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顺声音往门外一看,但见从外走进来一员老将,金盔白须,正是东吴大将黄盖。
黄盖大声说:“现在曹操大兵压境,大战一触即发,诸公不思退敌之计,却在这里斗口嚼舌,传出去岂不让人嗤笑?现在主公正在堂上等侯二位先生,就请二位先生赶快去见我家主公,共议破曹大计。”
张昭说:“我们与孔明正议论正事,怎说是斗口嚼舌。”
黄盖说:“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哪有一句是破曹之计。”
不由分说,一手拉我,一手扯诸葛亮,大步走了出去。
张昭等人无所适从,只好也一块儿跟了出来。
孙权闻讯,亲自迎至阶前。宾主礼毕,令赐我与诸葛亮落座,江东文武百官分东、西两行而立。
孙权说:“孤久闻二位先生大名,今日相见,三生有幸。”
诸葛亮说:“孔明不过一山野村夫,蒙我主刘皇叔不弃,三顾而出山,尚无建树,安敢享有大名?倒是将军虎威名震中原,就连曹操也不敢藐视。”
孙权拈须笑说:“近闻刘皇叔与曹操连番大战,先生必然知道曹操的虚实,请问曹操到底有多少兵马?”
诸葛亮笑说:“将军不是已有纳降之意了吗?又何必问曹操有多少兵马?”
孙权不悦说:“先生怎知孤有意降曹?”
诸葛亮说:“刚才我和江东诸位先生论及曹操,无一不对曹操怀有惧意。试想臣下如此,焉能不劝将军?我是因此而知。”
孙权面色微变:“孤若有意降曹操,又何必令子敬去请二位先生?”
诸葛亮说:“既然没有此事,这就好说了。曹操在衮州之时已有雄兵二十余万,平定袁之时又得河北劲旅近四、五十万,南下荆州,刘琮举州投降,又收了三十余万,足足有百万之众。”
鲁肃急忙说:“两军开仗,往往为壮军威,十万人说成二十万,曹操自称有雄兵百万,多半也是疑兵之计,怎能轻信?”
诸葛亮说:“子敬说的这种情况的确为数不少,但那只是一些自信心不足之人的所为,曹操却不会这么做,也不屑这么做。子敬请想,曹操与袁绍恶战官渡,当时谁强谁弱?还不是曹操弱,袁绍强,最后结局还不是曹操大获全胜吗?现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三分而有其二,还用的着虚张声势吗?”
孙权说:“那先生以为曹操下一步会做什么?”
诸葛亮说:“据我所知,曹操未南下之时,就在漳河引水建造了一玄武池,以备练水军之用。试问曹操雄霸北方,训练水兵不是为江东又是为何?将军何必明知故问。”
孙权说:“先生可有什么妙计教我退兵?”
诸葛亮说:“曹操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敢问孙将军可有百万雄兵?”
孙权说:“没有。”
诸葛亮说:“五十万呢?”
孙权说:“没有。”
诸葛亮说:“二十万呢?”
孙权说:“也没有。”
诸葛亮说:“十万呢?”
孙权说:“孤只有五、六万可以迎敌。”
诸葛亮摇头说:“不行不行不行,曹操善于用兵,人马又二十倍于将军,就算是孙武子重生,韩淮阴再世孙武子,即孙子,着《孙子兵法》,被尊为武学圣典。韩淮阴,即韩信,后被刘邦改封为淮阴侯。也不是敌手。”
孙权大怒:“曹操能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孤就不能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吗?”
诸葛亮说:“官渡之战时,袁绍有雄兵五、六十万,曹操有兵二十余万,不过相差三倍。而现在,曹操有雄兵百万,而将军才有五、六万,相差已二十倍,力量太悬殊了,绝对不行,绝对不行。”
孙权面色大变,拍案说:“孤祖上便是孙武子,孤就不信打不败曹操。”站起身来,拂袖退入后堂。