18日参加宝鸡市召开的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
1978年10月8日润棠考上西北大学,在历史系学习历史学专业
1979年4月14日斗鸡粮站发出“关于张德善等七名同志被隔离审查的平反决定”
1981年1月粮站按退休办理手续
1982年3月改办离休。但参加工作时间,从1947年2月参加解放军之日算起。
8月金台区粮食局党组评为“先进党小组成员”
1983年12月金台区粮食局党组书记口头通知,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1944年计算
1985年3月任新建村居委会治保和调解主任、陕棉十二厂家委会副主任
5月街道办事处组织离退休干部春游,到法门寺、钓鱼台、五丈原等参观
6月10聘为宝鸡市物价局物价检查员
1986年5月26日金台区人事局决定:张德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改为1944年9月1日
10月2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建村的老革命”
11月17日出席宝鸡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和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代表会
12月10日赴辽宁沈阳,与戴苏理同志畅叙战友情
1987年1月陕西第十二棉纺厂评为1986年反盗窃工作积极分子
1月6日金台区粮食局党组表彰为“198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989年12月16日自管组评为宝鸡市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12月22日出席宝鸡市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
1990年7月26日参加市委组织部召开的全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现场会
10月23日金台区委、区政府授予“老有所为精英奖”
1991年5月8日金台区委、区政府评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
1993年7月12日为暑假小学生办英语讲学班
199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金台区政府慰问
1996年2月胞弟王海忠来宝鸡相聚,共忆家史和革命经历
10月17日九九重阳节,老同志座谈会,街道办工委领导祝贺节日
1999年2月—4月患结肠腺瘤,住宝鸡市中医医院做手术,康复出院
10月荣获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局颁发“献给共和国创立者”纪念章
2001年9月13日患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冠心病,住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
11月7日10时25分心跳骤停,溘然长逝。
张德善同志生平
中共宝鸡市斗鸡粮站党支部
(2001.11.11.)
张德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1月7日不幸去世,享年85岁。
张德善同志系山西省壶关县人,生于1916年5月,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文书、文教、副政指、政指等职。195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57年至1958年先后任宝鸡市专卖公司私改组组长、农产品采购公司储运股股长、宝鸡专区油脂公司油库主任等职。1959年至1966年在宝鸡市油脂公司十里铺油库任业务员,1966年9月调斗鸡粮站先后任营业员、业务员、门市部主任等职务。1981年离休。
张德善同志生平张德善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爱国主义者。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解放和祖国建设事业。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在解放战争中,他参加淮海战役等多次战斗,作战勇敢顽强,负伤不下火线,因战绩卓著多次立功受奖,荣获“工作模范”、“一等战斗模范”称号,荣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和国务院批准国防部授予的“解放奖章”。在和平建设年代,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各项业务技能,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新的贡献。
张德善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在离休后仍竭尽全力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利用办专栏、讲课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他担任居委会主任多年,满腔热情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多次被评为办事处优秀民事调解员、居委会先进个人、金台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金台区老有所为精英奖,光荣地出席了宝鸡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张德善同志心胸宽广,对党忠诚,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离休后,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及回忆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德善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发扬革命传统,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张德善同志安息吧!
继承遗志发扬精神
——在送别父亲仪式上的话
父亲与世长辞,我和家人无比悲痛!
今天,金台区粮食局、老干局、十里铺办事处、斗鸡粮站、新建村家委会众位领导和父亲生前友好,市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文物部门及本系统单位领导和同志们前来为他送行,我和家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父亲的辞世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思念。昨天,翻检他保存的资料时,发现他于1991年10月12日写的一份遗嘱:
我是从风风雨雨中度过来的,出生入死,是战斗的一生、坎坷的一生。若说当官,我是不感兴趣的,一颗心整个扑在革命工作上。日月催人老,我今已逾古稀之年,恁是钢铁体质,难免于死,死有何惧?生死乃事物发展的规律。
继承遗志发扬精神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改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亦随之转移,一切旧的陈腐东西将要为新的事物代替。几千年来的土葬办法已没有价值和意义。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留给你们我的精神。我死后,把我的尸体火化,骨灰撒在家乡太行山区。此嘱,务须要求你们照办,勿误。
我的父亲,青年时代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在为新中国建立的战斗中,同千千万万志士仁人一样,一腔热血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奋不顾身加入打倒蒋家王朝的战斗行列,并以青春热血作出自己的奉献。党、国家和人民给予他充分肯定和莫大荣誉。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之际,金台区委老干局给他转发了中共陕西省委老干局监制的“献给共和国创立者”的纪念章。他个人为组织上对他的慰问表示感谢,我们全家也为之高兴并深感光荣和鼓舞。
父亲一生襟怀坦白,在艰苦复杂惨烈的抗日战争年代,参加党领导的“牺盟会”,后以阎锡山成立的“公道团”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十二月事变”中被反动派逮捕监禁,遭到非刑拷打,但始终没有口供,没给组织造成任何损失。后来,在日寇扫荡太行山区、国民党壶关县政府被摧垮之际,乘机逃出,重新回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因有这段曲折经历,尽管在后来的运动中,尤其是“文革”中在极“左”思潮下曾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对党对毛主席对人民始终忠贞不渝。“四人帮”被打倒后,在中央、省、市、区、粮站等各级领导重视下,组织上给予了甄别、平反和正确结论。父亲对此非常感激组织上的关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离休在家的父亲焕发了青春,15年中不辞辛劳,倾洒了自己的余热。
父亲的生平经历和平时教诲,以及病中的嘱咐,50年来一直激励儿女、孙辈忠诚事业,尽心工作、认真学习、以诚待人、努力奉献,争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生前得到上级部门、单位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离休之后每逢节日以及生病期间,得到关心和慰问。他对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照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作为儿孙后辈,我们将牢记他的教导和要求,继承他的遗志,发扬他的精神,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给民族和国家的振兴。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儿润棠涕泣叩拜
2001年11月11日
懿德风范永志心中
——在送别母亲仪式上的话
今天,各位亲朋好友、同志、同学前来为我母亲送行。我和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母亲是2001年2月26日(农历辛巳年二月初四)14时溘然去世的。老人家身体一向较好,年逾八十高龄,还帮助作家务,为儿孙、为自己缝补浆洗。去年6月不慎骨折,经及时治疗,恢复较快,三个月就能下来走动了,生活能自理,饮食也正常,医生大夫都说,年近90岁的老人恢复到这一程度,真让人惊奇。家人更是欣喜非常。但一月前,母亲出现白天睡多,夜间清醒的现象。上周以来,饮食顿减,25日下午4时进食后即沉睡不起,呼唤不醒,到26日下午2时静静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望着母亲安详的面庞,我们不忍悲声惊动老人家的长眠。
母亲高翠莲,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水台底村人。母亲生当民国初年,无疾而终于新世纪之春,享年88个春秋。
懿德风范永志心中母亲生于一个贫苦农家,16岁过门与父亲一起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她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妇女,伴随着父亲投身革命,经历了历史风雨的洗礼、新旧社会的变迁,为家庭、为子女、为社会倾尽了她的心血和精力。
母亲在旧社会,因是女孩儿,没能读书识字,但是听多了男孩子的背书,尽管不解其意,竟能把《三字经》、《百家姓》诵出多半。出嫁张家为媳后,孝敬公婆,任劳任怨,以一手好针线活得到上下和邻里的称赞。
在那全国人民进行救亡图存的30年代,父亲以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悄然给先期到达山西长治地区的八路军宣传队当向导、送情报,踊跃参加山西抗日决死队,后担任村牺盟会秘书、抗日编村村长。在这期间,母亲怀抱幼女(我的姐姐海棠)日夜担惊受怕,但从未拖过后腿。当父亲于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时,母亲怀我已五个月身孕,毅然送郎上战场,加入“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行列。
母亲是一介女流,但艰难之中能自强自立。1940年冬,山西阎锡山反动派发动“十二月事变”,残害共产党人、抗日积极分子。父亲被捕入狱,一去三年多。1947年,父亲参军离开家乡又是六个寒暑。母亲一人承受着巨大压力,辛苦劳作,强撑硬支,将我姐弟拉扯成人。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父亲转业地方工作后,母亲带我来到宝鸡,一家人得以团聚,才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
“文革”十年。父亲遭受不公正待遇,不能正常回家,期间我又下乡插队三年,母亲带着外孙晋陇过活,祖孙二人相依为命。那时,本应由儿子干的事、做的活,如担水、买粮等都得母亲拐着小脚去承担。倘遇雨天,她老人家踏着泥泞担水多次摔倒,但爬起来硬是把那活命的水担回家。远在乡下的我,后来听说后,心中是无比的苦痛。只是每次回返生产队前,把水缸、锅盆盛满,我才离开家。但更多的时日中的艰辛是母亲在承受。她终于等到儿子招工回城和父亲平反恢复名誉的春天。
母亲是一个急公好义的人。她一生中曾任过两次小小的社会职务,一次是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于中华大地时,母亲担任过村妇女救国会会长之职,带头并组织妇女为八路军做军鞋,碾米磨面,支援抗敌将士。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之际,42岁的母亲于1958年完成了扫除文盲的学习,后担任敦仁堡街道居民小组长,走家串户,和家属们一起开会学习、灭鼠灭蝇除四害、打扫街道卫生环境。她是那样地认真负责,是那样的乐于奉献。
母亲年轻之时含辛茹苦,生养我姐弟二人,晚年也得享天伦之乐,先后将外孙晋陇、外孙女晋芝和嫡孙震宇带大。如今儿孙都已成家立业,学业长进事业有成。这也是得益于母亲的平时所讲要“宽厚待人,诚信接物,吃亏是福”的谆谆教诲和“尽忠报国”的期望。
我的母亲走完了她88载人生道路,以米寿正寝。这使儿孙家人于万分悲痛中又得几许安慰,但慈母毕竟仙逝西归,我们再也不能每日侍奉汤水于面前,难得时常承欢于膝下了。我心悲伤,我情切痛,何以为念,何以为报?唯有永记慈母养育之天恩、教诲之大德和懿德风范,孝敬健在的父亲颐养以天年,尽心竭力为党为人民的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奋搏奉献,以此告慰母亲大人在天之灵!
亲爱的母亲安息吧!
儿润棠 携媳春花、
子震宇、外甥晋陇敬叩!
200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