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26300000002

第2章 中枢神经系统局部解剖要点及临床意义(1)

(第一节) 颅腔和脊髓腔(脊腔)

一、头颅和脑脊髓的被膜及颅腔

头颅:人类的头颅包括面颅和脑颅两部分。脑颅是一个由多数骨块借骨缝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近似圆形的骨性“匣子”,由颅顶骨和颅底骨共同组合而成。颅顶骨由额、颞、顶、枕诸骨组成。各颅顶骨是由膜性组织骨化而形成。在婴儿各颅顶骨的骨化尚未完成、各骨周围的缝呈膜状与邻骨相连,故婴幼儿的慢性颅压增高常使骨缝增宽,头颅增大。额骨后缘与两侧顶骨相连处为冠状缝,两侧顶骨之间为矢状缝,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为人字缝。在婴儿,在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为前囟(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两侧外耳孔稍前方之联线恰好通过前囟。前囟一般在一岁前后闭合,在闭合前可见到囟门搏动,直立位(或头向上抱起)时由于颅内压降低呈负压,囟门即现凹陷。如有颅内压增高则囟门即现膨隆而搏动消失,为判断婴儿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常通过未闭合的前囟外侧角处做颅内穿刺以诊断脑积水及硬脑膜下出血或积液等症;也可经增宽的冠状缝穿刺。由前囟侧角至同侧颧骨重点的联线为冠状缝的标志。

脑颅的外表面有多处具有临床意义的标志,如眉弓、眶缘、颧弓、乳突上嵴及乳突等,通过头皮都可触到。枕外粗隆为头部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如粗隆与颧骨弓稍上方之间的联线下方为颅底。颅底的内面凹凸不平,被蝶骨嵴和岩骨嵴分隔为前、中、后三个颅窝。在后颅窝的枕骨中央有枕骨大孔,向下连于椎管。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对脑和脊髓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一)硬膜:硬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包括硬脊膜和硬脑膜。

1.硬脊膜:硬脊膜呈管状包被脊髓及脊神经根。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周缘,向上与硬脑膜相延续;下端于第2骶椎水平,管腔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着于尾骨。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有一窄腔,称硬膜外隙。腔隙内除有脊神经根通过外,还有静脉丛、淋巴管和脂肪组织,腔隙内呈负压。

2.硬脑膜:硬脑膜与硬脊膜不同,它由两层合成,脑膜的血管和神经行于两层之间。外层相当于颅骨内面的骨膜,因此硬脑膜外无硬膜外隙。硬脑膜与颅盖诸骨连接疏松,故颅顶部外伤时,易使脑硬膜从颅盖剥离而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骨诸骨组合紧密,颅骨骨折时,往往伤及硬脑膜和蛛网膜,致使脑脊液外漏。

3.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内层在某些部位褶叠形成双层结构,深入脑的各部间隙中:深入大脑纵裂者,称大脑镰;深入大脑半球和小脑之间者,称小脑幕。小脑幕的前内缘呈弧形游离,称小脑幕切迹。当颅内压增高时,切迹上方的脑组织可能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以下,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4.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留有腔隙,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收纳脑的静脉血。因窦壁不含平滑肌,无收缩能力、故损伤时出血较多,且不易止血。重要的硬脑膜窦有:位于大脑镰上、下缘的为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的为直窦;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突处汇合成窦汇,下矢状窦向后注入直窦;位于小脑幕后缘处的横窦左、右各一,起自窦汇,沿枕骨横窦沟走向外,续于位于颅骨乙状窦沟中的乙状窦,乙状窦下达颈静脉孔处续接颈内静脉;另外,在颅中窝蝶骨体两侧有海绵窦,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故海绵窦有损伤时,常波及上述血管、神经而出现相应症状。海绵窦向前经眼静脉可与面静脉相交通,故面部感染可经此途径波及颅内。

(二)蛛网膜:为半透明的薄膜,位于硬膜深面,脑蛛网膜和脊髓蛛网膜互相延续。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图1)。蛛网膜下腔在某些部位比较宽大,形成蛛网膜下池,如位于小脑和延髓背面之间的小脑延髓池;在中脑两大脑脚之间为脚间池;四叠体背侧位四叠体池;大脑镰两侧为大脑纵裂池;在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平面之间的为终池,终池特别扩大,内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常在此进行穿刺术,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对影像诊断有重要意义。脑的蛛网膜在硬膜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窦内,呈蛛网膜粒,脑脊液由此渗入窦内,归入静脉。

(三)软膜:很薄,富含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的表面(分别称软脑膜和软脊膜),6并深入脑和脊髓的沟裂之中。软脊膜在脊髓下端包绕终丝。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向外侧突出,顶着蛛网膜附着于硬脊膜,形成一对锯齿状的齿状韧带,有固定脊髓的作用。在脑室壁的某些部位,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后者某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夹带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颅腔:脑颅的空腔称为颅腔,其中容纳脑、脑膜、血管和脑脊液系统。由于硬脑膜贴覆于颅腔内面,所以颅腔除通过枕骨大孔与脊腔相通以外,是完全封闭的(在一定意义上还通过血管与颅外相通);并且由于坚硬的颅骨不能扩张,所以无论颅内压力的高度如何,颅腔的容积是恒定的,仅在婴幼儿发生慢性颅内压增高时始能逐渐扩大。硬脑膜的内面有四个突入颅腔的皱襞,即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及鞍隔。其中大脑镰和小脑幕将颅腔分隔为三个彼此相通又部分隔开的腔(图2),小脑幕将颅腔分隔为小脑幕上、下二腔,彼此经小脑幕切迹相互通连。小脑幕下腔容纳小脑和脑干。小脑幕上腔又被大脑镰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地隔开的腔,容纳大脑两半球。所以这两个硬脑膜皱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脑镰位于颅顶内面的中线,介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前起于鸡冠,向后到达枕内粗隆,并与小脑幕中线的上方相连。其前部较窄,后部渐宽,在鸡冠附近仅约2~2.5厘米,在冠状缝处约为2.5~3厘米,而在胼胝体压部则宽达4厘米。大脑镰在颅骨附着处有上矢状窦,在其游离缘内有较小的下矢状窦,在其与小脑幕连接处有长达5厘米的直窦。

大脑镰的游离缘呈弓形向上方凹入,因大脑镰前窄后宽,所以此缘的后部与胼胝体压部很接近,几乎彼此接触,其中部与体膝部之间约有1厘米以上的距离,而其前部则与第三脑室终板之间有更大的距离,约有3厘米以上。因此,两侧额叶内侧面的大部分脑回,包括胼胝体嘴下面的旁嗅区和胼胝体下回、额下回后部、扣带回围绕体嘴和膝的部分,都不被大脑镰遮蔽(图3)。这些解剖特点说明在病理状态下,大脑半球的某些部分有向对侧移位的可能,而被大脑镰遮蔽的部分则不能相对侧移位或仅随大脑镰一起向对侧轻微移位。所以在前部接近胼胝体的额叶部分可能向对侧移位的程度最大,顶部者较小,枕部则完全不能移向对侧。但大脑镰本身由于愈接近游离缘愈薄,并有多数穿孔,所以当一则大脑半球体积增大时,可因压迫而向对侧倾斜移位,并可由CT扫描显示之。此外,不被大脑镰遮蔽的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之间的空间由胼胝体池所占据,其中充满脑脊液。

小脑幕在颅腔后部,呈横位,并向上隆起呈穹窿状,将大脑的后部与小脑分开。小脑幕的后方和两侧沿横窦沟附着于枕骨内面,并在附着处包含横窦。在前方则附着于两侧岩骨的上缘(此次包含上岩窦)和蝶鞍的前、后床突。小脑幕前方的中部有一舌形缺口,以便脑干通过,并使小脑幕上、下二腔相互通连,称为小脑幕切迹,为最常发生脑疝的部位。小脑幕可向下或向上轻度移位而使小脑幕上腔或下腔的容积相应地增加或减少,但不改变颅腔的总容积。

二、脊髓腔

颅腔通过枕骨大孔与脊腔相通连,统称为颅脊腔。第四脑室向下连于脊髓的中央管,后者向下直达脊髓终丝,但在成人该管因室管膜细胞和星形细胞的增生而闭合,对脑脊液的循环吸收已无影响,但脊腔则有重要意义。各脊椎骨连续排列形成椎管,管内被覆脊膜,向上与颅内相应的脑膜相连续,即自外向内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贴附于脊髓表面的软脊膜。硬脊膜并非像硬脑膜那样直接贴附上椎管的内面,而是与椎管之间由疏松的脂肪组织隔开,称为硬脊膜外间隙,其中含有较多的静脉血管,形成静脉丛,使此间隙有较大的伸缩性,且在平卧位时呈负压力,在硬脊膜外麻醉时有借以认出穿刺针位置的作用,对颅内压则有增加颅脊腔顺应性而调节压力的功能。硬脊膜内面为蛛网膜,二者之间有潜在的硬脊膜下腔。蛛网膜与脊髓表面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其中脑脊液与颅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直接交通。

(第二节) 脑室、蛛网膜下腔与脑池

脑室为脑内彼此相通而大小、形状各异的空腔,包括成对的侧脑室和单一的第三、第四脑室,连同各室间的孔管,统称为脑室系统(图4),其中充满脑脊液。此系统经第四脑室的中孔和侧孔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相交通。在各脑室终皆有静脉丛以产生脑脊液。脑室系统亦称为脑脊液的脑内通路,蛛网膜下腔则是脑脊液的脑外通路,二者共同构成脑脊液循环所经过的脑脊液通路。蛛网膜下腔在某些部位呈局部性扩大,称为脑池。

颅内占位病变经常地影响脑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且往往妨碍脑脊液的流通,而占位性病变所常引起的脑移位则与脑池有极密切的关系。蛛网膜下腔发生粘连而妨碍脑脊液流通的病变也比较多见。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解剖知识对于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理改变至关重要。

一、脑室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成对的侧脑室呈狭长的垂直裂隙,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可分为前脚(额角)、体部、后角(枕角)和下角(颞角)(图5)。前角位于额叶内,在室间孔以后的部分为体部,再向后在胼胝体分为后角和前角,后角向伸入枕叶内,下角则弯向下方和前方而位于颞叶内,在体部分为后角和下角的地方称为三角区。侧脑室的容积最大(两侧的容积公约30ml),但每侧仅由一个扁豆大小的小孔(空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第三脑室呈裂隙状位于大脑两半球之间的正中矢状面上,在其前部借两侧的空间孔与左、右侧脑室相通,其后部借大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大脑导水管在四叠体的下方位于中脑被盖中,长约15~20毫米,但其管径仅为1~2毫米,为整个脑室系统最狭窄之处,并且其所在的部位正是小脑幕切迹的部位。第四脑室呈锥体形,通过后端的中孔和左、右两个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整个脑室系统充满由脉络丛等处产生的脑脊液。两侧侧脑室内不断产生的脑脊液各自通过本侧的空间孔流至第三脑室,再连同第三脑室内产生的脑脊液一并经大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然后与第四脑室内产生的脑脊液一并经中孔和侧孔流至蛛网膜下腔。在此流通途中,需要经过狭小的空间孔,细长的大脑导水管以及中孔和侧孔,而这些孔管由于某些病变而更加变小或完全阻塞,其结果必将引起部分的或全部的脑室系统扩大,形成阻塞性脑积水,成为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

脑室的局部解剖:

(一)侧脑室: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形状很不规则,大致与半球的外形一致,通常两侧对称。腔的内表面覆盖着室管膜,腔内充满脑脊液并有发达的侧脑室脉络丛。侧脑室的大小个体差异颇大,一般情况下,容量大约是10~15ml。按其形态和位置,侧脑室可分为中央部、前角、后角和下角四大部分(图5、图6)。

1.中央部:中央部(central part)是空间孔与胼胝体压部之间的部分,也称侧脑室体,因位于顶叶内,所以也叫侧脑室顶部。此部向内以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中央部大体上是一斜位扁腔、内上壁为胼胝体和透明隔;外下壁自内而外由穹窿、侧脑室脉络丛、丘脑上面的外侧部(即附着板)、终纹、终静脉和尾状核构成,其中尾状核突入侧脑室,形成前后方向的纵行隆起。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移行,移行部为侧脑室最宽处,临床上称三角区。

2.前角:前角(anterior horn)即室间孔以前的部分,因突入额叶,所以也称为额角。此部前端钝圆。前角在额状断面上呈三角形,顶壁和前壁成自胼胝体;腹外侧壁由尾状核头构成;内侧壁为透明隔。透明隔位于正中线上,在胼胝体嘴、体和穹窿柱之间。因受张力的影响,两侧透明隔之间出现一腔,称透明隔腔,又称第五脑室。在胼胝体压部的前下方、穹窿连合的背侧有时也有一腔,称Verga腔,又称第六脑室。它们与成自神经管的脑室系统并不相通。

3.后角:后角(posterior horn)由三角区突入枕叶,亦称枕角。此角在发育上变化很大,两侧常不对称,有的呈长管状,也可能缺如,一般呈短的三面椎体形,末端稍向内弯曲。顶壁和外侧壁为胼胝压部放射到枕叶的一薄层白质纤维,称为内矢状层,也成胼胝体毯,内矢状层的外侧是外矢状层,成自视辐射。内侧壁成自两条前后方向的纵行隆起,背侧者较小,称后角球(bulb of posterior horn),由胼胝体压部放射到枕叶的纤维组成;腹侧者较大,乃距状沟前部陷入之皮质,称禽距(calcar avis)。后角的下壁由枕叶的髓质构成。

4.下角:下角(inferior horn)位于颞叶内,最大,由三角区于丘脑后方呈弓形弯向前,再转向内下方,终端距颞极约2.5cm,长轴大致与颞上沟一致。下角中点的投影位于外耳门中心点向后3cm,再向上3cm处。此点距体表约5cm。下角的腔呈裂隙状。顶壁,外侧大部由胼胝体构成,内侧小部由尾状核尾和终纹构成。底壁的外侧部是侧副隆起,此隆起成自侧副沟深陷之皮质,后端膨大,称侧副三角,底壁的内侧部是海马(hippocampus)(Ammon角)。

海马乃自海马沟卷入之皮质,可视为海马旁回之延续。海马的前端膨大,称海马足,被2~3个浅沟分为数个趾状隆起,称海马趾。海马的上内侧面有一白色扁纤维带向后行进,称海马伞(fimbria of hippocampus),再向后逐渐离开海马,在胼胝体压部的下方移行至穹窿。海马与海马伞上有脉络丛覆盖。

沿穹窿有一半环形的脉络膜裂(choroid fissure),在侧脑室的中央部,此裂位于穹窿和丘脑上面之间,在侧脑室下角则位于海马伞和终纹之间。此裂深处无脑实质,仅有一层室管膜封闭,软脑膜及其携带的血管于此处顶着室管膜突入侧脑室,并极度发育,形成侧脑室脉络丛。

同类推荐
  • 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算得上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也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
  • 朱氏点通疗法

    朱氏点通疗法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的书,它第一次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独特而实用的“系统性心理治疗法”。本书提出的理论和技术,对现存的一些陈旧理论和治疗模式是大胆的挑战,是全新的心理治疗设计和无畏的科学实践。
  •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宝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它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最强大帝

    重生之最强大帝

    太始宇宙,大道雏形凝聚,引亿万大小世界交汇,完美的本源世界渐趋成型。洪荒天地轮回,崩塌毁灭,众圣失位。绝世巨擘、众神真仙,降临太始大世界。不同修炼文明交汇碰撞,开启了璀璨的大时代。大帝争锋,大罗喋血,混乱开启。生存与竞争,征伐与杀戮,浇熄不止。无数的天骄强者、绝世大能,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踏着累累尸骨,争霸诸天,镇压八方。亿万兆生灵,吞精纳气,千百年苦修不辍,追仙问道,持之以恒,不敢稍怠。
  • 忍不住爱你:我从没忘记过你

    忍不住爱你:我从没忘记过你

    当我喜欢你时,你假装毫不知情……当我爱你时,你装傻般的和我和谐共处,如痞子般的印象印入我的心湖……当我追求你时,你假装开玩笑,一而再再而三的躲着我……当我送你礼物时,你第二天就不声不响的还我……你到底想怎样?我只不过就是喜欢你,认真点,好么?然而谁都不会知道,在这类似于失心疯,放纵不羁的外貌下,那颗伤痕累累、破烂不堪的心……更不会想到,那看似没心没肺的虚假笑容下,那些撕心裂肺的的,不为人知的过往……
  • 中国人成事最常用的招儿

    中国人成事最常用的招儿

    有人说,中国人聪明,现在的中国人更聪明!是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让中国人沉淀出成事大智慧。梳理中国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功的人,总是充满着智慧。他们做事,往往拿出立竿见影的办法,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出手,轻轻松松成事。
  • 迷离月

    迷离月

    原本只是校园里的女学生,却被被卷入另“一个世界”。他看着她,一汪深情如潭水,夹杂着化不开的悲伤。生命的轮回,力量的觉醒,迷离月光将你再次带回我的身边;家族的守护者,生命之树下的誓言,请你忆起过往的一切......
  • 腹黑傻王,绝宠王牌弃妃

    腹黑傻王,绝宠王牌弃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西凉国镜月世家的“哑巴嫡女”。大婚之日,被人联合坑害,爱人被妹妹夺走。而她镜月晓梦竟然配给了百里皇朝的皇长孙,偏生这皇长孙是一个傻子。好,傻子就傻子。她护他,爱他便是……好好好!你敢嘲笑他?姐缝了你的嘴,看你还能够嘲笑人!哼哼哼!你敢欺他傻?姐送你一针,让你精神错乱,看谁比谁傻!来来来!你敢抽死他?姐卸了你的双臂,看你还能够抽人!腹黑的爷啊,你不是傻子吗?你现在知道娃娃怎么生了?传言他是人人可欺的傻王。智商犹若七岁孩童。实则他腹黑之极,暗下里更是拥有足以毁天灭地的势力。他宠她,纵她,爱她,让她成为九州大陆,人人羡慕嫉妒的女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朝队长

    天朝队长

    白天,他是默默无闻人畜无害的宅男保安。黑夜,他便化身成为让恶势力闻风丧胆的超级战士!这个世界,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天朝队长,将是人民最忠诚的后盾!
  • 上古世纪之平陵仙境

    上古世纪之平陵仙境

    秘境初启,幻像乍现,神魔之战,生灵涂炭,上古战王执剑临端,以血祭天,吸平陵之先气,夺日月之神幡,众仙响应,皆以血祭,损神魂以助战王,终以诸仙力封天地于洪荒,以中世纪,名曰:上古。
  • 身心富足做女人

    身心富足做女人

    穆子佩编著的《身心富足做女人》是一本足以改变你工作和生活的心灵之书。它不仅能够帮助你认识自己,找准人生定位,还能帮助你充分发掘自己的能量,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人生永恒的财富,随时随地享受真正的富足人生。
  • 网游之紫剑江湖

    网游之紫剑江湖

    他,被人尊称为“天剑”;他,永远都是天下第一。黄老邪:他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杨过:我没有怎么得罪你啊,你居然杀人夺宝!梁萧:我的朋友,我的兄弟;郭襄:我永远的知己;明将军:遇见他是我的不幸;敌人:不要让我听见他的名字。林天:你们可以仇视我,但是你们害怕我!林天,一把江湖中的利剑!
  • 郭台铭,钱能解决一切问题?

    郭台铭,钱能解决一切问题?

    从一个警察的儿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郭台铭的创业故事如同神迹。他一手创建的富士康,站在苹果、戴尔、惠普、联想等国际品牌背后笑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